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识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合成对青蒿素具有特异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方法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以青蒿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的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运用平衡结合试验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特性和选择识别能力。结果 Scatchard模型分析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识别青蒿素分子的过程中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1=1.87 mmol/L ,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1=27.99 μmol/g;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2=48.5 mmol/L,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2=334.4 μmol/g。结论 结合底物的实验结果表明,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青蒿素具有良好的特征吸附和选择识别性能,为天然产物中高效分离纯化活性成分青蒿素提供了一种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2.
以乙酸镍和2,2′-联吡啶配合物为模板、4-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具有类似金属螯合抗体结合位点的金属配合物印迹聚合物,系统研究了金属离子对模板聚合物选择性结合2,2′-联吡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N i(Ⅱ)-2,2′-联吡啶配合物有选择性识别能力。采用Scatchard模型评价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特性,得到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d1=0.082 mm o l/L,表观最大结合量Qm ax1=82.2μm o l/g,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Kd2=0.400 mm o l/L,Qm ax2=91.3μm o l/g。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苯甲酰-L-酒石酸(L-DBTA)为模板分子,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交联剂,采用紫外光聚合方法合成了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HPLC表征,表明合成的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L-DBTA模板分子具有很好的识别性,L-DBTA的选择性比二苯甲酰-D-酒石酸(D-DBTA)高.通过Scatchard分析表明,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只存在一类影响聚合物识别能力的结合位点.293.15K时,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为0.064mmol/L,最大表现结合容量为6.4mg/g.MIPs结合热力学研究表明,印迹分子L-DBTA与分子印迹聚合物手性识别基团之间的识别机理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描述,结合热力学参数为△H=7.40 kJ/mol,△S=42.74 J/(mol·K),△G298=-5.34kJ/mol.L-DBTA与MIPs相互作用速率快,表观活化能为7.40 kJ/mol.  相似文献   

4.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2~3 μm的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克百威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单步溶胀法制备粒径均一的克百威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Ms)。通过扫描电镜(SEM)、吸附平衡实验和竞争吸附实验分析了克百威MIPMs的形貌及其对克百威的结合特性及吸附选择性,并比较了克百威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MISPE)与C18固相萃取柱(C18 SPE)富集水中克百威的效果。结果表明:合成的MIPMs粒径约10 μm,表面呈蜂窝状;在90 min内可达到饱和吸附,最大吸附量为25.94 mg/g;在克百威、灭多威和三羟基克百威共存的条件下, 克百威MIPMs可实现对克百威的专一性吸附;与C18 SPE相比,克百威MISPE重复使用6次后加标回收率仍在85%以上,可用于水体中痕量克百威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以右旋邻氯扁桃酸为模板,丙烯酰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分别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讨论了反应介质用量、聚合温度、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印迹微球的影响。实验表明:分子印迹微球与传统本体聚合法制备的聚合物相比具有更高的特异识别能力,通过Scatchard分析研究了聚合物的选择结合性能,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在识别右旋邻氯扁桃酸分子的过程中存枉两类结合位点,而空白聚合物微球只存在一类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子表面印迹技术,采用铈盐-羟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为基质、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功能单体、茶碱(TP)为模板药物分子、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 为交联剂,制备了TP分子表面印迹微球MIP-PSSS/CPVA。采用红外光谱测定其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静态法考察印迹微球MIP-PSSS/CPVA对TP的结合性能及载药印迹微球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表明:TP分子表面印迹微球MIP-PSSS/CPVA对TP具有较高的识别选择性和结合亲合性,当pH=1时,微球对TP的结合容量达到92 mg/g。该印迹微球在模拟胃液中基本不释药;在模拟小肠液中的第2~6 h,累积释放率仅为21%;而在模拟结肠液中突释,之后持续缓慢地释放,表现出优良的pH敏感和时滞双重型结肠定位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咖啡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分析该印迹聚合物用于提取茶叶中咖啡因的可行性。方法: 以咖啡因(caffeine)为模板分子,功能化的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材料,合成咖啡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进行表征,利用吸附平衡实验研究聚合物对咖啡因的吸附性能;用该印迹聚合物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结果: 在最佳吸附pH为7.0的条件下,印迹聚合物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大,对咖啡因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数据分别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和Pseudo-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提取实验表明印迹聚合物能有效地从茶叶粗提物中分离咖啡因。结论: 分子印迹技术为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抗坏血酸(AA)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D)为功能单体,在金电极表面电聚合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膜(MIP),并以该MIP修饰的电极为栅极制备了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AA电化学晶体管(OECT)传感器件。应用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电极进行一系列的表征与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以pH=5.2,浓度为0.2 mol/L HAc-NaAc(体积比2.1∶7.9)的缓冲液为背景溶液,o-PD与A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以0.5 V/s的扫描速率在0~0.8 V内扫描20圈,所得分子印迹膜电极性能最佳。应用以该分子印迹修饰电极作为栅极的电化学晶体管检测AA,得到AA浓度的检测限为0.3 μmol/L,沟道电流与AA浓度在0.3~3 μmol/L(低浓度)与3~100 μmol/L(高浓度)这2个范围内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制备水溶性L-半胱氨酸的分子印迹微球的方法.方法 以L-半胱氨酸为模板分子,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水相中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聚合反应中温度和分散剂的用量进行研究.结果 分子印迹微球对L-半胱氨酸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温度和分散剂用量影响微球粒径.结论 悬浮聚合法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粒径可控、均匀,随着分散剂的浓度或者温度升高,粒径越小.  相似文献   

10.
以槲皮素(Qu)为模板分子、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H2O2-Vc为引发剂、KH570修饰的Fe3O4纳米颗粒为磁性载体,借助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能够对Qu进行特异性识别的槲皮素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Qu-MMIPs)。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Fe3O4磁性载体表面已成功包覆了分子印迹聚合物。与化学组成相同的磁性非印迹聚合物(Qu-MNIPs)相比,Qu-MMIPs对Qu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静态吸附平衡实验和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Qu-MMIPs中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平衡解离常数分别为1.646×10-6mol/L和6.387×10-6mol/L,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3.041 mg/g和29.923 mg/g。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聚马来酸酐,考察不同聚合条件对聚马来酸酐产率的影响。将所合成的聚马来酸酐与十八醇、十六醇和十四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三种两亲性的大分子表面改性荆聚马来酸酐十八醇酯(PMAO)、聚马来酸酐十六醇酯(PMAH)和聚马来酸酐十四醇酯(PMAT)。对这三种聚马来酸酐高级醇酯/聚乙烯共混体系的表面亲水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全反射红外光谱对聚马来酸酐高级醇酯共混体系薄膜进行表征,发现聚马来酸酐高级醇酯可以在聚乙烯薄膜表面富集,接触角测量表明聚马来酸酐高级醇酯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聚乙烯薄膜的水接触角。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大脑表面形态提取的一种新方法可变形表面模型。脑表面形态的提取是脑的可视化、形态学分析、脑图像配准等多种工作的基础。对于多层MR脑图像,应用可变形表面算法,可以较准确地获得脑外部皮质的参数化表示。该算法对噪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并对于不同的外部形态具有较大范围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his paper aimed to review the current literature on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intraocular lenses (IOLs).

Data Sources:

All articles about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IOLs published up to 2015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a literature search on both PubMed and ScienceDirect.

Study Selection:

The articles on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IOLs were included, but those on design modification and surface coating were excluded.

Results:

Technology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included plasma, ion beam,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ultraviolet radiation, and ozone. The main molecules introduced into IOLs surface were poly (ethylene glycol), 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 2-methacryloyloxyethyl phosphorylcholine, TiO2, heparin, F-heparin, titanium, titanium nitride, vinyl pyrrolidone, and inhibitors of cytokines.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either resulted in a more hydrophobic lens, a more hydrophilic lens, or a lens with a hydrophilic anterior and hydrophobic posterior surface. Advances in research regarding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IOLs had led to a better biocompatibility in both in vitro and animal experiments.

Conclusion: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is an efficient, convenient, economic and promising method to improve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IOLs.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属一金属承载面及高度交联聚乙烯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沉寂近20年的髋关节表面成形术开始被重新考虑,现就此作一综述。一、历史回顾1923年Smith—Petersen将玻璃制成杯状置于髋臼与股骨头之间,首创了髋关节表面成形术。  相似文献   

16.
评价了表面活性剂表(界)面吸附单分子层状态方程的热力学理论,分析了单分子层中表面活性剂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亲水基之间的相互排斥,疏水基之间的相互吸引)和表(界)面下方基底液中无机盐的存在对单分子吸附层状态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关于表面活性剂表(界)面吸附单分子层的一般表面状态方程。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分型。方法 :应用一组单克隆抗体 (单抗 ) ,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了 9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ANLL )细胞表面 CD抗原。结果 :ANLL中 ,髓系特异标记表达率最高者为 CD3 3 ,其次为 CD13 ,CD15;M3 型 HIA- DR均阴性 ,CD14 在 M4 ,M5中表达率较高。结论 :CD13 ,CD3 3 ,CD15联合应用可诊断 ANLL;免疫分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 ANLL各亚型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简述高分子表面改性剂对聚合物进行表面改性的微观模型,讨论了高分子表面改性剂的分子结构、分子量以及加工工艺条件对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高分子表面改剂的分子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钛合金与甲基丙烯酸脂义齿基托表面细菌粘附的差异性 .方法 :选择上、下颌均有牙列缺损患者 10例 ,用钛合金与甲基丙烯酸树脂作基托材料分别制作义齿各一件 .戴义齿 6个月后 ,对义齿基托的组织面、磨光面进行细菌培养 ,计算出菌落数 (cfu/mL) ,比较分析其差异性 .结果 :甲基丙烯酸脂基托组织面、磨光面菌落数大于钛合金基托 ,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而同种材料间义齿基托组织面、磨光面菌落数则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菌种鉴定以变形链球菌、G -杆菌为主 ,其次为乳杆菌和葡萄球菌 .粘液放线菌和奈瑟氏菌较少 ,白色念珠菌未检出 .结论 :钛合金作为基托材料优于甲基丙烯酸脂 ,能减少细菌粘附 ,有益于口腔组织健康 .同种材料的义齿基托组织面、磨光面对细菌粘附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过硫酸钾(K2S2O8)为氧化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偶联剂、氨基硅油乳液(ASOE)为接枝改性液,对聚砜(PSF)膜进行疏水改性研究。考察了KH550 溶液的质量分数、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和ASOE的接枝时间、接枝温度对膜疏水性的影响。采用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对接枝前后的膜进行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改性前后膜的表面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疏水性基团被接枝到PSF膜表面,改性后PSF膜的水接触角从87°提高到116°,疏水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