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探讨脑瘫儿童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选择龙岗区社会福利中心诊断为脑瘫且正常进食的34例患儿作为脑瘫组;同时选取脑瘫伴癫痫且正常进食的20例患儿作为脑瘫伴癫痫组;另外选取同龄健康儿童22例作为健康组。留取所有受试者的粪便标本,提取总DNA并扩增,采用对16S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 1)健康组与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410、P=0.001;R2=0.450、P=0.001),但脑瘫组与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较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0.025、P=0.272)。2)脑瘫组和脑瘫伴癫痫组儿童肠道菌群中Prevotella丰度均明显增加(脑瘫组均值为32.68%,脑瘫伴癫痫组均值为34.34%)。结论 正常进食的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中Prevotella丰度明显增加,Prevotella也许是脑瘫儿童的“保护菌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营养包对早期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早期儿童营养包干预远期效果项目"中覆盖县河南嵩县和未覆盖县对照县汝阳县,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法抽中3~5个样本村,对抽中样本村中所有6~24月龄婴幼儿采用随机等距抽样方法,最终抽取118例婴幼儿为调查对象,其中嵩县60例,汝阳县58例。于2018年9月体检时收集调查对象粪便,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构成与丰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2~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组;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厚壁菌门呈上升趋势;6~11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2~17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普雷沃氏菌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8~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营养包可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对促进婴幼儿肠道菌群平衡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方法 采集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和健康人粪便DNA标本,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肠道菌群16S rDNA V4-V5可变区测序,对比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与健康人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差异。结果 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存在差异。自发性腹膜炎组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梭杆菌门为主,健康组以拟杆菌门为主。且前者肠道菌群丰富度较后者降低。结论 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和丰富度与健康人不同,存在多种条件致病菌的增多和有益菌的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聚果糖(Fructooligofructose,FOS)、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XOS)和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GOS)三种非消化寡糖及其组合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4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与低聚半乳糖(1:1.5)复合、低聚木糖与低聚果糖(2:1)复合、低聚半乳糖与低聚果糖(2:1)复合共7组。各组每天分别以400 mg/kg剂量灌胃,连续15 d。末次灌胃24h后,收集小鼠新鲜粪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肠道有益菌与致病菌比例差异显著,复合寡糖组小鼠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单一寡糖灌胃组次之;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比,试验组均显著(P0.05)提高有益菌的物种丰度,其中低聚木糖与低聚半乳糖(1:1.5)复合组、低聚木糖与低聚果糖(2:1)复合组显著(P0.05)提高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的物种丰度。结论非消化寡糖能够提高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及丰富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肠道微环境且复合组效果优于单一组。[营养学报,2019,41(6):576-579,586]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16SrDNA测序研究肥胖儿童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变化特点,为后期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选取肥胖儿童及正常体重儿童共59例,收集粪便,采用16SrDNA扩增子测序的方法检测儿童肠道菌群组成。结果 肥胖组儿童和正常体重组儿童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布规律和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是儿童肠道微生物群落中最丰富的菌群。其中疣微菌门数量在正常体重组显著高于肥胖组儿童。在属水平,发现多尔氏菌数量在肥胖组儿童肠道内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儿童,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数量在正常体重组儿童显著高于肥胖组儿童。结论 肠道菌群分布规律和数量的改变与肥胖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深度测序方法分析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方法采集NEC组和匹配对照组各16例早产儿的粪便标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16S rDNA PCR产物,分析早产儿NEC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变化。结果 NEC组的Chao指数值为(57.25±60.5),对照组为(58.19±9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样本Shannon指数值比较发现,NEC组的Shannon指数值为(0.87±0.65),对照组为(1.31±0.56),NE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道菌群门主要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两大类。NEC组的Firmicutes占比为(0.40±0.41),对照组为(0.42±0.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的Proteobacteria占比为(0.52±0.43),对照组为(0.54±0.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细菌多样性下降可能与NEC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特点及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期为ASD发病机理及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1年9月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卫生科就诊的107名ASD儿童作为ASD组,纳入幼儿园正常儿童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估ASD症状严重程度。收集两组儿童新鲜粪便并提取样本DNA,对细菌16S rDNA V4区进行扩增并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 ASD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ASD组儿童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儿童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03,P<0.05);在科水平,ASD组儿童的优势菌群为坦纳氏菌科、爱格士氏菌科、脱硫弧菌科、莫拉氏菌科、月形单胞菌科、双歧杆菌科;正常儿童的优势菌群为恩斯氏菌科、链球菌科、巴斯德氏菌科;在属水平,不同症状严重程度儿童丁酸弧菌属、柯林斯氏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巨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SD儿童布劳特氏菌属和巨单胞菌属与CARS评分呈...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家用冰箱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菌群情况,发现潜在致病菌,为人们日常使用冰箱提供一定参考意见。方法 采集7个家庭的家用冰箱4 ℃、-20 ℃环境内部及冷凝水共19份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16s rRNA,分析其菌群情况;并进一步和致病菌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潜在致病菌。结果 共检出30个不同的细菌门,其中变形菌门(74.59%)、厚壁菌门(15.73%)及拟杆菌门(7.80%)含量最高。三种环境中,冷凝水及4 ℃环境菌群特征比较接近,且G-占比高于-20 ℃环境。4 ℃和冷凝水中,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分别含量最多,其次为大肠杆菌;而-20 ℃中,不动杆菌属和巨型球菌数丰度最高。共发现20种潜在致病菌,其中条件致病菌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及芽孢杆菌属丰度最高,同时还发现多种食源性致病菌,包括李斯特菌属、沙门菌属及大肠菌属等。结论 冰箱环境中存在G-为主的多种菌群及潜在致病菌,日常清理冰箱及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彭媛娜 《智慧健康》2023,(36):30-35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术前后及正常妊娠者生殖道菌群的结构差异,以便了解生殖道菌群对输卵管妊娠及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输卵管妊娠术前后及正常妊娠者共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输卵管妊娠术前为BTP组(n=20),输卵管妊娠术后为ATP组(n=20),并选取同期在本院门诊产检的正常宫内早孕(孕6~7周)女性20例作为(EP组)。采用16S rDNA测序分析三组生殖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结构差异,并对肠道菌群功能进行预测。结果 三组OTU丰度聚类热图提示,三组研究对象的OTU具有明显的差别,但三组菌群的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研究对象生殖道菌群以乳酸杆菌内酯丰度最高,且BTP组丰度最高;其次是脆乳杆菌,以EP组丰度最高;LDA分析结果提示:三组研究对象生殖道菌群的种类不一致,提示输卵管妊娠及手术对研究对象生殖道菌群的种类有一定的影响;龙胆科、杆菌科、麻风科、细脉藻科、普雷沃特拉科等细菌群类与输卵管妊娠关系密切。结论 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妊娠术前后和正常妊娠者生殖道菌群种类具有明显的差别,表明生殖道菌群对输卵管妊娠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为减轻胃肠道症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确诊为ASD的儿童20例和健康儿童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儿童粪便提取总DNA,扩增16S rDNA中V4/V5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AS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 两组在样品文库的覆盖率(Z=242.500,P=0.256)、丰度指标Chao1(Z=250.000,P=0.181)、 ACE(Z=234.000,P=0.365)、Shannon(Z=259.000,P=0.114)和Simpson(Z=146.000,P=0.145)指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样性无差异。门水平上,两组儿童在8种菌群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属水平上,两组儿童在20个属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儿童和健康儿童在肠道菌群属水平上具有差异;临床上可根据不同菌属特点对ASD儿童肠道菌群进行精准调整,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减轻ASD儿童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0~36月龄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变化特点以及0~6月龄是否纯母乳喂养对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1—4月,在北京市海淀区、昌平区及通州区招募0~36月龄健康单胎婴幼儿并收集新鲜粪便,最终纳入291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77例6~36月龄的婴幼儿按照目前是否仍喂养母乳分为持续母乳喂养组和已断奶组,分析0~6月龄是否纯母乳喂养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16S rRNA V4区进行测序。结果 1)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随年龄变化,Shannon指数随月龄呈现上升趋势。在门水平上,肠道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组成,新生儿中变形菌门丰富度最高,但随着月龄增加,厚壁菌逐渐替代变形菌成为主要优势菌。2) 在6~36月龄的婴幼儿中,若6月龄之前的喂养方式均为纯母乳喂养,那么断奶之后Shannon指数和Observed-OTUs指数高于持续母乳喂养的婴幼儿(Z=-2.400, P=0.015);在6~36月龄已断奶的婴幼儿中,6月龄之前纯母乳喂养婴幼儿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高于混合喂养(Z=-2.500, 杜拉拉P=0.011)。结论 婴幼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及构成随月龄变化明显,并且0~6月龄是否纯母乳喂养影响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为减轻胃肠道症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确诊为ASD的儿童20例和健康儿童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儿童粪便提取总DNA,扩增16S rDNA中V4/V5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AS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 两组在样品文库的覆盖率(Z=242.500,P=0.256)、丰度指标Chao1(Z=250.000,P=0.181)、 ACE(Z=234.000,P=0.365)、Shannon(Z=259.000,P=0.114)和Simpson(Z=146.000,P=0.145)指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样性无差异。门水平上,两组儿童在8种菌群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属水平上,两组儿童在20个属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儿童和健康儿童在肠道菌群属水平上具有差异;临床上可根据不同菌属特点对ASD儿童肠道菌群进行精准调整,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减轻ASD儿童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学龄前脑性瘫痪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及其与临床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量149例0~6岁脑性瘫痪住院患儿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值,计算其低体重、发育迟滞、消瘦及贫血率;并分析营养不良各项指标与脑瘫类型、临床分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之间的关系。与正常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学龄前脑性瘫痪儿童低体重、发育迟滞、消瘦及贫血率分别为:31.54%、33.55%、41.28%、28.85%,其营养不良发生率均明显较正常儿童高。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及痉挛型进行比较中,低体重及消瘦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迟缓与贫血在这两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5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其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6.6%、31.43%、24.76%、28.57%。营养不良与脑性瘫痪的分级在低体重、发育迟缓及消瘦分组中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性瘫痪儿童的营养不良比正常学龄前儿童明显高。加强其营养不良的干预力度是非常有意义及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脑瘫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2~12岁脑瘫儿童98例,采用加速度计步器测量其身体活动水平,与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推荐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性别、年龄及运动功能对身体活动的影响。结果 脑瘫儿童平均每天静坐时间为(470.73±107.21)min,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为(40.65±19.05)min。男童较女童的静坐时间更少(P<0.05);与其它年龄组相比,4~6岁组CP儿童的静坐时间最少,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最多(P<0.05);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级别越低,静坐时间越多、MVPA越少(P<0.001)。结论 脑瘫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明显低于指南推荐水平,性别、年龄及GMFCS分级是其影响因素。应从多方面促进和引导脑瘫儿童减少静坐行为,增加中高强度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15.
脑性瘫痪儿童合并视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脑性瘫痪儿童视功能障碍的发生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347例脑性瘫痪儿童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并对其中合并视功能障碍的患儿的病因、其他并发症及脑瘫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瘫患儿视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14.41%,其中主要的视功能障碍为斜视,发病率为11.53%。【结论】视功能障碍的康复是脑性瘫痪患儿整体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