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四妹  张玉才  王键 《中医杂志》2012,53(20):1793-1794
程杏轩著《杏轩医案》载运用张仲景经方治验24则,是新安医学著作中典型的经方医案代表.程杏轩继承发扬仲景学说,以凭证用方,不拘体质与时令;医贵变通,知常达变;艾灸与方药并用;熟读深研经典,尤需临证积累;医者经方、经典皆应熟读活用;熟读深研经典,尤需临证积累为其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应用仲景泻心汤方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证指南医案》记录了清代医家叶天士临床诊疗经验,由其门人华岫云等依据叶氏临证医案整理编撰而成。其辑录运用经方医案数量可观,反映了叶天士的医学思想和思路方法,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提出泻心汤方名,或药物组成确为仲景泻心汤,或虽未明确方名,但明确提出泻心法,且方症具备的案例有22例进行分析,归纳叶天士对仲景泻心汤的临床应用,对继承和发挥张仲景思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记录清代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的医案专著,充分反映叶天士融会古今、独创新说的学术特点。从《临证指南医案》复脉汤的应用,探讨其对仲景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4.
复脉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主方。温病学家叶天士用古法而不拘泥于古方,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复脉汤加减治疗多种病证,在继承仲景学说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扩大了复脉汤的证治。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复脉汤加减应用的相关病案的分析,总结叶氏应用复脉汤的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5.
叶天士临证重视滋补肺胃二阴。叶天士运用麦门冬汤治疗证属肺胃阴虚型的温病咳嗽时,多参考仲景顺应肺气、宣降并举、培土生金、顾护胃气的思想;其治疗胃阴虚吐血时,继承了仲景以甘温建立中阳的学术理论,创立了甘缓益营法。叶氏《临证指南医案》,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对仲景学术思想进行深刻发挥,丰富扩展了麦门冬汤的临床应用,足以启蒙后人之智。  相似文献   

6.
清康熙年间新安名医郑重光为"火神派"前期旳扶阳名家,其鲜明的扶阳思想从《素圃医案》可见端倪。其哲学观主要包括否定之否定、透过现象看本质、意识能动作用、继承与发展、抓主要矛盾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剖析《丁甘仁临证医集》"内科时病类·伤寒"中的医案,总结丁氏治疗伤寒外感病方面丰富的经验和临证辨证思路。丁氏综百家之长,勤思钻研,以仲景"六经辨证"为根本大法,以六经分治为准则,是分析病情、对症下药的关键。选取几则具有代表性的医案,对其证治方药进行分析,总结其治疗伤寒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吴鞠通临证特点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鞠通医案》是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毕生精力之所荟萃 ,充分体现了吴氏的学术渊源、思想和临证特点 ,笔者不揣浅陋 ,试作探讨 ,就正于师长同道。1 精研仲景学说 善用经方治病吴鞠通是温病大家 ,一般认为其学术渊源师承叶天士、薛生白。秦伯未先生说“天士、鞠通侧重温热”,又说吴鞠通“发愤治医 ,师法叶、薛”(《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但吴氏精研《内经》和仲景学说 ,功底深厚 ,《医案》中用仲景方法的 ,并不少见。遗精之治 ,后世习用三才封髓丹、秘精丸、金锁固精丸、六味地黄丸等方剂 ,吴氏用仲景桂枝龙骨牡蛎汤而获良效 (《卷二·虚劳…  相似文献   

9.
黄子天 《光明中医》2010,25(6):922-925
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 ,全面收集温病四大家的医案,制定筛选、整理与统计原则,在该原则下对温病四大家的医案进行整理、统计。通过"有引用《内经》条文的医案数量表"、"《素问》各篇被引用次数表"、"《灵枢》各篇被引用次数表"、"医案病种分布表"等图表,客观呈现出《内经》条文在温病四大家医案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叶天士为清朝著名医家,其学术精髓主要集中在《临证指南医案》.笔者以“胃脘痛”为例,分析叶天士运用仲景学说的思路. 1 承泻心法,扬通胃法 在《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肝犯胃》中有一则医案:“陈(氏)宿病冲气胃痛,今饱食动怒痛发,呕吐,是肝木侵犯胃土,浊气上踞,胀痛不休,逆乱不已.变为先寒后热,烦躁,面赤,汗泄,此为厥象.厥阴肝脏之现症,显然在目.  相似文献   

11.
高应兵  魏齐 《新中医》2020,52(9):206-208
正杨仓良老师乃宁夏秦杨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工作指导老师,宁夏第二届"自治区名中医"称号获得者。早年即崇仰《内经》《难经》,深研仲景、华佗、思邈之学,尤对毒药及风湿病有精深研究,著有《毒剧中药古今用》《毒药本草》《动物本草》等7部医著,学识渊博,医技精湛,每能挽救沉厄痼疾,余有幸随师侍诊,选录几则医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赵允南  张蕾 《河南中医》2004,24(1):22-23
许叔微 (公元 1 0 80 - 1 1 5 4年 ) ,字知可 ,宋代著名医家 ,真州白沙人。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等。除医案专著《伤寒九十论》外 ,生平医案还散见于《普济本事方》及后世类编整理的《名医类案》与《续名医类案》中。《伤寒九十论》载案 90则 ,其中经方医案6 1则 ,涉及经方 36首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专著 ,在医案的发展史以及仲景学术的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开创意义。《普济本事方》是许氏晚年所著的方书 ,载许氏医案5 4则 ,其中经方医案 2 5则 ,所录经方医案 ,考其义理与《伤寒九…  相似文献   

13.
张蕾 《山东中医杂志》2011,(11):817-818
<正>王孟英(1808~1867年),字士雄,号梦隐,浙江海宁人。精研轩岐、仲景及诸家医书,著作甚丰,有《温热经纬》、《随息居饮食谱》、《霍乱论》、《潜斋医话》、《归砚录》等,计10余种,并有医案11卷传世,对温病的证治和理论有独到见解,是我国清代著名  相似文献   

14.
叶天士既是温病大家,又是伤寒大家,其在遵循经方原旨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点、气候运气及病证等灵活变通,又与仲景有异,用药亦别具特色。本文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叶氏化裁应用乌梅丸规律,窥其思求经旨,演其所知之特色,以期为现今临床运用乌梅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王仲奇膏丸散方医案阐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有膏、丹、丸、散,煎,饮、汤、液之名,各有取义,又各有所用。医者立方,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近代中医临床大家王仲奇先生。以新安王氏宿学,其根底之深,经验之富,面名著医坛,饮誉海内外。近期《王仲奇医案》成帙出版,乃医案之遗诊。本文选择王氏所遗医案中膏,丸、散方,酌予阐发。  相似文献   

16.
乌梅是一味药食同源的药物,被历代医家使用,但均不离止泻、止痢、止咳等功效,叶天士是清代著名的医家,对张仲景极其推崇,化裁应用仲景方剂,并在医案中反复强调如何应用仲景心法辨证施治,叶氏临床应用仲景方剂加减变化灵活,化裁深得仲景心法,并不拘泥于原书中的加减规律。乌梅最先使用见于《伤寒论》乌梅丸,叶天士将乌梅的运用变得别开生面,本文即从《临证指南医案》中总结叶氏运用乌梅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张从正,金元四大家之一,临证善用汗吐下三法。其汗法源于《内经》、《难经》,宗于华佗、仲景、河间,然通过张氏的临证发挥,自成一家,独创外治汗法治疗体系。笔者不揣浅陋,通过收集张氏医案,以窥其外治汗法之机要。  相似文献   

18.
张颖  赵家有 《北京中医药》2019,38(10):1024-1025
阳气亏虚、阴邪阻滞是胸痹的基本病机。以该病机为指导辨治胸痹是常规经典治疗思路。温病学家以擅治温病闻名,考虑胸痹阳气亏虚、阴邪阻滞的病机,温病学家似于胸痹并无特色。然而《临证指南医案》亦收录了叶天士治疗胸痹的医案,值得探讨研究。本文基于《临证指南医案·胸痹》14则胸痹医案,以治法为切入点和整理主线,解析叶氏治疗胸痹医案,将叶天士治疗胸痹的治法总结为法仲景,辛滑温通;宣肺卫,苦辛开郁;运中焦,调和升降及通血络,蠲痹止痛等四法。同时,叶天士注意到了胸痹病机演变中有热证,痹久具有向肺痈肺痿转化之机,此时用药多辛苦润,该病机演变尚需深入研究及阐释。  相似文献   

19.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继续运用数据挖掘的分析方法对相关医案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固本培元"医案中脾类相关医案的病症特点与用药规律,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出对脾类的证治规律,为新安医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运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浅析《程茂先医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茂先医案》是明代新安医家程从周寄居江苏扬州二十余年间的临证实录,涉及内、外、妇、儿各科治案90余则,其中用温补而效者占三分之一,善用人参、附子温补,属新安医学中的"培元派"之列。并收录了大量程从周与扬州当地医师的学术讨论,记载详细真实,有分析,有讨论,学术价值较高,可读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