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记者从11月11日在海口市召开的“南岛牌血竭质量研讨会”上获悉:海南制药厂用百合科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生产的“南岛牌血竭”,是传统药用血竭的同类品种之一,与进口的非洲、阿拉伯国家百合科龙血树属多种植物生产的血竭亲缘相近、主要化学成分类似。现已经海南省卫生厅批准生产并投放市场。血竭为传统中药,其来源复杂。我国主要依赖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比较费菜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费菜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的脂溶性成分,采用氢氧化钾-甲醇直接酯化法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4种脂溶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载气为高纯度氦气,进口温度250℃,流速1.24 m L·min~(-1);电离方式E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250℃,溶剂延时3.5 min,m/z 40~600。结果:从费菜的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中分别鉴定出26,37,37,20种脂溶性成分,4个部位中共有的脂溶性成分有12种,单独存在的成分分别有6,6,9,2种。以亚麻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是费菜的主要脂溶性成分,其在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2.59%,52.57%,37.04%和80.06%,4个部位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分别为1.17∶1,1.38∶1,0.85∶1和4.56∶1,费菜的4个部位具有相似的脂肪酸组成,但脂肪酸的构成比例有一定差异。结论:该文提取、鉴定并比较了费菜4个部位的脂溶性成分,为费菜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海南砂仁的脂溶性成分。方法:利用溶剂分步萃取,得到各萃取部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石油醚部位的成分进行测定,并与标准图谱对照,确定化合物成分,经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海南砂仁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出76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56种成分,所鉴定的成分占总脂溶性成分的68.81%,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对苯二酚(7.74%)、Z,E-2,13-十八碳二烯-1-醇(6.86%)、E,E-2,13-十八碳二烯-1-醇(5.44%)、4-十一烷基苯酚(3.71%)、(Z)-9-十八碳烯醛(3.65%)、顺式-异油酸(3.39%)及(E,E)-大牻牛儿-3,7(11),9-三烯-6-酮(3.05%)等。结论:本研究首次对海南砂仁的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该研究为海南砂仁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4.
血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血竭及同属它种植果实中渗出的红色树脂,或为百合科植物海南龙血树的含脂木质部中提取而得的树脂。商品血竭因来源分为进口血竭和国产血竭。进口血竭通常又分为加工血竭(商品有手牌、皇冠牌、麒麟牌等)和原装血竭。今发现有用松香和红色染料及它物掺杂制成的外形、商标很类似于手牌血竭的伪手牌血竭。现将二者的主要鉴别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海南龙血树血竭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血竭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6,8-二甲氧基-3-甲基蒽醌(1)、薯蓣皂苷元(2)、偏诺皂苷元(3)、芥子醛(4)、3,4,2’,4’-四羟基-3’-甲氧基查耳酮(5)、2’,4’,4-三羟基-3-甲氧基查耳酮(6)、表松脂醇(7)和(3E)-2,3-dihydro-7-hydroxy-3-[(3-hydroxy-4-methoxy-phenyl)-methylene]-4H-1-benzopyran-4-one(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海南血竭中分离得到。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 aureus)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树发的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树发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34个挥发油成分,占总量的17.93%,其成分类型主要包括萜类(6.71%),酮类(4.19%)及醇类(3.27%),主要成分为4-戊烯-2-酮(4.19%),cis-7-十四烯醇(3.03%),3,7-二甲基辛烯(1.30%),新己烷(1.28%)和大牦牛儿烯D(1.01%);共鉴定出33个脂溶性成分,占总量的89.63%,其成分类型主要包括脂肪酸类(81.65%),烷烃类(4.49%)和醇类(1.67%),主要成分为反亚油酸甲酯(34.98%),油酸甲酯(10.94%),14-甲基-十五烷酸甲酯(7.40%)和硬脂酸甲酯(4.13%)。结论:首次从树发中提取并鉴定了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为树发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广南天料木茎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南天料木茎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硅胶柱层析分离,得石油醚提取物Ⅰ和Ⅱ,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及分析。结果从提取物Ⅰ中鉴定出13种成分,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36.31%)、亚油酸甲酯(19.47%)、8-十八烯酸甲酯(13.84%);从提取物Ⅱ中分离、鉴定出18种成分,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26.75%)、10,13-十八碳二烯酸甲酯(18.98%)、8-十八烯酸甲酯(13.79%);提取物Ⅰ和Ⅱ共同含有6种甲酯类化合物和反油酸,提取物Ⅰ含有甾醇类化合物(10.42%),提取物Ⅱ存在蒽醌类化合物(4.49%)。结论该研究首次对广南天料木茎的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首次鉴定出含有苯并吡喃结构的化合物2-乙氧基-2,4-二苯基-2H-1-苯并吡喃-3-碳酸乙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海南山油柑茎皮和木质部的挥发油成分,并测试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采用NIST05和WILEY275L数据匹配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抗菌活性,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毒活性。结论:海南山油柑茎木质部挥发油共鉴定出7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7.74%,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8.84%),α-古巴烯(7.94%),δ-杜松烯(3.71%),(E,Z)-2,4-癸二烯醛(3.45%)和香树烯(3.30%)。茎皮挥发油共鉴定出7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6.25%,其主要成分为α-蒎烯(46.70%),α-古巴烯(19.81%),δ-杜松烯(5.80%),香树烯(4.46%)和柠檬烯(3.53%)。木质部和茎皮挥发油中有39种相同的成分。茎皮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有抑制活性,而木质部挥发油无活性。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山油柑茎皮和木质部挥发油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SEL-7402的增殖均显示了较强的抑制活性,而茎皮挥发油的活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垂丝海棠叶脂溶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垂丝海棠叶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分析垂丝海棠叶脂溶性成分。结果:从中鉴定出85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0.73%。结论:垂丝海棠叶脂溶性成分类型主要是酯类(25.66%)、酸类(19.01%)、烷烃类(14.68%)、醇类(11.33%),其主要成分有棕榈酸(14.49%)、植醇(10.72%)、棕榈酸乙酯(5.32%)、亚油酸(4.65%)、2-甲基四氢呋喃(4.22%)、棕榈酸甲酯(4.07%)和己烷(4.03%)。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鉴定黄芩种子中的脂溶性成分。方法用氯仿提取黄芩种子中的脂溶性成分,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分析鉴定了26个成分,含量占总成分的66.74%。其中主要成分为亚油酸(23.42%)、反油酸(9.84%)、2-庚烯醛(5.63%)、棕榈酸(4.21%)、2,4-癸二烯醛(3.67%)、2-癸烯醛(3.06%)、硬脂酸(2.57%)等。结论黄芩种子脂溶性成分中有机酸类含量最高,其他成分主要为烷烃和烯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海南龙血树所产血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脂素(1),松脂醇(2),蛇菰宁(3),2-(4-hydroxyphenyl)-6-(3-methoxy-4-hydr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4),5,7-二羟基-4′-甲氧基-8-甲基黄烷(5),7,4′-二羟基-8-甲氧基高异黄烷(6),(2R)-7,4′-二羟基-8-甲基黄烷(7),(2S)-7,3′-二羟基-4′-甲氧基黄烷(8)。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血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乌骨藤脂溶性成分抗肿瘤活性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乌骨藤脂溶性成分的抗肿瘤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中药乌骨藤的脂溶性成分,采用MTT法研究其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并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乌骨藤脂溶性成分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同时分析了其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24个化合物,并测定了相对含量。结论:乌骨藤的脂溶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其药理活性与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相关。  相似文献   

13.
甜地丁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甜地丁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石油醚提取甜地丁中的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所得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22个成分,占脂溶性成分总量的98.12%.其中含量较高成分为3-异辛氧基丙胺(23.178%),α-脱氢孤挺花宁碱(20.388%),2-甲氧基苯硫酚(11.387%),3-甲基十七烷(9.278%),(Z)-3-十六烯(7.000%).结论:甜地丁脂溶性成分中含烷、烯、酮、酚、醇、醛、酯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较高的医药、食品应用价值,分析结果为甜地丁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槟榔果实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槟榔果实的脂溶性成分。结果:从槟榔果实脂溶性部分鉴定了13个化学成分,占其总量的96.14%,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酸。结论:本次研究为槟榔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四物汤组方前后脂溶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物汤及其组方中各单味药组方前后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索式提取法提取四物汤及其组方各单味药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中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四物汤及其组方单味药熟地、白芍、当归和川芎中分别鉴定出25、38、41、30、51个化合物,分别占总量(不明确)的92.952%、76.093%、87.133%、70.304%、92.708%。结论四物汤及其组方各单味药主要成分均为不饱和脂肪酸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小果鹧鸪花Trichilia connaroides Bentv.var.microcarpa Bentv.果实的脂溶性成分及抗菌活性。方法:冷浸法提取小果鹧鸪花果实中脂溶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共分离出45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44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2.82%;该脂溶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结论:首次从小果鹧鸪花果实中提取脂溶性成分并鉴定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化合物(60.88%),为小果鹧鸪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杨桃叶、果实和根脂溶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石油醚回流提取法获取杨桃不同部位的脂溶性成分,应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化学组成。结果:从杨桃叶中鉴定了11个化合物,萜类成分相对含量最高(58.55%),从果实中鉴定了31个化合物,脂肪族成分相对含量最高(72.67%),从根中鉴定了38个化合物,芳香族成分相对含量最高(31.59%);叶和果实共有成分有壬醛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叶和根共有成分为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果实和根共有成分有十四烷、十七烷、十八烷和二十二烷。结论:杨桃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有较大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杨桃的活性物质基础提供了更多化学信息,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杨桃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黄脚胡蜂的脂溶性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浸渍法提取脂溶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从黄脚胡蜂脂溶性成分中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油酸乙酯(57.82%)、亚油酸乙酯(11.76%)、棕榈酸乙酯(8.32%)、苯乙醇(8.08%)、丁二酸二乙酯(3.48%)。结论:黄脚胡蜂的脂溶性成分中含量较高的亚油酸乙酯和棕榈酸乙酯具有抗炎的作用,这与云南民间将黄脚胡蜂用酒浸泡后用来治疗佐剂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一致,为民间的用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番茄红素油树脂的可挥发性成分及脂溶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连用技术对番茄红素油树脂的挥发性成分及部分可皂化成分和非皂化成分进行了分析.根据经质谱数据库检索、人工分析并与标准图谱核对,鉴定19种挥发性成分,17种可皂化成分和12种非皂化成分,为了进一步开发天然保健食品及药品的功能因子番茄红素和提高番茄红素油树脂的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金银花脂溶性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用气相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气象色谱-质谱(GC-MS)法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检出39个色谱峰,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总组分的94.03%。结论金银花脂溶性成分主要为烃类和脂肪酸,其中13种烃类化合物占总脂溶性成分的45.10%,11种脂肪酸占总脂溶性成分的43.18%;植物甾醇为次要成分,占总脂溶性成分的8.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