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陷胸汤是《伤寒论》112方之一,出自原文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主治病机为痰热互结于心下,方中黄连清泄心下之热结,半夏化痰消痞散结,瓜蒌既助黄连清热,又助半夏涤痰理气散结,共同针对痰热之邪,方简而力雄。近年来.有关小陷胸汤的临床研究层出不穷,本文旨在针对小陷胸汤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类文献进行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2.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原文“小结肠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方由黄连、瓜壳、半夏组成。主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的“痰热互结”症。瓜壳开胸散结、清热涤痰为君药;黄连助瓜壳清热;半夏助瓜壳祛痰。辛温的半夏与苦寒的黄连同用.一治气郁所化之热,一治津液凝结之痰,一寒一热,能开痰热之互结,实有相反相成之妙。全方药仅三味,配伍严谨,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顾雨芳  傅强 《环球中医药》2010,3(2):136-137
1小陷胸汤证治概要小陷胸汤一方,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太阳病篇》第138条原文:“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本方由黄连、半夏及栝楼实组成,其中黄连苦寒,清泄心下之热结;半夏辛温,化痰涤饮,消痞散结;瓜蒌实甘寒滑润,既能助黄连清热泻火,又能助半夏化痰开结,还能润便导下。三药合用则具辛开苦降,清热涤痰开结之功。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太阳病篇》云:“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药用“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方中黄连清泄心下热结,半夏化痰消痞散结,栝楼(瓜蒌)既助黄连清热,又助半夏化痰散结,三药同用消散互结于心下之痰热,全方药简力专,传用至今。然时至今日,小陷胸汤所主痰热之病位早已超越“心下”,被广泛应用于消化、循环、呼吸、代谢及泌尿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1]。  相似文献   

5.
沈邗 《新中医》1997,29(3):50-50
小陷胸汤治验3则沈邗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医方集解》云:“原治伤寒误下,小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及痰热塞胸。……黄连苦寒以清热,瓜蒌性寒润以涤垢,半夏性辛温以散结,结胸多由痰热结聚。故用三物以除痰去热也。”笔者临证症见胸脘痞满,按之则痛...  相似文献   

6.
已故名老中医王聘贤先生,用仲景方富于经验,尤善以小结胸病之主方小陷胸汤化裁,治疗痰热结胸诸证,屡获疗效。笔者宗王师之教,受益颇多,爰就个人体会,不揣拙陋,阐述己见。一、小陷胸汤与小结胸病证治探析小陷胸汤,乃仲景治疗小结胸病之主方。方中黄连苦寒,苦能开结,寒以泄热;半夏辛燥,辛以散之,燥可化痰;蒌实甘寒滑润,一助黄连以泄热,二助半夏以化痰。全方药仅三味,苦辛开降,寒温合用,燥润滑利,兼而有之,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再就结胸病的证治而论,宋本《伤寒论》138条云:“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其病因病机乃系太阳病,本当汗解,而误用下法,邪热内陷,与痰饮互结于胸  相似文献   

7.
小陷胸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士章 《新中医》2005,37(5):82-82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由黄连、法半夏、瓜蒌仁组成。具有清热涤痰,宽胸开结之功效。原用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之小结胸病,主症为胸脘痞满,按之则痛。笔者临证,每遇痰热互结者,则用小陷胸汤治之,亦多收良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陷胸汤出之《伤寒论》,方由半夏、黄连、瓜蒌三味药组成,为清热涤痰、消痞散结之剂,主治痰热互结心下,胸脘痞满,按之则痛之症。笔者临床随症加减,应用各种杂症,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9.
林少东 《新中医》1995,27(2):50-51
小陷胸汤新用林少东小陷胸汤方出自《伤寒论》,由黄连、半夏、栝蒌三药组成,有辛开苦降,清热涤痰散结之功。原治表邪入里,或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心下之痰相结,致心下满,按之则痛等症,笔者用此方辨证治疗他病,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1反胃(幽门梗阻)吕×,男...  相似文献   

10.
<正>已故名老中医王振宁先生,用仲景方富于经验,尤善以小结胸病之主方小陷胸汤化栽,治疗痰热结胸诸证,屡获疗效。笔者宗王师之教,受益颇多,爰就个人体会,不揣拙陋,阐述己见。1小陷胸汤与小结胸病证治探析小陷胸汤,乃仲景治疗小结胸病之主方。方中黄连苦寒,苦能开结,寒以泄热;半夏辛燥,辛以散之,燥可化痰;蒌实干寒润滑,一助黄连以泄热,二助半夏以化痰。全方药仅3味,苦辛开  相似文献   

11.
<正> 小陷胸汤源出《伤寒论》,为治疗小结胸病的主方。是方由黄连、法夏、瓜萎实组成,其中取黄连之苦寒,苦以泄之,寒以清之,以清泄心下之邪热;取半夏之辛温、辛散温通,以祛痰浊;取瓜蒌实之甘寒,甘寒清润,以润燥开胸散结,合用则具清热化痰开结之功,适用于痰热互结心下之小结胸病。因本方与泄热逐水破结之大陷胸汤相比,药力为缓,故称为小陷胸汤。本方除用于痰热互结心下之小结胸病外,还可用于痰热互结的其它许多病证。临床常用此方加减治疗痰热互结于中上二焦的多种病证,如胃脘痛,咳喘,胸痹等病证,倘若辨证准确,收效甚捷。然须指出,应用本方的审证关键当抓住痰、热、结三字,正如汪琥所云:“大抵此汤,病人痰热内结者,正宜用之。”  相似文献   

12.
林海飞 《新中医》2014,46(12):235-236
<正>小陷胸汤源于《伤寒论》,方由黄连、半夏、瓜蒌组成。原文曰"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指治伤寒多因表邪入里,或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热结于心下致小结胸证。方以瓜蒌为君,清热化痰,通胸膈之痹;以黄连泻热降火除心下之痞;配半夏降逆祛痰消痞,黄连与半夏相配辛开苦降,药虽仅三味,但清热化痰、散结开痞之功益著。笔者临证将此方用于急症治疗,收效较佳。现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历来被认为是治疗痰热互结于心下的主方。心下包括胸、胸胁、胃脘部位,相当于现今肺、胃、心病范畴。路志正教授抓住痰热互结的病机及清热化痰散结的功效,将其灵活运用于治疗代谢综合征、胃病、心悸、眩晕等病证中,取得满意的疗效,本文将路老临床运用小陷胸汤的经验予以总结,希冀有飧于读者。  相似文献   

14.
李阳福 《新中医》1998,30(9):46-46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由黄连、瓜萎仁、半夏组成。具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主治小结胸证,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笔者临证抓住痰热互结之病机,以该方治疗多种病证,疗效颇佳,现举例如下。1胸痛朱某,女,35岁,1997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半...  相似文献   

15.
正小陷胸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第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心下包括胸、胸胁、胃脘及肺心等部位,小陷胸汤由黄连、半夏、栝楼实三味药组成,治疗痰热互结于心下所致的太阳病小结胸证。方简效精,临证运用广泛,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笔者查阅了近3年来小陷胸汤临床应用方面的相关文献,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明德主任医师行医三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笔者跟师多年,颇有心得。如张主任将古方小陷胸汤化裁应用于临床,效果颇佳。 小陷胸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一书,原方由黄连、制半夏、全瓜蒌三药组成。方中黄连苦寒涤热开结,治郁热在中,心下痞满;半夏辛温化痰,消胸膈痞满;全瓜蒌甘寒通降,清消痰结,且利大肠,以使痰热下行,诸药合用,具有泄热豁痰,宽胸开结之功。本方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的小结  相似文献   

17.
小陷胸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第138条,原文曰:“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该方用药仅黄连、半夏、瓜蒌3味,但配伍精当,充分体现了辛开苦降之法度,主要用于痰热互结于心下之小结胸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于老年病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医学界普遍重视,而痰热互结又是常见老年病中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故笔者在临床中喜欢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多种常见老年病,现举验案4则如下,以期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18.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为治疗小结胸证之主方。该方由黄连、半夏、瓜蒌组成。黄连苦寒清热,半夏辛燥祛痰,瓜蒌甘寒滑润可助黄连清热,又可助半夏化痰。全方寒热合用,辛开苦降,燥润滑利,兼而有之,故使痰开热散,心下按痛可除。临证若辨证切当,灵活加减,可用于多种疾病之治疗。  相似文献   

19.
经方小陷胸汤出自张仲景所著之《伤寒论》,由瓜蒌、黄连、半夏三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效,此方为痰热互结心下,按之则痛的小结胸病而设。现将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内科杂病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1小陷胸汤小陷胸汤方(黄连6克、半夏9克、打碎先煎半小时、全瓜蒌30克),见《伤寒论》太阳病篇138条。小陷胸汤,原文颇简略:“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心下,言其病位;浮滑脉主痰热,言其性质。按之痛,则痰热结滞,陷于胸脘,气机不得升降宣通之故。考《伤寒论》、《金匮》二书中,均无“痰”字,《内经》亦然,然则仲景时代,岂无痰热之病乎?有之,此方即典型的痰热方。半夏,痰饮之常用药,体滑性降,而不免于辛温,合黄连、瓜蒌,则辛以开结,寒以泄热,能通能降,药虽寥寥三味,郄至精至当,后世方几无与匹敌者也。小陷胸汤证多见于慢性支气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