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97-2000年莱芜市成份输血的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把成份输血的临床实际用量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及一名临床医生掌握与运用现代医学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笔者就本地区 3所二级医院 34年来成份输血的临床应用状况作一回顾性分析。1  资料和方法1997- 2 0 0 0年各医院临床成份输血的统计资料。所有全血及各种成份血均由本站按标准制备提供 ,用血量均以单位 (U)计算 ,全血以 2 0 0ml为 1U ,成份血以 2 0 0ml全血分离制备成 1U。成份血主要包括浓缩红细胞 (RCC)、洗涤红细胞(WRC)、浓缩白细胞 (WBC)、浓缩血小板(PC)、新鲜冰冻血浆 (FFP)、冷沉淀 (AHF)等…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的临床治疗中 ,成分输血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是输血领域的一场革命。随着血液分离技术的进步 ,高质量的血液成分不断推向临床。由于临床医生对成分输血的认识日渐加深 ,血小板已成为经常用的一种血液成分。为临床提供大量的、合格的血小板 ,成为血站义不容辞的任务。1 血小板的制备和保存1 .1 传统的方法是用 2 0 0ml新鲜全血经轻、重离心制成浓缩血小板悬液 ,其中含血小板数约 ( 2 .0~ 3 .0 )× 1 0 1 0 个 ,约 2 5ml~ 3 5ml。一个因血小板减少的出血病人 ,若要达到止血的目的 ,一次需输注 ( 4~ 8)个单位的浓缩血…  相似文献   

3.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AntiphospholipidSyndrome ,APS)为 1986年Hughen等所提出来的新的疾病概念[1] 。现已清楚 ,抗磷脂抗体与动静脉血栓症、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症、神经症状等有关 ,其临床表现往往多种多样[2 ] 。APS常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继发性APS) ,但无基础性疾患的原发性APS也并非罕见。近年 ,在APS患者中 ,发生急速广泛多脏器动静脉血栓的一些病例 ,因其致死性的不良预后而备受注目 ,Asherson[3] 于 1992年将之命名为“暴发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Cata…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 (CPB)可破坏血液有形成分 ,使血小板激活、大量消耗 ,影响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本研究通过测定心瓣膜替换病人CPB围术期血小板粘附率、最大聚集率及数量 ,探讨CPB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及其与CPB时间、氧合器类型及性别、血型、输血量等因素的相关性。对象和方法一、一般资料体外循环心瓣膜替换手术病人 2 0例 ,男 8例 ,女 1 2例。平均年龄 5 0 .2 5 (30~ 5 3)岁 ,平均体重 46 .5 7(36~ 6 3)kg。其中二尖瓣替换 1 6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替换 4例。应用美国Sarns 740 0型血泵、国产科威 87型鼓泡式氧合器(K…  相似文献   

5.
邢贞玮  胡松 《海南医学》2002,13(1):63-64
为了了解我院心脏病患者用血情况 ,本文统计和比较我院 (1996年— 2 0 0 0年 ) 4 2 3例心脏病患者手术用血总量及分类 ,从以下统计数字中可发现我院用血情况。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42 3例心脏病患者均为我院 1996年— 2 0 0 0年住院手术病人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 2 6 1例 ,风湿性心脏病 15 5例 ,冠心病 7例 ,年龄从 2个月大婴儿—78岁 ,平均年龄为 2 8 5岁。1 2 方法 :所有血量均以单位 (u)计算 ,其中全血以 2 0 0ml为lu ,血浆、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代浆血、富血小板血浆 ,浓缩血小板均以 2 0 0ml全血提取所得为lu,洗涤红…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athy,简称DN)为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 ,是造成慢性肾衰的常见原因。糖尿病并发肾病的原因有多种 ,其中血小板活化与血管内皮损伤可能起关键作用[1] 。作者利用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了血小板膜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 (FIB -R)和P选择素 (CD62P)两种血小板活化因子作为循环活化血小板 (CAP)的分子标记物 ,测定了 5 3例DN患者及其对照组外周血中CAP数量的变化 ,以探讨其在DN中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 3例均为本院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 1月期间…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CD62P及血小板参数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存在血栓前状态 (PTS) ,而PTS是导致高血压进行性发展并累及心、脑、肾等脏器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 6 6例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化 (CD6 2p)、血小板聚集率 (PAGT)、血小板数量 (Plt)、血小板压积 (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参数 ,探讨高血压时血小板CD6 2p、聚集率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1 资料与方法1 1 检测对象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6 6例 ,其中男4 6例 ,女 2 0例 ,年龄 37~ 85岁 ,平均 6 5岁。诊断均符合WHO1987年提出的诊断标准 ,根据WHO/ISH1993年的标准将高血压患者分为Ⅰ、…  相似文献   

8.
肺表面活性蛋白A的检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咏梅  封志纯  杜江 《医学综述》2001,7(9):521-522
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surfactant,PS)是维持肺泡功能的主要物质 ,其主要成分为磷脂 (90 %)和PS特有的非血清源性的蛋白成分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 (pulmonarysurfac tant associatedproteins,SPs) (5 %~ 10 %)。目前已发现SPs包括亲水性的SP A、SP D和疏水性的SP B、SP C ,其中SP A为最先发现且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AT Ⅱ )中强烈表达、信号最强的蛋白 ,它是PS的重要组分之一 ,约占SPs总量的 5 0 %,分子量 2 6~ 38kD ,是一组高度修饰的…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输注是现代医学治疗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目前常用的血小板制品是浓缩血小板(PC)。1PC制备使用ACD保养液塑料袋采集400ml全血,放于离心机内,使用轻离心,离心温度22℃,离心力1800(g),时间7min,离心后在百级净化...  相似文献   

10.
陈爱萍  余丽华  谢利群  欧阳熊艳 《重庆医学》2003,32(3):384-384,F003
近年来 ,随着输血事业的不断发展 ,成分血的广泛应用 ,临床应用血小板量急剧增加 ,机采血小板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笔者在使用CS 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的工作中 ,观察到分离机设定值与实际采集值间存在一定误差 ,同时也发现献血者的不同红细胞压积 (Hct)对采集效果也有影响。为了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 ,服务于病人 ,为临床提供安全、合格、疗效好的血小板 ,也为了提高单位产品质量 ,保护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笔者就CS 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机采血小板时 ,献血者的不同红细胞压积 (Hct)对采集效果的影响作了初步的…  相似文献   

1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9):837-841
目的探讨全血保存温度对血小板(PLT)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肘静脉血于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剂的真空管,充分抗凝,采血即刻(对照组)及4℃(4℃组)、室温保存(室温组) 4、8、24 h制备血涂片,进行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并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对照组及4℃组、室温组4、8、24 h的PLT数量、大血小板比例(P-L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及4℃组、室温组4、24 h PLT表面活化标志物CD62P的表达;全波长扫描式多功能读数仪检测对照组及4℃组、室温组4、24 h PLT内Ca2+浓度。结果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4℃组和室温组PLT体积增大,且室温组PLT体积增大更加明显,并出现空泡现象,PLT结构较疏松。与对照组比较,室温组和4℃组保存4、8、24 h的P-LCR、MPV、PDW均显著增加(P <0. 05)。室温组保存4、8、24 h的P-LCR、MPV和PDW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4℃组保存8、24 h的P-LCR和MPV与4 h比较显著增大(P <0. 05); 4℃组保存24 h的P-LCR和MPV与8 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4℃组保存4、8 h的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保存24 h的PDW与4、8 h时比较显著增大(P <0. 05)。与室温组相同时间点比较,4℃组保存4、8 h的P-LCR、MPV和PDW显著降低(P <0. 05)。4℃组与室温组保存24 h的P-LCR、MPV和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室温保存4、8、24 h组和4℃保存4、8、24 h组各组之间的PLT计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室温组保存4、24 h及4℃组保存4、24 h的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 05)。与室温组同时间点比较,4℃组保存4、24 h的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5)。室温组保存24 h时的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水平与4 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4℃组保存24 h时的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水平与4 h时比较显著升高(P <0. 05)。与对照组比较,室温组保存4、24 h PLT内Ca2+水平显著升高(P <0. 05)。对照组及4℃组4、24 h的PLT内Ca2+水平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 05)。与室温组同时间点比较,4℃组保存4、24 h的PLT内Ca2+水平显著降低(P <0. 05)。室温组保存24 h时的PLT内Ca2+水平与4 h时比较显著升高(P <0. 05)。结论全血标本4℃保存并在4 h内完成检测,可以最大限度维持PLT原始状态,提高PLT检测相关指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在AC -92 0血细胞分析仪的日常应用中 ,发现标本的白细胞 (WBC)直方图的曲线在 3 5fl处有高起点 ,WBC计数及分类与手工法存在较大差异。同时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也有较大变化 ,我们通过分析MPV的变化探讨 3 5fl处高起点产生的原因。材料和方法1 主要仪器和试剂①AC -92 0血细胞分析仪 ,配套原装进口试剂 ;②日本Olympus双目显微镜。2 方法采集本院住院病人静脉血 1 .0ml,用EDTA -K2 抗凝 ,同时推片 ,1h内完成测定。所有标本用手工法计数和分类白细胞 ,并用油镜观察血片中的血小板的状况。结  果1 …  相似文献   

13.
王霞  封志纯 《广东医学》2003,24(3):325-327
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surfactant,PS)是由肺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磷脂 -蛋白质复合物 ,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维持正常呼吸功能的作用。PS由磷脂和相关蛋白构成 ,其中 90 %为磷脂 ,8%~ 1 0 %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 (surfactant-associatcdprotein ,SP)。SP-A是SP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亲水性糖蛋白。它在肺的免疫防御及炎症反应 ,PS结构、功能的维持及代谢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对SP -A基因结构及表面的调控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1 SP -A的基因结构  SP …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是指血小板计数多在 10 0 0~ 30 0 0× 10 9 L的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 ,病变主要表现在巨核细胞 -血小板系统 ,出血和血栓形成是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 。我科自 1996年以来 ,对 9例该病患者进行血小板单采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病例和方法1.1 主要材料与仪器 :血细胞分离机 (CS - 30 0 0 )为美国Baxter公司生产 ,使用一次性全封闭专用管道 (Kit4R 2 2 30 )、血细胞计数仪为Olympus- 2 0 0 0型。1.2 临床资料 :9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均系住院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血小板含量献血者所献血液在不同静置时间用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第2次分离回收率是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方法:选择我站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献血者所献全血且血小板计数在(150~250)×10~9/L和(251~350)×10~9/L的300ml血液各40袋,随机分成A、B、C、D四组,将这四组白膜层与血浆混合液在(22±2)℃分别静置0、1、2、4h后再离心制备成浓缩血小板,计算这四组浓缩血小板第2次分离回收率均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不考虑不同静置时间因素影响情况下,血小板计数(150~250)×10~9/L和(251~350)×10~9/L血液所得到的浓缩血小板第2次分离回收率均值分别为0.77和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9,P>0.05)。在不考虑不同血小板含量因素的影响下,静置时间为0、1、2、4h后再进行第2次轻离心,所得到浓缩血小板第2次分离回收率分别为0.67、0.77、0.80、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5,P<0.05),静置到2h其回收率最高。献血者不同血小板含量与不同静置时间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0.011,P>0.05)。结论:不同血小板含量献血者所献血液对制备浓缩血小板第2次分离回收率不产生影响,但不同静置时间对制备浓缩血小板第2次分离回收率会产生影响,静置2h离回收率达到高值,不必进一步延长静置时间,以免影响血小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布 加综合征 (Budd chiarisyndrome,B CS)根治术是治疗I型B CS的有效方法[1,2 ] 。因B CS病情复杂、手术创伤大 ,围手术期涉及血流动力学、血液生化学、各重要内脏的生理功能承受诸多因素剧烈变化带来的超负荷状态[3 ] ,使术中静脉通路的建立、管理具有特殊性 ;且下腔静脉切开处理病变时易发生大出血 (出血量 40 0~ 82 0 0ml)而引起休克[4] ;术中输血输液量大(1 0 0 0~ 1 2 0 0 0ml) ,所以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和科学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0年 5月至 2 0 0 0年 4月本院对2 …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在急性脑梗死 (CI)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CI患者血小板的数目、体积的变化 ,我们分析了CI患者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比积 (PCT)、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 (PDW )的资料 ,以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脑梗死组 :系 1998- 0 9~ 2 0 0 0 - 0 7我院所收入院的CI患者共 57例 ,均为发病后 4 8h入院患者 ,男 36例 ,女 2 1例 ,年龄 37~ 79岁 ,平均年龄 52 5岁。其中临床症状、体征、头部CT、脑电地形图均符合 1988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  相似文献   

18.
孙美凤  洪梅  陈晓红 《包头医学》2001,25(4):189-189
1血小板的制备 手工离心法:将采集到的新鲜全血,在4~6小时以内,在22℃±2℃环境下,经过离心,由于血液成份的比重不同,使红细胞、白细胞下沉后,分出上层血浆,约可获得全血中70%以上的血小板,此制剂为富含血小板血浆,与新鲜液体血浆相比不同的是含高浓度的血小板.从富含血小板血浆中,再经过离心分离出上层血浆,留用30~70ml血浆,即为浓缩血小板.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本文旨在探讨乙酮可可碱 (天存 )联合藻酸双酯钠 (PSS)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发病 3d内随机分为二组住院治疗 :观察组应用天存 2 5 0ml、PSS 0 .1加入 5 %葡萄糖氯化钠 2 5 0ml或生理盐水 2 5 0ml静滴 ,1/d ,10~ 14d为一疗程 ;对照组川芎嗪 2 0 0~ 2 40mg或维脑路通 0 .4~ 0 .6 g加入 5 %葡萄糖氯化钠 2 5 0ml或生理盐水2 5 0ml静滴 ,1/d ,10~ 14d为一疗程。2 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 81.4% ,对照组为 6 2 .4% ,二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观察组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机采浓缩血小板深低温保存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观察。方法 血小板冻存采用终浓度 5 %的DMSO保护剂和 - 80℃深低温条件 ;实验内容包括冻存血小板的回收率、黏附和聚集功能、第 3因子活性及α颗粒膜蛋白GMP - 1 4 0测定 ;临床疗效主要观察了 2 4h内的止血效果和 2 4h后外周血小板计数两项指标。结果 - 80℃冰冻保存 1年内的血小板回收率≥ 70 % ;黏附、聚集功能和第 3因子活性完好 ;GMP - 1 4 0表达率为4 6 7% ;以上指标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血小板输注 2 4h后外周计数显著升高 (P <0 0 0 1 ) ,输注后止血效果 >85 %。结论 DMSO终浓度 5 %的冻存浓缩血小板 1年内各项主要功能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