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钝性直肠损伤在腹部损伤中实属少见,我院1977年11月~1990年1月,共收治钝性直肠损伤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9~27岁,均为车祸致伤(汽车压伤3例,拖拉机压伤、马车压伤各1例)。受伤至治疗时间5~41小时。就诊时均合并休克,经输血抢救。损伤部位在腹膜返折以下,均有肛门流血。合并肛门括约肌断裂或捻挫伤4例。合并会阴部软组织损伤3例,其中因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环形分离而引起直肠、肛管整体回缩2例。骨盆骨折5例,耻  相似文献   

2.
直肠平滑肌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平滑肌肿瘤术前诊断率较低 ,容易被误诊 ,且其良恶性不易区分 ,外科处理意见也不一致。我们收集了我院 1993~ 2 0 0 1年近 9年间收治的 6例临床病理资料 ,就本病的诊断和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3例。年龄 4 6~71岁 ,平均 4 9岁。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 ,并经病理确诊 ;其中直肠平滑肌瘤 3例 ,直肠平滑肌肉瘤 3例。主要临床表现 :3例有肛门坠胀疼痛、便秘、便血 ,1例有大便性状改变及腹痛 ,2例为便秘并肛门包块。纤维结肠镜检 2例粘膜有破坏 ,其余粘膜无破环。其中 3例误诊为癌肿。 6例病变部为均在直肠中下段…  相似文献   

3.
直肠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生于直肠黏膜腺体的嗜银细胞.类癌在体内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常见于胃肠道内,且多位于直肠和阑尾.现将我院2002年-2010年收治的直肠类癌患者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全部病例均经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2(56.4±7.6)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8个月.其中2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便频、腹痛、腹泻和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便血及便频为多见;8例体检发现无任何症状.本组30例患者均无类癌综合征表现.所有肿瘤均位于距肛门4~12cm,其中4~8cm处25例,>8cm 5例.肿瘤直径<1cm者16例,1~2cm者8例,>2cm者6例.  相似文献   

4.
1994年 1月~ 1998年 6月 ,本院治疗肛门直肠损伤 11例 ,经结肠造瘘、修复损伤、引流、抗炎等治疗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4 7岁。损伤部位 :腹膜返折以下 8例 ,腹膜返折以上 3例。损伤原因 :刺伤肛门直肠 3例 ,伤口小、深。跌落锐物戳伤肛门、直肠 6例 ,损伤重 ,污染大。会阴挤压伤肛管直肠回缩 1例。高处跳下直肠自发破裂 1例。本组合并损伤有膀胱破裂 1例 ,后尿道断裂 ,回肠破裂 1例 ,阴道挫裂 1例 ,骨盆骨折 3例。11例均行肛管直肠损伤的清创修复术 ,局部放置引流。其中有 2例肛管直肠损伤…  相似文献   

5.
直肠平滑肌肿瘤的治疗和预后(附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谦  周建农 《江苏医药》1998,24(8):589-589
直肠平滑肌肿瘤较罕见,起病隐匿,症状与体征出现较晚,临床上易误诊。我院自1982年至1997年间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直肠平滑肌肿瘤13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3例中男9例,女4例。占同期直肠恶性肿瘤0.8%。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7岁。  相似文献   

6.
奚绍贤  李滋源 《河北医药》1991,13(3):140-140
我院1987年5月~1989年5月,经腹骶尾入路施行手术治疗直肠病变,收到比较满意效果。作者结合文献,将手术方法及体会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8~60岁。病程:6个月~2年。病种分类:直肠癌5例。癌肿距肛门齿状缘6cm 2例,8cm 3例。病理报告均为直肠腺癌。病理分型:巨块型2例、溃疡型2例、狭窄型1例。医源性高位直肠阴道瘘1例,盆腔畸胎瘤侵犯直肠1例。手术方式:腹骶尾入路切除和修补,其中结直肠吻合3例,肛管粘膜  相似文献   

7.
郑树森 《河北医药》2003,25(11):861-861
成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较少见 ,症状隐匿 ,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无特异的检查方法 ,极易误诊误治。我院 1993年 5月至 2 0 0 3年 5月共收治 3 2例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2例 ,男 17例 ,女 15例 ;年龄 3 2~ 80岁 ,平均 5 7.9岁。 40岁以上者 2 6例占 81.2 %。病程 1周~ 3年。1 2 肿瘤性质及部位 本组良性肿瘤 7例占 2 1.9% ,恶性肿瘤2 5例占 78.1%。肿瘤病理学检查情况及在各肠段分布见表 1。表 1  3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理类型及分布病理类型例数 肿瘤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平滑…  相似文献   

8.
自1992-04~2000-08我院对16例无法手术切除肿瘤的晚期直肠癌患者应用5-FU乳剂直肠内给药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5-FU组(直肠内给予5-FU)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38~56岁。对照组(未给予5-FU)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7~64岁。全部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病理类型:5-FU组中隆起型10例,溃疡型4例,缩窄型2例;对照组中隆起型7例,溃疡型5例,缩窄型2例。两组病例术后均有直肠局部疼痛、坠胀、直肠刺激及从肛门排粘液血便的症状。5-FU组10例,对照组9例行肿瘤旷置、乙状结肠造瘘,其余均为探查…  相似文献   

9.
近十几年来,由于手术技术提高,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普遍实施,尤其是自从吻合器及双吻合技术(DST)应用以来,低位直肠癌术中保留肛门的比例得以很大地提高。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使得DST实施中存在很大困难。我院从1991年3月到2003年5月共为18例低位直肠癌病人施行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保留肛门手术,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33~71岁,平均56.4岁。术前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癌,肿瘤下缘距离肛门缘5~7cm,平均5.3cm。实施结肠肛管吻合术原因:骨盆狭窄2例,过度肥胖5例,部位偏低(肿瘤下缘与盆底距离…  相似文献   

10.
万廷军 《贵州医药》2001,25(12):1109-1110
如何防止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发生和脓肿复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传统以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 ,疗效多不理想 ,常于术后形成肛瘘、部分病例脓肿复发。目前众多学者提倡一期切开根治术 (即脓肿切开引流加挂线疗法 )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我院自 1994年 9月以来采用脓肿切开引流并挂线疗法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6 7例 ,并与同期单纯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6 5例进行了比较 ,有许多优点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 132例均为首发病例。其中男 6 8例 ,女 6 4例 ,年龄 16~ 70岁 ,平均 4 …  相似文献   

11.
黑色素瘤胃肠道转移临床上较少见,至今文献报道近50例,以个案报道为多,现将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5例结合复习相关文献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45~77岁,中位年龄61岁。肿瘤部位:胃部3例,直肠2例,分别以腹痛、纳差、消瘦、血便、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为20d至1年,中位时间6个月。5例患者仅有1例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2.
我院 2 0 0 2— 2 0 0 4年对 4 6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病人采用一期根治性切开引流治疗 ,近期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6例患者中 ,男性 38例 ,女性 8例 ,年龄18~ 6 2岁。肛门周围脓肿 36例 ,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8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2例。其中伴克隆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86年以来自拟祛淤生肌汤用于肛肠杂病术后熏洗,临床效果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120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200例,其中男859例,女341例。年龄17~83岁。混合痔601例(含嵌顿痔197例),肛裂169例,肛瘘153例,直肠息肉20例,直肠腺瘤11例,肛管乳头状瘤90例,肛管息肉样增生98例,肛门多发性大结缔组织切除25例,肛门血管瘤6例,肛门原位癌2例,肛门巨大粉瘤2例,肛门尖锐湿疣23例。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距肛门7cm以内者多采用Mile′s术,但不少患者难以接受永久性结肠造痿这一术式。本院自1974年至1984年对准备做Mile′s术的3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中先经直肠肛管结合部组织的快速病检,选择其中病检阴性者改做直肠拖出内翻切除术保留肛门,并经3至10年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11例。年龄为44至65岁,平均51.7岁。其中腺癌18例,粘液腺癌1例,肿瘤直径在3cm以内5例,3.1~5cm共14例。肿瘤距肛门缘最近为4.8cm,最远8.1cm,  相似文献   

15.
肝脏是周身各种转移肿瘤的好发部位,在腹腔脏器中以结、直肠癌转移至肝脏者最多见。我院在1991~1996年收治22例结、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者,在根治性切除结、直肠原发癌肿的基础上给予肝转移占位切除,经肝动脉留置输液泵化疗、无水酒精瘤内注射等治疗,疗效较好,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2例中,男16例,女6例;年龄40~72岁,平均58岁。均为经结肠镜检查及组织病理活检确诊的结、直肠癌,术前B超均提示肝脏有单个或多个结节,考虑转移性占位,无肝硬化改变,查AFP均为阴性,查CEA有14例阳性。2 治疗方法22例结、直肠癌均行根治切除…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结肠腺瘤病是一种家族性遗传疾病。本病肯定为癌前病变,一经确诊应行外科治疗。既往多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或结肠、直肠切除,回肠永久性造瘘术。本院普外科自1984年以来,改进术式施行全大肠切除,回肠经肛管拖出术治疗家族性多发性结肠腺瘤病。随访1a(年)以上,肛门功能得到了较满意的保留,本文就有关外科治疗问题予以探讨。 1 临床资料:6例均为男性。年龄30~56岁。病程3mo~15a。6例均有排  相似文献   

17.
我院 1998~ 2 0 0 0年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 ,既缩短了治疗时间 ,又减轻了病人二次手术之痛苦和经济负担。经治 6 9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9例 ,男 5 4例 ,女 15例 ,年龄 6个月~ 75岁 ,2 0~ 40岁 5 8例 (占 84.1% ) ,病程 2~ 18d ,平均 6d。脓肿部位 :肛门周围脓肿 40例 ,坐骨直肠窝 13例 ,骨盆直肠窝脓肿 2例 ,直肠后脓肿 3例 ,直肠粘膜下、肌间脓肿 3例 ,马蹄形脓肿 8例。病理报告均为 :非特异性炎性肉芽组织。1.2 治疗方法 术前备皮 ,清洁灌肠 ,清洗肛门。局麻或小剂量鞍麻。…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79~1989年共收治4例高位直肠阴道瘘患者,占同期痔瘘住院患者的0.16%。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切除、修补、挂线法,均获得一次手术成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年龄最大55岁,最小13岁;病史最长13年,最短2年,平均6.5年。4例患者肛门及阴道口均经常或间歇性流脓或排出粪便。肛周及阴道肿痛,肛门及会阴部皮肤均见湿疹。肛瘘内口均在肛管直肠环以上,外口在阴道后壁舟状窝处3例、后穹窿1例,瘘口如绿豆至花生仁大小。所有病例均根据  相似文献   

19.
李富祺 《云南医药》1999,20(2):141-141
本组共1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用肛门外直肠乙状结肠切除镶嵌式吻合术,均治愈出院。随访6月~18年效果满意。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10例,女4例,最大年龄7岁,最小1岁零3个月,所有病例均有便秘、腹胀和呕吐等症状及体征,8例患儿肛门指检可触及直肠上端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误诊原因,避免误诊误治,从而为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4年2月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例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所有病理标本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临床误诊痔疮3例、息肉1例,肿瘤2例.肿物镜下形态主要表现实性片状或腺泡状结构,瘤细胞呈上皮样或梭形形态,导致误诊为肛管直肠低分化腺癌有4例,1例考虑为低分化鳞癌;总体病理误诊率达83.3%.随后免疫组化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S-100、Melan-A、HMB-45均为阳性.随访患者6例,例1至例5分别于30、42、26、46、52个月后死亡,例6患者术后拒绝化疗,28个月后死亡.结论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罕见,且组织形态多变,容易误诊为其他恶性肿瘤.随访发现,肿物大者、浸润深度、伴有淋巴结转移者及不接受化疗和生物治疗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目前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晚期患者采用化疗联合生物治疗以提高患者预后,但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