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仲景创制肾气丸,原为平补肾气而设。晋唐时期肾气丸方中明显增加温阳药物桂、附的用量,此时期肾气丸初显"补肾阳"之势。至明清,受温补学派影响,肾气丸方中温补药物逐渐增多,用量较原方加大,肾气丸已完全衍化成温补肾阳之方。后世医家在使用肾气丸的过程中,将性寒之干地黄易为性温之熟地黄,且增加补阳药物用量,并在明代温补派医家的影响下,将肾气丸方定为温补肾阳之剂,与仲景立方本旨相距甚远。该方作为温补肾阳的代表方之说值得商榷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丹皮酚在肾气丸各拆方组水煎液中的含量,分析肾气丸"阴中求阳"配伍对丹皮酚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肾气丸组方药物拆方分为补阳组-1、补阳组-2、补阴组-1、补阴组-2、阴阳双补组-1和阴阳双补组-2(即肾气丸全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肾气丸拆方组水煎液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 阴阳双补组-2水煎液中丹皮酚含量高于补阳组-2和阴阳双补组-1;阴阳双补组-1和补阳组-2水煎液中丹皮酚含量高于补阳组-1,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气丸"阴中求阳"配伍能增大水煎液中丹皮酚的含量,且肾气丸中的"三泻"药物(茯苓、泽泻、丹皮)也有增强此作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火神派的鼻祖郑钦安先生在《医法圆通·卷四》“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辨解”一节中日:阳虚证忌滋阴,因此“阳八味”(即肾气丸)不能作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方.郑氏认为,肾气丸方中的熟地、山萸肉属滋阴之品.但阳虚之人,多因阴邪为病,切不可再滋其阴.若再滋其阴,则阴愈盛而阳愈消.笔者认为郑氏的说法不成立,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郑氏把阴气与阴邪的概念混为一谈,阴气与阴邪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第二,据阴阳互根互用之理:若阳虚日久,不能生阴,阴气亦虚.阳虚证在补阳的同时配合滋阴之药,则可收到阴生阳长之功.第三,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治疗肾阳虚时肾气丸的应用,在实践上证明了阳虚证可以在补阳的同时兼补阴.总之,肾气丸是“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方.  相似文献   

4.
在翻阅现代相关仲景金匮肾气丸文献时发现.现代医家已将其作为补阳剂应用。六版方剂学教材将其列为补阳剂第一方。在《金匮要略》原文中,肾气丸首味药为干地黄,但现代临床应用则不同,如《金匮验案精选》中应用肾气丸的45个病案中有35例用的是熟地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桂皮醛在肾气丸各拆方组水煎液中的含量,分析肾气丸"阴中求阳"配伍对桂皮醛含量的影响。方法将肾气丸组方药物拆方分为补阳组-1、补阳组-2、补阴组-1、补阴组-2、阴阳双补组-1和阴阳双补组-2(即肾气丸全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肾气丸拆方组水煎液中桂皮醛的含量。结果阴阳双补组-2水煎液中桂皮醛含量高于补阳组-2和阴阳双补组-1,阴阳双补组-1和补阳组-2水煎液中桂皮醛含量高于补阳组-1,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气丸"阴中求阳"配伍能增大水煎液中桂皮醛的含量,且肾气丸中的"三泻"药物(茯苓、泽泻、丹皮)也有增强此作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肾气丸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天植 《陕西中医》1996,17(11):519-520
本文根据肾气丸的药物配伍、用量,以及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的论述,对该方进行了分析。认为本方应是温肾通阳,化气利水的方剂,并非补阳的正药,故只可用于肾气不足,水湿内停者,不可通治肾阳虚衰之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肾气丸各拆方组提取液给药后大鼠体内血清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分析肾气丸"阴中求阳"配伍对方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影响。方法:按照肾气丸组方"补阴"+"补阳"+"三泻"的特点将肾气丸组方药物拆分成"补阳1"组、"补阳2"组、"阳+阴"组、"阳+泻"组、"全方"组,然后提取给大鼠灌胃给药后取血清,用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测定各组血清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结果:各组血清中均未检测到乌头碱含量,并且只在"阳+阴"组和"阳+泻"组中检测到次乌头碱。结论:次乌头碱服用肾气丸后的入血成分之一,并且次乌头碱可能是肾气丸"阴中求阳"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8.
<正> 1.金匮肾气丸类方鉴别运用金匮肾气丸是仲景的名方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温化肾气。肾为水火之脏,内寄元阴元阳,二者在体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协调,则人体气机蓬勃,脏腑机能旺盛。后人根据“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理论,悟出该方可从阴阳两类方剂发展,从而形成了补阴与补阳类方的两大分支。现先将补阳类方的鉴别运用叙述于后。  相似文献   

9.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功用是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北宋名医钱仲阳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到小儿肾病实证很少,同时又因小儿纯阳之体,需要的是补阴,无需补阳,所以将原方减去2味热性药,改名"地黄丸",用于补益小儿先天不足,治疗小儿"五迟症".明代医学家薛己肯定了该方的补肾阴作用,提出了"六味地黄丸"之名.笔者根据其方中酸苦甘辛咸淡六味具备,采用六味地黄丸(方)加减使用的方法,治疗成人糖尿病,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吴勇  李政木 《国医论坛》2007,22(2):55-56
肾气丸始载于<金匮要略>,是临床上著名的温补肾阳的方剂.方由滋阴补肾的药物配伍少量辛热温阳的附子、桂枝组成.其组方特点即如<医宗金鉴>所谓:"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张山雷亦在<小儿药证直诀笺正>中指出:"仲师八味,全为肾气不充,不能鼓舞真阳……方名'肾气'所重在一个'气'字,故桂附极轻,不过借其和煦,吹嘘肾中真阳."近年来肾气丸在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从“少火生气”和“阴中求阳”分析肾气丸的组方原理并将之归为补阳剂的合适性,指出肾气丸应归为温化水湿剂,并从《内经》有关原理和仲景本义分析肾气丸方的组方原理和组成药物分析。  相似文献   

12.
"金匮肾气丸"出自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其作为经方的代表方剂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临床实践证明,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用其治疗众多内伤杂病.邵朝弟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知名的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临床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金匮肾气丸为其常用之方.笔者有幸跟随邵老学习,获益良多.现将邵老运用金匮肾气丸经验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防己黄芪汤具有益气固表、利水祛湿之功;金匮肾气丸具有滋阴补阳、温化肾气之功,二者均出自《金匮要略》,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具有健脾利水之功。以上三方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附桂八味丸的临床应用,继我国后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日本的《类聚方》、《众方规矩》、《牛山方考》、《知新堂方选》等古典医书亦均有记载,至今尚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及文献报导。本文把周内外近几年来应用该方药的临床进展综述如下: 一、附桂八味丸的主证我国的附桂八味丸(即金匮肾气丸)与日本常用的八味丸处方相类似。本方药味即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为补阳法的代表方,既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又有化气行水之功。因为补阳之药多有辛燥,容易燥伤肾阴,所以甘温补肾阳之药,往往与甘润补肾阴的药物同用,才能阴阳相互为用。而该方虽以温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肾气丸各拆方组水煎液灌胃肾阳虚大鼠,测定灌胃后各组大鼠下丘脑中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的含量,分析肾气丸"阴中求阳"治疗肾阳虚证的机理.方法 以氢化可的松25 mg/(kg·d)注射大鼠,连续12 d,同时以各肾气丸拆方组水煎液灌胃,于灌胃第21天,麻醉大鼠,取出下丘脑,称重,以5%高氯酸匀浆,高速低温离心后分取上清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DA,5-HT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中DA、5-HT含量升高,经灌胃给药后,各拆方组大鼠下丘脑中DA,5-HT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阴阳双补组含量最低,而补阳组降低不明显,其中阴阳双补1组含量低于补阳1组,阴阳双补2组含量低于补阳2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降低下丘脑中多巴胺、五羟色胺的含量,可能是肾气丸"阴中求阳"配伍治疗肾阳虚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六味地黄丸中茯苓、泽泻、丹皮三药的作用存在争议,结合方源从肾之"体阴用阳"进行解释较为明晰.此方源于《金匮要略》之肾气丸,所治5种病证均有水液代谢不利.方中地黄、山茱萸、山药三药用量较大为主药,功在补肾体之阴;桂枝、附子少量使用,温阳化气;茯苓、泽泻、丹皮利水渗湿、祛除水邪以助肾之用属"佐助药",全方补肾化气利水,八药...  相似文献   

17.
自张仲景之后,历代医家多认为肾气丸功效为滋阴助阳、温化肾气,附子、桂枝2味药作"温补肾阳"而设,并于众补阴药中起到"阴中求阳"之妙。笔者认为仲师取名肾气丸的原意当为"实肾气",即恢复肾的生理功能;桂附二药则寓"治未病"之意,即"见肾之病,知肾传心,当先补心火"也。  相似文献   

18.
金匮肾气丸一名的本意是《金匮要略》中记载的"肾气丸",但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应用的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是在《金匮要略》记载的"肾气丸"基础上加入牛膝(去头)、盐车前子而成,其药物组成为十味,与《严氏济生方》中记载的"加味肾气丸"相同.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目前的组方现状虽然已被很多医家重视,但一直没有被临床医师广泛认知.纵观...  相似文献   

19.
补阳法浅析     
祖国医学对补阳多以脾、肾为研究对象.肾寓元阴元阳,是人体各器官阴阳的调节中心,所以有很多疾病常常累及于肾.在临床上,肾病又以虚证为多见,这与肾脏只宜固藏充盛的生理特点有关。笔者以补阳之肾气丸为基本方治疗水肿、高血压、鼻衄、复发性口疮、白血球减少、再生不良性贫血、淋证(前列腺炎)、消渴等,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潜阳丹一方,出自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医理真传》,方由附子、砂仁、龟板、甘草四味药物组成。其药意解:按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封髓丹为《医宗金鉴》方,由黄柏、砂仁、甘草三味药物组成。郑钦安在临床应用治疗虚阳浮越之证时常将二者合用,疗效显著。后世医家常继承郑氏方法,将两方合用,吴佩衡称为"潜阳封髓丹"。该方用药独特,针对虚阳浮越,肾气不纳,下寒上热等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余跟随薛一涛教授学习,老师在临床中以潜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