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系列单队列研究已对癫痫患者更换抗癫痫药物(AEDs)预后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对照研究方式第一次探究了这个问题,针对服用所有类型的AEDs的控制不佳和癫痫无发作的癫痫患者,通过配对前瞻性研究方法对这些结果作进一步补充研究回顾9个月内所有的门诊患者以确定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患者。并将更换AEDs的患者作为病例组,维持原来单药治疗方案作为对照组。分别针对发作现状(前6个月内是否有癫痫发作)、目前AEDs和控制不佳的AEDs数量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配对,并在6个月后评估结果。病例组中癫痫无发作患者(n=12)在6个月随访期间癫痫发作复发率为16.7%,对照组为2.8%(n=36,P=0.11)。病例组中控制不佳癫痫患者(n=27)在6个月随访期癫痫发作缓解率为37%,对照组为55.6%(n=27,P=0.18)。控制不佳癫痫患者中治疗失败的药物在2种或2种以上的患者更不容易在6个月内达到病情缓解(P=0.057)。AEDs的药理机制和改变AEDs剂量均对癫痫预后无影响。研究进一步对癫痫无发作患者进行评估,更换药物的患者比维持原药物治疗患者癫痫发作的复发风险高14%。与维持原来药物方案相比,更换AEDs对控制不佳癫痫患者来说并不可能更易获得缓解,说明癫痫缓解是疾病的自发性改变,而非药物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亚萍  陈茹  张忱  阳衡  郑文  宋治 《癫痫杂志》2021,7(4):302-308
目的 探索制订预测癫痫患者初始单药治疗失败的评分量表,以评价初始单药治疗失败的风险,为尽早联合用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7月中南大学湘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9例初始接受单药治疗的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药物方案及药物疗效分为单药治疗有效组和单药治疗失败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的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78例育龄期女性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478例患者中,332例患者使用单药治疗,其中133例(40.06%)使用拉莫三嗪,62例(18.67%)使用卡马西平,60例(18.07%)使用丙戊酸钠。96例(20.08%)两药联用,其中36例(32.73%)使用拉莫三嗪+丙戊酸钠。24例(5.02%)使用≥3种药物治疗。26例(5.44%)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结论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主要采用单药治疗,以拉莫三嗪为主。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中,以两药联用多见,以拉莫三嗪+丙戊酸钠为主。  相似文献   

4.
癫痫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迄今为止,在所有的抗癫痫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癫痫患者的基石。目前,已有20多种抗癫痫药可供临床医师选择,但只有约70%的癫痫患者可以通过抗癫痫药治疗,使癫痫发作得到充分控制。吡仑帕奈(PER)作为第三代新型抗癫痫药带来了新的作用机制和更优的药代动力学,且已在多个国家上市并投入临床使用。目前PER多用于癫痫患者的添加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而PER在单药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同样值得我们关注。该文对PER的药物特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进行阐述,并着重对吡仑帕奈作为添加治疗和单药治疗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及近期真实世界应用现状进行汇总,为实际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6): 70-7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层次水平限定日剂量(DDD)单药治疗新发癫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连续登记门诊例新诊断的236例癫痫患者不同层次水平的DDD单药抗癫痫药物的疗效。结果与25%DDD抗癫痫药物治疗组(A组)相比,50%DDD抗癫痫药物治疗组(B组)及100%DDD抗癫痫药物治疗组(C组)癫痫完全控制的比例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均P0.05)。B组与C组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增加剂量前相比,A组增加剂量后癫痫完全控制的比例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均P0.05)。B组增加剂量前后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增加剂量后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单一抗癫痫药物剂量可提高抗癫痫疗效,超过50%DDD后,抗癫痫疗效提高不显著。癫痫患者对单药50%DDD抗癫痫治疗的反应,可能成为预后的分界点。  相似文献   

6.
癫痫患者撤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治疗仍是目前治疗癫痫的主要手段,癫痫发作得到控制后,患者及其家属最关心的是撤药问题.合理撤药对降低复发风险、减少抗癫痫药物( anti-epileptic drugs,AEDs)产生的不良反应、改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癫痫患者的撤药时机、撤药速度及影响撤药后癫痫复发的因素,目前尚不明确,现对癫痫患者撤药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吡仑帕奈为第三代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通过非竞争性抑制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啉丙酸受体来发挥其抗癫痫发作作用。多个国家已批准用于≥4岁局灶性癫痫患者(伴或不伴继发全面性发作)的单药及添加治疗。该文总结了吡仑帕奈治疗局灶性癫痫患者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的相关文献,以期为临床医师治疗局灶性癫痫提供更多的药物选择,从而更好地为临床上合理化用药提供依据。[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23,50(4):85-89]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型抗癫痫药托吡酯(妥泰)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和24h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方法:用开放性自身对照临床实验,对38例癫痫患者给予托吡酯单药治疗,比较用药前和用药后20周时癫痫发作频率变化、药物不良反应和AEEG的变化。结果: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总有效率81.58%,不良反应较小;AEEG痫样放电率治疗前73.68%降至治疗后39.47%,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异常慢波治疗前26.32%,增加至治疗后55.26%,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有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并可使AEEG痫样放电减少和慢波活动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4年我院收治的癫痫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单药治疗,测定患者血浆Hcy和ADMA水平并与健康人群比较。结果两种药物单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而血浆Hcy与ADM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时间与血浆Hcy与ADMA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均能有效治疗癫痫,缓解症状,但药物治疗会导致患者体内Hcy与ADMA水平升高,长期服用应当监测血清Hcy、ADMA指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药物难治性癫痫,即应用正确选择且能耐受的两种抗癫痫药物(单药或联合用药),仍未能达到持续无发作。频繁的癫痫发作引起患者脑部结构的损害是导致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约有70%~80%的慢性癫痫患者合并有认知功能损害~([1-2])。本文将对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合并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发病机制以及不同的治疗策略对认知预后的影响作综述如下。一、影响因素1.发病年龄的影响研究表明,发病年龄是影响儿童期发病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拉莫三嗪(LTG)治疗对多种抗癫痫药物疗效不佳的部分发作性癫痫患者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 入组患者为多中心来源,主要终点指标为使用利物浦不良体验量表(LAEP)测试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次要指标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表(QOLIE)-31,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发作控制率.结果 入组患者114例,105例患者完成了LTG加量期治疗.与基线期比较,LTG加量期结束时患者LAEP评分改善2.6分(P<0.05), QOLIE-31总体评分提高8.49分(P<0.01).试验结束时有26例患者实现了LTG单药治疗,65例临床发作控制率达到50%以上,与基线期比较,LAEP评分改善5.1分(P<0.01),QOLIE-31总体评分提高12.72分(P<0.01).结论 对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不佳的部分发作性癫痫患者合用LTG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发作和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口服抗癫痫药是癫痫治疗的首选方法,药物在控制痫性发作的同时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选择既能够控制癫痫发作又不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抗癫痫药物成为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托吡酯添加治疗转换为单药治疗癫痫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添加托吡酯(TPM)治疗有效的癫痫患者转换为TPM单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56例添加TPM治疗有效并持续6个月以上的患者,逐渐减、停合用的抗癫痫药,转换为TPM单药治疗。结果 转换成功32例(57.1%),完全控制13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恶化4例,中途退出20例;不良反应减少14例次(35.8%)。结论 添加TPM治疗有效且稳定的非难治性癫痫患者大多数可成功转换为TPM单药治疗,而难治性癫痫患者转换为TPM单药治疗的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邗江农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患者抗癫痫药物治疗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农村社区癫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7例GTC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207例患者中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仅68例(32.85%),其中单药治疗21例(30.88%),联合用药47例(69.12%);正规服药患者与未正规服药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江苏邗江地区GTCS患者中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者比例较小,且单药比例明显偏低,剂量偏小,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差,控制情况不理想,管理水平较落后,还存在较大的治疗缺口.  相似文献   

15.
凡振玉  王天成 《癫痫杂志》2021,7(2):147-151
癫痫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老年患者因合并躯体和精神共病、认识障碍,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风险,使得老年癫痫的治疗面临着特殊挑战.拉考沙胺是第三代新型抗癫痫药物,临床研究显示其单药或添加治疗老年癫痫疗效确切,安全性和耐受性好,无明显认知损伤,对有精神共病的患者同样安全有效,是老年癫痫合适的或一线治疗药物.本文就拉考沙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各种类型癫痫发作患者应用托吡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对 87例各种类型的癫痫患者进行托吡酯单药或添加剂治疗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并观察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87例中癫痫发作完全控制者为 34例 (39.1%) ,显效者 19例 (2 0 .7%)、有效者 16例 (18.4%)、无效者 16例 (18.4%) ,退出 1例 ,恶化 1例 ,总有效率达79.3%(6 9例 )。结论 :托吡酯治疗癫痫高效、广谱 ,副反应少 ,口服安全。个别可见矛盾反应 ,用小剂量单药治疗时可一次性给药。  相似文献   

17.
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托吡酯 (TPM)单药治疗难治性癫痫 (IE)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 5 6例各种类型发作的 IE患者给予 TPM单药治疗 ,前 8周为调整期 ,后 8周为稳定期 ,总观察期 16周。每 2周观察 1次 ,疗效评估每 4周 1次。并对不同时期 TPM剂量与癫痫发作次数作相关分析以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5 6例患者 (15例因多种原因中途退出者不含在内 ) TPM剂量 2 41.6 7± 75 .6 6 m g/ d(15 0~ 6 0 0 m g/ d)。调整期随着 TPM剂量增加患者癫痫发作频率逐渐减少 ,呈显著相关性 (r=0 .6 32 7,P<0 .0 0 0 1) ;稳定期 TPM剂量不增加而患者癫痫发作次数继续减少 ,相关性呈现下降趋势 (r=0 .5 92 1,P<0 .0 0 1;r=0 .40 44 ,P<0 .0 1)。全组有效率为 73.2 1% ,包括 6例完全不发作者。治疗初期 18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轻度不良反应 ,治疗中未见病情恶化者。结论 托吡酯能有效减少难治性癫痫临床发作 ,较佳疗效时间窗在第 12~ 16周。  相似文献   

18.
抗癫痫药预防外伤性癫痫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采用常规预防性抗癫痫药和不使用任何预防性癫痫药对1 213例急性脑挫裂伤患者伤后癫痫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6家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 213例,分为两组:①常规采用预防性抗癫痫药组607例;②不采用预防性抗癫痫药组606例.所有患者都经CT扫描证实存在脑挫裂伤.服用常规抗癫痫药物>18月.伤后临床随访1~8年,平均3.6年.结果常规预防性抗癫痫药组患者癫痫发生16例(2.64%),不使用任何预防性抗癫癫药组14例(2.31%),两组癫痫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常规预防性抗癫痫药不能减少脑挫裂伤患者伤后癫痫发生率.颅脑损伤患者不应该常规采用任何预防性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诊治的12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至少半年,通过超声法测定所有患者骨密度,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骨密度正常组与骨密度异常组,比较2组癫痫病程、发作类型、抗癫痫用药(种类、用药数量)、治疗时间等情况,分析癫痫患者骨密度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中骨密度异常70例,正常50例。骨密度异常组GTCS、抗癫痫用药10a、多药使用比率分别为78.6%、55.7%、64.3%,均显著高于骨密度正常组的62.0%、28.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癫痫发作类型、抗癫痫用药时间、用药数量为癫痫患者骨密度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骨密度均有一定的影响,临床需积极控制癫痫发作,特别是GTCS,建议尽可能选择单药治疗,最大限度缩短用药疗程,以有效预防骨密度异常。  相似文献   

20.
癫痫是神经科发病率仅次于脑血管病的疾病,我国的癫痫患者约有1000万,每年新增患者45万[1],其中大部分癫痫患者可以通过规范、持续口服单药或联合治疗获得控制。但服药过程中出现的皮肤不良反应(药疹)将限制药物选择,干扰治疗方案顺利进行。皮疹中以轻度斑丘疹最为常见,停药数天后可自行消退;也有致命性的累及多器官的严重皮肤反应,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