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红车轴草总黄酮对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采用H2O2诱导细胞损伤模型,观察红车轴草总黄酮对H2O2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测定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细胞中丙二醛(MDA)的含量、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量;荧光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Hoechst33342及PI荧光染色法观察红车轴草总黄酮对H2O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JC-1染色法检测红车轴草总黄酮对H2O2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检测各组细胞内ROS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2O2损伤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内LDH,漏出量增加(P<0.001);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1);Caspase-3活性升高(P<0.001)、ROS含量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红车轴草总黄酮各剂量组(12.5、25、50mg.L-1)及槲皮素组(30 mg.L-1)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0.01,P<0.05),红车轴草总黄酮各剂量组(12.5、25、50 mg.L-1)及槲皮素组(30 mg.L-1)均能明显降低LDH漏出量(P<0.01,P<0.05)、明显增强SOD、CAT及GSH-Px活力(P<0.01,P<0.05)、降低MDA、ROS含量及Caspase-3活性(P<0.05,P<0.01)、升高线粒体膜电位(P<0.01)。结论红车轴草总黄酮对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初步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降低Caspase-3活性及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介素-15(IL-15)对H2O2诱导的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RLE-6TN),分为:(A)正常对照组;(B)IL-15预处理组;(C)H2O2损伤组;(D)IL-15预处理后H2O2损伤组。采用DAPI荧光染色及Annexin V-FITC/PI检测各组细胞凋亡,JC-1染色观察各组线粒体膜电位;RT-PCR检测各组细胞Bcl-2、Bax、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2O2损伤能明显诱导RLE-6TN凋亡,IL-15预处理可明显降低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使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Bcl-2 mRNA表达增加,Bax、Caspase-3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 IL-15能抑制H2O2诱导的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为稳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增强抗凋亡基因Bcl-2,同时,抑制促凋亡基因Bax表达,下调Caspase-3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方(LWDHF)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400μmol·L-1H2O2复制HUVECs损伤模型,LWDHF含药血清分为3个剂量干预组(体积分数为5%、10%、20%);MTT法测定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Bax、Caspase-3等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Bax等蛋白表达。结果 LWDHF含药血清能明显促进H2O2损伤后的HUVECs增殖;Hoechst染色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结果均显示LWDHF含药血清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提示LWDHF抑制H2O2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降低Caspase-3、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升高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实现的。结论 LWDHF含药血清可以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栀子苷抗H_2O_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栀子苷对氧化应激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HUVEC细胞用不同浓度的栀子苷药物预处理24h后,加入终浓度为500μmol·L-1H2O2氧化损伤12h。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内DNA损伤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酶免法测定caspase-3蛋白酶的活性,Real-time PCR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栀子苷(12.5、25、50mg·L-1)可以明显改善H2O2对细胞内的DNA氧化损伤,降低细胞凋亡率,下调Bax蛋白表达,逐步恢复Bcl-2/Bax表达比例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降低caspase-3蛋白酶活性,上调细胞内Mn-SOD和GPx的表达,但对Bcl-2的表达无影响。结论栀子苷可以抑制H2O2诱导的HUVEC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线粒体应激途径和发挥抗氧化损伤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绿原酸对缺氧环境下干细胞来源软骨样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下绿原酸对骨髓间充质细胞来源软骨样细胞(Chondrogenic MSCs)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以含0.2 mg.L-1 BMP-2诱导液培养12 d使其成为软骨样细胞后进行实验。分为(A)正常对照组、(B)绿原酸组、(C)0.1%O2缺氧环境组、(D)绿原酸+0.1%O2缺氧环境组。检测各组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内活性氧水平;RT-PCR检测不同组软骨细胞Caspase-3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1%O2缺氧环境12 h能明显造成干细胞来源软骨样细胞的凋亡(P<0.05),绿原酸可降低0.1%O2缺氧引起的软骨样细胞凋亡率(P<0.05),活性氧水平下降,Bcl-2表达增强,Caspase-3表达减弱。结论绿原酸可抑制0.1%O2缺氧引起的软骨样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稳定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来保护线粒体膜电位,促进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及抑制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SD新生大鼠进行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t-BHP组和异丙酚1、10、30μmol.L-1组。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线粒体活性,罗丹明123(Rhodamine123)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00μmol.L-1的t-BHP处理心肌细胞4 h后,细胞内GSH水平明显下降(P<0.05),MDA含量增加(P<0.01),抗氧化酶SOD活性降低(P<0.01),细胞线粒体活性降低(P<0.01),线粒体膜电位ΔΨm明显下降(P<0.01),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异丙酚10、30μmol.L-1能减少过氧化氢所致的细胞中MDA含量升高;提高SOD活性和GSH水平;提高线粒体活性、膜电位;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异丙酚能减弱过氧化氢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活性氧自由基导致的细胞膜氧化损伤、提高线粒体活性、维持线粒体的膜电位,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沈亚芬  吴鑫  曹岗  蔡皓 《中国药学》2015,24(3):164-168
本文主要探讨5-羟甲基糠醛(5-HMF)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损伤及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5-HMF通过降低与凋亡过程直接相关的Caspase-3 and NF-κB表达,增加Bcl-2表达,从而抑制H2O2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并降低了NO含量,减轻H2O2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5-HMF可以缓解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相关并发症,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及对核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因子(Iκ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H2O2组、TSG组,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NF-κB与IκB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IκB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2O2组凋亡细胞数增多,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增殖降低;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IκB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经TSG预处理后,细胞的增殖率较H2O2组增加,细胞凋亡率减少;NF-κB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IκB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1)。结论二苯乙烯苷能抑制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F-κB/I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神经妥乐平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氧化损伤的发生、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qRT-PCR测定Caspase-3、Bax和Bcl-2 mRNA的表达.结果 PC12细胞存活率随H2O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其中,450μM H2O2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坏死率明显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表达明显升高;线粒体膜电位JC-1红/绿荧光比值下降;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升高,而Bcl-2的mRNA表达下降,以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预先给予0.01UN/ml的NTP处理细胞12h可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减少细胞内活性氧生成并提高线粒体膜电位,抑制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促进Bcl-2 mRNA的表达,以上指标与H2O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能抑制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其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的高能状态和抑制促凋亡基因表达、促进抗凋亡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瓜子金皂苷丙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且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C1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罗丹明123染色FCM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0S)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MPP+作用PC12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细胞凋亡明显,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比之下降,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内ROS显著增加。与MPP+处理组相比,瓜子金皂苷丙10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下降(P<0.01);Bcl-2/Bax比率增加(P<0.01),线粒体膜电位上升(P<0.01),ROS含量减少。结论瓜子金皂苷丙可以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上调Bcl-2和下调Bax蛋白的表达,维持线粒体正常膜电位,稳定线粒体功能,清除R0S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HK-2(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300μmol.L-1CoCl2预处理HK-2细胞2h,然后更换正常的培养基培养24h后用无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建立预适应的细胞模型。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的凋亡,RT-PCR技术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300μmol.L-1CoCl2预处理可以明显增加HK-2细胞在无血清刺激下的增殖能力,减少凋亡(P<0.05或0.01)。预适应可以上调iNOS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下调凋亡促进基因Caspase-9的表达,而这些调节作用可被iNOS的抑制剂氨基胍(AG)抑制(P<0.05)。结论 300μmol.L-1CoCl2预处理HK-2细胞2h可以模拟预适应的保护作用;iNOS和凋亡相关基因在预适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藤黄酸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凋亡的作用以及对磷酸化p38、p-ERK1/2蛋白的影响。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新藤黄酸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处理CNE-1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新藤黄酸(0.25、0.5、1.0、2.0、4.0和8.0μmol.L-1)处理24 h、48 h和72 h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的抑制作用;新藤黄酸作用CNE-1细胞24 h后的IC50为2.34μmol.L-1,再结合倒置显微镜观察的结果故选用2.0μmol.L-1作为药物作用浓度。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形态改变及线粒体损伤;Western blot检测p-p38、p38、ERK1/2和p-ERK1/2蛋白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Cytochrome C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新藤黄酸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生长和增殖有抑制作用,并随着新藤黄酸浓度的增加或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活力明显下降。通过电镜可见2.0μmol.L-1新藤黄酸作用CNE-1细胞后细胞体积皱缩变圆,细胞核发生典型核染色质固缩等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变化;与control组相比包括对线粒体的损伤。Western blot表明p-p38蛋白表达有所上调,特别是在短时间(120 min)内,p-ERK1/2蛋白表达呈现时间依赖性下降;而p38和ERK1/2表达则基本不变。Cytochrome C和Caspase-3蛋白表达也呈现时间依赖性增加。结论新藤黄酸能诱导人鼻咽癌细胞CNE-1凋亡,增强Cytochrome C和Caspase-3蛋白表达,同时对p-p38和p-ERK1/2蛋白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从氧化应激和线粒体介导的凋亡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系统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模型(I/R)组、异丙酚15、30、60μmol.L-1组。除正常对照外,各组分别平衡灌注20min后,常温全心停灌25min,再灌注30min。Powerlab/8s仪记录各组平衡末、缺血前及再灌30min时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并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活性;检测心肌线粒体活力、膜肿胀度、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Mn-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9,8蛋白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异丙酚30、60μmol.L-1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后的心功能,减弱冠脉流出液中LDH、CK的活性(P<0.05);心肌线粒体活力有所恢复,膜肿胀度减轻,升高Mn-SOD活性,MDA生成明显减少(P<0.05),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减少,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Caspase-3,9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异丙酚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所致的心肌线粒体的过氧化损伤,抑制线粒体途径的凋亡,可能是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土槿乙酸衍生物PB-LY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研究土槿乙酸衍生物PB-LY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探讨PB-LY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等方法检测PB-LY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荧光染色、DNAladder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PB-LY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采用RT-PCR法检测PB-LY对肿瘤细胞相关凋亡基因Caspase-3、Bcl-2和Bax的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PB-LY作用于多种肿瘤细胞的IC50在1.35μmol.L-1~3.68μmol.L-1之间,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能够诱发肿瘤细胞产生凋亡小体、DNAladder和细胞凋亡峰,上调相关促凋亡基因Caspase-3和Bax的表达,同时协同下调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结论PB-LY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同时影响肿瘤细胞内相关促凋亡和抑凋亡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5.
迷迭香酸抗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Bax、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经500μmol·L-1H2O2处理24h后,细胞凋亡率为34.9%±2.55%,出现核固缩、核碎裂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所以随后实验选择500μmol·L-1H2O2为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最佳浓度。①500μmol·L-1的H2O2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24h能引起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达35.7%±1.33%;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Bax蛋白比值减少,Fas和FasL蛋白表达升高。②用迷迭香酸(10、20、40μmol·L-1)预处理细胞30min,可以增加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细胞中Bcl-2/Bax蛋白比值升高,Fas和FasL蛋白表达降低。结论迷迭香酸能拮抗H2O2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细胞中Bcl-2/Bax蛋白比值,减少Fas、FasL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芒柄花素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芒柄花素在缺氧培养条件下对成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成骨分化等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并用三气培养箱建立缺氧模型。将细胞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和缺氧加药组,其中缺氧加药组进一步分为10-6、10-5和10-4 mol·L-1组,分别加入10-6、10-5和10-4 mol·L-1芒柄花素。于缺氧处理36 h后分析各组的细胞存活率、LDH漏出率、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等,并用RT-PCR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Bcl-2及Caspase-3的基因表达情况。缺氧处理48 h后检测ALP活性、钙化结节面积等成骨分化指标。结果与缺氧对照组比较,芒柄花素可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漏出率,减少细胞凋亡并提高G1期细胞百分比,提高HIF-1α和Bcl-2mRNA的表达水平,抑制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对ALP活性和钙化结节面积等也有提高作用,且均呈现出剂量依赖性特点。结论芒柄花素对成骨细胞缺氧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模型,MTT法检测不同的缺氧和复氧时间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Cur对HUVEC的保护作用;预先给予Cur(5μmol.L-1),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R对HUVEC微管相关蛋白LC3、溶酶体酶cathepsin B、L及促凋亡蛋白Bax、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Cur(1.25~5μmol.L-1)可剂量依赖性的保护H/R的HUVEC;H/R能增加LC3、cathepsinB、Bax/Bcl-2的表达,并且使cathepsin L发生核转位;而用Cur预处理后,在进一步增强LC3表达的同时,明显抑制ca-thepsin B和Bax/Bcl-2的表达及cathepsin L的核转位现象。结论Cur能有效提高HUVEC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存活率,并通过诱导其自噬活性、抑制cathepsins以及Bax/Bcl-2的表达保护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衣霉素(tunicamycin,TM)联合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PH)对人口腔癌KB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药物对KB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集落克隆形成法检测药物对KB细胞增殖的影响;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单染流式细胞仪检测KB细胞凋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衣霉素和(或)奥沙利铂对人口腔癌KB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0.125μmol.L-1衣霉素处理人口腔癌KB细胞的24、48、72 h后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90.37%、89.44%、88.91%。0.125μmol.L-1衣霉素与1μmol.L-1奥沙利铂联合使用对人口腔癌KB细胞24、48、72 h的存活率低于单用衣霉素、奥沙利铂组,分别为50.78%、37.77%、23.24%;0.25μmol.L-1衣霉素可增强奥沙利铂抑制人口腔癌细胞KB的集落克隆形成的作用。0.5μmol.L-1衣霉素诱导KB细胞48 h的凋亡率为8.3%。0.5μmol.L-1衣霉素与1μmol.L-1奥沙利铂联合刺激人口腔癌细胞KB 48h的凋亡率为50.3%,高于奥沙利铂本身诱导的凋亡率24.6%。衣霉素上调GRP-78的表达以及增强联合用药组Caspase-3的活性及表达。结论衣霉素具有增强L-OPH抑制人口腔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增强奥沙利铂诱导人口腔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引起过度的内质网应激反应以及增加Caspase-3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对缺血缺氧PC12细胞凋亡及对Bcl-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传代后3d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吡那地尔处理组、吡那地尔+格列吡嗪处理组共4组。吡那地尔处理组在PC12细胞缺血缺氧前20min加入浓度为100μmol·L-1的吡那地尔;吡那地尔+格列吡嗪处理组则加入浓度100μmol·L-1的吡那地尔和浓度为500μmol·L-1的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吡嗪。采用Annexin-V FITC/PI双染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凋亡率;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应用RT-PCR检测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缺血缺氧后缺血对照组、吡那地尔处理组、吡那地尔+格列吡嗪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24h达高峰。吡那地尔组与其余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缺血对照组、吡那地尔处理组、吡那地尔+格列吡嗪处理组细胞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各时间点均增加,12h达高峰。吡那地尔组与其余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缺血对照组和吡那地尔+格列吡嗪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可能通过提高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来减轻缺血缺氧后PC12细胞凋亡,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