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化市丝虫病防治后期流行动态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台山市是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传播媒介是致倦库蚊,经过二十多年的积极防治,1980年巳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为了解丝虫病基本消灭后其流行动态,为制订防治后期的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于1988年~1992年,继续进行纵、横向监测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内容及方法一、纵向调查: 1.调查点的选择:选择原来人群微丝蚴阳性率较高的管理区作调查点。本次选择基本  相似文献   

3.
防治后期马来丝虫病传播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本消灭马来丝虫病地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流行病学意义。方法: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对居民微丝蚴率降至0.97%的水洼村连续进行了10年纵向监测。结果:(1)1982年查出的18例微丝蚴阳性者在1~8年内先后转阴,在观察期间未发现新的微丝蚴血症者;(2)从1984年开始丝虫病的传播强度降至为0。结论:当居民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时,少量低密度微丝拗血症者在流行病学上已不起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4.
防治后期马来丝虫病传播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基本消灭马来丝虫病地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从9182年开始,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对襄樊市水洼村微丝蚴率为0.97%的居民连续进行10年监测,结果表明:1982年查出的18例微丝蚴阳性者1-8年内先后转阴,在观察期间未发现新的微丝蚴血症者;从1984年开始丝虫病的传播强度降至0,认为当居民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时,少量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在流行病学上的已不起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丝虫病防治后期中华按蚊传播马来丝虫病的作用及丝虫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不进行任何防治的基础上,对马来丝虫病流行区4个试点村进行人群参数、蚊媒参数和免疫学参数的纵向观察.结果:3个试点村微丝蚴率逐年下降,已不足以构成传播,即水洼1982~1985年微丝蚴率分别为0.97%、0.63%、0.55%、0.37%,1998年为0.05%,1990和1992年均为0.古柏门1986~1989年微丝蚴率依次为1.55%、0.84%、0.42%和0.31%;黄垸1990~1994年为0.72%、0.30%、0.08%、0.08%、0.08%;而莫市微丝蚴率无明显变化,维持在2.3%左右,1986~1989年依次为2.31%、2.23%、2.30%和2.43%.水洼于1982年蚊媒感染期幼丝虫率0.46%,1983年为0.10%;莫市媒介感染期幼丝虫率1987年为0.09%,1988年为0.19%.黄垸血清阳性反应率逐年下降,与血检结果相一致.结论:以中华按蚊为单一传播媒介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其丝虫病传播的微丝蚴率临界水平为1.5%~2.3%;在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马来丝虫病传播流行呈下降态势,防治措施可以终止,仅对原微丝蚴血症者连续数年查治,直至转阴,丝虫病即可被消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眉山市丝虫病防治后期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趋势和慢性丝虫病患者的变化.方法 采取查治残存传染源、集体服药和重点人群与防治薄弱村组为主要监测对象的巩固措施,采用重点乡镇人群普服0.3%乙胺嗪药盐的净化措施;开展后期慢性丝虫病调查和复查及横向人群监测.结果 1983年眉山市基本消除丝虫病后,1983-1985年在重点人群监测的原微丝蚴血症者114人和疫点人群3 605人中,分别检出微丝蚴血症者4例,微丝蚴密度1 ~252条/120μl,平均38.75条/120 μl;1984年和1988年横向人群监测3 104、5 551人,分别新检出微丝蚴血症者5、1人,平均微丝蚴密度6.20条、11条/120μl.随着巩固和净化措施实施,1989-2012年连续监测24年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原慢性丝虫病患者由基本消除丝虫病前的393例,减少至2011年的29例,1989年以来无新发慢性丝虫病发生.现遗留的慢性丝虫病患者表现为高龄化、病程长的特点.结论 眉山市消除丝虫病后监测,未发现内源性传染源,显示实施巩固与净化措施后远期效果显著,原流行区现39岁以下人群得到了有效保护.后期工作重点应放在对输人性传染源的监测和原慢性丝虫病患者给予关怀与照料.  相似文献   

7.
<正> 丝虫病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广州市属5个区、县有丝虫病流行,微丝蚴血症者51802人。经过30多年的防治,1985年全广州所属5个区、县范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微丝蚴率降至0.02%~0.00%。为了探索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班氏丝虫病流行动态,选定原中度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从化县太平镇进行纵向研究,结果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观察点要求 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在0.5%以上,总人  相似文献   

8.
对韶关市及其所辖班氏丝虫病流行县进行病原学、血清学及媒介昆虫学的纵向观察和横向调查。血检53268人,占流行区人口的10.26%,发现微丝蚴血症3例,平均微丝蚴率0.006%。选择丝虫病流行较严重的乐昌县和乳源县进行纵向观察,人群微丝蚴率和蚊媒自然感染率均逐年下降。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从1986年的52.82%降为1990年的5.80%,表明韶关市及所辖各县的班氏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所残存的少数低微丝蚴密度患者已起不到传染源作用,因此可终止大规模综合性防治工作,加强监测则可达到消灭丝虫病目的。  相似文献   

9.
安庆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辖7县1市3区,总人口6 013 187人(2000年末),曾是丝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据20世纪50年代调查,全市平均微丝蚴率(MFR)为6.70%,个别地方MFR超过20%.经过多次以传染源防治为主的综合查治,全市于1991年达到卫生部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至2000年,有8个县(市、区)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市直3区作为1个市区统计,下同).  相似文献   

10.
<正> 项城县地处予东南平原、东经114°01′-115°03′北纬33°04—33°30′,面积1108平方公里,18个乡镇、436个行政村、1596个自然村、887015人。境内有5条较大河流、自西向东流向。本县属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区。1981年开展丝虫病普查治疗。属班氏丝虫低度流行区(平均人群带虫率为1.10%)。间有马来丝虫感染。1983年底省考核平均人  相似文献   

11.
以中华按蚊为单一媒介的马来丝虫病防治后期流行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丝虫病防治后期中华按蚊传播马来丝虫病的作用及丝虫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不进行任何防治的基础上,对马来丝虫病流行区4个试点村进行人群参数、蚊媒参数和免疫学参数的纵向观察。结果:3个试点村微丝蚴率逐年下降,已不足以构成传播,即水洼1982 ̄1985年微丝蚴率分别为0.97%、0.63%、0.55%、0.37%,1998年为0.05%,1990和1992年均为0。古柏门1986 ̄1989年微  相似文献   

12.
怀宁县丝虫病流行与防治许虹(怀宁县卫生防疫站246100)1流行分布1973年在四病查治中,血检349390人,微丝蚴血症13769人,微丝蚴率(MfR)3.94%。育儿、凉亭两乡高达10%,石牌镇最低0.8%。1978年在小市乡开展了双疗程海群生掺...  相似文献   

13.
李苏建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126-1127
目的:介绍宝安区丝虫病的流行概况和防治对策。方法:查治结合、重点村全民服药。结果:1986年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考核标准,1998年经审评达到了消灭丝虫病的标准。结论:政府领导,各方配合努力,最终能够消灭丝虫病。  相似文献   

14.
<正> 自1954年首次在我省信阳县新店发现有丝虫病后,经过三十余年的调查,大面积的防治和研究工作,澄清了我省丝虫病的流行情况,摸索了一些防治经验,反复的查治了病人,从而涌现了一批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县、市,现将我省丝虫病流行及防治概论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989~1992年在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的浙东南沿海地区姆坑村纵向监测结果,始监测时人群微丝蚴率为0.17%,平均微丝蚴密度为9.25条/60μl,致倦库蚊幼丝虫感染率为1.24%。1991年复查人群微丝蚴率为0.1992年蚊媒监测未发现蚊体内感染幼丝虫,结果表明监测区丝虫病的传播流行已被终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终止防治措施后人群和媒介感染情况。方法 终止防治措施后,1988~2000年在原广东省班氏丝虫病流行区抽查30%以上流行镇,重点村居民夜间采血120μl血检微丝蚴,在血检点捕集致倦库蚊解剖,观察自然感染情况;选定10个县原丝虫病流行较严重的村,纵向观察人群和媒介感染情况。结果 1988年人群微丝蚴率为0.33%(575/172631),此后人群微丝蚴率和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逐年下降,1997年后无微丝蚴血症者;1992.2000年共解剖致倦库蚊248115只,无发现自然感染幼丝虫;1988~1995年纵向观察,1988年人群微丝蚴率和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4%和0.07%,1994年后两者均为0。结论 班氏丝虫病经防治后,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则可阻断传播,10年后人群微丝蚴血症消失。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县位于北纬32°,东经115°交点附近。丝虫病属斑氏马来混合低度流行区。72-77年全县以村为单位经过2—7遍普查,累积微阳率2.11%(12214例/579544人),带虫者全部经过海群生3—9克治疗。77年省考核验收微阳率0.49%(4乡12村,104例/21163人),79年张集、桃林两乡分别以  相似文献   

18.
斑氏丝虫病流行区三种防治方案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氏丝虫病流行区三种防治方案效果观察李于臣,陈敬美,刘元席,刘宝成,高明近,吴义,王斌,徐丽敏,刘群,梁冰洁,李勇使用3种不同治疗方案,分3组对照观察防治斑氏丝虫病的效果。1.方法:甲组(试治组)156万人,疗前用划层选点、两阶段整群配合机械性抽样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肥西县丝虫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工作采取措施的效果 ,为开展类似的工作提供借鉴作用。方法 对本县 1970~ 2 0 0 0年丝虫病的防治研究及相关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并进行评价。结果  1970年调查人群微丝蚴率高达 18.2 5 % ,1973年平均微丝蚴率为 6 .31% ,80年代为 1.15 % ,全县各乡镇均有丝虫病的流行。 1991年调查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 0 .6 1% ,主要流行区分布于县西北区域的 15个乡镇 ,以马来丝虫为主的马来、班氏两种丝虫病混合流行区。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吸人血按蚊。经过 30年的积极防治 ,特别是 1991年 ,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 ,以行政村为单位 ,按不同的流行程度采用不同剂量的海群生药盐的防治 ,加快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步伐 ,1993年经省厅考核 ,人群微丝蚴率为 0 .0 7% ,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2 0 0 0年全县开展消灭丝虫病的监测 ,人群微丝蚴率和按蚊幼丝虫的自然感染率均为0 %。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的标准。结论 肥西县是以马来丝虫为主的马来和班氏两种丝虫病混合流行的地区 ,经过 30年的查治 ,传播已被阻断 ,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丝虫病是淮北市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几种主要寄生虫病之一 ,经过几代卫生防疫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我市三十年 (1971~ 2 0 0 1年 )来丝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1990年通过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省级验收 ,2 0 0 1年通过了消灭丝虫病省级验收 ,现将我市丝虫病的流行及防治情况概述如下 :1 基本情况我市地处东径 116°2 3′~ 117°0 2′ ,北纬 33°16′~34°14′ ,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区。最高气温 4 2 .1℃ ,最低气温 - 18.2℃ ,年平均气温 15 .7℃ ,无霜期 2 0 1天 ,年降雨量 72 5 .1mm ,多集中于 7、8、9三个月 ,年平均相对湿度 71.9% ,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