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临床诊断与治疗,提高乳腺癌的生存率。方法: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2例均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对病理类型与生存关系加以分析。结果: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2例,因远处转移死亡1例,1例同时性患者手术后已健在18个月,另10例第二癌术后生存1年2例.2年3例,3年3例,5年2例。结论:双侧乳腺癌的生存率与单侧乳腺癌的生存率相差无几、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处理得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例原发性乳腺癌的,16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68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绝经前妇女更易患双侧乳腺癌,主要预后因素与临床分期、最初的正确治疗和两侧乳腺癌的间距时间有关。2、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4%(56/68)、48.3%(28/58)、22.2%(8/36)。结论:45岁前未绝经女性乳腺癌术后随诊极为重要,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第二原发癌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是指双侧乳腺同时 (或间隔 6个月以内 )或先后 (大于 6个月 )发生独立的原发癌灶 ,分别称为同时性或异时性原发双侧乳腺癌。近年来由于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改进 ,一侧乳腺癌治疗后生存时间延长 ,但双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 ,成为临床注意的问题。现将 2 7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2 7例均为女性患者 ,占同期住院乳癌患者的 3.77%。异时性先发癌发病年龄 2 7~ 6 4岁 ,平均 44岁 ,小于 40岁 10例 ,占 37%。异时性先发癌绝经前 2 0例 ,绝经 7例 ,均已结婚 ,其中 2例未生育。1…  相似文献   

4.
5.
陈培勤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76-1177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5例确诊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25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4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21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小叶癌1例,1例一侧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并且伴有卵巢癌术后状态,一侧为浸润性导管癌,余2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或导管内癌。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死亡3例,均为双侧同时性乳腺癌,首发癌年龄均小于50岁。存活22例,经综合治疗后生存情况良好。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经综合治疗后,疗效与单侧乳腺癌相似,预后主要取决于病理类型、分期及其生物学行为。第二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我院1995年1月-2010年1月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7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发病率、病因及危险因素、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7例均符合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同时性1例,异时性6例,3例(42.86%)有家族史,第一癌发病年龄较轻,绝经前5例(71.43%),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和特殊类型为主,有2例(28.57%)ER、HER2、p53基因表达水平有差异,首发侧病期亦较早,经综合治疗后目前生存情况良好。结论:应重视双侧乳腺癌的发生,单侧乳腺癌发生后应积极随访以早期发现对侧病变,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佩  陈宜亭 《安徽医学》1995,16(3):20-21
<正> 双侧乳腺癌可分为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非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和转移性双侧乳腺癌。而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在诊治上有一定的特殊性。我院近十八年来共收治9例。本文就其诊断和治疗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报告13例原发性双仙乳腺癌治疗体会,对其好发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加以讨论,指出对该病应早期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疾病诊疗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的生存率;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却时有发生,并且越来越引起重视.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96年7月共收治女性乳腺癌病人554例,其中BPBC病人21例,占总例数的3.8%.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按Leis[1]报道的标准20例为异时性BPBC,1例为同时性BPBC.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双侧乳癌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5年11月~2002年1月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1845例中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双侧原发性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5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11例(21.2%),异时性双侧乳腺腺癌41例(78.8%),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等单一或综合治疗。分析乳腺癌的多种预后因素与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淋巴结的数目、正确治疗和两侧乳腺癌的间距时间等均影响预后。三、五、十年的生存率各为90%(19/21)、71.4%(15/21)和66.7%(14/21)。结论 正确治疗的双侧乳腺癌仍有较高的五年生存率,两侧乳腺癌之间的间隔时间是主要的预后因素,与生存率呈正相关。早期诊断和治疗第二原发癌仍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了我院2002年1月~2006年3月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2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发病率、病因及危险因素、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12例均符合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同时性2例,异时性10例,4例(33.3%)有家族史,第一癌发病年龄较轻,绝经前9例(75%),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和特殊类型为主,有4例(33.3%)ER、HER2、p53基因表达水平有差异,首发侧病期亦较早,经综合治疗后目前生存情况良好。结论:应重视双侧乳腺癌的发生,单侧乳腺癌发生后应积极随访以早期发现对侧病变,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乳腺组25例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结果  25例BPBC患者中,同时性BPBC(synchronous BPBC,SBPBC)13例,异时性BPBC(metachronous BPBC,MBPBC)12例。SBPBC患者首发癌的肿瘤体积大于第二原发癌(P<0.05)。在处理第二原发癌灶时,SBPBC组6例行改良根治术,1例行保乳术,6例采取其他手术治疗;而MBPBC组10例行改良根治术,2例行保乳手术;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子分型方面,SBPBC组中Luminal A型更多见,MBPBC组中三阴性型更多见;比较两组患者首发癌或第二原发癌分子分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侧癌在分子分型方面的一致性较差(K<0.40)。以发现首发癌为随访起始时间,SBPBC与MBPBC患者的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诊断第二原发癌为随访起点,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BC两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SBPBC与MBPBC分子分型的分布不同,两组患者处理第二原发灶的手术方式不同,SBPBC患者的生存率较MBPBC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我院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美容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0例患者的美容效果的优良率达9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5/40),低于对照组36.1%(13/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相比保乳手术更具优势,患者术后可以取得更好的美容效果,且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勇  孔白泉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211-213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保乳组:35例实施肿块局部扩大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改良根治组:37例施行改良根治术,两组术后均予以辅助放疗和全身化疗。结果保乳组术后1、3及5a的复发率分别为0%、2.86%、8.57%,生存率分别为100%、97.14%、94.29%;改良根治组术后1、3及5a的复发率分别为0%、2.70%、5.41%,生存率分别为100%、97.30%、94.59%。比较两组病例的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整形效果满意,生活质量良好。结论保乳手术联合辅助放疗和全身化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肯定,美容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8例行保乳手术,B组48例行改良根治术,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B组,分别为手术时间f(118.52±16.35)minVS(155.87±20.55)min],术中出血量f(105.26±42.15)ml vs(153.32±51.26)m11,住院时间[(10.15±2.56)d vs(14.38±3.27)d1,组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9.85、3.55、7.06,均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8%、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5);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及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行保乳手术治疗的3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设立为A组,另选择同期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32例乳腺癌患者设立为B组。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B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生存率以及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明显优于改良根治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55例临床病理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凯南  刘大全 《重庆医学》2005,34(12):1764-1767
目的研究双侧乳腺癌发生发展、临床病理、诊治及预后的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预防和早期发现的途径。方法经查阅病历和随访患者,收集双侧乳腺癌55例(110个肿瘤)的临床、病理及ER、PR、p53、nm23表达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癌家族史者占16.4%(9/55)。月经初潮年龄〈13岁者占23.6%(13/55)。5、10年总生存率(寿命表法):全组(n=55)分别为71.4%和50.9%;同时性癌(n=9)分别为66.7%和44.4%;异时性癌(n=46)的第1癌明显高于第2癌(87.0%对58.7%,P〈0.01;69.6%对34.8%,P〈0.01);浸润性特殊癌显著高于浸润性非特殊癌(88.2%对52.6%,P〈0.01;64.7%对35.5%,P〈0.05;组织学分级Ⅰ明显高于Ⅱ(86.7%对51.9%,P〈0.05;60.0%对30.8%,P〈0.05)。10年生存率:ER、PR及nm23阳性组较各自阴性组,p53阴性组较阳性组明显增加(依次是:49.1%对22.0%,P〈0.01;48.8%对28.3%,P〈0.05;51.0%对23.4%.P〈0.01;53.1%对21.3%,P〈0.01);淋巴结阴性组较阳性组,肿瘤≤3cm较〉3cm组明升高(分别是57.1%对32.8%,P〈0.05;54.2%对27.4%,P〈0.01);第1癌加用三苯氧胺或卵巢切除术较对照组显著提高(70.8%对40.9%,P〈0.05);二癌间隔时间延长1.5年;52.2%的第2癌发生在第1癌术后的3年内;第2癌中0~Ⅰ期比例较第1癌明显增加(27.3%对10.9%,P〈0.05)。结论患一侧乳腺癌、乳腺癌家族史等是双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第2癌多发生在第1癌术后3年内;三苯氧胺(或卵巢切除术)对防治第2侧乳腺癌有重要作用;双侧乳腺癌的主要预后因素有:肿瘤大小,腋淋巴结状况,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p53、nm23表达等。  相似文献   

19.
双侧原发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及病理特点,寻找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改善预后的方法.方法总结该科从1994~2002年3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双侧原发乳腺癌,从发病率、发病年龄、月经状态、间隔时间、肿瘤分期和病理、诊断和治疗、复发和转移及生存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双侧原发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手术的1.84%,高发年龄≤45岁,占77.40%(24/31),绝经前的占83.80%(26/31),平均间隔时间5年6个月,第一、二原发癌均以浸润性非特异型癌为主(分别占74.20%和77.40%),临床分期均以Ⅱa期为主(分别占32.30%和35.50%),第一、二原发癌雌、孕激素受体情况基本相同,第一、二原发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率为61.30%(19/31)和80.60%(25/31),术后均行辅助治疗,术后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6.10%和38.70%,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0%,83.90%和71.00%.结论严格对绝经前乳腺癌术后妇女的随诊,能尽早检出第二原发乳腺癌,合理和积极的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经验。方法:对63例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胸大、小肌改良根治术,术后辅以化疗。结果:63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有6例发生皮下积液,1例皮缘坏死,术后5年生存率为71.4%。结论: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安全、快速、创伤小,恢复期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