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9年12月~2004年1月,我院收治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8例。现对其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震  谭兰 《山东医药》2003,43(1):56-57
近年来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改变 ,中青年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逐渐升高。因此 ,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并正确处理 ,可减少患者因疾病直接引起的死亡及因并发症引起的间接死亡 ,而且可减少其致残程度。1 基本治疗1.1 病因治疗 无论何种中青年脑卒中 ,均应尽量明确病因 ,予以病因治疗。如钩端螺旋体感染造成的脑血栓形成用抗生素 (如青霉素 )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房颤造成脑栓塞时 ,尽可能纠正房颤或对瓣膜病变进行治疗 ,以减少栓子的来源 ;由血液病导致的脑卒中 ,应对原发血液病进行积极治疗 ;对…  相似文献   

3.
许顺良 《山东医药》2003,43(1):57-58
中青年脑卒中的预防包括对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而尚未发病者提供消除危险因素的干预 (一级预防 ) ;对早期患者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提供超早期治疗方案 ,力争彻底治愈 ,对已发病者预防病变进展 ,防止新发病变、病残及复发 (二级预防 ) ;这二者皆有赖于对脑卒中可控危险因素的控制。多项研究表明 ,对高危个体的针对性预防可使其人群脑卒中年发病率降低 3 5 %~ 75 %。最近 ,循证医学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整理 ,将其归结为肯定的遗传和生活方式危险因素、肯定的疾病有关危险因素及可能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4.
中青年脑卒中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 ,我国 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结果显示 ,脑卒中发病率为 10 9.7217/10万 ,患病率为 719~ 745 .6/10万 ,死亡率为 116~141.8/10万 ,局部地区有逐渐上升趋势 ,男∶女比例为 1.3∶1~ 1.7∶ 1。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45岁以后明显增加 ,65岁增加最明显 ,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 45~ 5 4岁者的 5~ 8倍。国内报道显示 ,中青年脑卒中死亡率为 12 .7% ,存活者中的致残率为 75 % ,其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为中青年人群在社会和家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因此应重…  相似文献   

5.
薛慎伍 《山东医药》2003,43(1):55-56
近年来 ,中青年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具有日趋升高的特点 ,伴随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特别是提出“半影区”概念和溶栓治疗方法后 ,临床需要在发病超急性期 (6小时 )及时做出明确诊断 ,并且评价缺血脑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 ,以便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而影像学检查则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1 头颅 CT扫描1.1 常规 CT扫描 常规 CT扫描对临床拟诊脑卒中患者为超早期脑梗死与脑出血具有较大鉴别诊断价值。虽然近年随着 CT扫描分辨率及诊断水平的提高 ,发现脑梗死的时间越来越早 ,但只限于少数脑梗死患者。而缺…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认为中青年的缺血性卒中发病率低,但近年来,其发患者群有年轻化的趋势[1].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研究,对于预防中青年脑卒中的发生及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有着重要意义.现对我科2005年11月-2011年11月住院的18~45岁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89例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189例中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3月1日至2004年10月收住院的189例中青年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有明确病因者176例(93.12%),病因不清者13例(6.88%),性别上男性高于女性,有多种危险因素的100例(52.91%),危险因素为高血压(61.38%),吸烟/酗酒(40.21%),高脂血症(24.34%),糖尿病(22.22%),肥胖(13.76%),头痛、头晕、劳累、性格急躁、睡眠失调(42.86%)。结论中青年脑卒中发病与性别、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头痛、头晕、劳累、性格急躁、睡眼失调有关,应予以干预,并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8.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在100例缺血性卒中患与对照组间进行12项危险因素对照研究,并将中青年和老年前期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电图异常、脑卒中家族史、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风心病是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降低血压、血脂水平对预防缺血性卒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中青年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中青年患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2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并与132例老年患者的相应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与老年患者相比,中青年患者以男性为主,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吸烟、酗酒等所占比例与老年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言语不清、头痛、恶心、呕吐、运动障碍及球麻痹等临床症状和体征与老年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与病变部位及范围有关;中青年组基本治愈率要明显高于老年患者(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充分了解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加强预防,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387例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患者具有昼夜发病规律 ,了解其发病时间规律 ,对于阐明其发生机制 ,积极预防和治疗 ,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我们收治 387例脑卒中患者。现将其发病时间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387例脑卒中患者 ,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均经颅脑CT和 (或 ) MRI检查确诊。脑出血组 2 0 1例 ,男 12 3例 ,女 78例 ;年龄 36~ 81岁 ,平均 (5 4 .73± 8.0 4 )岁。其中伴高血压病 17例 ,冠心病 14例 ,心律失常 4例 ,脑血管病痴呆 3例 ,糖尿病、高心病、高脂血症、癫痫各 1例。脑梗死组 186…  相似文献   

11.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界对SAP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中。本文首先介绍SAP的基本内容,包括定义和临床表现,然后阐述SAP的发病原因,包括胆石症、酗酒、缺血、代谢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药物因素、手术创伤、胰腺癌的和免疫系统的疾病,最后对SAP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与脑卒中发病差异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索人群冠心病与脑卒中发病差异的影响因素,于江苏省城乡1809名队列人群中进行12~15年的冠心病与脑卒中的发病登记,并分析其发病因素。结果表明:脑卒中的年均标化发病率为142.3/10万,较冠心病的年均标化发病率明显为高(49.1/10万),前者约为后者的3倍。探索其原因,冠心病的致病因素从多元回归分析所见主要为血胆固醇(TC)增高,其次为高血压与职业性精神紧张;而脑卒中主要为收缩期血压增高,其次为烟酒嗜好等,血清TC则与其呈负相关。本组人群的特点为高钠、低动物蛋白饮食,血清TC偏低,血压水平较高,烟酒嗜好较为普遍,有利于脑卒中的发病,是为两者发病差异的主要原因所在。显示合理调整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人群高血压是该病防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105例年龄≤60岁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D/I)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并与71名同龄健康正常对照组比较。 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ACE DD基因型频率为0.33,对照组为0.18(两者比较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浆AngⅡ水平为(31±11)ng/L,与对照组为(29±8)ng/L,两组比较P>0.05,但ACE DD基因型患者血浆Ang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同组DI型和Ⅱ型(P<0.01)。 结论 年龄<60岁的脑梗死患者发病原因可能与ACE D等位基因频率增高、血浆AngⅡ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温州地区中青年脑卒中各年龄段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中青年脑卒中的发病年龄变化,危险因素及病因学的流行现状,为疾控部门制定中青年脑卒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02年至2007年间在我院脑科中心住院治疗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和病因诊断。另统计我院该期间收治的所有脑血管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卒中类型。分析中青年脑卒中在不同年龄段的患病比例、疾病构成、危险因素及病因诊断。结果收集到符合要求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共计1740例,同期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共计9798例。脑卒中发病年龄集中于62.5±13.3岁,但中青年患者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中青年脑卒中男女比为1.63/1;41~50岁的卒中患者逐年增加。年龄为18~50岁的中青年脑卒中不同年龄段疾病构成以脑出血最多见,其次为脑梗死。中青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心瓣膜病、高胆固醇血症、颈动脉狭窄。但40岁以下患者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心瓣膜病、糖尿病。中青年出血性卒中的病因前三位依次为高血压、动脉瘤、动脉畸形。结论41~50岁是中青年脑卒中的发病高峰期。高血压、糖尿病、心瓣膜病是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动脉瘤、动脉畸形是中青年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血栓形成、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而脑出血又是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疾病。据我国六城市调查,脑梗死的发病率为93/10万,患病率为459/10万;脑出血发病率为81/10万,患病率为112/10万。由于它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对该病的诱因和预防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随机选择了1996~1999年我所收治并确诊的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50例,对其发病诱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社会隔离与脑卒中发病的因果关系。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中2011和2013年两期的纵向调查资料,应用多重填补法处理缺失数据,以社会隔离作为暴露因素,使用χ~2检验比较2011年不同特征人群在随访结束时脑卒中发病率的差异,并采用边际结构模型分析社会隔离与脑卒中发病的因果关系。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8 768例。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率为0.8%,其中,社会隔离组的发病率为1.29%,非社会隔离组为0.72%。χ~2检验结果显示,脑卒中发病率在男性、60岁及以上、有吸烟史及患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的人群中较高(P0.05);边际结构模型结果显示,社会隔离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OR=1.91,P=0.037)。结论社会隔离是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要树立中老年人的健康意识,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参与社会组织及活动,改善社会隔离状态,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各病因学亚型的发病时间规律。方法 :记录发病7天之内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和发病状态,并于患者出院时进行TOAST病因学分型。以3小时为一个时间段共分为8个时间段,统计各亚型各时间段在剔除睡眠中发病的患者前后的发病例数,对各亚型的发病时间分布进行频数分布拟合优度的卡方检验。结果 :剔除睡眠中发病的患者前,LAA、CE、SUD三型频数分布拟合优度的χ2分别为18.69、38.67、25.92,P均<0.01,发病频率最高时间段依次为:06:00~09:00和18:00~21:00、09:00~12:00和18:00~21:00、06:00~09:00和18:00~21:00;SAD型χ2为11.5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剔除睡眠中发病的患者后,LAA和CE型χ2分别为33.01、31.60,P均<0.01,发病频率最高时间段依次为:06:00~09:00和15:00~18:00、09:00~12:00和18:00~21:00;SAD和SUD型χ2为31.60、78.64,P均<0.01,发病频率最高时间段依次为:09:00~12:00和06:00~09:00。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四种病因学亚型发病时间均存在昼夜节律;LAA和CE型发病时间分布呈现双峰,SAD和SUD型发病时间分布呈现单峰。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而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首位杀手,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到各类脑血管疾病的30%~40%,是死亡率最高的脑血管疾病~([1]).目前脑血管病预防手段存在抽象且不易于具体执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血栓形成的发病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45岁以下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症、冠心病、糖尿病及烟酒嗜好是导致中青年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其临床症状较轻,意识障碍者少,预后较好.结论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疾病,加强锻炼,杜绝不良习惯是预防中青年脑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