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雷公藤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雷公藤中的挥发性成分,对挥发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 江西产地的样品鉴定出了2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4.96%;湖北产地鉴定出了2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2.12%;四川产地鉴定出了2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9.16%;...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schrenkii Rupr.)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乙醚萃取,所得部分通过GC-MS分析检测;利用硅胶柱色谱结合制备薄层层析分离非挥发性化学成分,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得到8个挥发油成分,2个非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香兰素和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结论:以上所得挥发油成分和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东北山梅花根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3.
李昌勤  姬志强  康文艺 《中草药》2010,41(9):1443-1444
目的研究藿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藿香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藿香茎中鉴定了10个化合物,占茎中挥发性成分的96.88%;从藿香叶中鉴定了20个化合物,占叶中挥发性成分的98.12%;从藿香果实中鉴定了15个化合物,占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的97.86%。结论对甲氧基苯丙烯是藿香茎、叶和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肉豆蔻饮片及其标准汤剂挥发性成分差异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肉豆蔻饮片与标准汤剂中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15批肉豆蔻饮片标准汤剂挥发油含量范围为0.324%~0.688%,转移率范围为5.06%~10.00%,平均转移率为7.23%,标准偏差为1.5%.肉豆蔻饮片与标准汤剂中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2种共有成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8.2%和79.17%.两者的主要成分均为肉豆蔻醚、α-蒎烯、伪柠檬烯、(-)-4-萜品醇、γ-松油烯、黄樟素、甲基丁香酚、松油烯、榄香素.实验结果表明肉豆蔻饮片与标准汤剂中挥发性成分组成与相对百分含量差异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肉豆蔻配方颗粒中有效挥发性成分制备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两种不同寄主桑寄生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寄主分别为桂花树和相思树桑寄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桑寄生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寄主为桂花树桑寄生挥发油分离出85个色谱峰,鉴定其中5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77.08%;寄主为相思树桑寄生挥发油分离出9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29个化合物,占总量的67.40%.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2种不同寄主桑寄生挥发性成分及含量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玉兰果壳和种子的挥发性成分,并比较其异同与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果壳和种子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广玉兰果壳中分离出111种组分,共鉴定了7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56.54%;从种子中分离出88种组分,共鉴定了5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46.02%;其中果壳和种子的共有成分21种(果壳占总挥发油含量的28.46%,种子占33.77%)。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广玉兰的果壳与种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拉雅松松针挥发油中鉴定出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565%,主要成分为α-蒎烯(24.659%)、β-蒎烯(11.471%)、β-石竹烯(9.932%)和异松油烯(5.167%);从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中鉴定出5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794%,主要成分为α-蒎烯(22.542%)、β-石竹烯(16.636%)和1,2,4a,5,8,8a-六氢化-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5.085%).结论:首次研究了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合理开发利用广西的松针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胡椒叶及果实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分析山胡椒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从山胡椒叶及果实中提取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联用仪结合保留指数进行鉴定。结果:山胡椒叶挥发油共鉴定出2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6.51%,主要成分为D-吉玛烯(45.56%)、(+)-喇叭烯(5.76%)、石竹烯(5.75%)等;山胡椒果实挥发油共鉴定出了3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9.73%,主要成分为β-顺-罗勒烯(31.90%)、可巴烯(12.75%)、α-石竹烯(8.06%)等。二者共有挥发性成分14个。结论:山胡椒叶及果实主要挥发性成分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寄主分别为桂花树和相思树的桑寄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SFE-CO2)提取桑寄生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 桂花树寄生挥发油分离鉴定25个化合物,占总量的51.23%,主要成分是甲氧基肉桂酸乙酯、香豆素、十五烷等;相思树寄生挥发油分离鉴定11个化合物,占总量的53.94%,主要化学成分是2,4-二叔丁基苯酚、反式薄荷酮等.结论 两种不同寄主桑寄生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宁夏胡芦巴种子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乙醚作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从胡芦巴种子中提取了挥发性物质,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的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与结论从宁夏胡芦巴种子挥发油中鉴定了82个化合物,其中含量最大的是2-Methyl-pentanol(3.45%),化合物16,29,50,52,65,67,76,78都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GC-MS对白花九里明的挥发油进行研究,通过数据处理,分析该药挥发油所含的化学成分.方法 按<中国药典>2005版Ⅰ部附录中挥发油提取法甲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联用仪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共分离出29个峰,并鉴定出其中的23种成分.结论 白花九里明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5-(1,5-二甲基-4-己烯基)-2-甲基-1,3-环己二烯(32.24%);1-(1,5-二甲基-4-己烯基)-4-甲基苯酚(22.87%);(E)-β-金合欢烯(8.31%)等,化合物类型主要有萜类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等,其中以萜类化合物为主,所得数据可为白花九里明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多枝雾水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多枝雾水葛Pouzolzia zeylanica var. microphylla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系统溶剂法对醇提物进行萃取,醋酸乙酯萃取部位通过正相、反相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法确定结构。结果从多枝雾水葛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R,3S,4R,5S)-2,5-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3,4-二-(3,5-二羟基苯基)四氢呋喃(1)、pouzolignan K(2)、saropeptide(3)、去氢吐叶醇(4)、对羟基苯甲酸(5)、异香兰酸(6)、原儿茶酸(7)、丁香酸(8)、原儿茶醛(9)、原儿茶酸乙酯(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异雾水葛木脂素K,化合物3~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广林九号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Guanglin9)桉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广林九号桉叶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 - MS)联用法分析鉴定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广林九号桉叶挥发油中鉴定出5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966%.挥发油中的主要成份是1,8 -桉叶油素(34.659%)、α -蒎烯(10.301%)、α-松油醇(7.638%)、乙酸α-松油酯(7.583%)、龙脑(5.874%)、反式-松香芹醇(2.947%)和葑醇(2.185%).结论 首次研究了广林九号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贵州金丝桃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贵州金丝桃叶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从贵州金丝桃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对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从贵州金丝桃中鉴定了35个化合物,占叶中挥发性成分的94.46%。结论:贵州金丝桃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β-蛇床烯(12.30%)、α-蛇床烯(11.75%)和石竹烯(10.7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短柄南蛇藤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提取短柄南蛇藤茎普通粉和超微粉挥发油,采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短柄南蛇藤茎普通粉和超微粉中分别分离鉴定出9种和21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5.960%和97.518%.短柄南蛇藤叶两种粉末挥发油成分中,含有9种相同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油酸(普通粉56.711%,超微粉56.988%).结论 该文首次对短柄南蛇藤茎普通粉与超微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
感冒药YL2000水煎剂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感冒药YL2000水煎剂中挥发性成分,并考察其中含挥发油的羌活、独活、黄芩、黄连4味中药配伍后对各单味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YL2000水煎剂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与文献中报道的各单味中药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结果:从挥发油中分离出146种化合物,初步鉴定了其中39个化合物,其挥发性成分总量占色谱峰总面积的85.66%。大部分单味中药中挥发油含量较高的成分在YL2000共煎液中未能检测到,多数成分存在于共煎液挥发油中而在单味药挥发油中无任何相关文献报道。结论:YL2000组成中药配伍对挥发油成分的变化提示,在煎煮过程中发生了增溶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化学反应以及挥发性的成分蒸发了,导致部分成分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茯苓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提取茯苓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茯苓超微粉中分离出131个成分,鉴定出6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51.145%;茯苓普通粉中分离出103个成分,鉴出6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59.223%.茯苓2种粉末挥发油成分中,含有57种相同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分别为α-柏木醇(茯苓超微粉7.936%)、反橙花叔醇(茯苓普通粉8.657%).结论 首次报道利用简便的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茯苓超微粉挥发性成分,并将其与茯苓普通粉一起进行定性定量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小飞蓬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用GC-MS分析小飞蓬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飞蓬挥发油,利用GC-MS对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小飞蓬挥发油成分中26个化合物,占所提取挥发油总量的98.25%.主要成分为:柠檬烯(58.30%)、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环[3.1.1]-2-庚烯(8.7%)、β-蒎烯(6.28%)、2-甲基-6-(4-甲基苯基)-2-庚烯(5.13%)、棕榈酸(5.07%)、月桂烯(4.52%)、1,3,5-三亚甲基-环庚烷(2.05%).结论:小飞蓬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柠檬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草果果仁、果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其开发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草果果仁及果壳的挥发油,并计算其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鉴定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及结构.结果:从3个不同批次的草果中共鉴定出75个成分.其中从草果仁挥发油样品中分别鉴定出35,48,42个组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4.8%,95.6%,93.7%;从果壳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5,70,68个组分,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4.5%,91.5%,91.4%.其中果仁挥发油共有成分有33个,果壳挥发油共有成分有54个;果壳与果仁挥发油成分大部分相同,其共有成分主要有1,8-桉油素、α-蒎烯、β-蒎烯、α-松油醇、橙花叔醇等29个成分,分别占果壳和果仁挥发油总成分的69.27%~77.29%,91.56% ~93.88%.草果果壳挥发油的特有成分有β-桉叶醇、葑醇、反式-松香芹醇、δ-杜松烯、(-)-桃金娘烯醇等18个化合物,果仁挥发油中无此类成分.结论:草果果壳挥发油含量约为果仁的1/4,果壳及果仁的挥发油成分大部分相同,均含有较高含量的1,8-桉油素和α-松油醇,但两者成分仍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岩木瓜挥发性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岩木瓜的挥发性成分并研究其抗血栓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GC-MS鉴定化学成分;测定氧化产物水平研究抗氧化作用;用Born比浊法测定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从挥发油中检出198个色谱峰,鉴定5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2.06%,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脂肪酸类成分;岩木瓜的挥发性成分没有抗氧化作用,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弱的抑制作用.结论:岩木瓜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