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之一,是临床化脓性感染和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了解其临床分布和对抗生素的耐药程度,现将我院1987~1989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4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下称金葡菌)和170株表皮葡萄球菌(包括白色葡萄球菌和柠檬色葡萄球菌,下称表葡菌)的临床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的来源.从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例的标本中分离获得。分离鉴定方法按常规法进行。1.2 药敏试验.采用平皿纸片法,抗生素纸片系杭州微生物试剂厂生产。2 结果与讨论2.1 细菌的分布.从12种临床标本中共检出金葡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及其生物膜形成能力。方法采用药敏试验和人工生物膜培养方法,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共检测201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138株,占68.66%;甲氧西林敏感型金葡菌(MSSA)为52株,占25.87%。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48 h后生物膜经结晶紫染色后的吸光度值MRSA与MSSA在生物膜形成能力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该医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比例较高;可用结晶紫染色检测吸光度值的方法来测定生物膜形成能力。需进一步通过生物膜筛选法研究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能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体外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耐药发生规律和机制。方法用3株临床分离金葡菌,体外以亚抑菌浓度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一步法诱导耐药,观察耐药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改变情况,测序分析肽聚糖甘氨酸五肽桥联的关键合成酶编码基因femABX。并观察其中1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1株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的生长曲线、小鼠感染毒力情况。结果金葡菌耐药发生频率为10-4~10-8水平,与原代株比较,耐药株体外生长速率和小鼠体内毒力显著降低,对β内酰胺类敏感性提高2~4 000倍。测序结果显示耐药株femA编码基因存在突变,可致终止密码子提前。结论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体外可诱导金葡菌耐药性产生,但耐药株生长繁殖力、致病力及抵抗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对确诊的 10 2例新生儿菌 (败 )血症的回顾调查。结果在检出 2 0种 10 2株致病菌中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占2 5 % ,表皮葡萄球菌 (表葡菌 )占 10 % ,溶血葡萄球菌、李斯特氏菌属、草绿色链球菌、模仿葡萄菌球各占 6% ,为主要菌。金葡菌对新青霉素Ⅱ、先锋Ⅴ号、红霉素、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 3 1%、40 %、3 6%、88% ,表葡菌对上述抗生素敏感率分别为 5 0 %、2 0 %、10 0 %。本地区新生儿菌 (败 )血症以金葡菌、表葡菌为主要病原菌 ,致病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  相似文献   

5.
钟淑卿  钟南山 《新医学》1998,29(7):355-356
目的:对呼吸监护病区(RICU)分离的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进行耐药性监测,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色原头孢菌素(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内酰胺酶,结果:RICU分离的金葡菌高于普通病房,检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17株,MRSA有12株产内酰胺酶,结论:金葡菌产酶株与非产朱的耐药相比有差别,万古霉素是唯一对金葡菌完全敏感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正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能够引起从症状轻微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到威胁生命的脓毒血症等各种临床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该菌能够形成一种特殊的变体——小菌落突变株(small colony variants,SCV)。金葡菌SCV早在100多年前就已报道,20年前因发现其与持续性、复发性难治金葡菌感染相关而受到关注~([1])。与正常菌株相比,金葡菌SCV生长缓慢、菌落形态不典型、生化反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9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对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培养出病原菌49株,占83.1%。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2株,占65.3%,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44.8%,革兰氏阳性菌5株,占10.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均为耐甲氧西林青霉素金葡菌,真菌12株,占24.5%,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示:分离出的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和金葡菌具有多重耐药性。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细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且耐药较严重,治疗时应选择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药物,同时警惕耐药的金葡菌及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表皮葡萄球菌体外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纤维蛋白原结合基因 (fbe)阳性和纤维蛋白原结合基因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 (表葡菌 )体外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力的差异 ,探讨 fbe基因在表葡菌致异物感染中的致病作用。 方法 :采用ATB鉴定临床分离菌 ,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有无 fbe基因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并比较 fbe基因阳性和 fbe基因阴性表葡菌体外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力。结果 :6 2株临床分离菌中有 4 6株为表葡菌 ,表葡菌中 fbe基因阳性的菌株为 34株 ,阳性率为 73.9% ,其他葡萄球菌均不含该基因 ;fbe基因阳性菌株和fbe基因阴性菌株体外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力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结论 :fbe基因阳性菌株和fbe基因阴性菌株体外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力存在差异 ,提示 fbe基因可能为表葡菌致异物感染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临床分离金葡菌L 型菌落多为G 型呈颗粒样或L 型呈“油煎蛋”样。作者从三例败血症患者血标本中,分离出一种特殊类型的F 型丝状L 型菌落,肉眼观察似霉菌菌落。但形态具多形性、革兰氏染色多变性;细胞壁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查有细胞壁缺损;能通过0.45μm 微孔滤膜;返祖试验证实为金葡菌L 型。光镜下菌落呈丝状或有核心,电镜扫描菌落表面为相互缠绕的长丝体。故认为临床分离的菌落有G 型、L 型及F型。对F 型菌落的识别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简称上海仁济医院)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药物敏感性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上海仁济医院分离的313株金葡菌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分离的153株金葡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葡萄球菌蛋白A spa基因分型和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基因(SCCmec)分型技术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对其中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进行SCCmec分型;采用纸片扩散法对金葡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2012年上海仁济医院313株金葡菌有42.49%来自痰样本,其中MRSA 173株,检出率为55.27%;MLST结果MRSA以ST5型为主;spa基因分型结果以t002型最多,为90株,占MRSA的52.02%,其次为t030型(42株,24.28%);SCCmec分型结果以Ⅱ型为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53株金葡菌有62.09%来自痰样本,其中MRSA33株,检出率为21.57%;MLST结果 MRSA以ST59型为主;spa基因分型结果以t437型最多,为14株,占MRSA的42.42%,其次为t002型(5株,15.15%)及t316型(4株,12.12%);SCCmec分型结果以Ⅳ型为主。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上海仁济医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金葡菌对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及替加环素5种抗菌药物100%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比较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MRSA对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利福平、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仁济医院MRSA(P0.01),对头孢唑啉及红霉素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2年上海仁济医院MRSA以ST5-t002-Ⅱ为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MRSA以ST59-t437-Ⅳ为主。相比于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MRSA的克隆型别相对集中,更容易引起医院内的传播。MRSA在金葡菌中的分离率较高,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变异念珠菌常见菌落和菌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白色念珠菌变异后菌落及菌体形态的变化特征.方法 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对白色念珠菌标准菌进行实验室诱导得到不同的变异株;不同培养环境下获得白色念珠菌自发变异株.从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临床念珠菌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培养的念珠菌变异株.将以上变异株进行培养,革兰染色,镜下观察菌体形态.结果 氟康唑诱导变异株菌落呈黏液状,革兰染色为阳性长杆状;伊曲康唑诱导的变异株菌落呈水滴状,革兰染色为阴性球杆状;酮康唑诱导的变异株菌落呈灰白色,革兰染色为阳性葡萄状;白色念珠菌自发变异株和临床分离念珠菌变异株菌落多产红色、黄色等色素形态为革兰阳性球菌状、革兰阴性杆状,也可呈白色毛绒状、淡粉色粉末样菌落,革兰染色为阳性念珠菌.结论 常用抗真菌药物、生长微环境改变、体内某些因素极易诱发念珠菌发生变异,变异后念珠菌无论菌落和菌体可发生类细菌样改变,因此,容易造成实验室在诊断念珠菌感染时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与凝固酶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在体外诱导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过程中凝固酶活性、凝固酶DNA表达改变情况.方法检测凝固酶活性;利用coa基因与gyrB基因同步扩增,对coa基因DNA进行半定量.结果有6株金葡菌凝固酶活性降低;检测到1株金葡菌凝固酶基因DAN表达降低.结论金葡菌与万古霉素共孵育后凝固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气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诱导L型细菌形成,探讨其杀菌机理。方法用诱导培养基培养和染色镜检方法及糖代谢检测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多数形态正常。培养至第2日,有针尖大小白色菌落长出,第4日菌落呈白色,表面干燥粗糙,有的呈颗粒状,形状不规则;第4日之后菌落数不再增加。经革兰染色镜检发现,白色菌落的细菌形状变为圆形,大小不均,染色特性也发生改变呈紫蓝色,着色不均匀,经证实为L型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菌的形成比大肠杆菌少,并且随培养时间增加不明显。L型细菌的形成随等离子体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暴露时间超过180 s的样品没有观察到L型细菌形成。经等离子体处理后L型大肠杆菌不能分解蔗糖和甘露醇,L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蔗糖分解能力降低,不能分解甘露醇。结论等离子体可以诱导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L型细菌,改变其糖代谢,推测等离子体杀菌可能以破坏细菌细胞壁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并评价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分离的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35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采用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药敏试验)和实时荧光PCR法进行检测并比较,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符的菌株辅以测序法进行最后鉴定,并确定实时荧光PCR法的检测灵敏度。结果:分离培养法与实时荧光PCR法对金葡菌检测的一致率为100%,都检测出了62株金葡菌阳性株。实时荧光PCR法与分离培养药敏试验法MRSA检测的符合率为96.77%,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法检测为阴性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为阳性的2株待检菌的测序结果显示为MRSA阳性株。最后确定实时荧光PCR法检测MRSA的临床灵敏度为1×103 cfu/mL。结论:实时荧光PCR法可用于临床对MRSA的快速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磷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murA、glpT及uhpT基因的变异情况,探索变异与磷霉素耐药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磷霉素耐药金葡菌44株,及同期磷霉素敏感金葡菌6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磷霉素最低抑菌浓度;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分析fosB、murA、glpT及uhpT的变异情况。结果 44株磷霉素耐药金葡菌临床株中,42株存在murA、glpT和(或)uhpT基因变异,其中12株同时检出fosB基因;6株敏感株中有2株出现murA和(或)glpT基因突变,无uhpT基因变异。合计50株金葡菌中发现murA、glpT及uhpT3种基因的变异类型分别达3类、9类及6类。结论磷霉素耐药金葡菌中murA、glpT及uhpT突变常见,可能参与金葡菌磷霉素耐药性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磷霉素的耐药性及其相关耐药基因fos分布。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金葡菌10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药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fosB、fosC。筛选得到的fos基因阳性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并采用步移测序法分析磷霉素耐药基因周边序列。结果 109株金葡菌临床株中,磷霉素耐药菌株(MIC32 mg/L)44株。计有13株fosB基因阳性金葡菌,均对磷霉素耐药。未检出fosA及fosC基因。fosB基因阳性的金葡菌以ST1型为主,3株磷霉素MIC512 mg/L的金葡菌分属于3个不同的ST型别。耐药基因周边序列分析结果显示,fosB基因位于一含转座酶基因的移动元件。结论磷霉素耐药金葡菌中耐药基因fosB检出率高,可能与金葡菌磷霉素耐药性形成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表皮葡萄球菌 (表葡菌 )是人体皮肤和黏膜上定居的正常菌群之一 ,通常情况下致病力很低。近几年来 ,随着留置静脉导管等侵袭性操作的增多 ,表葡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本文将该领域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病原学表葡菌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 (CNS)。其营养要求不高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为需氧菌。其无α溶血素和A蛋白 ,壁酸类型为甘油 ,耐药核糖醇内切酶阴性 ,以上特点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相鉴别[1] 。表葡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其毒力较低 ,但在表葡菌引起的植入物相关性感染中 ,生物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万古霉素药物敏感情况,以监控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金葡菌[vaneomyein-intermediate 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VISA]或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ancomycin-resistant S.aureus,VRSA)的出现,防止其暴发流行。方法对石家庄市区2家三级甲等医院分离自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临床标本的55株金葡菌应用苯唑西林纸片和头孢西丁纸片检测是否为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ethieilin-resistant S.aureus,MRSA);对检出的MRSA,再用胶乳凝集试验检测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2a)进一步确认。应用Kirb-Bauer纸片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万古霉素对55株金葡菌的抑菌环大小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并比较MRSA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methieilin-suseeptibility S.aureus,MSSA)的MIC差异。同时对2004~2005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分离金葡菌的耐药性状况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55株金葡菌的万古霉素抑菌环直径15~21mm,MIC≤1mg/L,且MRSA与MSSA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4年、2005年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56.8%和64.5%。结论石家庄市区医院分离的55株金葡菌中未检出VISA或VRSA,但部分菌株已经接近耐药折点,应密切关注其发展动向;MRSA的耐药机制可能与金葡菌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血及体液培养中肠杆菌属的快速鉴定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快速测定的研究仍被忽略。本文作者用溶葡萄球菌素(lysostaphin)敏感试验作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快速鉴定,并合并应用去氧胆酸盐溶菌试验作肺炎链球菌快速鉴定,可在一小时内获得准确结果。材料和方法①试验菌株(或混合培养):用作溶葡萄球菌素试验的菌株共计74株,其中23株金葡菌、40株表皮葡萄球菌、1株李斯特氏菌属、1株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 sp)、2株微球菌属、2株类白喉杆菌、5株混合培养。用作去氧胆酸盐试验者共计53株,包括14株肺炎链球菌、32株非肺炎链球菌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ICU院内分离菌菌谱及细菌耐药情况 ,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ICU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3年间所分离的细菌菌株、真菌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分离菌仍以G-菌为主 ,占 5 7.7% ,其次G 菌 2 6 .7%、真菌 15 .6 %。G-以肠杆菌属为主。G 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为主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G 92 %。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前 6位分别为金葡菌 (SA ,15 .0 % )、产气肠杆菌 (12 .3% )、肺炎克雷伯杆菌 (11.0 % )、埃希氏肠杆菌 (10 .1% )、白色念珠菌 (9.5 % )和嗜麦芽窄食黄单胞菌 (6 .4 % )。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主要分离菌均呈多重耐药特性。只有万古霉素对G 具有很强抗菌活性 ,敏感率 10 0 %。结论 本ICU院内分离菌仍以G-菌为主 ,金葡菌已上升到第 1位。细菌呈多重耐药特性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在G 中比例很高 ,应高度重视。掌握本地区、本科室常见分离菌菌谱及其耐药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