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retroflex endoscopic Inucosal resection,REMR)对大型超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适应症、并发症和操作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直径大于3.0 cm,肿瘤下缘距肛缘齿状线小于2 cm,有内镜治疗适应证的18例超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应用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REMR)进行肿瘤切除,术后3~24个月行内镜随访确认有无残留,以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证及处理情况,并分析切除标本的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 接受REMR治疗的18例,平均手术时间为46.4 min,其中16例经首次或再次REMR治疗病变完整清除,肛门功能完好,保肛治愈率为88.9%,术后病理报告浸润癌(SM癌)再追加外科根治手术者1例(5.6%);因病变残留转外科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者1例(5.6%).并发症:本组18例术中平均出血20 ml,最大出血160 ml,均无需输血治疗,无穿孔发生,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对大多数接近齿状线的超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能达到完全切除效果,并可完美保全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采取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对象为本院2010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确诊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群体,所有患者均制定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方案治疗,从中选取82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该治疗手段对此类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仅有1例患者复发。结论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可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作为主要手段,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可行性高,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后复发胃癌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切除效果。方法:选取60例ESD术后复发胃癌行胃癌切除术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C-反应蛋白、首次通气时间、首次进流质饮食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肿瘤距切缘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与对照组(13.3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ESD术后复发胃癌切除效果优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文锋  许东波  陈龙 《中外医疗》2023,(3):57-60+65
目的 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90例,根据患者采取的手术类型分组,其中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46例,作为研究组,采取内镜黏膜下切除术4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大小及切除情况、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复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病灶平均直径显著更大,整块切除率与完全切除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更少,手术时间显著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8.18%)比较,研究组的复发率(2.17%)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8,P=0.029)。结论 对消化道肿瘤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完全切除率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尤其适合对较大病灶的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GIST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期间以及术后情况、治疗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以及中出血量均较少(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3.17%)(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应用于GIST疗法,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恢复,同时降低并发症,临床上可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内镜下切除术与开腹切除术治疗食管胃连接部胃肠间质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60例食管胃连接部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开腹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实施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2年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2年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切除术治疗食管胃连接部胃肠间质瘤患者可减少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开腹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电子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 LST)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16例,给予患者联合应用结肠镜和腹腔镜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的效果。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发症1例患者出血术后便血,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5%。结论应用电子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能够切除传统结肠镜无法切除的结直肠肿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崔佳宾 《吉林医学》2022,(3):676-678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8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试验组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指标、临床治疗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率,术前及术后7 d的血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下诊断及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价值分析.方法 整群选取于2011年9月—2014年9月期间该院接收的经镜检发现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32例,对患者行粘膜下染色和放大肠镜观察其腺管开口类型,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采用内镜下手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内镜下LST病灶大体分为假凹陷型、颗粒均一型、扁平隆起型、结节混合型,其中以结节混合型型占据比例最多,经放大内镜观察,34个病变的隐窝开口以ⅢL和Ⅳ型为主,比例分别为23.5%、58.9%.受内镜治疗的32个病灶,病灶切除干净术后无腹痛、穿孔并发症发生,创面愈合良好.术后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 大肠LST内镜形态具有异性特殊性,LST治疗采取内定下黏膜切除术疗效可靠且安全,可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选取巩义市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结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感染情况及术后肿瘤转移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感染率及术后肿瘤转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感染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叶志刚 《当代医学》2021,27(25):141-143
目的 分析胃间质瘤患者接受消化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患者接受消化内镜下手术治疗(包括套扎切除及ESD术切除),对照组患者接受外科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随访半年复发率、肿瘤危险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半年复发率、肿瘤危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间质瘤患者接受消化内镜下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与外科腹腔镜手术相近,且无复发,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郭磊 《中外医疗》2023,(1):57-60+65
目的 对比分析冷内镜黏膜切除术与常规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5~10 mm结直肠无蒂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择2017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10 mm结直肠无蒂腺瘤患者83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1)与研究组(n=42)。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冷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8、12 h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2,P<0.05)。两组手术前后各项生存质量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5~10 mm结直肠无蒂腺瘤治疗中,冷内镜黏膜切除术与常规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效果相当,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在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直肠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开展手术,内镜组则采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开展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与肛缘的距离、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与肛缘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10.0%,10.0% vs 22.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1647,P=0.0231,c2=6.2745,P=0.0122)。结论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在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效果,且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值得广泛应用于直肠肿瘤的局部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实施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35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实施阴式子宫切除术,分组对比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后发热、皮下气肿、尿道损伤以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2.86%);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80%);以上各项手术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阴式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手术时间稍长,但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手术安全性更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82消化道肿瘤(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41例)与观察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41例),比较两组手术切除情况、复发情况以及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完全切除率与整块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病灶切除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这18例患者病灶的形态、大小对其进行分型,并联合使用ESD 和EMR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这些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手术结束后,这18例患者的病灶均完整切除。其中,只有1例患者发生术中出血,在对其使用钛夹进行止血处理后,其病灶的创面停止出血。术后半年,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有2例患者失访,对其余16例患者进行肠镜检查,结果显示其病灶处均已完全愈合。结论:联合使用ESD 和E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Pre-cut-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结直肠LS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ESD治疗,观察组予以Pre-cut-EMR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应激指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中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e-cut-EMR在结直肠LST治疗中效果更佳,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应激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18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前期、手术后期及总的淋巴结清扫数、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疗效确切,在肿瘤淋巴结清扫效果方面与开腹手术相近,腹腔镜手术可降低出血量,术后快速恢复,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20例胆结石需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7%,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效果较开腹手术明显,针对性强,创口小、疼痛轻、恢复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平坦型大肠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平坦型大肠肿瘤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适应证、并发症和操作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有内镜治疗适应证的546例共602处平坦型大肠肿瘤,应用注射法或透明帽辅助法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共切除602个病变,术后定期内镜随访6~73个月,以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并分析切除标本的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602处病变中588处病变经首次或再次EMR治疗病变完整清除,治愈率为97.7%,术后病理报浸润癌(SM2癌)再追加外科手术者8例(1.3%),因严重并发症(迟发性大出血)转外科手术者2例(0.3%),因病变残留转行外科手术者4例(0.7%)。并发症:术中出血17例(3.1%),均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3例,其中2例(0.4%)内镜下止血失败转外科开腹手术。术后局限性腹膜炎4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无穿孔发生。术后病理:黏膜内癌(上皮内高级别瘤变)48例,黏膜下浸润癌10例,类癌37例,良性腺瘤440例,良性间质瘤6例,增生性息肉38例,锯齿状腺瘤10例,B细胞淋巴瘤1例,错构瘤1例,其它3例。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对大多数平坦型大肠肿瘤能达到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