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质运载蛋白(NGAL)、白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非常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2018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非常早产儿,根据诊断标准分为BPD组和非BPD组。分别检测生后第1、14、28天血清IL-33、TNF-α和NGAL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各个指标早期预测效能。结果 1)共纳入非常早产儿66例,BPD组25例,发生率37.9%,其中轻度15例,中度8例,重度2例;2)不同时间段BPD组血清IL-33、TNF-α和NGAL水平均明显高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者在出生后14 d内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3)重度BPD组患儿在第14、28天血清IL-3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BPD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20、15.763,P<0.05); 4)ROC 曲线显示NGAL(第1天)、IL-33(第1天)、TNF-α(第1天)、NGAL(第14天)、IL-33(第14天)、TNF-α(第14天)AUC值分别为 0.768、0.752、0.760、0.875、0.978、0.975。结论 IL-33、NGAL、TNF-α均可早期预测BPD的发生,且在生后第1天NGAL早期预测效能最高,第14天IL-33预测效能最高,IL-33还可能是作为评估BPD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脐血血清中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水平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 以期为BPD的早期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5月山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105例, 出院后根据出院诊断将其分为3组: NRDS组22例, BPD组20例, 对照组6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脐血血清中CCSP水平。比较3组患儿脐血血清中CCSP水平, 分析CCSP在早产儿BPD的诊断效能及与胎龄、体重的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及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PD组患儿脐血中CCSP水平(20.332±8.066)ng/ml, 与对照组(46.237±19.991)ng/ml和NRDS组(33.132±10.132)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926, P<0.001), LSD检验两两比较, 对照组与NRDS组的CCSP水平均高于BPD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出生体重与早产儿脐血中CCSP水平成正相关(r=0.533、0.550, P<0.01)。截断值为31.560 ng/ml时诊断效能最大, 约登指数为0.582, 灵敏度90.0%, 特异度68.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0.886(95%CI: 0.814~0.957, P<0.01)。结论 早产儿脐血CCSP低浓度可能反应早期肺损伤, 与BPD的发生有关, 可以作为预测BPD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早产儿NOD样受体(NOD1和NOD2)和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的差异,分析早产儿胎龄及出生体重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7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外周血标本,分离早产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加入NOD1激动剂Tri-DAP、NOD2激动剂MDP刺激细胞24 h,测定细胞中NOD1、NOD2的基因水平以及上清液中IL-6、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胎龄<32周的早产儿NOD1 mRNA及IL-6的表达量明显低于34~36周早产儿(P<0.05);出生体重<1.5 kg的早产儿NOD1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1.5 kg以上的早产儿、NOD2 mRNA以及IL-6的表达明显低于2.0~2.5 kg的早产儿(P<0.05);NOD1 mRNA、NOD2 mRNA的表达量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352、0.306,P<0.05),但与胎龄无明显相关性;TNF-α的表达与胎龄和出生体重均呈正相关(r=0.380、0.289,P<0.05)。结论 出生体重越低,早产儿NOD样受体水平越低,介导抗感染免疫也越弱。相比于胎龄,出生体重对早产儿免疫功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血小板参数与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9年12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28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根据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病情况,分为无BPD组、轻度BPD组和中重度BPD组,比较各组间早产儿出生后24 h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质量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中重度BPD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中重度BPD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无BPD早产儿71例、轻度BPD早产儿35例、中重度BPD早产儿41例。中重度BPD组生后24 h内MPV高于无BPD组和轻度BPD组(F=8.048,P<0.001),而三组患儿PLT、PDW和血小板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胎龄的增大,中重度BPD的发生风险降低(OR=0.466, 95%CI:0.247~0.880)。MPV增大(OR=2.522, 95%CI:1.313~4.847)、输血次数多(OR=2.177, 95%CI:1.135~4.177)、机械通气时间长(OR=3.296, 95%CI:1.071~10.144)是发生中重度BP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MPV的诊断界值为10.55fl时,预测中重度BPD的敏感度为62.2%,特异度为76.8%。结论 早产儿出生后24 h内较高水平的MPV是发生中重度BPD的独立危险因素。MPV的变化可能与早产儿中重度BP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早产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与疾病危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早期筛查危重早产儿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收取的209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疾病危重程度分为危重组(n=23)、危重转归组(n=60)、非危重组(n=126)。抽取早产儿出生后第7、14天静脉血检测FT3、FT4、TSH的浓度,计算第7、14天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差值△FT3、△FT4、△TSH,分析FT3、FT4、TSH、△FT3、△FT4、△TSH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危重组、危重转归组和非危重组早产儿出生胎龄、体重、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和危重转归组第14天FT3、FT4的浓度均较第7天高,但危重组早产儿第7、14天FT3的浓度均低于危重转归组和非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的△FT3低于危重转归组和非危重组,非危重组的△FT4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27、11.860,P<0.05);三组间△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82,P>0.05)。结论 FT3浓度与疾病危重程度密切相关,疾病越严重,FT3浓度越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因素,以期为BP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2017年1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生后24 h入院胎龄<28周且存活≥28 d的102例超早产儿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BPD诊断标准分为BPD组(n=77)和非BPD组(n=25)。结果 102例超早产儿,发生BPD者77例(7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母亲绒毛膜羊膜炎、早发型败血症、早产儿视网膜病、肺动脉高压、总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与超早产儿发生BPD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肺动脉高压(OR=25.595,95%CI:1.155~567.379),总用氧时间(OR=1.676,95%CI:1.250~1.893)是超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超早产儿的BPD发生率较高,降低肺动脉压力、减少用氧时间,且在早期采用全面和标准化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BPD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血清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胎龄≤35周,且住院时间≥28 d 8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符合研究条件的有73例。依据BPD诊断标准分为BPD组(32例)和非BPD组(41例)。对两组早产儿住院后分别于第1、7、14、21和28天不同时间点的血清IL-8和TNF-α的含量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果 BPD组血清IL-8和TNF-α水平在住院的第1天就明显高于非BPD组;而且,随着日龄的增加,BPD组血清IL-8和TNF-α水平在第21天达高峰,且其血清IL-8和TNF-α的同日水平上升幅度亦较非BPD组明显。结论 IL-8和TNF-α在BPD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动态监测早产儿血清IL-8和TNF-α水平对BPD的早期发现、尽早干预及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对手足口病患儿CRP、IL-17、TNF-α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2月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然后对照组加用甲泼尼龙治疗,试验组加用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清CRP、IL-17、TNF-α变化水平及免疫功能各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8,P=0.003)。试验组临床症状(口腔疱疹消退、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改善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IL-17、TNF-α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试验组降低更显著(均P<0.05),而两组患儿IgA、IgG、CD3+、CD4+及CD4+/CD8+均明显增加,且试验组增加更显著(均P<0.05)。 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可有效降低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RP、IL-17、TNF-α表达水平,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LPS对辐射暴露后小鼠血清IL-10、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137Cs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小鼠经过长时间恢复后,脂多糖(LPS)攻击对小鼠血清中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观察不同照射剂量、不同作用时间的LPS干预等不同条件下,C57BL/6小鼠血清中IL-10、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 照射前后小鼠血清IL-10、IL-6和TNF-α浓度均无明显变化,但LPS刺激组血清IL-10、IL-6和TNF-α浓度均高于同剂量照射组(P<0.05)。结论 LPS对辐射暴露小鼠血清IL-10、IL-6和TNF-α浓度具有一定的影响,LPS对辐射暴露小鼠免疫系统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早期联合使用吸入性布地奈德和枸橼酸咖啡因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疗效,以期为BP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滨湖医院选取胎龄<32 周且出生体重低于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60例,随机分成咖啡因+布地奈德组(n=30例)和咖啡因组(n=30)。比较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撤机后吸氧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BPD 发生率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咖啡因+布地奈德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吸氧时间明显短于咖啡因组(t=2.09,Z=2.36,P<0.05),咖啡因+布地奈德组的BPD发生率较咖啡因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联合使用吸入性布地奈德和枸橼酸咖啡因能够有效缩短呼吸机使用及吸氧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BP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氧化应激及免疫炎性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周围神经病变组)以及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60例(对照组)。检测三组人员生化指标水平,氧化应激[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免疫炎性[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相关指标,分析其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结果 周围神经病变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周围神经病变组SOD、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糖尿病组、周围神经病变组MDA、IL-6及TNF-α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MDA、IL-6、TNF-α均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经ROC分析提示:MDA、IL-6、TNF-α均可较好的预测判断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其AUC、敏感度、特异度均在0.7以上或附近(P<0.05)。结论 氧化应激及免疫炎性反应可能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脐血中IL-6、TNF-α含量与绒毛膜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未足月(28周≤孕周<37周)、单胎、头位合并胎膜早破的孕妇45例做为观察组,且均在破膜后12个小时内发动产程;同一时期内选择足月妊娠分娩的孕妇45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孕妇产次均为0~1次。新生儿断脐后取脐静脉血5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新生儿脐血中IL-6、TNF-α的含量,同时将观察组孕妇的胎盘、胎膜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有无绒毛膜炎。结果 观察组脐血中IL-6、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炎组脐血中IL-6、TNF-α含量与非绒毛膜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脐血中IL-6、TNF-α水平升高与发生绒毛膜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下调Toll样受体4(TLR4)mRNA对手足口病(HFMD)模型乳鼠树突状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45只SPF级12日龄BALB/c乳鼠,分离并培养树突状细胞,设计合成TLR4 siRNA序列并做细胞感染。建立手足口病模型,分为模型组、下调组、上调组各15只,下调组乳鼠腹腔注射下调TLR4基因的树突状细胞,上调组腹腔注射上调TLR4基因的树突状细胞,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灭菌用水。检测三组乳鼠树突状细胞增殖、凋亡,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蛋白表达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下调组不同时间点树突状细胞增殖率低于上调组(t=20.160、19.050、55.380,P<0.001);下调组不同时间点树突状细胞凋亡率高于上调组(t=34.740、84.570、48.020,P<0.001)。下调组血清IL-6、IL-12、TNF-α水平低于上调组(t=39.330、12.660、33.690,P<0.001)。下调组树突状细胞p-p38MAPK、p-JNK、p-ERK1/2蛋白表达量低于上调组(t=33.690、17.470、27.800,P<0.001)。结论 下调TLR4 mRNA经抑制MAPK通路活化,调控通路蛋白,下调IL-6、IL-12、TNF-α表达,促进手足口病乳鼠树突状细胞凋亡,可以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白蛋白、α1、α2、β、γ球蛋白及κ、λ轻链、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确诊的22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包括普通MPP患儿组163例,重症MPP组61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对照组和MPP组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清蛋白成分比例变化及κ、λ轻链、IL-2、IL-6、IL-8、TNF-α水平。结果 急性期,普通MPP组和重症MPP组的血白蛋白(albumin,ALB)比例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α1、α2、γ球蛋白比例显著升高(P<0.05),以重症MPP组变化更加明显(P<0.05)。恢复期,普通MPP组和重症MPP组的ALB比例均较急性期升高,α1、α2、γ球蛋白比例均较急性期下降(P<0.05)。普通MPP组和重症MPP组的β球蛋白比例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普通MPP组和重症MPP组的血IgG、IgA、IgM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重症MPP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恢复期IgG、IgA、IgM水平较急性期显著下降(P<0.05)。各组的κ轻链、λ轻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MPP组和重症MPP组在急性期血IL-2水平较对照组降低,hs-CRP、IL-6、IL-8、TNF-α较对照组升高,且以重症MPP组变化更加明显(P<0.05)。至恢复期,普通MPP组和重症MPP组的IL-2水平均较急性期升高,hs-CRP、IL-6、IL-8、TNF-α水平较急性期降低(P<0.05)。结论 炎症因子参与了MPP的发生发展,血清蛋白电泳各成分比例的变化程度与MPP的病情轻重存在相关性,通过动态监测血清蛋白电泳各成分比例变化,可为MPP提供临床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措施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预后改善的临床意义,为早产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NICU住院治疗的151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生命体征稳定后两组均接受早产儿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Sandra Fucile所采用的口腔按摩方法,1次/d,连续14 d;采用中文版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PIOFRA Scale-CV)对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能力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经口喂养表现、喂养进程和喂养结局,以及神经行为测定评分,分别于生后3、6月龄时采用婴儿神经系统国际测验量表(Infanib)进行早期运动发育评估。结果 到达完全胃肠道喂养时,干预组的矫正胎龄(PMA)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4);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3),干预组完全经口喂养时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P=0.01);干预开始第10、14天干预组PIOFRA Scale-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5.658,P=0.02),不同时间和分组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2.60,P<0.001)。干预组除干预开始后第14天的评分和第10天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各时间段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儿3月龄时接受 Infanib评估,干预组评估结果为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0,P=0.03)。6月龄时接受 Infanib评估,干预组评估结果为异常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为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χ2=10.52,12.10,P<0.01)。结论 早产儿经口喂养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监护病房内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能够缩短早产儿从管饲喂养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改善早产儿喂养时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情况,分析BPD发病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BPD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8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出生的1 42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BPD分为BPD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BPD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1 426例早产儿中,BPD患儿88例(6.17%),其中轻度23例(26.14%)、中度49例(55.68%)、重度16例(18.18%);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妇年龄、妊娠高血压、长期二手烟接触、过度劳累、宫内感染、羊膜炎及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出血、颅内出血、视网膜病变、贫血、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用氧时间、最高给氧浓度>40%均与早产儿BPD发病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宫内感染(OR=3.300,95%CI:1.367~7.967)及新生儿胎龄<28周(OR=4.162,95%CI:2.379~7.281)、出生体重<1 500 g(OR=4.591,95%CI: 2.926~7.202)、肺出血(OR=2.654,95%CI: 1.329~5.300)、贫血(OR=5.836,95%CI: 2.129~15.993)、机械通气(OR=4.033,95%CI: 1.953~8.175)是早产儿BPD发病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产儿BPD发病与产妇宫内感染、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及有无肺出血、贫血、机械通气有关,临床应根据产妇、新生儿情况制定相关防治措施,以减少BPD发生,改善早产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胎龄和日龄对早产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基于胎龄和日龄制定适用于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参考区间。方法 收集2017年5月—2020年5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结果。按照胎龄和生后日龄分组,对比各组早产儿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并分析各检测指标随胎龄和生后日龄的变化。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早产儿497例,其中早期早产儿组206例、中期早产儿组128例和晚期早产儿组163例。1)早期早产儿组甲状腺功能指标分别与中期、晚期早产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早产儿组甲状腺功能指标与晚期早产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胎龄组早期早产儿T4、FT4和T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6.588、32.381、43.021,P<0.01),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后日龄7~14 d组与14~28 d组早产儿T4、FT4和T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06、6.904、9.497,P<0.05),而血清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早产儿T4、FT4、T3水平与胎龄、日龄呈正相关性,而TSH 水平与胎龄、日龄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早期早产儿T4、FT4、T3水平与胎龄、日龄呈正相关,需基于胎龄和日龄制定适用于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儿血清维生素D含量及其与机体免疫状态、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的相关关系。 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9年6月间在三门县人民医院确诊的CD患儿58例,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小儿血清25(OH)D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评估CD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机体免疫状态、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的相关关系。 结果 CD组患儿血清中25(OH)D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组患儿外周血CD3+、CD8+T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CD4+T水平及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组患儿血清中IL-6、TNF-α、IL-17、IL-23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CD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CD3+T、CD8+T水平呈负相关,与CD4+T水平及CD4+/CD8+比值呈正相关,与IL-6、TNF-α、IL-17、IL-23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维生素D水平下降参与CD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其影响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炎症因子分泌等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138例,根据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32例)和非BPD组(106例)。收集所有早产儿的出生与治疗情况、母亲孕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BPD组与非BPD组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应用率、生后糖皮质激素应用率、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产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4、2.912,χ2=24.089、5.208、8.586、9.48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28周是BPD的保护因素(28~周OR=0.143,95%CI:0.035~0.579;30~<32周OR=0.210,95%CI:0.047~0.939),机械通气(OR=5.459,95%CI:1.991~14.963)、新生儿感染(OR=4.075,95%CI:1.031~16.106)、产前感染(OR=3.375,95%CI:1.051~10.833)是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预防感染、避免早产、减少机械通气是减少合并NRDS、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g的早产儿发生BPD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儿童2岁时神经心理发育状况,为促进儿童早期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早期发展门诊定期随访的1 04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出生胎龄分为4组,即早期早产儿(28~33+6周)组、晚期早产儿(34~36+6周)组、早期足月儿(37~38+6周)组和完全足月儿(39~41+6周)组,并在其校正年龄2岁时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结果 4组儿童Gesell发育量表5个能区发育商(DQ)比较,适应性、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52、2.821、5.256,P<0.05);组间两两比较,早期早产儿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均落后于早期足月儿和完全足月儿,晚期早产儿精细运动落后于完全足月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儿童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40、27.128,P<0.05),且表现为完全足月儿<早期足月儿<晚期早产儿<早期早产儿。与完全足月儿相比,晚期早产儿2岁时精细运动发育落后的风险增加(OR=1.809,95%CI:1.102~2.970,P<0.05)。结论 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在2岁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心理发育落后,需延长随访并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