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专项护理干预在晚期癌症姑息治疗患者家属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临床上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且接受姑息治疗的101例患者及其家属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共52例,仅给对照组患者进行姑息治疗;观察组患者共计49例,在对照组姑息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对其家属进行专项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家属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并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焦虑及郁闷指数情况和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QLQ-C30量表中各项功能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家属的SDS、SAS两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郁闷指数,干预前,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QLQ-C30各项功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癌症晚期姑息治疗患者家属的专项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仅对患者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有缓解,更能够影响患者的情绪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因素及有效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以此进行术后疼痛因素的调查和评估。其中50例设为观察组,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同时取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在术后疼痛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但采取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根据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能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治疗和护理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癌症晚期疼痛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12例癌症晚期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106例。采用常规疼痛治疗护理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护理;采用癌症疼痛规范化治疗方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对疼痛治疗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癌症疼痛规范化治疗方案对提高癌症疼痛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癌痛的护理     
目的:探讨癌痛的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方法抽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入我院治疗的癌症患者48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率100%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75%,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基于患者的疼痛程度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不仅能够缓解其疼痛症状,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采用心理和健康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5年-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晚期肺癌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病情观察、症状缓解、对症治疗等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自制问卷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较护理前、对照组护理后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36,12.112,5.183,5.093;P0.001);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EORTC QLQ-C30问卷中RF、EF、CF、SF、QL评分分别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9,2.621,2.417,2.812,2.043;P=0.020,0.010,0.018,0.006,0.04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78.0%(39/50)高于对照组54.0%(2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17,P=0.011)。结论:心理和健康护理有助于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癌症晚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20例癌症晚期患者随机分为舒适研究护理组和普通对照护理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依据患者情况实施舒适护理,观察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舒适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的癌症患者开展舒适护理模式,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患者的心理抑郁,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提高癌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护理体会。方法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晚期肿瘤住院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常规护理措施及规范化镇痛治疗;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结果经对比分析可知,干预组患者的疼痛总缓解率为85.3%,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总缓解率为67.6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2=4.632,P<0.05)。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依从率为97.0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依从率为67.6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2=6.072,P<0.05)。结论晚期肿瘤患者在综合性护理干预下的治疗依从性得以有效提高,且患者的癌痛控制得以有效改善,故综合性护理干预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晚期癌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晚期肝癌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癌痛药物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规范化的疼痛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和癌痛改善情况,统计抗癌痛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护理后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546,8.219;P0.001);观察组NRS评分较对照组也有显著改善(t=2.743,P=0.000);观察组抗癌痛药物不良反应率36.00%低于对照组58.00%,差异显著(χ~2=4.858,P=0.000)。结论:疼痛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晚期癌痛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癌痛和相关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分析疼痛教育在晚期癌痛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晚期癌痛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晚期癌痛患者均给予规范的癌症疼痛治疗与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系统的疼痛教育方案,并分别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和睡眠质量变化情况予以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经教育后的数学评分(NRS)值(2.41±1.25)显著降低、爆发痛次数(2.15±1.10)次/天明显减少,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996,4.490;P0.05);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等睡眠质量指标均显著改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总分值(8.86±2.05)分明显降低,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014,3.209,3.144,3.370,4.943,4.114,3.034,3.744;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7.92%)显著提升,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66,P0.05)。结论:疼痛教育能够使晚期癌痛病人的疼痛症状得以有效控制,睡眠质量进一步改善,可作为晚期癌痛病人的辅助治疗予以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曼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12):2131-2133
目的:探讨多维度疼痛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晚期胃癌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3月-2021年5月收治的胃癌癌性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多维度疼痛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干预,对比两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后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干预前对比均改善,且组间对比观察组较低(P<0.05);两组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胃癌癌性疼痛患者应用多维度疼痛护理联合穴位敷贴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护理模式改善消化系统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7年1月消化系统晚期癌症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常规组(42例)和关怀组(4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关怀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临终关怀护理,两组患者均干预1个月,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及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关怀组心理能力、躯体能力、物质生活及社会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t=14.659,11.398,7.424,5.945;P0.05);护理后关怀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t=6.035,5.945;P0.05);护理后关怀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t=14.691,P0.05)。结论: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消化系统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况,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创伤骨科患者在进行医学护理以后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这1年当中来我院就诊的11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患者疼痛得到缓解的患者占52.5%,而观察组的患者疼痛得到缓解占到83.1%;观察组患者疼痛得到缓解的人数明显要比对照组的人数多,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0.05);而两组在护理之前是不具有明显的差异的(跃0.05);两组的患者在进行过护理以后疼痛患者人数明显下降,而且观察组的效果要比对照组的效果好,两组之间存在有明显的差异(<0.05);观察组的各方面指标都要比对照组好,两组之间差异比较明显(<0.05)。结论如果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那么创伤骨科的患者的疼痛可以明显得到改善,患者进行护理以后疼痛明显减轻,患者对于这种护理满意程度比较高,生活得到了改善,所以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临终综合护理干预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12例肝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临终综合护理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焦虑程度,以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抑郁程度,以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以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the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LQ-C30,EORTCQLQ-C3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态状态、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3w后,两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的下降,而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Ⅰ级率、Ⅱ级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Ⅲ级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SASEORTCQLQ-C30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的上升,而研究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终综合护理可有效的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心态状态、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对于帮助患者舒适、平静的度过人生最后的阶段,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重度急性中毒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100例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重度急性中毒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于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重度急性中毒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3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经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56±4.1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5.26±12.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腹痛缓解、皮疹消退及住院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疼痛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晚期癌痛病人疼痛症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癌痛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两组患者治疗时给予相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疼痛教育并联合心理干预,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NRS均分及爆发痛每日人均次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RS均分、爆发痛每日人均次数较治疗前降低(t=15.37,9.14;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t=-4.25,-4.57;P0.01)。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83.0%,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P=0.018)。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各因子得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t=10.39,6.89,8.07,9.08,5.23,7.55,8.54,6.63;P0.01),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得分(t=-8.09,-6.43,-8.19,-8.22,-4.32,-6.78,-7.11,-6.70;P0.01),提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结论:疼痛教育联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疼痛的缓解,能有效减轻晚期癌痛病人疼痛症状,改善其睡眠质量,在临床上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区疼痛的观察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诊治的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区疼痛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环境干预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疼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经护理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区疼痛的观察并实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环境干预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模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进行认知、心理以及行为等方面长达1年的优质护理干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在SCL-90测评中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以及睡眠得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肝功能正常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降低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干预服务对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疗效、负性心理及住院成本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3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入院后均进行重症肺炎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住院成本以及患者干预前负性情绪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χ~2=7.314,P0.05);②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13.589,-3.328;P0.01);③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899,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t=-2.135,P0.05);④观察组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χ~2=6.275,P0.05)。结论:优质干预运用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为患者节约住院成本。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康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86例,随机分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于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统计两组术后6h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下床时间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6h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及留院观察时间均远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过程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