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0例静脉输液患者按单、双日输液顺序,单日患者行新式拔针法,输液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不提前按压穿刺点,即用左手将无菌干棉签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方,以拇指固定,右手拔针并反折针头软管,以防液体漏出,拔针后用左手拇指迅速按压穿刺点上方3min;双日患者行常规拔针法。结果 新拔针方法其疼痛程度、针头回血率低于常规拔针法(均P〈0.01)。结论 新拔针方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法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目的 观察病人对两种不同拔针法的疼痛反应及针眼出血和皮下瘀血情况。方法 对100例住院输液病人进行同体双侧手背同部位静脉穿刺后拔针对比观察,专人操作。左侧采用旧拔针法(对照组,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右侧采用新拔针法(观察组,迅速拔出针头,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结果 对照组疼痛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两组均能达到止血效果。结论 新拔针法能显著减轻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后2种拔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针法,观察组行缓慢拔针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针后疼痛、皮下瘀血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缓慢拔针按压方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利于再次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后2种拔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针法.观察组行缓慢拔针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针后疼痛、皮下瘀血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缓慢拔针按压方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利于再次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5.
静脉穿刺拔针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吉芳 《护理学杂志》2002,17(9):718-718
为了减轻静脉穿刺拔针所致的疼痛 ,我们对拔针方法进行了改进 ,效果较好。报告如下。资料 :选择 2 0 0 1年 3~ 6月外科住院病人 135例 (行静脉穿刺 10 0 0次 ) ,男 75例 (6 2 8次 )、女 6 0例 (372次 )。年龄2 1~ 4 5岁 ,平均 32 4岁。静脉输液 94 6次 ,静脉推注 5 4次。方法 :采用单、双日自身对照法各 5 0 0次 ,对拔针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单日采用常规法 ,当病人输液 (或静脉推注 )毕 ,即用于棉签按压针孔 ,迅速拔出针头 ,按压片刻[1] 。双日用改进法 ,即用干棉签横形置于针孔处 ,向拔针反方向轻柔地推针孔处组织 (不加压 ) ,迅速拔出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瘦型手背静脉输液后拔针按压的最佳方法.方法 将37例需静脉输液治疗的瘦型手背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左手采用传统按压法74例次,即拔针即刻以中等力度按压5 min;右手采用改进按压法74例次,即拔针前先用左手示指、中指和无名指置于患者掌侧穿刺静脉下部位,将掌侧蚓状肌和骨间肌向背侧顶压,间接将位于掌骨间隙的静脉顶压...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患者女,46岁.因左面部肿物于2010-06-10人院行肿物切除术.患者体型偏瘦,选用左腕部头静脉静脉留置针穿刺,常规消毒后,即行穿刺,穿刺过程中,患者突感电击样疼痛,向拇指、食指处放射,见回血后,患者仍诉疼痛剧烈,即刻拔针,按压穿刺点止血后,另选血管进行穿刺成功.术后患者仍诉左侧头静脉穿刺处疼痛,伴左手拇指及示指麻木,活动受限,经手外科医师会诊,考虑穿刺损伤桡神经浅支,嘱患肢不宜过多活动,给予口服复合维生素,每日1次肌内注射维生素B12、维生素B1,局部周林频谱治疗、按摩、热敷和冰敷交替治疗30min,随访1个月后患者症状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8.
笔者总结一种静脉穿刺无痛拔针法即先慢后快法,介绍如下。方法:拔针前在针两侧绷紧皮肤,顺血管纵轴平行,向外缓慢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体外,并立即用棉球平行于静脉压住穿刺点(棉球压于静脉穿孔处而不是皮肤穿孔处),然后抬高患肢少许即可。折起输液管,以防回血及药液污染被褥和地面。优点:用此法拔针患者无疼痛感觉、无出血现象。其机制为,输液时,针头在血管腔中呈漂浮状态,与周围的血管壁并不相接触。本拔针法将漂浮状态的针柄与血管纵轴平行缓慢向外拔出,血管壁不受损伤;且棉球压住静脉穿刺点而非皮肤穿孔处,因而不引起…  相似文献   

9.
巧用一次性透气胶带按压针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患者静脉输液后常发生局部皮肤青紫,主要是由于拔针后按压时间不够,或是按压点不准确所致。鉴此,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笔者对住院患者均采用一种新的拔针方法,防止拔针后局部肿胀、青紫的现象,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用物:棉签1根(去掉木棒)、一次性透气胶带约6 cm长,将棉花纵向贴于胶带中间,备用。方法:拔针前将准备好的胶带上的棉花顺血管方向置于穿刺点上,将两端的胶带轻轻固定于皮肤;左手示指轻压棉花,右手持针柄,迅速拔出针头,同时左手稍用力按压棉花1 min后,嘱患者或家属用指腹顺血管方向继续按压2~3 min即可。优点…  相似文献   

10.
自制棉棒用于静脉穿刺点加压止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索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方法.方法 将入选患者2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单日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传统的指压法;双日采用自制的棉棒按压,比较两组患者局部出血和淤血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按压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压式棉棒按压法止血效果优于指压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