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本乌梅丸方意合小承气汤加减,以通腑泄热、疏肝安蛔为法,命名“安蛔汤”。十余年来共治疗蛔虫病38例,其中经西医检查为胆道蛔虫病者22例,其它16例,经治疗后,均获痊愈。后经访问,未见复发。安蛔汤方药组成: 乌梅18克川楝12克大黄6克枳壳6克黄连9克黄芩9克陈皮9克白芍12克滑石15克厚朴9克病案举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用通下杀虫法即大承气汤合杀虫药物配伍治疗胆道蛔虫和肠蛔虫,均收到满意的效果,一般一剂而愈。兹举二例如下: 例一,张××,男,5岁,83年1月20日入院。腹痛已三日,呈阵发性,脐周为甚。腹部隆起,可见肠型,扪之有索状肿块。呕吐,时而吐蛔,不能饮食,大便少,舌苔黄厚,脉弦紧,诊为肠蛔虫。治以理气止痛,杀虫通便,方用大黄10克、枳壳15克、芒硝30克(分六次冲服)、厚朴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乌  相似文献   

3.
笔者以自拟胆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症,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一、药物组成:乌梅15克炒花椒10克干姜10克黄连10克白芍30克木香12克枳壳15克郁金15克苦楝根皮(去粗皮)15克大黄(另包、后下)10克(系成人剂量,小儿酌减)。上药用冷水浸泡20分钟,用火煎熬,沸后15分钟放入大黄(用纱布或白布  相似文献   

4.
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经验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82年以来治疗9例小儿蛔虫性肠梗阻,收到满意效果。方法如下: 1.有肠梗阻征象,无发烧口渴者:党参15克、干姜12克、当归12克、槟榔15克、川楝子15克、乌梅15克、花椒3克、大枣18克。另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1980年以来用自制“驱蛔汤”治疗蛔虫病86例,其中胆道蛔虫11例,肠道蛔虫66例,蛔虫性肠梗阻9例。经治疗后,除1例胆道蛔虫并发阻塞性黄疸服药2剂无效外,其余均治愈。其中71例服1剂痛止、2剂排虫,14例服3剂而愈。乌梅20~30克,花椒3~5克,大黄5~10克(后下),枳壳3~6克,黄连2~5克,鲜苦楝根白皮(去粗皮)30~60克。一日1剂,水煎,日分二次服。有中焦寒象者加干姜3~5克,大便溏者大黄减量。郑××,女,10岁。1983年3月25日入院。患儿两天前感脐周隐痛不适,一天前突发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疼痛,痛及右肩,时欲呕吐,曾吐蛔虫1条。纳差便结。体查:剑突下偏右轻度压痛,腹软,可扪及条索状物。脉弦缓,舌淡苔薄白。诊为胆道蛔虫。取上方,1剂痛  相似文献   

6.
蛔虫性肠梗阻以2~10岁儿童发病率最高。我们用中药硝菔汤治疗不全性蛔虫性肠梗阻12例,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2例中男孩5例,女孩7例,均为4~11岁儿童,发病时间2天5例、3天6例、5天1例。临床表现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39℃者5例,无发热6例;12例均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扪及索条状肿块,均无腹部肌卫及触痛,4例有便闭,但仍有肛门排气。硝菔汤为莱菔子15~35克、大黄10~15克、芒硝6~15克、蜂蜜30~100克组成。先将莱  相似文献   

7.
<正> 余十多年来,用自拟制蛔利胆汤治疗胆道蛔虫97例,收效满意。药物组成:使君子15克,槟榔15克,苦栋皮10克,乌梅20克,川椒10克,大黄15克,木香10克,白芍30克,茵陈10克,公英10克,胆草10克。药物水煎后,与醋25克混合服之。疼痛很快缓解待痛定后,急服驱虫药以驱虫。  相似文献   

8.
“乌梅汤”是根据《伤寒论》乌梅丸化裁而来 ,其治疗肠道蛔虫并发症胆道蛔虫症疗效卓著 ,故将近年治疗的 42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2 8例 ,年龄最小的 12岁 ,最大的6 5岁 ;病程长的 3~ 5年 (疼痛反复发作 ) ,最短的数小时 ,一般在 1周左右 ;其中胆道蛔虫症占 2 8例 ,肠虫症占 14例 ;急诊病例 2 0例 ,门诊 12例 ,住院 10例 ;所有胆道蛔虫症均经 B超证实。肠虫症一般符合临床症状、体征或大便查有虫卵或吐蛔、便蛔或胃镜所见。2 治疗方法均以“乌梅汤”治疗。少数呕吐严重、感染重者辅以补液、抗感染治疗。“乌梅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笔者运用通腑泻下 ,配合安蛔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开窍等方法 ,治疗急重症患者 ,略具心得。兹举验案说明。1 急性肠梗阻倪某 ,男 ,9岁 ,1 997年 5月 3日下午就诊。服肠虫清后 ,大便 3天未解 ,腹部胀痛 ,脐周痛甚 ,呕吐 ,吐出蛔虫 3条 ,舌红 ,苔黄腻 ,脉弦紧。诊为蛔虫团所致急性肠梗阻。证属虫阻肠道 ,腑实气滞。急予通腑安蛔止痛。方用大承气汤加味 :生大黄 1 5g ,枳实、厚朴各 1 0 g,芒硝 1 0 g(冲服 ) ,乌梅 30g ,使君子 2 0g。服药 1剂后 ,下蛔虫 1 0余条 ,腹痛渐缓 ,继予调理而愈。按 :患儿腹部胀痛 ,脐周为甚…  相似文献   

10.
洪文旭  洪泓 《江西中医药》1991,22(1):56-57,59
胆道蛔虫症,中医治疗对于止痛、驱蛔有一定作用。现将近年来有关本病的文献资料,分辨证、专方、针刺三方面综述。 1 辨证治疗王氏等治疗本病778例,按寒热论治:属热者拟清热安蛔,药用藿香10克,乌梅15克,黄连5克,川楝子6克,白矾1.5克;感染发热,白细胞升高者加柴胡、黄芩、银花、连翘、白芍;呕吐甚者加旋覆花、代赭石;痛甚者加元胡、七叶莲,便结者加大黄、芒硝。偏寒者拟温脏安蛔,药用乌梅15克,党参、当归各10克,附片6克,肉桂1克,干姜3克,细辛、川楝子、黄  相似文献   

11.
用茵陈60克、乌梅加克,水煎服。治疗胆道蛔虫症获得满意效果。如刘某某,'易3。岁。:。90年4月:8日初诊。患者因右上腹剧痛而来我院急诊科求诊,自觉痛引右肩脚背,且有钻顶之感。身体路缩,苦不堪言,舌苔黄腻,质红,脉弦。T36.8℃,B P16/ioKpa,莫非氏征(+),血Rt.WBCg.7又10,/L,N74,L26。考虑为"胆道蛔虫症"。先后予以"4一2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静滴氨节、口服肠溶阿斯匹林及酸醋。3小时以后痛仍不止。以茵陈60克、乌梅30克,煎汤频服,约半小时后剧痛渐止。翌日B超检查胆总管下段可见蛔虫阴影。自感右上腹仍隐隐作痛,口苦,小便黄,舌脉同前。继合用大柴胡汤调治而愈。祖国医学认为:"蛔得苦则下,得酸则伏。"茵陈苦寒,乌梅酸温,两药合用,深合其意。药理研究:茵陈具有利胆汁、麻痹蛔虫的作用,乌梅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秘。故此方用于胆道蛔虫有卓效。 (关键词胆道蛔虫症茵陈乌梅治疗应用)  相似文献   

12.
家父行医60余年,曾以自拟驱蛔方治疗胆道蛔虫病有显效。拟方:乌梅30克白芍30克黄连10克黄柏12克榔片12克使君子12 克鹤虱12克青皮10克玄胡12克川楝15克川椒30粒生姜二片榧子12克芜荑10克。加减:热重加连柏之量;脏寒呕吐减连柏,加砂仁、吴萸;食积便秘加莱菔子(冲服),便秘加大黄,肠鸣胀气加厚朴。陈××,女,成人,80年11月住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87年以来,采用中药“驱蛔汤”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蛔腹痛5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2岁;50例全部有阵发性腹痛,伴呕吐蛔虫的8例.腹痛2天用药物治疗无效的23例.腹痛3天经药物治疗无效者19例.2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乌梅15g,白芍15g,黄连8g,生大黄20g,木香10g,芒硝10g,槟榔10g,川楝子10g.每日1剂,煎水300ml,生大黄后下,芒硝另冲,分4次保留灌肠,6小时1次.5岁以下小儿用量酌减.  相似文献   

14.
<正> 笔者应用《金匮要略》甘草粉蜜汤一方,铝粉代以米粉,加驱蛔止痛药治疗蛔虫性腹痛症80例,治愈75例,好转5例,有较好的止痛、驱虫效果。现将方法介绍于后: 一、治疗方法:加味甘草粉蜜汤由甘草10~15克蜂蜜30~60克川椒3~6克鸟梅20~30克苦楝根皮20~30克使君子(去壳)15克元胡索(醋炙)10~15克粳米粉30克水煎纳蜜,成人分二次服完,小儿酌减。本方视证只加不减,伴恶心呕吐加灶心土15克,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用大承气汤[厚朴、枳实各三钱,大黄五钱(后下),芒硝三钱(冲服),水煎至100~200毫升,每服50~100毫升]加驱蛔灵(150~200毫升/公斤体重。最大剂量不超过4克,体重>20公斤者亦按4克计)治疗40例蛔虫性肠梗阻,收到较好效果。 40例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1岁10个月,平均年龄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长7天,最短6小时,平均为  相似文献   

16.
胆道蛔虫症的并发症,为临床常见病,我们临床治愈四例,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例,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49岁。有肠蛔虫病史,剑突后下方阵发性剧痛,钻顶感、压痛,间歇时如常人,便蛔虫卵阳性3例。均用乌梅汤治疗,配合肌注青、链霉素,口服新霉素等控制感染。4例全部治疗。便虫卵三次阴性,钡胃肠透视未发现蛔虫,一年后随访未复发。典型病例李×,男,8岁。因阵发性剑突后下方剧痛一天,急诊入院,发作时“钻顶”胀痛,蜷伏呼号,辗转反侧,痛苦万状,间歇时则无所苦,曾呕出蛔虫1条。既往有类似发作史。腹平软,右上腹明显压痛。诊断为“胆道蛔虫症”经维生素C 6克静脉滴注,阿司匹林1.0口服,肌注吗啡阿托品,针刺阳陵泉、迎香透四白等注可暂缓解,故做好术前准备同时口服乌梅汤(乌梅150克,细辛2.5克,干姜10克,黄连15克,当归15克,灸附子5克,川椒20克,桂枝5克,人参10克,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一般资料:8例中,男5例,女3例。5~10岁者7例,11岁1例。腹痛于1天内住院者4例。2~4天者2例,5~10天者2例。伴有呕吐者5例,其中呕吐蛔虫者2例。大便蛔虫者1例。二、处方及用法:乌梅15克,川楝子8克,川椒6克,黄柏6克,青皮6克,使君子10克,槟榔8克,白芍10克。  相似文献   

18.
蛔虫性肠梗阻是农村常见的小儿急腹症。近二年来,我们采用口服驱蛔灵豆油治疗5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资料:本组病例诊断依据为:(1)有阵发性腹部疫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停止或减少;(2)体检腹部有条索状包块,腹胀、肠型、压痛、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3)有蛔虫病史。并经治疗后,大便有蛔虫排出。本组52例,男女各26例;1~4岁11例,5~8岁31例,9~12岁10例。病程1天者31例。2天15例,3天以上6例。治疗方法:取驱蛔灵糖浆(1毫升/公斤体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乌雷汤治疗兰氏贾第鞭毛虫病收到良效,现简介如下: 药物用法:乌梅12克,雷丸6克,川椒5克,茯苓12克,苦楝根皮15克,木香5克,神曲9克,陈皮5克,甘草3克(儿童酌减)。水煎服,每日一剂。病例:柯××,男,21岁,农民。患者腹部胀痛,每日大便5~7次,如水样便已7天,恶心,头昏乏力,食欲不振。经多次治疗,先后服用土霉素、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乌梅丸,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胆道蛔虫症10例,全部治愈。方剂组成:乌梅、川楝子、木香各10克、细辛、大黄各6克,槟榔、柴胡各12克,枳实15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