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ⅠA和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的差异,分析影响Ⅰ期NSCLC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1974~1995年期间手术治疗的96例Ⅰ期NSCLC病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T分级、原发肿瘤大小、脏层胸膜侵犯、切除方式、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位置共9个可能影响术后远期生存率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ⅠA和ⅠB期NSCLC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T分级、原发肿瘤大小、脏层胸膜侵犯、肿瘤分化程度对Ⅰ期NSCLC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多因素分析提示只有脏层胸膜侵犯和肿瘤分化程度是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Ⅰ期NSCLC可进一步分成ⅠA和ⅠB两个亚期,两个亚期间5年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脏层胸膜侵犯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Ⅰ期NSCLC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 91例NSCLC行根治术,术后病理分期为I期患者,取肺门和隆突下淋巴结进行混合性细胞角蛋白(MCK,AE1/AE3)免疫组化标记(SP法),检测微转移的表达并随访5年,分析微转移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对长期生存的影响。结果 I期NSCLC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为49 %,总5年生存率为70.3 %,中位生存时间 48.5个月,复发转移率32 %,平均复发转移时间36.6个月。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微转移阳性四个因素与复发转移有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肿瘤分化、分期和微转移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P<0.05),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497、11.196和5.233。结论 I期NSCLC淋巴结存在微转移,肿瘤分化、分期和微转移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脏层胸膜受侵对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脏层胸膜受侵对Ⅰ b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的232例Ⅰ 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肿瘤大小和脏层胸膜受侵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肿瘤最大径>3 cm且无脏层胸膜受侵;B组:肿瘤最大径≤3 cm且脏层胸膜受侵;C组:肿瘤最大径>3 cm且脏层胸膜受侵.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NSCLC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组45例,B组96例,C组91例,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70.1%、61.9%和56.2%,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7%、50.6%和35.9%,3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脏层胸膜受侵者187例(80.6%), 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3%和42.6%;无脏层胸膜受侵者45例(19.4%), 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0.1%和56.7%,两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多因素分析显示,以肿瘤大小和脏层胸膜受侵情况分组为变量,是影响预后的因素(RR=1.530,95%CI为1.132~2.067,P=0.006).结论 Ⅰ b期NSCLC中,不同T状态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最大径>3 cm且脏层胸膜受侵的患者预后较差,这一T2状态是否需要修改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新的第7版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分期已经提出肿瘤直径对NSCLC预后的重要性,但是对癌灶直径≤2cm预后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癌灶≤2cm(T1a)的I期NSCLC病人的临床预后因素,为临床预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既往手术后病理诊断为癌灶≤2cm(T1a)的I期的73例NSCLC病人,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影响长期生存的临床因素。结果该类患者5年以上总体生存率达到80.8%。性别(P=0.175)、年龄(P=0.241)、病理类型(P=0.265)、是否行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P=0.918)、是否术后辅助化疗(P=0.616)、是否侵犯胸膜(P=0.827)和该类患者的长期生存无明显相关性。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癌灶的分化程度,即在中度分化程度以下长期生存较差(P=0.01)。结论在癌症直径≤2cm的I期肺癌中,侵犯胸膜对生存无影响,而分化程度是一个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胸部多层CT扫描(MSCT)对T1和T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指导意义。   方法   选择2004年3月至2012年3月T1和T2期NSCLC患者32例,依据病理结果分析术前MSCT对纵隔淋巴结的判断。   结果   以淋巴结短径≥10 mm MSCT评价纵隔淋巴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4%和92.4%;淋巴结大小、原发肿瘤位置及脏胸膜侵犯对纵隔淋巴转移的预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淋巴结大小可作为评估NSCLC患者纵膈淋巴结转移的依据,原发于右肺的肿瘤及肿瘤伴有脏层胸膜侵犯具有较高的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十年以上回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切除术后长期生存因素。方法:对1975-1989年53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至1999年底生存10年以上的96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十年生存率为17.84%。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十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是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P<0.001);肿瘤根治程度、术后放疗(P<0.01);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生长方式为显著性因素(P<0.05);而性别、肿瘤组织类型对十年生存率影响无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十年生存率的前提,早期治疗及术中根治切除并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是提高十年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肺癌一旦侵犯胸壁后,生存率明显降低,然而仍有少数病例长期生存。自1962年5月—1978年10月间的16年中,日本国立癌中心胸外科的成毛韶夫对180例晚期肺癌作了合并其他器官切除的扩大根治术,其中99例合并胸壁切除。作者重点研究了肿瘤侵犯胸壁的程度以及与生存率的关系。 肺癌手术中遇到肿瘤与部分壁层胸膜紧密粘连难以分离时,常须作部分胸膜外剥离后才能切除病肺。手术估计分期(sTNM)会认为肿瘤侵犯胸壁而划为T_3。实际上这种术中所见的“外侵”经病理检查可分为4种程度:(1)p0——肿瘤仅局限于肺内;(2)p1——肿瘤外侵达脏层胸膜,但未超过脏层胸膜;(3)p2——脏层胸膜明显受肿瘤侵犯;(4)p3——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肺楔形切除两种手术方式治疗Ⅰb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13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肺叶切除组与肺楔形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与肺楔形切除组相比,肺叶切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明显更长,失血量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类型、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肺叶切除组、肺楔形切除组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9%(70/91)、82.1%(32/39),复发率分别为32.9%(30/91)、38.5%(15/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病理类型、T分期、胸膜侵犯是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非腺癌类型、存在胸膜侵犯、病理分级越低、T分期越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就越低。病理分级、病理类型、T分期是影响患者复发率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非腺癌类型、病理分级越低、T分期越高,患者的复发率越高。结论:对Ⅰb期老年NSCLC患者,肺楔形切除可在保留更多肺组织的基础上取得与肺叶切除相似的远期生存率及复发控制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不同外科治疗方式干预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伴胸膜播散患者的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11年5月153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外科手术并于术中或术后确诊NSCLC伴胸膜播散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8.5%和24.2%,中位生存时间29.0个月。其中31例接受胸膜结节活检术,122例接受原发肿瘤切除术,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是16.1%和26.2%,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4.0个和29.0个月,两组间生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2例接受原发肿瘤切除术患者中,是否行淋巴结清扫和转移结节切除,以及行部分肺叶或肺叶切除对患者预后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NSCLC伴胸膜播散患者预后较差,行不同外科干预方式生存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外科干预的主要作用是除外及证实胸膜播散以明确病理诊断,指导后续治疗,肿瘤切除应慎重,其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7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手术方式、病理类型、T分期、TNM分期、肿瘤最大直径、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脏层胸膜浸润、化疗次数、PNI值等资料.应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影响NSCLC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3~5年,术后复发28例,复发率15.7%.17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9.5±13.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75.3%、70.2%.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χ2=6.982,P=0.004)、TNM分期(χ2=5.814,P=0.021)、血管浸润(χ2=5.942,P=0.019)、脏层胸膜浸润(χ2=7.912,P=0.001)、化疗次数(χ2=6.715,P=0.006)及PNI值(t=7.413,P=0.003),均为NSCLC患者预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经过Cox多因素预后复发危险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HR=1.034,95%CI:0.726~1.513,P=0.009)、化疗次数(HR=0.301,95%CI:0.182~0.454,P=0.001)和PNI值(HR=0.2.314,95%CI:1.61~2.92,P=0.000)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指数是预测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NI值与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几率呈正比.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分析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peripheral nerve invasion,PNI)与复发高危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安徽省铜陵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3月—2018年3月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为ⅠA2~ⅡA期宫颈癌手术的65例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研究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其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与复发高危因素的关联。结果:神经侵犯阳性与淋巴结阳性、手术切缘阳性以及脉管侵犯具有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侵犯阳性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无相关性,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随访发现,神经侵犯阳性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的患者(P<0.05)。神经侵犯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的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癌细胞分化程度低、深肌层癌细胞浸润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属于影响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神经侵犯不属于影响宫颈癌术后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属于宫颈癌发生转移的其中一种途径,能够作为术后的复发高危因素,对早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Ⅰ期患者尤其是Ib期术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能否从辅助化疗中获益备受争议.2009年第7版肺癌TNM分期发表.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新版TNM分期对Ⅰ期NSCLC患者的价值,以及评估术后辅助化疗是否能提高早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研究纳入了上海市胸科医院1998年6月-2010年6月早期NSCLC完全切除术的433例患者,按照新的分期标准重新分期.把新分期的参数与其它已被证明与肺癌预后相关的因子结合起来,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纳入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吸炯史、病理类型、手术切除方式(叶切、双叶切、袖切和全切)、肿瘤大小(肿瘤最长径)、T分期、淋巴管血管癌栓和辅助化疗.结果 女性患者3年生存率优于男性(89.22%vs 77.53%,P=0.001,8).老年患者预后不佳,≥70岁的NSCLC患者3年生存率为70.64%,<70岁为85.85%,P=0.000,1).肿瘤最长径≤2 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优于>2 cm且 ≤3 cm患者(95.15%vs85.71%),肿瘤最长径>3 cm且≤5 cm及>5 cm且≤7 cm者3年生存率为74.80%vs 60.47%(P<0.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血管癌栓、病理类型、胸膜侵犯是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结论 对Ⅰ期NSCLC患者而言,肿瘤最长径及病理类型是独立的预后因素.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优于其它病理类型.女性和非吸烟患者结局较好.Ib期患者可能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辅助化疗对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瘤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78例行肺癌根治术的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研究术后辅助化疗对患者无瘤生存的影响;以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血管侵袭、脏层胸膜侵袭危险因素将患者进行分层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b期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行术后辅助化疗组无瘤生存期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危险因素的分层分析显示:对于肿瘤分化程度低和肿瘤直径>4 cm的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组与观察组的无瘤生存期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因素:肿瘤分化程度低(OR=23.983,P=0.005)、血管侵袭(OR=15.411,P=0.027)OR>1,为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OR=0.040,P=0.007)OR<1,为保护因素。结论:对肿瘤分化程度低或肿瘤直径>4 cm的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建议使用术后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是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可降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患者平均复发时间为胃癌根治术后18.3个月。其中早期(≤2年)复发者86例(81.1%),晚期(〉2年)复发者20例(18.9%)。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术后复发时间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数目有关(P〈0.05),而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分化程度、首次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后是否化疗等因素对胃癌复发时间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浆膜层侵犯与阳性淋巴结个数为胃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性相关因素(P〈0.05)。结论浆膜层受侵犯及胃周阳性淋巴结数目是预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FDGPET—CTSUVmx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 cancer,NSCLC)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行18F—FDGPET-CT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SUVmax、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部位、原发肿瘤大小、血清TM水平、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pTNM分期均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SUVmax、pTNM分期、肿瘤大小和年龄是影响本组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原发灶SUVmax对预测NSCLC患者术后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价值,是独立于pTNM分期之外的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临床上相同TNM分期的患者可考虑根据SUVmax高低进行预后危险度分层,从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影响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病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影响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病理因素。方法 对243例单纯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1、T2、T3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48.6%和39.7%,明显高于T4患者的5年生存率(18.2%);有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为16.4%,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1.9%)(P<0.01)低分化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6.2%,明显低于高分化肿瘤患者(50.0%)P<0.01;Ⅱb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Ⅲ期患者相近,但明显低于Ⅲa期患者;肿瘤长度和淋巴结转移个数与预后的关系不大。结论 影响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因素有肿瘤外侵、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合理有效地清扫淋巴结是延长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Ⅰ期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定期复查的251例Ⅰ期肺癌患者病历资料,对术后复发转移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251例患者中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47例,复发转移率187%;中位随访时间431(95~97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是否化疗、肿瘤最大径、胸膜侵犯及脉管癌栓的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清扫淋巴结个数(≤15个和>15个)以及不同的术前血清CEA浓度(>5 ng/ml和≤5 ng/ml)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清扫淋巴结≤15个及术前血清CEA 浓度>5 ng/ml为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因素。 结论术前血清CEA浓度>5 ng/ml及清扫淋巴结≤15个患者,术后应积极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MRM)前不同原发肿瘤直径、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治疗在术后发现胸膜转移及转移后死亡时间的差异.方法:132例既往行改良根治术后发现胸膜转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按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阴性组13例,1-3枚组20例,4-6枚组34例,7-14枚组38例,全部转移组27例;按原发肿瘤直径(以最大长径表示)分为<2.0cm组20例,2.0-5.0cm组73例,>5.0cm,<7.0cm组39例;按术后治疗方式分为常规化疗组65例,常规化疗联合三苯氧胺(tamoxifen,TAM)组67例.观察术后发现胸膜转移、转移后死亡的月数和不同月数段上的病例数.结果:术后发现胸膜转移的月数平均为33.57个月,转移至死亡月数平均为15.64个月.阴性组、原发肿瘤直径< 2.0cm组、常规化疗联合TAM组术后胸膜转移、转移后生存时间较长,与其它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且原发肿瘤直径越大发生术后胸膜转移和转移后死亡时间,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发生术后胸膜转移的时间有缩短趋势.结论:术前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原发肿瘤直径与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胸膜转移时间及转移后死亡时间有关.早期手术、术后综合治疗仍是最大程度预防胸膜转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4年7月本院手术治疗的107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二元回归模型,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 COX 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Kaplan -Meier 结果显示,107例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1.4%、28.0%、9.3%;进行 R0、R1、R2等不同手术方式和仅进行肿瘤活检的患者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分型、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肝内转移与术后生存率无相关性(P >0.05);而淋巴结转移、门静脉浸润、手术切缘和血清 CA19-9水平与术后生存率有相关性(P <0.05);COX 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缘和血清 CA19-9水平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是影响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时应特别注意手术切缘和血清 CA19-9水平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 I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生存率较差,有必要进行辅助治疗.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可有效诱导静止T细胞增殖和应答,促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生成,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启动者和参与者.本研究仞步探讨DC联合化疗治疗根治性术后IB期NSCLC患者的生存率.方法:选择根治性手术IB期NSCLC患者66例,按照1:2随机分为DC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对照组,研究组22例,采用体外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及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IK)后同输患者体内,同时联合化疗.对照组44例,接受单纯化疗.结果: DC联合化疗组22例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87.50%.4年生存率为77.78%;对照组分别为85.10%和61.2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419),提示DC联合化疗有延长IB期NSCLC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趋势.DC联合化疗组毒副反应轻微.结论: DC生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使术后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