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学龄女童接触双酚A(BPA)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女童特发性性早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9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且被诊断为ICPP的110例6~9岁女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女童的年龄和体重指数(BMI)相匹配,选取110名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女童尿BPA浓度,并测试其与ICPP风险的关系。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雌二醇(E2)水平,基础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的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骨龄(BA),子宫和卵巢大小。结果 ICPP组和对照组的尿BPA中位数浓度分别为6.25 μg/g Cr和1.07 μg/g Cr(Z=-3.845,P<0.001)。调整混杂因素后,与BPA浓度最低的女童相比,最高浓度女童ICPP风险是其9.07倍(OR=9.07,95%CI:2.82~29.14) 。在ICPP组中,尿BPA浓度与FSH基础水平(r=-0.235,P=0.005)或FSH峰值水平(r=-0.171,P=0.044)呈负相关。结论 BPA暴露与学龄女童ICPP风险升高有关,潜在的机制可能归因于相对较低的FSH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影响女童发生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相关因素,为预防ICPP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随机选取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2016年300例确诊为ICPP的女童作为观察组,在当地学校选取相近年龄段的体检健康的女童30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女童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身高、年龄、体重指数(BMI)、母亲初潮时间、行为习惯、饮食习惯等一般情况和家庭情况],并对所有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t=0.50)、女童功课压力(χ~2=9.86)、挑食(爱吃零食)(χ~2=4.01)、经常吃蔬菜和水果(χ~2=59.67)、经常运动(χ~2=14.98)、过早使用成人护肤品(χ~2=69.23)、家庭经济状况(χ~2=43.23)、母亲初潮年龄≥14岁(χ~2=9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了经常吃蔬菜和水果、经常运动、母亲初潮年龄≥14岁可防止女童ICPP外,其他均是女童ICPP的危险因素。结论学习压力、家庭经济状况、饮食习惯、行为习惯、BMI、母亲初潮年龄为影响女童发生ICPP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酚A与女童性早熟发病的关系;首次尝试了解生活习惯与双酚A暴露及性早熟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7-12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性早熟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女童各44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两组女童尿液双酚A浓度;通过自编问卷了解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双酚A暴露的生活习惯。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尿液双酚A检出率分别为70.45%和4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5);病例组尿液双酚A浓度高于对照组(Z=3.49,P<0.01);是否饮用桶装水热水可能是女童患有性早熟的弱危险因素(β=0.967 8,χ2=3.870 3,P=0.049 1,OR=2.632,95%CI:1.004~6.903)。 结论 双酚A暴露可能与女童性早熟发病有关;正常对照组女童亦有较高的双酚A暴露率;尿样更适合用来评估人体双酚A暴露情况;常饮用桶装水热水可能增加女童患性早熟的风险;正确合理地使用塑料制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杭州地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的临床特征,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未来女童ICPP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8月杭州市儿童医院诊治的ICPP女童104例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女童10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女童资料,对比其一般情况,调查ICPP女童的临床特征,分析可能影响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ICPP女童表现出乳房发育、外生殖器丰满、阴毛生长、阴道黏液出现、月经来潮及腋毛生长等改变。ICPP女童身高、体质指数、骨龄较高,卵巢容积、子宫容积及乳晕直径偏大,FSH峰值、LH峰值、E_2、PRL及P等性激素水平较正常值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期合并症、孕期长期食用保健品、生活环境受污染、女童开灯睡觉、过早接触性信息、大量食用零食、油炸类食品、父母超重、母亲乳房发育年龄<10岁、月经初潮年龄<12岁、家庭收入低、父母文化程度低、参加运动次数少、经常使用成人化妆品、觉得学业负担过重等均可能是女童ICPP的影响因素(均P<0. 05)。结论 ICPP女童受生理、环境、饮食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母亲初潮年龄小、儿童饮食习惯不佳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较显著,社会各方面应重视女童心理与生殖健康教育,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给予家长正确的饮食指导,对于高度疑似者应尽早发现并诊断,并积极开展综合干预,减少性早熟对女童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酚A(BPA)暴露与学龄女童代谢综合征(Met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随机抽取314名小学(来自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在校女童,收集其尿液样本,开展BPA浓度检测。按BPA检出结果分为BPA暴露组和BPA非暴露组。同时测量两组儿童的体格状况,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两组各检测指标间差异,以及各代谢指标与其BPA暴露之间的关系。结果 学龄女童BPA暴露组232名,BPA非暴露组82名,BPA检出率为73.89%。BPA暴露组女童BMI、SBP、FBG、FIS、TG、TC高于BPA非暴露组(P<0.05),BPA暴露组女童HDL-C则低于BPA非暴露组(P<0.05)。共有58名女童超重及肥胖,发生率为18.47%,其中BPA暴露组49名,BPA非暴露组9名。超重及肥胖女童在BPA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中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14,P<0.05)。有8个女童符合MetS标准,均为BPA暴露组女童。结论 BPA暴露情况在学龄女童中普遍存在。BPA暴露女童更易发生超重和肥胖。MetS定义中各指标在BPA暴露女童中均高于BPA非暴露女童,提示在学龄女童中BPA暴露与其发生MetS存在一定的关联,BPA暴露可能是MetS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双酚A(BPA)、辛基酚(OP)、4-壬基酚(4-NP)与性早熟女童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3~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性早熟专科门诊就诊的初诊性早熟女童110例,正常女童100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儿和正常女童血清BPA、OP、4-NP的含量,同时测定子宫、卵巢体积及血清中雌二醇含量,将血清中BPA、OP、4-NP含量与靶器官的临床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40.9%和33.6%的性早熟女童血清中分别检测出BPA和OP,而正常女童仅2%和5%分别检测出BPA和OP,24.5%性早熟女童血清检测出4-NP,3%正常女童血清检测出4-NP;性早熟女童血清中BPA、OP、4-NP构成比均高于正常女童(P0.01);性早熟女童血清中BPA含量与子宫体积呈正相关(r=0.557,P0.05),与卵巢体积呈正相关(r=0.469,P0.01),血清中OP含量与子宫体积呈正相关(r=0.576,P0.05),与卵巢体积呈正相关(r=0.676,P0.01)。结论性早熟女童受BPA、OP、4-NP污染的程度均比正常女童严重得多,而且BPA、OP对子宫、卵巢体积有影响,可能与性早熟女童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浙江省湖州地区女童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暴露水平,探讨其与女童性早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内分泌专科的84例性早熟女童作为性早熟组,选取同年龄段无乳房发育的女童50名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女童晨尿中5种PAEs代谢产物的浓度,分别为邻苯二甲酸...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群研究提示女童青春期发育有提前趋势,青春期提前已经成为不可忽视公共卫生问题和医学问题。导致青春期发育提前的因素除了社会经济改善、营养水平提升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尤其是双酚A(bisphenol A,BPA)的暴露对青春期发育提前的影响受到关注。本文将对双酚A暴露与女童青春期发育提前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讨女童青春期发育提前与环境内分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天津市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及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7年5月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110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127例,同时按照年龄进行1∶2配对,分别选取220例和254例发育正常女童作为对照,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址附近有污染工厂、母亲初潮年龄≤13岁、塑料制品使用频率、动物性食品或高蛋白饮食和含防腐剂色素食品是单纯乳房早发育的危险因素(OR=9.061、22.220、2.980、6.508和14.069,P均<0.05);服用营养滋补品、使用成人洗漱护肤品、含激素类食品和母亲初潮年龄≤13岁、海产品饮食是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危险因素(OR=3.071、2.445、4.063、2.809和2.849,P均<0.05)。结论 天津市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及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发病危险因素较多,与母亲初潮年龄、饮食生活习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改善成年身高(FAH)的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6例单独应用GnRHa治疗,并已达或接近FAH的ICPP女童生长发育资料。结果 经GnRHa治疗(22.50±5.48)月,并随访(58.00±7.44)月,26例ICPP女童FAH为(161.50±4.41)cm,较治疗开始时预测成年身高(157.23±5.51)cm显著增高(P<0.01),身高净获(4.27±4.05)cm。治疗前、治疗终止时患儿体重指数(BMI)为(16.32±1.67)kg/m2、(17.39±2.41)kg/m2,达到FAH时BMI为(19.95±2.21)kg/m2,均在与年龄相应的±1s范围。26例ICPP女童月经来潮年龄(12.5±0.7)岁。FAH的最终获得与停药时身高、初潮年龄呈正相关(P<0.01或<0.05),与停药时骨龄呈负相关(P<0.01)。结论 GnRHa对改善ICPP女童FAH有显著疗效,FAH的最终获得与停药时身高、停药时骨龄及初潮年龄相关,停药后患儿青春发育与正常儿童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Kiss肽(Kisspeptins)在健康女童及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女童治疗前后血清中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ICPP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对诊断及治疗该病的意义。方法 以20名6~8岁TannerⅠ期健康女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经生长发育评价及相关检查选取20名6~8岁处于TannerⅡ期的ICPP女童作为实验组,对实验组女童进行促性腺激素拟似物(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s,GnRHa)治疗6月;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血清中黄体生产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女童血清中Kisspeptins水平。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血清Kisspeptins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增加了0.86倍(P<0.01),治疗后实验组血清Kisspeptins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了0.97倍(P<0.01);治疗前实验组血清Kisspeptins水平与LH峰值、骨龄均存在正相关,(r=0.42和0.38,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Kisspeptins水平与LH峰值、骨龄不具有明显相关性(r=0.05和0.09,P>0.05)。 结论 Kisspeptins/G蛋白偶联受体5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4,GPR54)信号在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启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清Kisspeptins水平对诊断及治疗特发性性早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特发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清神经激肽B(NKB)、神经肽吻素(kisspeptin)水平变化及其与骨龄指数(BAI)的相关性,以期寻找评估此类儿童发育情况及治疗效果的标志物。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ICPP女童89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童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NKB、Kisspeptin、激素水平及骨龄、骨龄指数(BAI)等,比较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各指标变化,采用Pearson分析ICPP女童治疗前血清NKB、Kisspeptin水平与BAI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骨龄指数(骨发育)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CPP组女童骨龄、BAI、子宫体积、血清雌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催乳素及NKB、Kisspeptin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45、22.089、8.321、18.619、27.727、14.241、28.152,17.655,9.668,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ICPP女童血清NKB、Kisspeptin水平与BAI呈正相关(r=0.591、0.634...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女童膳食与性早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于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选取在深圳市某医院确诊为性早熟患儿为病例,进行1:1的对照匹配,对照来自于深圳市26所小学。采用家长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膳食调查,共调查12种食物的摄入频率,分析膳食模式。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和性早熟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568人。其中8岁组年龄人数最多(43.8%);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的中位数相同,均为8.0岁,民族分布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身高、体重和BMI的M分别为135.0 cm、30.2 kg、16.6 kg/m2,均高于对照组的身高(129.2 cm)、体重(25.0 kg)和BMI(15.3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营养评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定义了3种膳食模式:平衡、高热量高脂和高蛋白,3种膳食模式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0.541 2;两组膳食模式比较显示平衡、高热量高脂、高蛋白膳食模式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1,χ2=49.24,χ2=39.68,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平衡膳食模式(OR=0.633,95% CI:0.504~0.769)及高蛋白膳食模式(OR=0.622,95% CI:0.498~0.776)是性早熟的保护因素,高热量高脂膳食模式是性早熟的危险因素(OR=1.850,95% CI:1.461~2.342)。结论 平衡膳食模式为学龄女童的主要膳食模式,高热量高脂膳食模式是性早熟的危险因素,应教育儿童养成平衡膳食的饮食习惯,同时可提高豆类和鱼类的摄入可有益于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血清瘦素、网膜素-1和脂联素在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8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124例ICPP女童、86例单纯性乳房发育(PT)女童和100例健康女童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瘦素、网膜素-1和脂联素水平.受试者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特发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和单纯乳房早发育(premature thelarche,PT)女童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特点,探讨MRI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在河南某省级医院确诊的ICPP女童和PT女童各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颅鞍区磁共振扫描,测量MRI脑垂体高度,Elster法划分脑垂体发育等级。结果垂体高度:ICPP组的均值为(5.18±1.01)mm,PT组(4.30±0.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形态:ICPP组Ⅳ级及以上的占82.86%,PT组Ⅳ级及以上占11.43%(P0.05)。结论 ICPP组患儿的垂体偏高,上缘饱满;PT组患儿垂体偏低,以上缘扁平或低凹为主。磁共振脑垂体检查对ICPP与PT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无创无痛,可作为性早熟初诊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