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上海市4区0~5岁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为本地区儿童健康促进和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择上海市4个区的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查点,以2018年7月-2019年4月前往调查点进行健康体检的0~5岁儿童及其监护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采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Z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 除36~60月龄组外,其余各月龄组男童身长/高、体重均大于女童(P<0.05);女童HAZ值在各月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66,P=0.004),不同月龄组男女童WAZ值及WHZ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童χ2WAZ=25.192、χ2WHZ=25.368;女童χ2WAZ=24.378,χ2WHZ=24.690,P<0.001)。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和肥胖儿童检出率分别为3.4%,2.0%,2.0%,11.4%和9.5%。结论 上海市4区0~5岁儿童生长发育总体水平正常,仍存在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等营养不良问题,超重和肥胖问题突出,应加强本地区儿童健康促进和营养改善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疆伊犁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为该地区留守儿童营养均衡改善提供支持。方法 2016年9-10月在伊犁地区的3个县随机共调查18所中小学校的3 842名7~15岁的留守和非留守儿童,根据身高和BMI进行营养状况的分类比较。结果 新疆伊犁地区7~15岁男女留守儿童身高、体重、BMI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均较低。留守儿童在生长迟缓、消瘦方面的人数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2、314.12,P<0.01);非留守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7、24.92,P<0.01)。结论 伊犁地区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较相对较差,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以消瘦为主,应需重点关注和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天津市津南区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及营养状况,为本地区的儿童保健和营养指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2017年津南区所有国办幼儿园内3~6岁儿童的春季体检数据,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将调查对象按照年龄分为3~、4~、5~、6~7岁4组,并在各年龄组中按照性别比1∶1的比例随机选取调查对象,共得到2 172名儿童的体检数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Z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 各年龄组中,男童的身高、体重均高于同年龄段女童;男童和女童的身高别体重(WHZ)和年龄别身高(HAZ)值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童FWHZ=11.966,女童FWHZ=28.291,男童FHAZ=40.474,女童FHAZ=22.520,P<0.05),男童组的年龄别体重(WAZ)值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童FWAZ=3.258,P<0.05);男童WAZ和HAZ值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WAZ=6.426,tHAZ=8.913,P<0.05)。男童消瘦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22.550,P<0.05)。男女童的超重发生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童χ2趋势=119.876,女童χ2趋势=87.316,P<0.05)。此外,男女童肥胖的发生率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童χ2趋势=22.550,女童χ2趋势=68.397,P<0.05)。结论 天津市津南区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较为突出,营养不良问题也不容忽视,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及营养状态儿童体成分的差异,为儿童健康评价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健康科体检的儿童1 185例,年龄3~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人体成分各指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营养状态与儿童体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男童的体重、BMI、去脂体重、身体水分及基础代谢率均高于女童,体脂率低于女童(t=2.94、5.05、5.21、4.67、2.88、5.27,P<0.05);而身高和体脂含量在不同性别组间变化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的体脂含量、去脂体重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而BMI随年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至6~岁)增加的趋势(P<0.05),按BMI变化趋势,儿童脂肪重聚年龄约5岁。男、女童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去脂体重、均随BMI增加而逐渐递增(男:F=33.28、29.81、33.02,女:F=28.57、13.38、24.55,P<0.05)。PBF与BMI评价儿童超重和肥胖有较高的一致性(χ2=143.28、99.02,P<0.05),但PBF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 不同性别、年龄及营养状态儿童的人体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体成分对于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有较好的预警作用,是对儿童健康评价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儿童期饮食行为对儿童体重的影响,为管理儿童体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产科分娩的512例产妇及512例婴儿,收集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等资料。2019年12月—2020年3月随访并测量上述512名儿童的身高、体重,评定饮食行为。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儿童期饮食行为对儿童体重的影响。结果 512名儿童年龄为3~6岁,有12.70%儿童超重/肥胖。相比于体重正常儿童,超重/肥胖儿童的母亲孕前超重/肥胖更常见(10.51% vs 38.46%,χ2=37.512,P=0.001),孕期超重更常见(7.83% vs 43.78%,χ2=75.201,P=0.001);不良饮食习惯、挑食、过饱响应得分更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也表明孕前体重(OR=1.109,95%CI:1.025~1.213)、孕期体重增加(OR=1.098, 95%CI:1.031~1.261)、儿童期饮食行为中不良饮食习惯(OR=1.113, 95%CI:1.054~1.257)、挑食(OR=1.257, 95%CI:1.232~1.467)、过饱响应(OR=1.284, 95%CI:1.135~1.513)是儿童超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体重受母亲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以及儿童期饮食习惯的综合影响。合理控制孕前BMI及孕期增重,积极指导儿童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有助于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华东地区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分布特点,探讨基于微信平台收集数据的优缺点,为今后进行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0~5岁儿童家长通过微信平台在线填写,19 793名儿童纳入分析,其中男童11 770例,女童8 023名,以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诊断超重和肥胖的指标。将本次调查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与2006年中国九市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华东地区0~5岁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1%和4.2%,男童肥胖的总检出率高于女童(χ2=14.965,P<0.001),尤其0~1岁和2~3岁男童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童(χ2=9.528和14.066,P值均<0.001),华东地区各年龄段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2006年中国九市水平。结论 华东地区0~5岁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使用移动平台进行人群调查研究更快捷和简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6岁拉萨市幼托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贫血情况,为西藏地区儿童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在西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体检的1 995名2~6岁健康幼托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血红蛋白、血清铁等指标。结果 1 995名儿童中,男性1 016名(50.93%),3岁组儿童1 439名(72.13%),藏族儿童1 766名(88.52%)。低体重检出率22.06%,生长发育迟缓检出率8.37%,消瘦检出率1.45%,贫血检出率为68.57%。随着年龄增加,低体重率随之增加(χ2趋势=53.42,P<0.001),5~6岁低体重率最高,为34.84%。藏族儿童的低体重率(21.18%)显著低于非藏族儿童(28.82%)(χ2=6.89,P<0.01)。不同年龄组儿童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0,P<0.001),3岁组儿童贫血发生率最高,为69.28%。藏族儿童的贫血发生率(71.07%)高于非藏族儿童(49.34%)(χ2=49.95,P<0.001)。结论 幼托儿童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以及贫血的发生率整体较高,生长发育水平欠佳。建议结合藏区的饮食习惯和传统文化,提供针对性的幼儿饮食宣传教育,尤其增加含铁量高和促进铁吸收的食物摄入,促进幼儿良好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18~36月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神经发育特点,为后期评估、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2019年因语言问题首次就诊的18~36月龄婴幼儿,根据“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及“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结果分为单纯语言发育迟缓组与多能区发育迟缓组,比较两组儿童各能区发育、早期语言水平,以及孤独症筛查阳性检出率。结果 共有700例婴幼儿入选,两组间月龄(t=-1.73,P=0.09)、性别(χ2=2.06,P=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年龄构成比存在差异(χ2=9.124 ,P=0.01)。多能区发育迟缓组在语言、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及社交能区均更为落后(t=15.08,20.26,25.68,18.76,39.79,P<0.001)。在早期语言水平方面,多能区发育迟缓组在总的早期语言发展水平、语音和语言表达、听觉感受理解、视觉相关语言方面较单纯语言发育迟缓组均更低(t=8.20,10.23,9.18,11.39,P<0.001)。单纯语言迟缓组语言能区的落后与精细运动、适应性及社交DQ存在相关性(r=0.127,0.146,0.238,P<0.001),而多能区发育迟缓组语言能区的落后与各能区DQ均存在相关性(r=0.154,0.392,0.390,0.435,P<0.001);多能区发育迟缓组孤独症筛查阳性检出率更高(χ2=61.69,105.17,P<0.05)。结论 早期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合并多能区落后时存在语言发育的显著落后,应进一步完善检查,注意识别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天津市3~7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改善ASD儿童生长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2019年整群抽取天津市221名3~7岁ASD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各项指标依据201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和2008年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转化为Z评分,以评价ASD儿童的体格和营养状况,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ASD儿童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天津市ASD儿童超重/肥胖率为19.0%,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指数Z评分(BAZ)分布曲线向右偏移,胸围及腰围的Z评分分布曲线向+3s外延伸,坐高的Z评分分布曲线向左偏移,呈现生长偏离趋势。男童WAZ(Z=2.053,P<0.05)及超重/肥胖率(χ2=6.572,P<0.05)高于女童,6~7岁组超重/肥胖率高于3~岁和4~岁组(P<0.05),不同ASD症状严重程度间营养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21,P>0.05)。结论 天津市ASD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存在体格生长偏离,应加强ASD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肥胖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近三年北京市顺义区0~3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状况,评估预警征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1年9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接受Gesell发育评估的儿童1 360例,检索相应儿童在社区体检中预警征的结果,对两种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esell发育评估儿童1 360例中男童约占69.9%,女童约占30.1%,男童比例显著高于女童(χ2 =214.412,P<0.05),男童语言及个人-社交能区显著低于女童(t=4.201、2.186,P<0.05)。预警征筛查中12月龄以内的儿童阳性项目以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育落后为主,而12~36月龄儿童阳性项目以语言发育落后为主,各年龄段预警征阳性项目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6.750、5.762、9.966、8.895、57.731、231.749、105.385、56.919,P<0.05)。经Kappa一致性检验,预警征与Gesell发育评估结果一致性为中等(Kappa=0.559,P<0.05)。预警征2项及以上阳性的儿童其适应性DQ值低于1项预警征阳性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8,P<0.05)。结论 需关注男童心理行为发育,注重儿童早期发育促进,尤其重点关注婴儿的大运动及精细动作、幼儿的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3—6月在深圳市南山区抽取86所幼儿园共15 008名幼儿,采用基本信息问卷及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并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异常检出率为6.5%,由高到低分别为同伴交往问题、品行问题、亲社会行为、情绪症状、多动,女童情绪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童(χ2=18.000),而男童多动(χ2=63.499)、亲社会行为问题(χ2=131.533)检出率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小(χ2=45.990)、出生时有高危因素(χ2=19.165)、非深户(χ2=182.178)、出生地在深圳市外(χ2=28.470,)、父母亲年龄小(χ2=74.737,56.082)、父母亲学历低(χ2=247.481,243.298)、家庭结构复杂(χ2=43.567)、接触二手烟(χ2=103.434)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发现,出生时有高危因素(OR=1.535)、在深圳时间短(OR=1.729)、父母亲学历低(OR=1.492,2.318)、接触二手烟(OR=1.293)是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危因素,核心家庭类型是保护因素(OR=0.564)。结论 同伴交往问题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受到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7—2021年江门市6~18岁儿童青少年学生超重与肥胖的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门市随机抽取2个区,每个区再随机抽取2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监测该10所学校的所有在校学生2017—2021年5年间的身高及体重资料,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参照2018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行业标准WS/T 586-2018),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等分析儿童青少年学生超重率与肥胖率的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 2017—2021年江门市儿童青少年学生超重总体检出率11.57%(2 181/18 857),肥胖总体检出率9.29%(1 751/18 857)。其中,男生的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82%、9.17%;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29%、9.41%;男、女生及总体儿童青少年的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均存在年龄差异,均表现为低龄段(6~12岁)的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高龄段(13~1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女生及总体儿童青...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学生睡眠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有效控制中学生超重肥胖提供支持。方法 2016年3-4月在乌鲁木齐市20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8 242名中学生进行睡眠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并分析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 乌鲁木齐市中学生睡眠质量得分为(4.97±2.48)分;睡眠质量问题检出率为28.44%,男生(26.36%)低于女生(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P<0.01)。中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8.18±1.16)h/d,睡眠不足的检出率为48.24%。中学生超重肥胖率为15.47%,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乡村,初中高于高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1.04、11.21、44.36,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生性别、年龄、睡眠时间与体重指数(BMI)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睡眠时间与BMI呈现负相关关系,年龄与BMI呈现正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男生睡眠时间不足是导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23, 95%CI:1.04~1.47,P=0.02),未发现睡眠质量问题与超重肥胖存在统计学关联,亦未发现女生睡眠时间和质量问题与超重肥胖存在关联。结论 中学生睡眠时间与BMI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男生睡眠不足可能是导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安徽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及分布特征,为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2014年9-11月抽取安徽省3个城市(合肥、池州、宿州)7~17岁中小学生共计9 980名进行营养不良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获得身高体重等资料,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城乡之间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患病率。结果 安徽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3.25%,生长迟缓、轻度消瘦、中重度消瘦患病率分别为3.49%、5.61%、4.16%。男生营养不良患病率(14.65%)显著高于女生(1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34,P<0.01)。乡村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15.10%)高于城市(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08,P<0.01)。结论 安徽省7~17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较高,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应关注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加强健康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昆山市3岁以下儿童早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状况,分析家庭环境对社交情绪发展的影响.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8月分层随机选取在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体检的婴幼儿,采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社交情绪量表进行筛查,并收集筛查对象家庭环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环境对婴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3~7岁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率的变化情况,评价城乡儿童生长发育趋势差异。方法 数据来源于北京市2000—2020年间5次国民体质监测,共计纳入31 117名3~6岁儿童,计算生长发育指标,采用χ2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20年北京市学龄前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率分别从1.5%、1.4%、0.9%下降到0.6%、0.6%、0.8%,超重率、肥胖率从17.1%、4.8%上升到20.1%、9.6%。2020年城乡男女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均低于1%,2010年后农村男女童肥胖率超过城市男女童,2014年后农村男女童超重率超过城市男女童。趋势检验显示2000—2020年农村儿童营养不良率下降(生长迟缓、低体重P<0.001),超重、肥胖率上升(P<0.001);城市女童呈两极化趋势,消瘦率上升(Z=2.426,P=0.015),肥胖率也呈上升趋势(Z=3.405,P=0.001)。结论 农村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率下降,超重肥胖率持续增高反超城市儿童,需要有效的营养政策和健康战略应对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现状,为进一步筛查学龄儿童超重、预防学龄儿童肥胖提供方向。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0月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1 738名学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与问卷调查,分别采用国内外不同BMI、腰围和腰高比标准对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 仅使用BMI标准进行超重肥胖评价会遗漏有中心性肥胖风险的儿童,漏查率为7.6%~16.2%;而仅使用中心性肥胖判定标准,也会漏查2.8%~10.9%的全身性肥胖学龄儿童。上海市浦东新区郊区中心镇的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最高(28.6%~39.4%)。男童全身性超重肥胖率为26.2%~35.5%,明显高于女童的18.1%~26.4%,但女童腰围高于正常值的人数(254/766)与男童(316/946)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05),应引起关注。此外,一、二年级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明显低于三年级(P<0.05)。 结论 应同时使用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标准对学龄儿童进行筛查,尽早预防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并制定相应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体重指数(BMI)与体质健康指标的相关性,为提高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9—10月对丽水市城区幼儿园进行分类,随机抽取25所幼儿园中3 484名3~6岁在园儿童进行体格测量,以及体质健康指标10 m往返跑、网球掷远、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6个项目监测,按照我国“2~6岁儿童BMI标准”进行BMI评价,按“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进行体质监测综合评定,用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BMI与学龄前儿童体质健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3 484名儿童中,男童1 860名(53.39%),女童1 624名(46.61%),根据BMI评价,消瘦77人(2.21%),正常体重2 765人(79.36%),超重424人(12.17%),肥胖218人(6.26%),男女童BMI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56,P<0.001)。消瘦、正常体重、超重、肥胖这四组儿童的体质监测不合格率分别为38.96%、7.63%、13.44%、31.65%。不同BMI的四组儿童间比较,在体质监测的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网球掷远3个项目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组和肥胖组儿童的坐位体前屈得分均小于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儿童,超重组儿童的立定跳远得分均大于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儿童,正常体重组儿童的网球掷远得分均小于超重组和肥胖组儿童。 结论 丽水市城区不同BMI的男女学龄前儿童体质健康状况差异较大,肥胖、消瘦的学龄前儿童体质监测不合格率较高,建议学龄前儿童体重应控制在正常范围,以提高身体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