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核性脑膜炎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47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7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1例,好转5例,死亡1例。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手段较多,但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早期、联合、足量、长期、分阶段抗结核治疗是治愈结核性脑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9,自引:9,他引:9  
结核性脑膜炎是重症肺外结核 ,致死致残率高。发病率与结核病感染率成正比。现将我院 1993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 70例结核性脑膜炎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 70例中男 4 2例 ,女 2 8例。年龄 11个月~ 6 7岁 ,<14岁 14例 ,14~ 6 0岁 5 4例 ,>6 0岁 2例。发病至就诊时间 3天~2年 ,≤ 14天 18例 ,>14天 5 2例。伴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2 2例 ,继发性肺结核 2 4例 ,原发性肺结核 8例 ,结核性胸膜炎 4例 ,骨关节结核 2例 ,盆腔结核 1例。有卡介苗接种史 4例。密切结核接触史 8例。2 .临床特点(1)症状 :头痛 5 4例 ,发热 5 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早期诊断,误诊等问题。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324例,就临床特点化疗效果早期诊断,鞘内注药,误诊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病早期患者占26.5%,中期占53.7%。平均33天。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疼,恶心,呕吐。本组病例均给于合理抗结核药治疗,其中有86例鞘内注药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结论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合理标准化用药可提高疗效。重危患者可鞘内注药,疗效甚高。  相似文献   

4.
结核性脑膜炎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96例结核性脑膜炎多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改变以压力、白细胞、蛋白升高、葡萄糖、氯化物降低为主.87.5%合并颅外结核.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51例,表现为脑积水、结核瘤、脑室扩张、多发病灶等.经正规抗结核治疗,临床治愈52例,好转25例,14例未见好转,自动出院或转院治疗,5例死亡.结论 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是否合并颅外结核感染及正规抗结核治疗是否有效,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误诊结核性脑膜炎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1985年1月至2000年10月住院结核性脑膜炎342例中对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38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总误诊率11.1%(38/342)。误诊疾病病毒性脑膜炎19例占误诊病例50.0%,新型隐球菌脑膜炎7例占18.4%,脑囊虫病3例占8.0%,红斑狼疮脑病、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各2例,各占5.3%,脑脓肿、松果体旁囊肿、脑室膜瘤、脑胶质瘤、非特异性大脑导水管狭窄各1例,均占2.6%。误诊时间最短2d,最长360d,平均37d。结论:①结核病专科工程师应熟悉其他脑部疾病临床表现,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鉴别水平。②对临床经过和脑脊液(CSF)表现不典型、抗结核治疗效果不良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应提高警惕,需进一步排除隐球菌性脑膜炎及脑囊虫病等其他脑部疾患。③对起病急、进展快、早期出现意识障碍、截瘫、括约肌功能障碍,而CSF改变轻微者,应考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可能。④脑部CT(增强)或核磁共振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64例早期诊断和误诊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误诊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7年收治的小儿结核性脑膜炎64例临床特点、早期诊断、误诊原因等进行分析探讨。结果64例中,有肺结核或脊柱结核的48例占75%,患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1例占48.4%,有结核病接触史52例占81.2%,其中3岁以下患儿28/52例占53.8%,结核菌素试验阳性51例占79.7%。临床症状以发热、头痛、呕吐等居多;体征:颈强直56例占87.5%,病理反射如巴彬氏症、克尼格氏症、布氏症阳性占60~70%,瘫痪9例占14.1%,眼斜视6例占9.4%,前卤饱满13例占20.3%,口角歪斜9例占14.1%,视力障碍4例占6.2%。院外误诊21例占32.8%,其中误诊为支原体肺炎6例,上感12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结论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多发生3岁以下,本组占48.4%。有1/3患儿患有粟粒性肺结核,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常因诊断不及时或治疗不当而危及生命,故本文就早期诊断和误诊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21例结核性脑膜炎误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结核性脑膜炎 (简称结脑 )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实质及脑血管的病变 ,是神经系统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 ,但常易误诊。本文就本院 1991-2 0 0 0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 39例结脑及其中 2 1例误诊病例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从临床表现、X线胸片、脑脊液检查等均符合结脑诊断 [1 ]。所有病例 ,入院后经正规抗结核及对症治疗后均症状好转。1.1 一般资料 ,男 14例 ,女 2 5例 ,年龄 3- 5 9岁 ,平增多 2 1.6 4岁。1.2  2 1例脑脊液检查结果压力 :1.971± 0 .0 7k Pa;白细胞 :4 80± 30× 10 6 /L;…  相似文献   

8.
结核性脑膜炎389例临床分析及早期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同顾性探讨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问题。方法对我院1998年~2007年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389例临床特点,化疗疗效,早期诊断,鞘内注射给药治疗等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女性=1.25:1,青少年占54.5%,农村占52.1%,合并其他器官结核占65.8%,眼底检查有122例改变。头痛,呕吐,发热占90%左右。病理反射阳性占95%。脑脊液检查:结核菌阳性(涂片+培养)125例占32.12%。脑压高,蛋白高,细胞数高,糖、氯化物低,302例占77.6%。本组病例均给与标准化疗,其中128例鞘内注射给药。总有效治愈284例,好转72例占91.5%,死亡21例占5.4%。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合理化疗,坚持3~6月强化治疗疗效显著,对危重结脑病人加用鞘内注射给药疗效甚高。  相似文献   

9.
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简称结脑,是最严重的结核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TBM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结核性脑膜炎129例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69,自引:1,他引:68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诊断。方法 对1952 ̄1994年经尸检证实的129例结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生前误诊64例,误诊率为49.6%,其中34例误诊为其他脑病疾病,余30例误诊为重症肺结核、重症肺炎、胃癌、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及白血病。临床上以脑膜炎和脑外结核表现为主,脑脊液改变压力升高,细胞计数与蛋白含量增高,糖与氯化物降低。脑CT显示脑实质粟粒性结节影,颅底面、脑脚间池和大脑裂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脊液miRNA-22用于早期诊断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及其治疗效果预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自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2例脑膜炎患儿和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同期收治的44例脑膜炎患儿,根据确诊病因类型分为细菌性脑膜炎组(n=64)、病毒性脑膜炎组(n=44)、结核性脑膜炎组(n=18)。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脑脊液miRNA-22拷贝数差异。常规标准治疗下将细菌性脑膜炎患儿治疗效果情况分为满意(28例)、一般(19例)、欠佳(17例),比较不同治疗效果下在入院时、治疗后第1、3、5天时脑脊液miRNA-22水平差异以评价其水平、变化趋势以及与疾病治疗效果的关系。 结果相较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细菌性脑膜炎组治疗前miRNA-22的拷贝数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脑膜炎组经过治疗后,脑脊液miRNA-22的水平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入院时脑脊液miRNA-2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疗效越差患儿入院时miRNA的水平更高;治疗效果满意的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miRNA-22拷贝数明显较疗效一般和欠佳的患儿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miRNA-22拷贝数的水平对早期区分脑膜炎病原菌的类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的miRNA-22拷贝数明显升高,且miRNA-22拷贝数与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预期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骨保护素(OPG)在血清及脑脊液中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脑组)急性期和20例对照组的血清及脑脊液中TRAIL和OPG的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急性期结脑患者血清TRAIL、OP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症组患者血清TRAIL、OPG水平与轻症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脊液中的TRAIL、OP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TRAIL及其受体OPG可能参与了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过程,且其水平的高低与病情的轻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cerebrospinal fluids collected from individual 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 patients from 1996 to 2007 (n = 184) and characterised based on IS6110-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spoligotyping, Mycobacterium interspersed repetitive unit-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 (MIRU-VNTR) and large sequence polymorphisms (LSPs). Beijing strains were found to possess the highest transmissibility and proportion in clustered isolates. Beijing strain predomination and stability, at 56% of the genotypic proportion, as well as association with drug resistance in TBM patients, was demonstrated. The proportion of Beijing sublineages revealed that the modern Beijing sublineage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hereas the ancestral Beijing sublineage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across the three periods. In contrast, there were neither clustered nor multidrug-resistance (MDR) isolates from the Euro-American (EuA) lineage, and the lineage genotypic proportion trend was also decreased. Based on LSPs, only the Beijing, Indo-Oceanic and Euro-American lineages were identified from TBM patients in Thailand. TBM mortality rate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either drug resistance or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MTB lineages. This study may support the Beijing genotype strain as most pathogenic causing TBM, with the EuA lineage genotype as the most benign of the strain genotypes tested. The analysis of drug susceptibility also revealed the trend of increasing drug resistance, especially MDR, in TBM patients in Thailand.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612名孕妇血脂水平,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孕妇血脂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自动仪对612名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孕妇怀孕12—28周测定其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结果汉、维吾尔、蒙古、哈萨克、回族孕妇的甘油三酯(TG)异常率分别为44.8%、51.9%、44.O%、46.2%和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60,P〉0.05);总胆固醇(Tc)异常率分别为:21.8%、46.9%、38.0%、53.8%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4.499,P〈0.05);不同年龄段孕妇血清中甘油三酯(TG)异常率分别为:41.8%、54.5%和48-8%,总胆固醇(Tc)异常率分别为24.3%、36.0%和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TC==9.336,x^2TG=8.451,均P〈0.05)。结论孕期甘油三酯、胆固醇易升高,维吾尔、蒙古、哈萨克、回族孕妇血清胆固醇含量高于汉族;随着怀孕年龄的增加,孕妇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也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细菌性脑膜炎动物模型,了解细菌感染后48 h内脑脊液(CSF)细菌载量变化规律,为疾病的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新西兰大白兔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脑延髓池穿刺建立细菌性脑膜炎动物模型,观察不同菌量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建立模型时动物的死亡情况.明确CSF感染菌量与动物死亡率间的对应关系.选择合适的接种菌量,进行脑膜炎CSF细菌载量观察实验.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每组12只):大肠埃希菌脑膜炎模型组,大肠埃希菌脑膜炎+头孢曲松治疗组、金葡菌脑膜炎模型组、金葡菌脑膜炎+万古霉素治疗组,在建立模型后0、12、24、36和48 h分别进行CSF细菌定量培养、CSF及外周血WBC计数,进而分析细菌性脑膜炎CSF细菌载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动物早期死亡率、抗菌药物治疗、CSF的WBC计数间的关系.CSF细菌载量、WBC计数曲线的显著性检验采用协方差分析,相关性检验采用偏相关分析.结果 CSF感染菌量与动物死亡率间呈现S型曲线关系,CSF细菌载量在蛛网膜下腔接种细菌12~24 h达到高峰,而后逐步下降,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可显著加快下降过程,大肠埃希菌脑膜炎模型组与大肠埃希菌脑膜炎+头孢曲松治疗组相比(F=27.10,P<0.01),金葡菌脑膜炎模型组与金葡菌脑膜炎+万古霉素治疗组相比(F=5.97,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菌脑膜炎模型组和金葡菌脑膜炎模型组中的CSF的WBC计数与CSF细菌载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89、0.84;P=0.046、0.049).结论 在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中,应早期,足量地使用有效抗生素,以控制CSF细菌载量,降低死亡率.CSF的WBC计数可作为反映CSF细菌载量的指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探讨降低病死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至2003年2891例老年消化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61例围手术期死亡患者进行分析。用Logisi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与围手术期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在2891例中,并存心血管疾病者1338例(46.2%),呼吸系统疾病813例(28.1%),糖尿病449例(15.5%),肾功能不全348例(12.1%),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10g/L)796例(26.2%),低蛋白血症(白蛋白低于35g/L)442例(22.2%),围手术期死亡61例(2.1%),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和肾功能衰竭等。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血管疾病、低蛋白血症与围手术期病死率明显相关。结论加强老年消化道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置入心脏起搏器的围手术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置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232例,将年龄≥80岁的患者作为高龄组(78例),65~80岁的患者为老年组(98例),<65岁的患者为非老年组(56例),回顾分析患者围手术期临床事件,并进行分析。结果高龄组患者锁骨下静脉放置起搏器比例高于老年组和非老年组(P<0.01),手术时间长于老年组和非老年组(P<0.001);围手术期临床事件发生率高于老年组和非老年组(P=0.043,P=0.031),临床事件与年龄相关(r=8.722,P=0.016)。结论高龄患者置入心脏起搏器围手术期临床事件发生率高,应严格把握起搏器置入指征。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参照TBM诊断标准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22例TBM患儿,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儿临床各种指标及因素对预后转归(治疗后6个月)的影响。结果 222例患儿中,129例(58.11%)患儿预后良好,93例预后差,其中7例死亡。男童117例(52.70%),中位年龄6岁,其中<5岁者107例(48.20%);108例(48.65%)有与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史;110例(49.55%)确诊时长>21 d;137例(61.71%)患儿存在营养不良;205例(92.34%)结核病灶累及2个及以上部位或脏器,并以并发肺结核最常见[200例(90.09%)];病情分期(按照GCS评分)为Ⅱ期和Ⅲ期的患儿有144例(64.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葡萄糖及氯化物含量高是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OR(95%CI)=0.444(0.257~0.769);OR(95%CI)=0.914(0.854~0.980)],两者含量越高预后不良的发生率越低;而意识改变、性格改变、脑积液和梗阻性脑积液的高发生率则是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6.969(2.283~21.277);OR(95%CI)=2.531(1.105~5.796);OR(95%CI)=3.429(1.546~7.604);OR(95%CI)=10.233(1.059~98.886)]。结论 TBM患儿预后差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积极寻找结核病密切接触史和其他脏器结核感染证据有助于TBM的早期诊断,改善患儿营养不良、降低脑积液的发生率则有助于改善TBM患儿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