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孔海深  徐卫益  江琴 《检验医学》2003,18(6):336-339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及酮康唑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Sensititre YeastOne试验板以微量稀释法测定上述5种抗真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108株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08株念珠菌中达到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耐药标准的分别有8株(7.4%)、15株(13.9%)、2株(1.9%),念珠菌属MIC值分布种间差异较大.白色念珠菌对5种药物的MIC90值最低,60株白色念珠菌中仅2株耐氟康唑,3株耐伊曲康唑,对氟胞嘧啶无耐药株;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MIC值分布呈高值,10株光滑念珠菌中4株耐氟康唑,3株剂量依赖性敏感,7株耐伊曲康唑,且吡咯类之间有交叉耐药.其他菌株,除季也蒙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有一定的耐药(2/6)外,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分布均较低.结论不同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准确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于指导临床合理选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及酮康唑体外敏感性。方法 采用SensititreYeastOne试验板以微量稀释法测定上述 5种抗真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 10 8株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10 8株念珠菌中达到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耐药标准的分别有 8株 (7.4%)、15株(13.9%)、2株 (1.9%) ,念珠菌属MIC值分布种间差异较大。白色念珠菌对 5种药物的MIC90 值最低 ,6 0株白色念珠菌中仅 2株耐氟康唑 ,3株耐伊曲康唑 ,对氟胞嘧啶无耐药株 ;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MIC值分布呈高值 ,10株光滑念珠菌中 4株耐氟康唑 ,3株剂量依赖性敏感 ,7株耐伊曲康唑 ,且吡咯类之间有交叉耐药。其他菌株 ,除季也蒙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有一定的耐药 (2 /6 )外 ,对 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分布均较低。结论 不同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 ,准确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对于指导临床合理选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监测分析临床分离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以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分离鉴定出的479株真菌用目前常用的5种抗真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分析。结果479株真菌中念珠菌和其他真菌分别占98.3%和1.7%,其中前3位依次是白念珠菌(69.5%)、光滑念珠菌(16.9%)和热带念珠菌(8.8%)。在5种抗真菌药物中,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伊曲康唑(12.7%)、氟康唑(9.8%)、伏立康唑(7.5%)、氟胞嘧啶(1.8%)和两性霉素B(1.0%)。结论临床分离的真菌对当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菌株增多,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临床分离念珠菌的菌株分布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对上海地区27所医院临床分离念珠菌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按统一方案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 M60(2017年)判断结果。结果收集2017年8月1日-2018年4月30日上述医院临床分离念珠菌共354株,其中白念珠菌占41.81%(148/354),近平滑念珠菌占23.73%(84/354),热带念珠菌占15.54%(55/354),光滑念珠菌占9.32%(33/354),其他念珠菌占9.60%(34/354)。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耐药率与以往报道比较偏低或基本持平,无增长趋势,主要是对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为1.45%、剂量依赖性敏感(SDD)率为4.35%,对伏立康唑耐药率和中介率均为2.17%;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呈现1.20%的SDD率,对伏立康唑呈现1.20%的中介率;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表现出6.06%的耐药率和93.94%的SDD率;热带念珠菌耐药率呈增长趋势,对氟康唑表现出41.82%的耐药率和12.73%的SDD率,对伏立康唑表现出40.00%的耐药率和12.73%的中介率。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尚未出现耐药菌株,仅1株光滑念珠菌对卡泊芬净耐药。结论上海地区临床念珠菌的分离率及菌株分布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基本稳定,热带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继续做好真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酵母样真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体外药敏试验对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发现耐药菌株等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室对临床检测出的 47株酵母样真菌进行了药敏测定 ,并对检测的临床意义做了初步评价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菌株的来源及鉴定方法 本实验室自 1998年 10月至2 0 0 0年 10月 ,从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白色念珠菌 2 1株、热带念株菌 15株、光滑念株菌 8株、新型隐球菌 2株 ,红色酵母菌 1株。采用API2 0CAUX鉴定上述菌株。1 2 标准菌株 白色念珠菌ATCC 90 0 2 8,购自吉林省临床检验中心。1 3 Etes…  相似文献   

6.
两种方法对流感嗜血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流感嗜血杆菌(Hi)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我们对近两年临床分离的Hi耐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部分菌株进行了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菌株:1996~1998年临床分离Hi共252株(β内酰胺酶阳性23株占9.1%)。2试剂:分离培养基(含50μgml万古霉素的巧克力琼脂)由本实验室自制,HTM琼脂、X.V因子及15种抗生素纸片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抗生素标准品购自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ATCC29213,流感嗜血杆菌ATCC49247)本实验室菌库保存。3…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分析临床分离真菌的分布以及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对2009年1~12月分离鉴定出的210株真菌用目前常用的5种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和分析。结果 210株真菌中念珠菌和其他真菌分别占96.7%和3.3%,其中居前4位的念珠菌依次是白念珠菌(70.5%)、光滑念珠菌(12.9%)、热带念珠菌(8.2%)和克柔念珠菌(3.8%)。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肺癌患者检出率最高。两性霉素B耐药率最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耐药率高。结论肿瘤患者临床分离的耐氟康唑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有升高趋势,微生物室应将念珠菌鉴定到种并对其进行个体化药敏试验,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8.
204株肠球菌鉴定及其药敏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肠球菌对广谱抗菌药物耐药 ,对高浓度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及万古霉素的耐药性的流行 ,医院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笔者根据马俊春等[1] 的鉴定肠球菌的方法 ,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菌株 :从临床分离肠球菌 2 0 4株 ,其中从尿液标本分离10 0株 ,咽拭子 2 7株 ,手术伤口分泌物 2 5株 ,腹腔积液 14株 ,胆汁 13株 ,非手术伤口分泌物 9株 ,宫颈、阴道分泌物 7株 ,胸腔积液 4株 ,血液 3株 ,脑脊液 2株。标准菌株为ATCC2 5 92 3(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 92 12 (粪肠球菌 )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药敏试验 :采用M H琼脂平板培养基 ,…  相似文献   

9.
临床分离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监测分析临床分离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以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分离鉴定出的479株真菌用目前常用的5种抗真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分析。结果479株真菌中念珠菌和其他真菌分别占98.3%和1.7%,其中前3位依次是白念珠菌(69.5%)、光滑念珠菌(16.9%)和热带念珠菌(8.8%)。在5种抗真菌药物中,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伊曲康唑(12.7%)、氟康唑(9.8%)、伏立康唑(7.5%)、氟胞嘧啶(1.8%)和两性霉素B(1.0%)。结论临床分离的真菌对当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菌株增多,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临床酵母菌目前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群之一 ,体外药敏试验对于合理筛选抗真菌药物 ,发现耐药菌株等有重要意义[1] 。为此 ,我们参照文献 [2 ]介绍一种“YeastOne微量稀释显色法酵母菌药敏试验”方法 ,并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推荐的“M2 7 A”方法为参考 ,对其方法学特点作初步评价。一、材料和方法1 菌株来源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5月间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酵母菌共 130株 ,按常规方法和API 2 0CAUX ,或用YBC卡经VITEK仪器 (生物梅里埃公司 )鉴定 ,其中包括白念珠菌、热带念…  相似文献   

11.
阴道感染酵母样真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临床分离菌株及其对几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4所医院2008-01/2008-12 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临床分离培养出的216株念珠菌,采用Chrom Agar Candida medi-um显色培养基,API20CAUX进行菌株鉴定;ROSCO纸片扩散法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克霉唑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216株宫颈分泌物酵母样真菌分类结果为:白念珠菌206株,占95.37%;热带念珠菌5株,占2.31%;异常汉逊酵母2株,占0.93%;近平滑念珠菌1株,占0.46%;光滑球拟酵母1株,占0.46%;其他念珠菌1株,占0.46%;体外药敏试验共发现5株耐药株,其中3株白念珠菌,1株光滑球拟酵母,1株其他念珠菌。结论:VVC的主要致病菌仍以白念珠菌为主,在5种常用药物中,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的耐药率最低为0%。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临床分离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促进儿童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选择。方法对国内7所儿童医院临床无菌体液分离的真菌,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和EUCAST标准判断药敏结果。结果 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共获临床无菌体液分离真菌199株,以念珠菌为主,包括近平滑念珠菌36.2%、白念珠菌28.1%、热带念珠菌13.6%、光滑念珠菌4.0%。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4.0%,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8.7%,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高达37.5%。热带念珠菌的分离率及其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在逐年增加,其他念珠菌的耐药率基本稳定。结论热带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和经验抗真菌治疗,应首选卡泊芬净等棘白菌素类药物。临床需要继续做好真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高建  陈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88-2389
目的 对临床送检标本分离鉴定出的念珠菌进行细菌构成及药敏结果分析,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进行 5种常用抗真菌药(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的体外敏感性检测及耐药分析.结果 281株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184株,占65.5%,其次是光滑念珠菌50株(17.8%),热带念珠菌19株(6.8%).结论 该院患者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敏感性高,对送检标本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及时、合理地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和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土槿皮乙酸(PAB)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抑菌效果,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氟康唑耐药及敏感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33株,分别采用微量稀释法及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定PAB单独及与氟康唑联用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评估联用时药物体外相互作用的方式,采用时间-杀菌曲线试验动态监测2种药物体外联用的效果。结果 PAB单独作用时,对氟康唑耐药及敏感白念珠菌有类似的抑菌效果,MIC为4~32μg/mL。PAB与氟康唑联用可增加耐药白念珠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氟康唑MIC由≥128μg/mL降至≤16μg/mL,PAB MIC降至≤2μg/mL)。对氟康唑耐药的12株白念珠菌均表现出协同抑菌的效果(FICI为0.035~0.188);对氟康唑敏感的21株菌株中,10株(47.62%)有协同抑菌效果(FICI范围为0.188~0.375),11株无相互作用(FICI0.5)。结论 PAB可抑制白念珠菌的生长,与氟康唑联用还有较好的协同抑菌效果,尤其对耐氟康唑白念珠菌,抑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921 株念珠菌分离及耐药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念珠菌分离率及常见抗真菌药物耐药率以指导临床合理治疗选药。方法用Vitek-AMS微生物鉴定仪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鉴定念珠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2、2003、2004年从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念珠菌分别占同期总病原体8.0%、10.9%和14.5%。921株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及其它念珠菌分别占56.1%、23.2%、3.9%、3.8%和13.0%。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率依次为特比奈芬(49.5%)、氟康唑(18.9%)、伊曲康唑(18.6%)、咪康唑(16.8%)、酮康唑(16.4%)、5-氟胞嘧啶(2.9%)、两性霉素B(2.3%)。结论2002~2004年临床标本中念珠菌分离率逐年显著上升,咪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从尿路感染患者泌尿系统分离的非白念珠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4年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的病原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真菌显色平板鉴定,对难以鉴定的菌株用真菌内转录间隔区1~4(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4,ITS1-4)测序分析鉴定。用Sensititre誖Yeast-One比色法检测55株非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阿尼芬净、米卡芬净、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这9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对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进行唑类药物耐药基因ERG11测序,分析潜在的耐药突变位点。结果:临床分离的55株非白念珠菌,包括26株光滑念珠菌,17株热带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12株。药敏试验表明,临床分离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3.64%(35/55)、50.91%(28/55);而对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2.73%(7/55)、7.27%(4/55)。热带念珠菌ERG11基因T1037A位点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T1103C位点苯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结论:尿路感染最常见非白念珠菌是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其构成比超过了白念珠菌,而热带念珠菌ERG11基因T1037A、T1103C位点突变可能是潜在的唑类药物耐药位点。  相似文献   

17.
阴沟肠杆菌高活性β内酰胺酶检测与相关耐药表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阴沟肠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我们对我院临床分离的部分阴沟肠杆菌进行AmpC酶和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的检测 ,并结合临床药敏试验 ,进行耐药表型及耐药机制分析 ,为合理使用药物提供参考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 菌株来源 :1 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5月从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 ,选择其中头孢西丁小于等于中介或 /和三代头孢 (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两种以上中介或耐药的 1 38株菌作为试验菌。大肠埃希菌ATCC2 592 2作为三维试验指示菌。试验质控株有肺炎克雷伯菌ATCC70 0 60 3(SHV 1…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尿标本中病原性念珠菌的分布情况以及临床常用5种抗真菌药物(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伏立康唑及伊曲康唑)的敏感性,从而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12月1758份尿标本中分离的161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结果]161株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72株(占比44.7%),热带念珠菌55株(34.2%),光滑念珠菌25株(15.6%),近平滑念珠菌6株(3.7%),克柔念珠菌2株(1.2%),葡萄牙念珠菌1株(0.6%).药敏结果显示161株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敏感率较高,敏感率分别为98.8%和96.9%,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率依次是74.5%、74.5%及61.5%.[结论]临床尿液标本念珠菌分离菌株前三位依次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三者共占念珠菌分离菌株的94.5%,尿液标本分离的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下降且耐药菌株的检出率较之以往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妊娠妇女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直接镜检、分离培养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来了解妊娠妇女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学特征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超高倍显微镜对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直接镜检。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分离的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并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293株念珠菌,其中自念珠菌217株、光滑念珠菌48株、热带念珠菌24株、克柔念珠菌1株、近平滑念珠菌3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5.07%、31.25%、20.83%、100.00%、33.33%。所有菌株均对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敏感。结论目前阴道念珠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感染为主,但其他非白念珠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分离的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仍较敏感,非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有所上升,应加强念珠菌的检测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感染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探讨白念珠菌对吡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1)收集2015年1-12月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中分离的白念珠菌1 646株,统计菌株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2)收集包括该院和上海市另2所妇产科专科医院微生物室临床分离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菌株30株、剂量依赖性敏感(S-DD)菌株13株、敏感菌株10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吡咯类耐药组、S-DD组和敏感组之间药物外排泵相关基因CDR1、CDR2、MDR1和药物靶酶基因ERG11表达水平的差异。同时,PCR扩增ERG11和ERG3基因并测序,分析ERG11和ERG3基因与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结果 (1)1 646株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最高,为5.2%,对伏立康唑、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分别为3.2%、2.5%和2.1%,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2)S-DD组和耐药组ERG11基因表达较敏感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外排泵基因CDR1、CDR2和MDR1表达量在敏感组、S-DD组和耐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检测到ERG11基因存在13个错义突变位点,其中T123I、P98S和Y286D为新发现的3个氨基酸置换位点;且T123I和Y132H同时出现在26株耐药株中,其中16株为吡咯类药物全耐药;此外,2株吡咯类全耐药菌株中检测到ERG3基因杂合突变。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中分离的白念珠菌对吡咯类药物的耐药率比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高;ERG11基因突变及其过表达是该病白念珠菌吡咯类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