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带血供半腱肌肌腱转位重建膝交叉韧带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带血供半腱肌肌腱转位重建膝交叉韧带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半腱肌肌腱形态,血供来源,分支及分布特点:2侧新鲜下肢标本进行模拟术式。结果:半腱肌肌腱长15.1cm、宽0.5cm、、厚0.4cm,a其血供来源于动半腱肌支,膝下内侧动的腱支、腱外周组织血管网动脉和胫前返动脉。结论:半腱肌肌腱与交叉韧带形态相似,有足够的游离长度。血供丰富,为多源性。以半腱肌肌腱转移重起初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带血供骨 半腱肌肌腱条骨块转位重建后交叉韧带 (PCL)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5 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半腱肌肌腱的形态、血供来源、分支及分布特点和股骨内侧髁及后交叉韧带的形态 ;2侧新鲜下肢标本进行摹拟术式。结果 半腱肌腱长约 15 2cm× 0 5cm× 0 4cm ,血供主要来源于动脉的半腱肌支、膝下内侧动脉的腱支和腱外周组织血管网。肌门位于半腱肌外后 ,距股骨内上髁上方约 3 6cm ;后交叉韧带长约 3 6cm× 1 0cm× 0 6cm ;股骨内侧髁关节面中点前后径约为 4 3cm ,左右径约为 3 0cm。结论 半腱肌肌腱与后交叉韧带形态相似、有足够的游离长度。血供丰富为多源性。故采用带血供的半腱肌肌腱条骨块是重建后交叉韧带较理想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带血供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半腱肌肌腱形态、血供来源、分支及分布特点;在2侧新鲜下肢标本上进行模拟手术.结果:半腱肌肌腱长(15.1±0.3)cm,宽(0.5±0.1)cm,厚(0.4±0.1)cm,其血供主要来源于腘动脉的半腱肌支、膝下内侧动脉的腱支、腱外周组织血管网动脉和胫前返动脉.结论:半腱肌肌腱与交叉韧带形态相似,血供丰富,有足够的游离长度.采用带血供的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临床重建膝关节韧带提供形志学依据。方法:30侧成人下肢标本对股二头肌腱性部分进行形态学测量;33根成人干燥股骨及胫骨标本测量有关数据;2恻下肢标本进行摹拟术式设计。结果:股二头肌腱长231±2.3cm;股骨外上髁距髁间窝外侧壁后部为3.0±0.3cm,股骨内上髁距髁间窝内侧壁前部3.2±0.2cm;胫骨粗隆上缘内侧距髁间前窝内缘2.9±0.3cm,胫骨腓关节面后缘距髁间后窝2.7±0.3cm。结论:股二头肌腱内侧半转位修复膝关节交叉韧带具有可行性,临床应用3例,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和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对照组采用自体肌腱移植,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KDC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Lysholm及Tengner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Lysholm及Tegne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同种异体与自体肌腱重建ACL及PCL的疗效相近,是重建ACL及PCL良好的移植物。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膝关节镜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膝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后随访1~3年,应用理学检查、IKDC、Lysholm及Tenger评分等方法,评价患者手术情况、膝关节功能、韧带稳定性及活动度恢复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5.8±6.90)min,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患者临床满意度为91.3%;患者术后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令人满意;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两侧无明显差异。结论 膝关节镜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安全有效,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韧带稳定性及膝关节活动度近期恢复情况较好,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背景: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主要有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3种,关于移植物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议。 目的:评估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两种移植物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效果。 方法:纳入2007-01/2009-01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70例(70膝),分别采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记录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KT-1000测量值及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8~24个月,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无感染、植入物断裂等并发症;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患者有2例膝关节引流管口持续渗出,经换药半月后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提高,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显著减少,且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应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疗效相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背景: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均可重建交叉韧带和膝关节后外侧角。 目的:分析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角损伤的效果。 方法:将2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角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一期重建前交叉韧带和加强重建后外侧角韧带;对照组仅采用自体组半腱肌、股薄肌一期重建前交叉韧带。  结果与结论:两组术后Lysom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1)。实验组患者在站立、行走和上下楼梯时无与膝关节后外侧不稳相关的过伸位膝关节不稳感,未发现行走时膝关节内甩;关节活动度屈曲100°~135°,伸直0°~10°。对照组中3例在站立,行走和上下楼梯时无与膝关节后外侧不稳相关的过伸位膝关节不稳感,4例行走时出现轻微膝关节内甩;关节活动度屈曲104°~130°,伸直0°~10°。说明用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后外侧结构损伤,能够恢复膝关节后外侧与前后方的稳定性,较单纯重建前交叉韧带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和后外侧角韧带结构损伤的治疗方法,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5月~2013年12月,对18例膝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韧带结构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自体半腱肌腱一期重建交叉韧带和加强重建后外侧角韧带。结果18例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完全伸膝位无内翻不稳定;屈膝30o内翻不稳1例,伴硬性终止点,其余无内翻不稳。双侧比较,屈膝30o患侧小腿外旋增加2例,均小于10o。所有患者反向轴移试验阴性。按照膝关节Lysholm评分标准,本组80~96分,平均85.8分;按照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主观评价:正常5例,近似正常12例,不正常1例,无严重异常;客观评价:78~94分,平均85分。结论对膝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韧带结构损伤,通过应用自体半腱肌腱微创手术重建能够满意恢复膝关节后外侧的稳定性和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韧带增强重建系统( 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ACL损伤患者分为LARS组和自体腘肌腱( ST/G组)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6、9、18个月的Lysholm评分、主客观IKDC评分、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及骨隧道扩大情况的差异。结果LARS组扶拐下地时间、弃拐行走时间、恢复运动时间3项指标均显著短于ST/G组(P<0.05)。与术前相比,2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术后3、6、9、18个月均显著好转(P<0.05);术前2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3、6、9个月LARS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显著优于ST/G组,至术后18个月2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末次随访时,LARS组疗效分布显著优于 ST/G 组(P <0.05);LARS 组优良率93.33%高于 ST/G 组的76.67%,但差异不显著(P>0.05)。 LARS组共6例患者出现骨隧道扩大,ST/G组14例患者出现骨隧道扩大,ST/G组出现骨隧道扩大率显著高于LARS组(P<0.05)。结论韧带增强重建系统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较自体腘肌腱重建能够显著加快患者的恢复,同时提高术后疗效及降低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是稳定膝关节的重要结构.交叉韧带损伤后,不仅会造成膝关节不稳,且能造成继发性损害,造成半月板损伤和继发性关节炎,交叉韧带自愈困难,通常需要重建修复.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越来越受到关注[1].我科56例前后韧带断裂患者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Problems can occur at the donor site where the autologous tendon graft is taken. Allogenic tissu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raft option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50侧尸体膝关节上,对前交叉韧带的股骨附着区、胫骨附着区、长度、方向和宽度进行了形态学测量,提供了详细的数据。股骨附着区呈椭圆形,胫骨附着区似三角形。前交叉韧带本身呈50°扭曲状态,随屈膝程度的增加,其扭曲程度也增加,这种变化的幅度,在韧带表面的纤维较中心部位者为大,这与前交叉韧带两附着区的形态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股骨附着区。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股直肌腱已成为重建前交叉韧带的重要替代物。 目的:比较股直肌腱中1/3和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标本于死者死亡后9.0~10.0 h解剖取下股直肌腱和前交叉韧带,取下后立刻用以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包裹,密封后置于-20 ℃冰箱内保存。实验前取出标本,切取试样,股直肌腱和前交叉韧带每组共10个试样。 结果与结论:股直肌腱中1/3的单位模量是前交叉韧带的63%,单位最大载荷为63%,提示股直肌腱中1/3是适合作为交叉韧带重建物的。   相似文献   

15.
背景:人工韧带因其不需牺牲自体组织、无潜在传染性疾病、重建韧带后康复时间短等优点,自一面世始终受到到关注。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应用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从而在较大样本量的前提下评价并比较两种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康复等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进行文献初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维普期刊网(VIP)、Pubmed(medline),收集国内外关于应用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照研究文献,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其中,试验组以LARS人工韧带为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对照组以自体腘绳肌腱为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与结论:共收集国内外5个临床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术后12个月以上Lyshol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术后Tegne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重建前交叉韧带后kt-2000/1000测量差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析结果表明,与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相比,LARS人工韧带短期内的Lysholm评分更高,在更长时间内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kt-2000/1000测量差值上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腓骨长肌腱转移重建膝交叉韧带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30例成年下肢标本,观测了腓骨长肌形态、血管和神经.肌腱平均长13.5cm,肌腱与交叉韧带横经相近.自入肌的最低神经与血管分支处,将肌腹和肌腱逆转向上,可超出膝关节间隙14.7cm.采用腓骨长肌腱转位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是可行的,肌腱游离度大,可作单条或多条韧带损伤重建.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关节滑液对移植物强度以及腱骨愈合的影响尚无定论。 目的:观察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过程中,关节滑液对移植肌腱生物力学及组织学的影响。 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下肢半腱肌腱,以同侧肢体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模拟关节滑液影响模型,并同时取对侧肢体半腱肌行股骨髁上“U”形肌腱埋植避免关节滑液的影响。重建4周,取股骨-韧带-胫骨复合体,行生物力学测定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重建后4周,生物力学测定时发现“U”字形埋植肌腱断裂时平均载荷明显大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处于关节内的肌腱(P < 0.01)。组织学观察发现,骨隧道内坏死的腱组织已被纤维组织、新生骨组织替代,腱骨交界面形成Sharpey纤维连接和纤维软骨,优于关节内肌腱;“U”字形埋植肌腱腱骨交界面成骨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前交叉韧带重建肌腱(P < 0.01)。结果证实“U”字形埋植肌腱的生物力学及腱骨愈合均优于处于关节内肌腱,提示关节滑液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韧带的强度以及腱骨愈合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背景:膝关节是人体最大且结构最复杂的滑车关节,也是人体运动的中枢部位和主要负重关节,辅助结构有膝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半月板。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主要是韧带损伤,为恢复其功能主要采用手术重建,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进行修复或重建尤为重要。 目的:深入分析运动性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后重建生物材料的选择应用,为膝关节交叉韧带运动损伤后有效、及时治疗与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检索SCI数据库2002/2011收录与运动性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后重建生物材料的选择研究相关文献,采用检索词为“膝(knee);交叉韧带(cruciate ligament);重建(reconstruction);移植(graft);替代物(replacement)”,共检索140篇文献,选取符合标准的5篇文献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与结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损伤,要根据运动损伤机制、表现、诊断、损伤程度等诸方面因素,选择恰当治疗方法以及合理的重建修复材料,才能使损伤的膝关节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快速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腱(HT)和人工韧带加强系统(LARS)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效果。方法选择61例ACL断裂患者(均为单侧断裂),其中男性37例,女性24例;年龄17~57岁,平均年龄36岁。采用自体HT重建ACL30例(HT组),采用LARS重建ACL31例(LARS组)。按Lysholm评分系统及KT-2000检查评估功能。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30个月。Lysholm评分术后2年HT组和LARS组分别为(90.80±8.87)分、(91.70±6.54)分;KT-2000测试膝关节移动距离分别为(2.58±2.18)mm、(2.39±2.09)mm。两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在术后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稳定性KT-2000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移植物均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LARS是一种良好的替代移植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先进韧带加强系统(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四股胭绳肌腱(ST/G)重建后交叉韧带(P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2008年7月-2013年5月收治的58例膝关节后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ARS人工韧带重建PCL(LARS组)30例,两端均采用挤压螺钉固定;ST/G重建PCL(ST/G组)28例,股骨端使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取Intrafix挤压螺钉+门型钉固定。采用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9、12个月时患侧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LARS组患者术后扶拐下地、去拐行走、恢复轻量化运动时间[(12.4±4.3)h、(40.3±5.7)h、(3.4±0.6)h]均少于ST/G组[(23.5±6.6)h、(60.4±7.6)h、(7.2±1.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32、t=11.445、t’=14.127,P值均〈0.05)。LARS组在术后3、6、9个月时,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高于ST/G组,Tegner评分在术后3、6个月时高于ST/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术后12个月时LARS组3种膝关节功能评分与ST/G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采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PCL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等优势,早期临床效果优于ST/G重建PCL手术;但远期临床效果需要进一步长期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