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24月龄幼儿心理行为预警征筛查情况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筛查提供参考。方法 在全国4个省的5个县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内出生的2 731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追踪随访收集孕产妇基本情况和幼儿基本情况、喂养情况、生长发育和健康情况。以国家预警征筛查表为工具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迟缓筛查。结果 追踪随访到2岁幼儿心理行为预警征筛查阳性率为6.65%,在性别和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乳喂养至6月龄及以上、家庭居住环境、幼儿每天室外活动时间和每天与儿童互动玩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童(OR=2.169,95%CI:1.516~3.103)、生活在北方(OR=2.308,95%CI:1.630~3.267)、母乳喂养未到6月龄(OR=1.645,95%CI:1.088~2.489)、幼儿每天在室外活动时间低于4 h(OR=2.715,95%CI:1.548~4.761)是2岁幼儿心理行为预警征筛查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注重幼儿早期心理行为预警征筛查,早发现、早转诊、早干预,提倡母乳喂养,家长在养育幼儿过程中要加强对幼儿的陪伴、多参加室外活动等,从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农村0~3岁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利用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项目”定量调查数据中3岁以下儿童信息进行分析,调查了全国12个省27个贫困县3 249例0~3岁留守儿童样本。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测量采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象筛查问卷”,影响因素通过自编的调查问卷获得。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整体可疑心理行为发育异常检出率为9.48%,其中男生(10.94%)显著高于女生(7.75%),0~18个月儿童(12.20%)显著高于19~36个月儿童(8.1%);留守儿童家庭存在看护人年龄偏大、学历普遍偏低的情况,亲子分离情况仍十分严峻;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亲子互动良好(OR=0.604,95%CI:0.417~0.876,P=0.008),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OR=0.664,95%CI:0.473~0.932,P=0.018),较高的家庭经济水平(OR=0.609,95%CI:0.414~0.897,P=0.012)和每日互动时间>30 min(OR=0.467,95%CI:0.230~0.948,P=0.035)是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保护因素。从未母乳喂养(OR=2.071,95%CI:1.334~3.216,P=0.001)、纯母乳喂养时间>8个月(OR=1.793,95%CI:1.089~2.952,P=0.022)、存在照顾不周现象(OR=1.833,95%CI:1.047~3.211,P=0.034)是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危险因素。结论 农村0~3岁留守儿童在养育环境上存在劣势,影响心理行为发育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加大关注和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母乳喂养与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关联,为提升母乳喂养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6年8-12月在广东省某两家妇幼保健院常规保健的幼儿,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幼儿基本信息和喂养方式,采用年龄与进程问卷(ASQ)评估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水平。运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喂养方式和各神经发育能区的关联。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45名幼儿,其中母乳喂养102名(41.6%)。所有幼儿中异常率最高的能区为沟通(46.5%),最低为粗大动作(16.3%)。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与母乳喂养幼儿相比,人工喂养幼儿的沟通得分及个人-社会得分较低(β=-11.18,95%CI:-18.13~-4.22,P<0.001;β=-7.61,95%CI:-12.59~-2.64,P<0.001),社交-情绪得分较高(β=17.78,95%CI:4.88~30.69,P=0.01)。此外,人工喂养幼儿在个人-社会、社交-情绪能区发育异常的风险更大(个人-社会:OR=3.24,95%CI:1.19~9.10,P=0.02;社交-情绪:OR=3.39,95%CI:1.34~8.94,P=0.01)。结论 母乳喂养与幼儿个人-社会、社交-情绪能区发育关联密切,是保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内暴露于妊娠期糖尿病是否增加儿童3岁内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为预防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自2014年9月—2015年8月从北京市16个社区入组符合标准的儿童2 275名,从新生儿期随访至3岁。结果 宫内暴露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儿童在1、2、3岁时的BMI均高于非暴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为巨大儿(OR=2.01,95%CI:1.40~2.89)、母亲孕前体重指数较高(OR=1.09,95%CI:1.06~1.13)、母亲孕期体重增加过多(OR=1.01,95%CI:0.99~1.03)是儿童1岁内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家庭人均收入较高(OR=0.83,95%CI:0.71~0.98)是儿童1岁内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出生时为巨大儿(OR=1.66,95%CI:1.07~2.58)、母亲孕前体重指数较高(OR=1.14,95%CI:1.09-1.18)、母亲孕期体重增加过多(OR=1.02,95%CI:1.00~1.04)是儿童2岁内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家庭人均收入较高(OR=0.61,95%CI:0.49~0.75)和纯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OR=0.61,95%CI:0.45~0.84)是儿童2岁内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出生时为巨大儿(OR=1.89,95%CI:1.23~2.91)、母亲孕前体重指数较高(OR=1.14,95%CI:1.09~1.18)也是儿童3岁内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家庭人均收入较高(OR=0.66,95%CI:0.54~0.81)和纯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OR=0.55,95%CI:0.40~0.75)是儿童3岁时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辅食添加时间与3岁内儿童超重肥胖无相关性。结论 为了减少儿童在3岁内发生超重肥胖,应严格控制孕妇孕前和孕期的体重,尽可能地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湖北省十堰市6月龄儿童营养性贫血发生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婴儿贫血、制定保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出生满6个月左右正常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其进行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检查,并问卷回顾性调查母亲孕期疾病和贫血状况、出生体格指标以及6月龄以来喂养状况等信息。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6月龄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 913例6月龄儿童营养性贫血检出率为33.41%;不同喂养方式营养性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52,P<0.001),进一步χ2分割检验结果显示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婴儿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但均显著低于母乳喂养婴儿(P<0.012 5);家庭收入低(OR=6.05, 95%CI:2.70~13.55)、低出生体重(OR=3.59, 95%CI:1.90~6.76)、母亲孕期贫血(OR=2.62, 95%CI:1.16~5.94)、孕周<37周(OR=2.60, 95%CI:1.51~4.47)、未添加辅食(OR=7.64, 95%CI:1.83~31.85)、辅食种类少(OR=8.16, 95%CI:3.52~18.91)是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5-2016年湖北省十堰市6月龄儿童营养性贫血率较高,今后儿保部门应加强孕期及门诊儿童营养的宣传,提高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提示关注婴儿期的喂养方式、多样性辅食添加来有效预防婴幼儿营养性贫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母乳喂养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为孤独症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Revman 5.3软件,对发表于2006-2017年有关母乳喂养与儿童孤独症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OR值及95%CI,评估发表偏倚,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母乳喂养时间按照>1月、>3月、>6月、>12月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最终选出11篇文献13项研究,累计病例2 323例,对照2 839例。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母乳喂养与孤独症关系的OR值及95%CI为0.49(0.35~0.68) (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母乳喂养>3月的合并OR值及95%CI为0.66(0.49~0.91)(P<0.05),母乳喂养>6月的合并OR值及95%CI为0.40 (0.32~0.49)(P<0.05)。结论 母乳喂养可能是儿童孤独症的保护因素,应提倡母乳喂养至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HD)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CHD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相同月龄、性别、地区进行配对。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预防保健科进行儿童保健的符合条件348对12~36月龄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方式进行统一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及相关信息,应用“0~6岁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ST)对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状况进行筛查。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状况,分析影响CHD儿童发育的因素。结果 CHD组发育商(DQ)、智力指数(MI)均低于对照组(P<0.001),房间隔缺损组神经心理发育优于其他类型CHD儿童。多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4.505,95%CI:1.717~17.241)、早产(OR=9.091,95%CI:1.538~47.121)、独生子女(OR=3.802,95%CI:1.051~13.889)是CHD儿童DQ落后的危险因素,母亲工作类型为弹性时间工作(OR=0.118,95%CI:0.029~0.487)、定期儿童保健(OR=0.233,95%CI:0.098~0.553)可降低CHD儿童DQ异常的风险;早产(OR=3.906,95%CI:1.346~11.364)是CHD儿童MI落后的危险因素,母亲工作类型为弹性时间工作(OR=0.219,95%CI:0.052~0.923)、定期儿童保健(OR=0.224,95%CI:0.089~0.560)可降低MI异常的风险。结论 CHD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水平仍不理想,需进一步研究和干预并制定适合我国CHD儿童的评估和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预防及改善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7所幼儿园1 070名 3~6岁儿童,采用儿童家庭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筛查评估问卷及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秩和检验、 χ2检验及log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检出率为31.40%。多因素分析显示,儿童年龄越低(OR=0.510,95%CI=0.430~0.603)及语言/认知信息(OR=0.959,95%CI=0.926~0.994)、家庭养育环境中社会适应/自理(OR=0.959,95%CI=0.924~0.996)、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OR=0.873,95%CI=0.827~0.922)、环境气氛维度得分越高(OR=0.794,95%CI=0.736~0.856)是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保护因素;儿童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越低(OR=1.929,95%CI=1.656~2.247)、主干家庭(OR=1.796,95%CI=1.260~2.561)、家庭每月总收入呈高等及低等水平(OR=1.368,95%CI=1.028~1.820),家庭养育环境中忽视/干预/惩罚维度得分越高(OR=1.043,95%CI=1.008~1.079)是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危险因素。 结论 应从小培养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加大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主要照顾者、家庭每月收入水平呈低、高水平及主干家庭中儿童照顾者,关于儿童饮食行为培养方面的健康教育,积极改善家庭养育环境,以防止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湖北省某山区县城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ID)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0-11月采用整群抽样,将该县城区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1个幼儿园。对抽中的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半结构化问卷调查,包括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基本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710名儿童中有396名存在感觉统合失调,患病率为55.8%(轻度30.3%,重度25.5%)。男童和女童相比感觉统合失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688,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后,男童感觉统合失调风险较女童更大(OR=1.636,95%CI:1.177~2.273,P=0.003),膳食情况中吃零食(OR=1.672,95%CI:1.158~2.412,P=0.006)、挑食(OR=1.535,95%CI:1.097~2.147,P=0.012)是SID的危险因素;爱运动是SID的保护因素(OR=0.460,95%CI:0.253~0.836,P=0.011)。随着年龄的增加感觉统合失调的风险越小(OR=0.769,95%CI:0.632~0.934,P=0.008)。结论 本研究显示山区县城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性别、年龄、儿童饮食习惯及运动状况相关,应对不同性别、年龄段学龄前儿童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影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分析综合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3月选取18~35个月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61例,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语言发育正常儿童55例为研究对象。将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31人,对照组30人。干预组给予综合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家庭语言指导。采用《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进行语言筛查评估,由家长现场填写问卷的方式对家庭语言环境进行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父母亲生育年龄、住址、喂养方式、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带养人与儿童互动时间以及每天接触电子产品时间与儿童语言问题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带养人每天与孩子互动时间越长(2~4 h/d OR=0.542, 95%CI:0.352~0.866;≥4 h/d OR=0.211,95%CI:0.105~0.402)、母亲文化程度越高(高中 OR=0.685, 95%CI: 0.495~0.947; 大学及以上OR=0.468, 95%CI:0.157~0.785)和母乳喂养(OR=0.702, 95%CI:0.538~0.886)是语言发育迟缓的保护因素,接触电子产品≥1 h/d(OR=3.582,95%CI:2.314~5.761)则是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训练3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各个能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语言A、B及总量表分数增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语言发育与家庭语言环境密切相关,综合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0~14岁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3例哮喘儿童为病例组,同期在本院就诊的44例非哮喘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自制哮喘问卷调查分析高原地区儿童哮喘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原地区哮喘儿童发病季节不定(12例,36.4%)或9~11月高发(11例,33%),容易在午夜(12例,36.4%)发病,发病诱因主要是呼吸道感染(13例,39.4%)和接触冷空气(7例,21.2%)所致,哮喘限制了儿童的体育活动(26例,78.8%),且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诊断为哮喘(OR=3.660,95%CI:1.498~6.549)、呼吸道感染史(OR=2.660,95%CI:1.409~7.291)、早产儿(OR=2.413,95%CI:1.380~4.356)、有家庭成员吸烟(OR=2.834,95%CI:1.501~5.487)和早期应用过抗生素治疗(OR=4.328,95%CI:3.384~8.645)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P<0.05)。而生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OR=0.057,95%CI:0.008~0.411)为儿童哮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在氧气稀薄的高原地区,家长应积极避免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婴儿期尽量使用纯母乳喂养,对预防和控制高原地区儿童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在不同时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探讨出更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减少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方法 使用便利抽样方法,共纳入2020年8月-2021年5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营养门诊就诊的0~3岁的早产儿1839例.调查其喂养情况,并收集其体重、身长指标,统计生后体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脑室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7月—2018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85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患儿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脑室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糖(OR=8.772,95%CI:2.880~26.720,P<0.01)、低血细胞压积(OR=0.211,95%CI:0.072~0.618,P=0.005)、脓毒血症(OR=6.427,95%CI:2.306~17.911,P<0.01)和机械通气(OR=2.984,95%CI:1.013~8.785,P=0.047)是脑室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脑室出血的高危因素较多,积极预防低血糖、低血红蛋白压积、感染及合理的机械通气有助于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脑室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早期评估及干预在高危儿随访中的临床价值,为高危儿随访及干预提供新模式。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10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随访的160例高危儿,进行扭动阶段和不安阶段的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月龄满3个月后运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简称“儿-心”)定期测试发育商(DQ),随访至12月龄以上以临床诊断与随访评估结果明确其神经发育结局。对评估结果异常的实施早期干预。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观察临床效果,分析两种评估结果的相关性及早期神经运动发育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神经学发育结局:发育正常59例(36.8%),发育偏离58例(36.3%),发育迟缓32例(20%),脑瘫11例(6.9%);2)干预前后扭动运动阶段GMs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5.367,P<0.01);3)干预后高危儿的DQ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3, P<0.01);4)GMs评估结果与“儿-心”量表得分均显著相关(P<0.05或<0.01);5)扭动运动阶段评估异常的高危因素为低出生体重(OR=7.650,95%CI:1.129~51.813,P=0.037)、缺氧缺血性脑病(OR=2.656,95%CI:1.158~6.089,P=0.027)、脑损伤(OR=2.123,95%CI:1.017~4.434,P=0.045)和早产(OR=2.405,95%CI:1.126~5.133,P=0.023)。结论 运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合“儿-心”量表进行早期评估,有助于预测高危儿神经学发育结局,并且对高危儿早期干预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早期评估及干预在高危儿随访中的临床价值,为高危儿随访及干预提供新模式。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10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随访的160例高危儿,进行扭动阶段和不安阶段的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月龄满3个月后运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简称“儿-心”)定期测试发育商(DQ),随访至12月龄以上以临床诊断与随访评估结果明确其神经发育结局。对评估结果异常的实施早期干预。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观察临床效果,分析两种评估结果的相关性及早期神经运动发育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神经学发育结局:发育正常59例(36.8%),发育偏离58例(36.3%),发育迟缓32例(20%),脑瘫11例(6.9%);2)干预前后扭动运动阶段GMs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5.367,P<0.01);3)干预后高危儿的DQ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3, P<0.01);4)GMs评估结果与“儿-心”量表得分均显著相关(P<0.05或<0.01);5)扭动运动阶段评估异常的高危因素为低出生体重(OR=7.650,95%CI:1.129~51.813,P=0.037)、缺氧缺血性脑病(OR=2.656,95%CI:1.158~6.089,P=0.027)、脑损伤(OR=2.123,95%CI:1.017~4.434,P=0.045)和早产(OR=2.405,95%CI:1.126~5.133,P=0.023)。结论 运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合“儿-心”量表进行早期评估,有助于预测高危儿神经学发育结局,并且对高危儿早期干预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和分析北京市某城区婴儿母乳喂养困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母乳喂养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体检,进行母乳喂养的120例婴儿及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一般情况、产科史、Via Christi母乳喂养评价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 120例研究对象Via Christi量表的平均得分为8.2±1.4,70%的婴儿仅存在轻微或不存在母乳喂养困难,30%的婴儿存在中度母乳喂养困难。量表5个条目中得分最低的两项客观指标分别为“含接到有效吸吮之间持续时间”(1.0±0.9)和“乳头含接”(1.7±0.4)。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出生后1周内进行纯母乳喂养[OR=0.140,95%CI:(0.024~0.802)]和顺产[OR=0.343,95%CI:(0.174~0.879)]是母乳喂养的保护因素(P均<0.05),流动人口[OR=8.679,95%CI:(1.558~48.338)]和早产[OR=5.470,95%CI:(1.216~25.030)]是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母乳喂养过程中发生问题最多的是“乳头含接”和“含接后到有效吸吮”这两个环节;流动人口、出生后1周内混合喂养、早产儿和剖宫产是发生母乳喂养困难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18个月婴幼儿头颅畸形的头颅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婴幼儿头颅畸形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于2022年1月选取2019年1—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时诊断为头颅畸形的228名婴幼儿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性别、年龄匹配的394名头颅形态正常婴幼儿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婴幼儿头颅形态特征,并通过比较两组间基本信息、母亲孕产史、睡眠姿势、骨密度等差异分析头颅畸形的影响因素。结果 1)3~18个月头颅畸形患儿头颅形态特征:头颅畸形组中男性占比高于女性;6月±7 d的占比最高,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头颅畸形占比呈下降趋势;短头畸形的检出率最高,且不同类型头颅畸形在年龄(χ2=34.409)和严重程度(χ2=11.40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头颅畸形组和正常组在单/双胎(χ2=4.724)、新生儿期头部损伤史(χ2=8.430)、睡眠姿势(χ2=23.881)和骨密度(t=2.77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