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韦莹  黄雪彦  韦坤华  黄宝优  李翠  张占江 《中草药》2013,44(17):2466-2470
目的 诱导箭根薯愈伤组织及建立无性系.方法 以箭根薯野生种为材料,采用不同激素组合对不同部位(根茎、叶片、叶柄)进行诱导,对比诱导效果,筛选出最佳部位及各个生长阶段的最佳激素组合.结果 外植体的消毒以0.1% HgC12溶液处理8 min的效果最佳;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外植体为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 +6-BA 2.0 mg/L+NAA 0.1mg/L+2,4-D 1.0 mg/L,在此培养基上使用叶柄诱导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100%;不定芽诱导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5 mg/L,分化率高达90%;生根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含1/2 MS+NAA 0.5 mg/L,生根率高达100%.结论 筛选出诱导箭根薯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外植体及激素组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诱导叶下珠得到愈伤组织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茎、叶、种子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考察不同外植体在不同外源激素及不同配比下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以诱导条件下优化得到的激素配比为基础,通过改变激素NAA、2,4-D和6-BA的相对比例,考察叶下珠愈伤组织继代生长的最佳条件。结果:茎为最佳外植体;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1 mg/L NAA+0.1 mg/L 2,4-D+2 mg/L 6-BA,此条件下诱导率可达90%以上;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0.5 mg/L NAA+0.5 mg/L 2,4-D+2 mg/L 6-BA;外源激素NAA、2,4-D和6-BA不同比例组合后对叶下珠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影响较大。结论:首次成功建立叶下珠愈伤组织快速培养体系,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保护和利用叶下珠物种资源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外源激素对浙贝母组织培养的影响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方法 以浙贝母鳞茎为外植体,接种于附加不同外源激素组合的MS固体培养基上,研究外源激素对浙贝母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 浙贝母鳞茎作为外植体,适合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KT 1.0 mg/L+NAA 1.0 mg/L,诱导率为64.2%;在增殖培养基MS+6-BA 1.0 mg/L+TDZ 0.15 mg/L中,愈伤组织增殖效果最好;而最佳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TDZ 0.15 mg/L,发生率为85.6%;在增殖培养基MS+6-BA 1.0 mg/L+IBA 0.1 mg/L中,不定芽的增殖效果最好。结论 确定了浙贝母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培养条件,建立了浙贝母愈伤组织及不定芽的诱导增殖体系,为进一步开展脱毒苗培育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白芨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与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白芨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再生体系.方法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应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和质量浓度配比,研究不同外植体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芨愈伤组织形成、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白芨假鳞茎为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外植体;1.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与2.0 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组合不仅可诱导白芨愈伤组织形成,还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成芽.1.0 mg/L 6-BA与3.0 mg/L 2,4-D的组合促进愈伤组织增殖,增殖系数为7.8;在分化培养基中附加0.5 mg/L噻二唑苯基脲(TDZ),可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结论 白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4-D 2.0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4-D 3.0 mg/L;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4-D 2.0 mg/L+TDZ 0.5 mg/L.  相似文献   

5.
王萌  张丽  谢显莉  张利 《中草药》2011,42(6):1206-1209
目的考察不同质量浓度激素组合对甘西鼠尾草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以甘西鼠尾草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研究2,4-D、NAA、6-BA、KT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并探讨适宜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条件。结果以诱导率和相对生长速率为指标,6-BA和2,4-D均对甘西鼠尾草细胞脱分化和细胞增殖具有显著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0.5 mg/L+NAA 1.0 mg/L+6-BA 0.5 mg/L,增殖的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0.5 mg/L+6-BA 2.0 mg/L+KT 0.1 mg/L,MS+NAA 0.5 mg/L+6-BA 1.0 mg/L的培养基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而1/2 MS+IBA 1.0 mg/L的培养基则有利于不定根的分化。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组织培养体系,适宜甘西鼠尾草的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6.
栀子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叶片愈伤组织诱导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通过以叶片为外植体,MS和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激素组合(6-BA、NAA和IBA)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研究。结果:栀子叶片在WPM+6-BA 0.5 mg/L+NAA 0.5 mg/L以及6-BA 1.0 mg/L+NAA 0.1(或0.5)mg/L中均有100%的诱导率;在MS培养基上,MS+6-BA 1.0(或1.5)mg/L+NAA 0.5 mg/L的诱导率最好,分别为70%和74%。栀子叶片愈伤组织在再分化培养基上均未诱导出丛生芽。结论:WPM培养基比MS培养基更易诱导栀子叶片愈伤组织,且栀子愈伤组织的再分化较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激素对菘蓝器官分化及愈伤组织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菘蓝无菌苗的子叶和胚轴为外植体,采用含有不同植物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培养菘蓝不同外植体,分析在不同激素配比的条件下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分化不定根、不定芽的能力。结果在NAA 0.1 mg/L+6-BA 0.1 mg/L(14d)、NAA 0.5mg/L+6-BA 1.0 mg/L(14d)、NAA 0.5 mg/L+6-BA 0.1 mg/L(28d)三个条件下子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到100%;NAA(0 mg/L~0.1 mg/L)+6-BA1.0 mg/L的激素组合不定芽诱导率可达75%以上;生根培养以1/2MS培养基附加NAA 0.1 mg/L可使不定芽生根率可达100%。结论合适的激素组合,能促进菘蓝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器官的分化。。  相似文献   

8.
李明军  刘杰  周娜  张晓丽  孙琳静  涂荣涛 《中草药》2008,39(7):1078-1080
目的 建立裕丹参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及植株再生体系.方法 比较不同的外植体基本培养基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裕丹参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 MS 6-BA 2 mg/L NAA 0.2~2 mg/L有利于叶柄和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其出愈率均为100%,但叶柄出愈量更大;MS 6-BA 2 mg/L有利于叶片芽的分化,其分化率达55.6%,并有直接成芽现象;B5 6-BA 1 mg/L 2,4-D 1 mg/L是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结论 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为叶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2 mg/L NAA 0.2~2 mg/L;诱导芽分化的最佳外植体为叶片,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2 mg/L;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B5 6-BA 1 mg/L 2,4-D 1 mg/L.  相似文献   

9.
目的 筛选最佳激素组合,提高锁阳组织培养效率.方法 以锁阳肉质茎维管组织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基于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三种外源激素配比(NAA、2,4-D和6-BA)以及蔗糖和琼脂浓度对锁阳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 NAA、2,4-D和6-BA三种激素对锁阳愈伤组织诱导均有显著影响,不同激素之间对出愈率的作用效应大小为2,4-D >NAA>6-BA,诱导锁阳愈伤组织最佳激素配比为MS+NAA (1.0mg/L)+2,4-D (1.5mg/L)+6-BA(2.0mg/L).培养基中琼脂浓度和蔗糖浓度对锁阳愈伤组织诱导率有一定影响,蔗糖浓度以30g/L,琼脂浓度以4.5g/L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结论 锁阳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NAA (1.0mg/L)+2,4-D (1.5mg/L)+6-BA (2.0mg/L)+蔗糖(30g/L)+琼脂(4.5 g/L).  相似文献   

10.
重楼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重楼植物愈伤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体系.方法 文章以黑籽重楼不同处理的芽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时间和激素配比对其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的影响.结果 去芽鞘的芽外植体用升汞消毒8 min时,其污染率较低为(11.97±0.91)%、而启动率却较高为(84.82±2.59)%;诱导去芽鞘的芽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 +6-BA 1.0 mg/L+IAA2.0 mg/L,其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 mg/L+ NAA 1.0 mg/L.结论 实验实现了黑籽重楼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快速增殖,并为进一步研究重楼属其它植物的生物技术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八角莲及其近缘植物中木脂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敏  施大文 《中药材》2001,24(6):411-413
用二次展开薄层层析法定性分析了鬼臼毒素类木脂素在八角莲及其近缘植物中的存在,并用变色酸比色法分析了其总木脂素的含量,为八角莲及其近缘植物的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八角莲及其近缘植物的根茎、根、茎叶中皆含有多种鬼臼毒素类木脂素成分,其总木脂素含量可高达2%~7%。不同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商品八角莲总木脂素含量则与产地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镰荚棘豆种子破除休眠及活力改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叶  闫晓娟  权建华  马银山  闫芳  罗光宏 《中草药》2020,51(12):3298-3303
目的打破镰荚棘豆Oxytropis falcata种子的休眠,提高种子活力。方法测定种子形态特征、物理特性,采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种子硬实破除,应用外源化学物质,改善种子活力。结果镰荚棘豆种子千粒质量为1.239g,种子的硬实率高达90.67%,用浓硫酸处理8 min破除种子硬实后,再用激动素(CTK)+KNO_3组合处理进行种子引发,种子的发芽率高达82.7%,发芽势达68.0%,发芽时间比对照提前2 d。结论用浓硫酸处理8 min后,用170 mg/L的CTK处理12 h,再在2%KNO_3中浸泡12 h,可大幅度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整齐度。  相似文献   

13.
A new monoepoxylignan, dysosmarol (1), along with eight known compounds, podophyllotoxin (2), 4'-demethylpodophyllotoxin (3), deoxypodophyllotoxin (4), 4'-demethyldeoxypodophyllotoxin (5), diphyllin (6), kaempferol, quercetin, and beta-sitosterol,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Dysosma versipellis. The structure of 1 was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Aryltetralin lignans 2-4 showed the most potent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the growth of androgen-sensitive (LNCaP) and androgen-independent (PC-3)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 with IC50 values in the ranges 0.030-0.056 and 0.032-0.082 microM, respectively. A quantitative HPLC analysis showed that compound 2 occurred a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in the plant (37.21 mg/g) followed by compound 4 (5.01 mg/g) and compound 3 (2.75 mg/g). Furthermore, D. versipellis roots contain a similar content of compound 2 as compared with the rhizomes and roots of Podophyllum hexandrum, a commercial source of the lignan. Thus, cultivation of D. versipellis in suitable locations may serve as an alternative source for podophyllotoxin (2)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4.
丹参种子形态结构与吸水萌发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系统研究丹参种子的形态结构与吸水萌发特性 ,为丹参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 :形态结构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种子吸水 /脱水速率用重量法 ,种子发芽条件研究参照国家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和国际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果 :①通过种子形态结构观察发现 ,在丹参果实的果皮外层有 10~20μm厚度的黏液物质覆盖 ,并形成菱形网纹结构 ,其重量占种子重量的 8%~ 10 % ;②黏液物质能够迅速吸水膨胀 ,2h吸水量可达种子原重的 10倍以上 ,而脱水速率却远低于吸水 ;③丹参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在 25℃左右 ,当年的新种子发芽率可以达到 75%以上 ,在 23℃ ,28℃变温条件下发芽势与活力指数最高。同时发现 ,预先冷冻、PEG引发和GA3 浸种等处理技术可以明显提高丹参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5.
半夏人工种子贮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半夏人工种子的贮藏技术。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不同浓度的保鲜剂、植物生长物质和防腐剂等因素对半夏人工种子在常温和低温下贮藏后的萌发率影响。结果与结论:以3%海藻酸钠为种皮基质,添加0.1 mg.L-1GA3,0.2%苯甲酸钠,1%多菌灵,0.1%Cl2O以及0.2%壳聚糖制成人工种子,在25℃条件下贮藏30 d后,可获得65%的萌发率。以3%海藻酸钠为种皮基质,添加0.1 mg.L-1GA3,0.2%苯甲酸钠,1%多菌灵,0.2%Cl2O以及0.1%壳聚糖制成人工种子,在4℃条件下贮藏30 d后,可获得80%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6.
侗药八角莲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侗药八角莲主产地广西的三江、湖南的通道、新晃、贵州的天柱、凯里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收集了不同少数民族药用经验,明确了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介绍了侗药八角莲的文献记载、植物学形态、分布及品种、民间应用方法,以及当前对侗药八角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研究状况,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有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丰富的药用民族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7.
晋昕  任兵  曹爱农  晋小军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9):3731-3735
以三年生柴胡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灌浆及发芽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提高柴胡种子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柴胡种子干物质积累趋势呈"S"型曲线,快增期在花后25~34 d,开花后46 d灌浆基本结束。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开花后28 d开始柴胡种子的灌浆速率迅速下降,至开花后43 d后趋于稳定,种子脱水速率和种子千粒鲜重达到最大。种子发芽质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子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柴胡种子应在花后52 d左右采收最佳,此时种子含水量10%左右,发芽率为34.33%。  相似文献   

18.
半夏的人工种子技术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 :研究半夏人工种子技术。方法 :以半夏试管小块茎为材料 ,海藻酸钠、壳聚糖等为种皮基质 ,添加适量的激素、抗生素、防腐剂、农药和金属离子等制成人工种子 ,在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培养。结果与结论 :以3%海藻酸钠和 2 %壳聚糖为种皮基质 ,添加 0.1mg·L-1GA3 ,0 .3%多菌灵 ,0.2 %苯甲酸钠以及 0.05 %CuCl2 ,0.05 %CoCl2 和 0.05 %NiCl等制成复合型人工种皮 ,可获 95 %的萌发率和 90 %的成苗率。  相似文献   

19.
丹参陈种子对发芽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丹参陈种子基本品质的研究,探讨丹参陈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为企业种子制定丹参生产管理规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丹参陈种子样品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了其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等基本品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粗脂肪、水溶性糖及淀粉等基本营养成分。结果丹参陈种子净率为92.10%,千粒重为1.543 2 g,含水量为12.25%,蛋白质含量为4.171 g/100 g,粗脂肪含量为18.95g/100 g。结论丹参陈种子的发芽率和营养成分含量都较低,陈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可能与其营养成分含量低有关;建议采用30℃左右的热水浸种、CaCl2及较低浓度的KNO3(50~100 mmoL/L)浸种提高丹参陈种子的发芽率,陈种子忌用。  相似文献   

20.
药用峨眉野连种子形态及萌发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平  何平  袁凤刚  胡世俊  张益锋  高姗 《中草药》2009,40(11):1799-1802
目的 通过对峨眉野连种子形态和萌发生理的研究,找到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的最佳条件.方法 观察种子外观形态,对峨眉野连种子长宽、千粒质量、含水量、吸水率、生活力和萌发等多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考察不同温度、不同激素质量浓度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 TTC(四氮唑)染色法测得的种子的生活力低,仅为56%.空粒和无生活力的种子占44%,表明峨眉野连发育完全的种子较少.种子的吸水实验表明种皮透水性较好,完全吸水时间仅为6 h,从而可以判断,种皮不可能是萌发率过低的制约因素.萌发实验显示,4℃是种子较为适宜的萌发温度,发芽率可达到54.43%.5.0 mg/L的GA_3(赤霉素)处理后的萌发率提高最为显著,可达73.48%,但是过高质量浓度(7.5 mg/L)的GA_3则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效应.结论 种子生活力较低,且种子休眠,这可能是导致其萌发率低的重要原因.峨眉野连种子在不同温度和不同质量浓度的激素处理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其人工栽培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