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张磊  舒锡钧  舒鸿飞 《光明中医》2012,27(12):2530-2531
舒鸿飞主任医师,系湖北省知名中医,从事临床40余年,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深厚的理论造诣,特别是在运用合方治疗疾病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1]。赵锡武教授指出:中医"治病所用方剂,有已成熟者,有尚未成熟者,成熟者专病专方,未成熟者一病多方"。然专方  相似文献   

2.
经方因其药物少、配伍精,疗效显著而备受临床医生的推崇.陈瑞春老先生崇尚仲景,临证喜用经方,且擅用经方.陈老认为[1],尊崇经方并不是一味执守原方不加减化裁,而是要在深究方规的基础上灵活化裁应用.时方多在经方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其特点是药物繁多,功效脏腑化,方剂配伍关系没有经方精当,但疗效却有其独到之处.陈老临证常将经方与时方合而用之,取两者之长,优化组合,以取得更佳的疗效.以下摘录几则陈老经方与时方合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将辨证论治与中医临床有机结合在一起,《伤寒论》被称作方书之祖,用方用药十分精妙。通过研究《伤寒论》中"四神方",并阐明对火神方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其用药规律和本质内涵,对临床辨证论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略谈经方时方专方与单(验)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经方、时方、专方与单 (验 )方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并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对各自的长处和不足作了对比和分析 ,认为各有所长 ,亦各有所短 ,临证当根据具体情况组成合方 ,互制其短而各展其长 ,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外台秘要方》“伤寒”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台秘要方》系唐代医学家王焘撰著于公元752年,王焘,陕西郿县人,曾任弘文馆要职,长期从事弘文馆图书管理工作。期间,王氏不失时机地饱览了馆内珍藏的众多医药学典籍,进而得其要领,核其旨归,去其莞芜,取其精华,再条分缕析,归类编次,一部《外台秘要方》洋洋百余万言,达四十卷之多。所辑材料,上至先秦,下迄唐世,古今医技、方药,无不采摭,实为唐朝之前医药学之集大成。  相似文献   

8.
徐升阳 《中医杂志》1989,30(10):16-16,46
《伤寒论》虽是外感专著,但却为临床各科立法。笔者结合个人临床经验,略述论中若干经方对妇产科急重症之应用,以期抛砖引玉,更好地做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9.
上海中医学院叶怡庭老师,年过花甲,行医40余年,长期致力于《伤寒论》研究,临诊擅用经方,迭起沉疴。兹将叶老部分学术经验整理如下。一、治热病明辨六经汤证叶老强调,治热病既要辨病在何经(以六经为纲),更要辨是属什么汤证(以汤证为目)。辨明前者,仅可确定治疗方向;分清后者,方可施治贯的。如治热病太阳未罢、里热已现之表寒里热证时,叶老每要详细辨明证侯:如见发热壮盛,恶寒显著,肤燥无汗,烦躁口渴之重证,是为大青龙汤所主;倘是发热而不壮,恶寒而不显,口渴而不剧之轻证,则为桂枝二越婢一汤所宜。上两方,药物仅一味之差(前方用杏仁,后方  相似文献   

10.
戴尔珣 《江苏中医药》2012,44(12):71-72
扬州中医任氏“然”字门被世人尊为“时方派”,其学派昌盛于第十代传人先师任继然先生,发展于其子任达然先生,至今已传承十三代.任氏“然”字门认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不外气血,辨证应以虚实为纲,将本病分为胃中结热、肝郁化火、气不摄血、脾胃虚寒四证,分别治以清泻胃火,凉血止血;泻肝解郁,止血消瘀;健脾益气、温中摄血及温阳补气,引血归经.遣方用药遵循肝火胃热宜清、急则治标止血、注重顾护脾胃等原则,血止后习用散剂吞服护膜固络,修复损伤之膜络.  相似文献   

11.
经方与时方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韧  杨洪涛 《国医论坛》2008,23(3):17-19
探讨经方和时方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经方,什么情况下应用时方,什么情况下经方与时方合用,对中医临床医生来说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临证不乱,果断用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陈瑞春论经方与时方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故江西中医学院教授陈瑞春先生临证不仅擅用经方,对时方的应用也相当娴熟。先生认为中医治学,要师古而不泥古。经方固然经典独到,但时方也是医家的经验集成。因此,在临床疏方时,不能固守,不能偏废,要取长补短,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语出自《素问·逆调论篇》,原指阳明经气上逆,呼吸有声,不能平卧的病证。后世多把“卧不安”看成是“不寐”、“失  相似文献   

14.
俞慎初教授运用陈修园时方的经验刘德荣清代医家陈修园撰著的《时方歌括》和《时方妙用》,收录了唐、宋以后的临床常用方108首,此两书议论中肯,选方精良,文字通俗,备受后世医家和学者的欢迎。著名老中医俞慎初教授对陈修园极为尊崇,且善于灵活运用陈氏选载的时方...  相似文献   

15.
"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语出自《素问·逆调论篇》:"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按原文其意指阳明经气上逆,呼吸有声,不能平卧的病症。后人多把"卧不安"看成是"不寐"、"失眠"。而把"胃不和"泛指胃气的纳降失常引起的病症。中医学认为,"寐本乎阴,神为主也,卫气内入则寐,外出则寤"。  相似文献   

16.
王琳 《国医论坛》2010,25(4):1-2
当今中医界对“伤寒方”颇为青睐,但是医家往往应用时并非得心应手,难以精准地达到张仲景运用时的效果。本文试图通过对“伤寒方”的分析,从而得出运用“伤寒方”难以精准的某些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结构化信息技术和无尺度网络分析模型,对国医大师方和谦教授经验方"滋补汤"医案中所治的疾病、证候、用药趋势、核心处方等信息进行分析挖掘。方法 "滋补汤"病历采用结构化病历模板录入,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方和谦教授经验方"滋补汤"主治中医疾病37种,主治中医证候共48种,所治临床主要症状为乏力、气短、心悸,常用中药94种。挖掘出方师应用"滋补汤"治疗痹证、心悸、眩晕、喘证的4个核心复方。结论将无尺度网络模型的应用研究与核心处方研究相结合,提高了名老中医经验整理研究技术手段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说的“证”是针对一系列有关的症征——即所谓证候或证候群来说的。“证”的产生是反映病情的客观表现,通过证候的观察,可以了解到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给临床治疗提供了立法处方的依据,因此“证”的掌握在临床上是极为重要的。至于“方”,它是因“证”而设立的,是基于病因病机,按照组方原则进行组合施用.因此,“方”与“证”是吻合的,临床上只要“证”掌握的正确和“方”应用的恰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一书,是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历代医家推崇备至,奉为圭臬。但由于成书至今,年代久远,历代注家分歧很大,对于学习《伤寒论》很不利。笔者认为,首先弄清成书当时的疾病情况,亦即弄清所谓的“伤寒”一病,对于理解《伤寒论》一书,是有益处的。考“伤寒”一病,乃天行疫病。《外台秘要·天行门》载:“此病,方家呼为伤  相似文献   

20.
刘渡舟应用五苓散方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渡舟应用五苓散方经验北京市首钢医院(100041)舒友廉关键词五苓散,应用经验,刘渡舟恩师著名经方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以五苓散方治上下百疾得心应手。他强调,熟悉和掌握仲景对五苓散证病机的分析和对水气病的认识是应用好五苓散的基础,在随诊的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