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在该院进行全身麻醉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啶实施辅助麻醉,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实施辅助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对照组麻醉前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后5 min与麻醉后15 min 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效果较佳,麻醉后Ramsay评分高,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等各项指标较为理想,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和分析右美托咪啶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2月起到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需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中选取其中的2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将这2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啶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从镇静效果RASS评分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RA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麻醉药量来看,观察组的麻醉药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丙泊酚相比,右美托咪啶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丙泊酚,右美托咪啶能够提高镇静效果、减少麻醉药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右美托咪啶进行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将进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啶组,为其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麻醉,对比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右美托咪啶组患者使用芬太尼及丙泊酚的剂量均较少,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在术后麻醉恢复期发生寒颤的几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美托咪啶用于全身麻醉能减少其他麻醉药物的用量,有效抑制患者的焦虑情绪,缓解其应激反应,减少其在麻醉恢复期发生寒颤的几率,减轻其在进行手术治疗期间承受的痛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超声介入治疗麻醉中使用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啶联合羟考酮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需使用超声介入方法治疗的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均为100例。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啶联合羟考酮的麻醉。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一定麻醉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麻醉效果和安全性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所有差异经比较后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实施超声介入治疗时,使用右美托咪啶联合羟考酮麻醉可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神经外科手术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包含46例患者。两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对照组静脉输入生理盐水20m L,观察组输入0.5μg/kg右美托咪啶+生理盐水20ml,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可明显减轻患者苏醒期的应激反应,并且减少患者的术后躁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对老年患者七氟醚术后躁动的应用效果,以针对麻醉后不良反应选择合适的药物。方法 对该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入院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年龄在60~89岁的225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芬太尼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该225例患者在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时均采用七氟醚诱导和麻醉,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右美托咪啶组给予右美托咪啶,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给药后患者的呼吸循环变化情况,术后躁动情况,苏醒时间和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结果 3组患者术后的呼吸循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啶组和芬太尼组患者发生术后躁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啶组和芬太尼组之间比较,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发生术后躁动明显少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美托咪啶组和芬太尼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苏醒时间长(P〈0.05),右美托咪啶组和芬太尼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能够明显降低老年患者七氟醚术后躁动发生率,而且右美托咪啶的应用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麻醉用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陈龙 《当代医学》2016,(31):130-131
目的:针对右美托咪啶应用在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下对开颅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实施开颅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生理盐水辅助全麻,观察组实施右美托咪啶辅助全麻,针对患者的麻醉效果、呼吸恢复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镇静评分、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有效率为83.3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恢复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镇静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颅手术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的过程中,实施右美托咪啶辅助麻醉,有显著的麻醉效果,可以减轻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偶数分组法进行分组,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有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给予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右美托眯啶辅助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同对照组患者数据相比,麻醉后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及呼吸频率均较好,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少,两组之间数据差异经计算后发现(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采取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处理,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应激反应,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与分析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需要实施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46名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23例。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进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注射,观察组患者麻醉过程中采用右美托咪啶进行静脉泵注。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的心率、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后30 min心率、血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率、血压情况,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促进患者的恢复和预后,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行全身麻醉开腹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以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辅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5 min和10min后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10min观察组的脑电双屏指数(BI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以及麻醉清醒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芬太尼、异丙酚以及异氟烷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可减少麻醉药物用药剂量,增强镇静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患者镇静及对全身麻醉药物的节俭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全身麻醉患者,采用随机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氯化钠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进行全身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镇静效果、心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10 min Ramsay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丙泊酚、芬太尼用量均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全身麻醉前两组患者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患者的镇静显著,具有显著的节俭作用,可降低丙泊酚和芬太尼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椎管内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该院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则泵注0.9%NaCl注射液;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2 d认知功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 d、术后2 d认知功能评分、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椎管内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啶泵注具有较好的镇静作用,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减少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且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与分析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本院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112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啶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30min后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麻醉中的镇痛效果较为显著,能够稳定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需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2 min后、拔管时、拔管后20 min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患者麻醉2 min后、拔管时、拔管后20 min等时间点MAP、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拔管时及拔管后20 min两组患者MA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低于对照组的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唐春林  谭平  吴文峰  苏凤华 《重庆医学》2013,42(17):2007-200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对七氟醚术后躁动的预防作用,为临床麻醉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纳入该院11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啶组、芬太尼组与生理盐水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0min右美托咪啶组给予右美托咪啶,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患者给药后的呼吸循环变化、术后躁动情况、苏醒时间、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结果右美托咪啶组、芬太尼组躁动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右美托咪啶组躁动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啶组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苏醒时间短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均能有效降低七氟醚术后躁动率,右美托咪啶的效果最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对患儿依托咪酯复合氯胺酮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择期全身麻醉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42例。麻醉方式均选择依托咪酯复合氯胺酮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适量的生理盐水滴鼻预处理,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分析两组患儿手术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患儿(P0.05);手术开始时,对照组患儿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儿(P0.05);对照组患儿肌阵挛症状出现率为26.19%显著高于观察组患儿的0.00%(P0.05);观察组患儿恶心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1.90%(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采用依托咪酯复合氯胺酮麻醉的患儿,给予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能够更好的预防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会造成患儿的苏醒时间稍有延迟,临床上需要辩证的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定功能神经外科临床手术中右美托咪啶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功能神经外科患者进行临床手术治疗的68例资料展开探讨,以不同的麻醉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生理盐水进行注射的麻醉方式,观察组行右美托咪啶进行注射的麻醉方式,对比两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经麻醉后,对照组在唤醒期的心率血压情况均高于观察组,且对照组患者在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率为26.47%,观察组的为2.94%,明显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功能神经外科临床手术中,选择右美托咪啶的麻醉效果突出,可有助于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有推荐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金震  文艳  张晓群 《吉林医学》2013,(36):7645-7646
目的: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啶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手术时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患者93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1例,对其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辅助全身麻醉。对照组42例,采用与观察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辅助全身麻醉。在全身麻醉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血压、心跳、拔管和清醒时间、异丙酚、芬太尼的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给药后510 min内,观察组患者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镇静效果;观察组使用异丙酚、芬太尼的用量少于对照组的用量,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麻醉期拔管及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效果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用于临床辅助全身麻醉醉的效果显著,且疗效安全,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适合临床辅助全身麻醉,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神经外科收治的住院部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均与七氟烷、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丙泊酚麻醉,右美托咪啶组在此基础上手术结束前30分钟予右美托咪啶注射液0.4ug/kg配0.9%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缓慢泵入,时间10分钟;对照组仅予等量0.9%生理盐水泵入,观察两组唤醒期血压、心率、苏醒时间、体动次数、呛咳次数等。结果唤醒期右美托咪啶组收缩压(118.8±10.3)mm Hg,对照组收缩压(142.6±11.4)mm Hg;右美托咪啶组舒张压(75.6±9.1)mm Hg,对照组舒张压(90.8±12.2)mm Hg;右美托咪啶组心率(78.7±1.4)次/分,对照组心率(90.8±6.1)次/分。右美托咪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苏醒时间为(5.33±2.58)分,对照组苏醒时间(5.46±2.4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体动次数为(0.05±0.23)次,对照组体动次数为(0.45±0.13)次,右美托咪啶组患者体动次数少于对照组;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呛咳次数为(1.2±0.3)次,对照组患者呛咳次数为(3.5±1.3)次,两组体动次数、呛咳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无明显抑制呼吸、循环系统,并且可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为后期的全身麻醉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全身麻醉患者中抽取116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以及常规组两组,每组各58例,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全身麻醉,常规组采取常规麻醉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后,予以右美托咪定进行全身麻醉的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RASS评分以及麻醉药量、不同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不良反应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术前对患者施行右美托咪定进行全身麻醉,麻醉效果显著,且患者术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机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