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阿米卡星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aac(6′)-Ib和aac(6′)-Ib-cr基因的临床分布情况。方法收集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阿米卡星耐药鲍曼不动杆菌61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aac(6′)-Ib基因,aac(6′)-Ib基因阳性PCR扩增产物利用限制性内切酶Fok I酶切消化后电泳分析aac(6′)-Ib-cr基因。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Whonet 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阿米卡星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aac(6′)-Ib基因检出率为70.5%,aac(6′)-Ib-cr基因检出率为8.2%,两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2.3%、63.9%,对其余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85.0%以上。结论阿米卡星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aac(6′)-Ib基因携带率较高,aac(6′)-Ib-cr基因检出率较低;两基因对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内的多种抗生素存在严重耐药且呈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征及aac(6’)-Ib基因分布情况。方法收集39株不重复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对13种常用抗菌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质粒介导aac(6’)-Ib基因。结果 3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率依次为74.36%、76.92%、82.05%、76.92%、82.05%、71.79%、79.49%、71.79%、79.49%、76.92%、89.74%、82.05%、94.88%。22株(56.41%)携带aac(6’)-Ib基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多药耐药表型,aac(6’)-Ib基因与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3.
鲍曼不动杆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耐氨基糖苷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4月临床分离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70株,PCR(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5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和rmtD),PCR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和测序。统计菌株对亚胺培南等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 armA基因的检出率为68.6%,未检出rmtB、rmtA、rmtC和rmtD基因。所有菌株对除亚胺培南外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80%。结论 16S rRNA甲基化酶(armA亚型)基因广泛存在于这些耐药菌株中。这些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也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地产ESBLs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携带状况,为探讨其耐药机制提供信息。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临床分离的62株产ESBLs并耐庆大霉素的大肠埃希菌,进行aac(6')-Ib’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结果62株菌中被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Ib’阳性17株,阳性率27.4%,同时耐阿米卡星的3株中,阳性1株。结论本研究样本菌株中部分菌株的氨基糖苷类耐药性可能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6')-Ib’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省11个地区20家医院临床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同源性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收集我省11个地区20家医院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临床分离的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和浓度梯度法(Etest)测定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分析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同源性;采用PCR扩增及克隆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结果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E耐药率最低(11.8%),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55.4%和68.6%,米诺环素耐药率75.6%,其余抗茵药物耐药率均大于90.O%;PFGE分型发现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235株属于3个克隆株。在多个城市的医院内流行,另有13株属于2个克隆株。分别在一个城市的医院内播散;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OXA-51组基因,258株携带OXA-23组基因,未检测到金属酶基因。结论克隆播散是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最主要的传播方式,OXA-23和OXA-66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是最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耐药不动杆菌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 GNS-448药敏卡及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靶位DNA回旋酶编码基因(gyrA)与拓扑异构酶Ⅳ编码基因(parC)之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分析,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可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epA、aac(6’)-Ⅰb-cr].结果 20株不动杆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严重耐药,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85%,亚胺培南90%,美洛培南耐药率达到95%.19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检出gyrA基因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第83位密码子TCA→TTA有义突变(氨基酸序列Ser→ Leu);20株不动杆菌中,parC基因均检出存在QRDR区第80位密码子TCG→TTG有义突变(氨基酸序列Ser→Leu);没有检出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可移动遗传元件可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epA、aac(6’)-Ⅰ b-or.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与gyrA和parC基因QRDR区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aac耐药基因亚型在临床分离的耐氨基糖苷类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检出情况,建立检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对从临床分离的42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同时行aac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本地区所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57%),对丁胺卡那耐药率较低(29%)。在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至少一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除2株细菌外,均检测到乙酰转移酶基因,其中6株有aac(6′)-Ih、20株为aac(3)-Ia、14株含aac(6′)-Ib、14株同时含aac(3)-Ia和aac(6′)-Ib。结论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耐药率高,其耐药主要是由aac(3)-Ia、aac(6′)-Ib编码的酶引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我院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acc(6')-Ib-cr基因的分布以及与耐药谱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在分子流行病学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2011年1-9月分离的阴沟肠杆菌46株进行acc(6')-Ib-cr基因检测,并通过DNA直接测序确定;分析两种耐药基因在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PCR产物片段大小及测序分析,46株阴沟肠杆菌中共有aac(6')-Ib基因阳性菌株15株,阳性率为32.6%;对阳性菌株进行DNA测序、BLAST比对,其中6株为aac(6')-Ib-cr,2株为aac(6')-Ib的变异株,变异株为第119位氨基酸与第173位氨基酸的突变.其余7株均为aac(6')-Ib野生型.15株aac(6')-Ib阳性菌中12株携带有整合酶基因.结论:我院分离阴沟肠杆菌耐药严重,氟喹诺酮耐药主要通过aac(6')-Ib-cr基因介导,多伴随携带整合酶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外膜蛋白CarO的表达、序列突变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8株.E—test鉴定亚胺培南敏感性;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鉴定菌株同源性;PCR法检验CarO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RealtimePCR法检验CarOmRNA的表达;SDS电泳法比较CarO蛋白的表达。结果本实验发现4株耐药菌株CarO序列同源性高;所有菌株中均存在CarO基因,但亚胺培南敏感及耐药菌株基因序列相似性仅87%,敏感菌株与耐药菌株均有CarOmRNA基因表达,且两者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DS电泳也发现其基因序列不同者CarO蛋白分子量不同。结论CarO基因序列改变可能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K-B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法检测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70株ABA对13种药物的耐药率均在65%以上,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率较高。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64.29%(45/70),其中aac(6’)-Ⅰ检出率最高为41.40%,其次为基因aae(3)-Ⅱ,aac(3)-Ⅰ和ant(3’)-Ⅰ,检出率分别为34.29%,31.435%和25.71%;未检出aac(6’)-Ⅱ,ant(2’)-Ⅰ,aph(3’)-Ⅰ及aph(3’)-Ⅱ基因。结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Ⅰ、aac(3)-Ⅱ、aac(3)-Ⅰ及ant(3’)-Ⅰ为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主动外排泵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加入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观察其对亚胺培南(IPM)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外排泵adeB、adeJ基因.结果12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除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外,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都达到60%~80%.加入CCCP抑制剂后有37株(28.9%)对亚胺培南的MIC比不加入CCCP的MIC值下降4倍及以上,其对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2.9%)与对亚胺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株(10.7%)的外排泵抑制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扩增有98株(76.6%)携带adeB基因,有75株(58.6%)携带adeJ基因.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严重,外排泵基因adeB 和adeJ广泛存在于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外排泵基因过度表达和外排泵抑制试验阳性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李梅  王文香  沈跃飞  潘发愤 《浙江医学》2016,38(1):29-31,35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机制,为控制其耐药性传播提供依据。方法筛选住院患者对环丙沙星耐药的69株铜绿假单胞菌,PCR筛选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ac(6'')-Ib-cr],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接合转移试验验证PMQR基因。结果69株受试株中,12株aac(6'')-Ib-cr基因阳性,经DNA测序、BLAST比对,3株携带aac(6'')-Ib-cr基因(含有Trp-102→Arg和Asp-179→Tyr突变),另有3株为aac(6'')-Ib野生型;质粒接合转移试验结果阴性;未检出qnr基因。结论铜绿假单胞菌PMQR基因以aac(6'')-Ib-cr基因为主,未检出qnr基因,aac(6'')-Ib-cr基因介导低水平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OmpA基因缺失株(△OmpA)和OmpA基因补救株(+OmpA)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探讨临床株鲍曼不动杆菌OmpA mRNA表达水平与耐药的相关性,明确OmpA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定点诱变技术构建ATCC17978 OmpA基因缺失株及补救株。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2020年9月-2020年12月期间AB菌感染的住院患者40例,分离并培养各AB菌株。荧光定量PCR检测临床株鲍曼不动杆菌OmpA mRNA表达水平,MIC法检测各菌株药物敏感性,药敏结果依据美国CLSI 2018判断标准判别。结果 OmpA基因缺失导致菌株在阿米卡星、头孢吡肟、莫西沙西、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几种抗生素中表现得更为敏感。本研究选择非耐药临床菌株和多重耐药临床菌株各20株。其中,对阿米卡星耐药18株,不耐药22株;头孢吡肟耐药20株,不耐药20株;对亚胺培南耐药19株,不耐药21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20株,不耐药20株。同时,多重耐药株鲍曼不动杆菌OmpA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耐药株(P<0.05)。结论 OmpA的缺失可显著降低阿米卡星、头孢吡肟、莫西沙西、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5类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OmpA mRNA高表达是本机构临床株鲍曼不动杆菌发生耐药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本机构临床菌株OmpA mRNA表达水平的监测或可有效预测菌株耐药性,掌握本机构内耐药菌株的流行动态,有效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和院感防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82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和伤口感染为主,其敏感率最高的是亚胺培南(90.2%)、哌拉西林/三唑巴坦(65.8%)头孢他啶(59.8%)、左氧氟沙星(54.9%)和哌拉西林(54.9%),其他抗生素敏感率一般在50%以下。耐药菌株存在较严重的交叉耐药现象。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在临床感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合理谨慎使用抗生素是延缓耐药株快速上升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共136株,采用K-B纸片法测定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的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结果:32株耐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敏感率分别为93.8%、81.3%、62.5%、62.5%,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的耐敏感率均低于18.7%。对32株耐氨基糖苷类的鲍曼不动杆菌8种氨基糖苷酶基因扩增共获得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别为15株aac(3)-I、32株aac(6′)-Ib、32株aac(6′)-Ⅱ、29株ant(3″)-I。结论: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93.75%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菌(MDRAB)。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敏感性较高。氨基糖苷酶aac(3)-I、aac(6′)-Ib、aac(6′)-Ⅱ、an(t3″)-I基因广泛存在于耐氨基糖苷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感染常见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的分布变迁和耐药情况。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0月,用K-B法检测了从我院分离获得的686株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等15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并按CLSI 2008年标准进行判断。结果从我院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686株:耐药性分析显示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13%),其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16.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1.1%)、阿米卡星(28%)。结论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仍是目前临床上的严重问题,需要临床各部门共同商讨有效对策。氨苄西林-舒巴坦是临床分离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的有效抗菌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菌株的检验来对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在临床中要先对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离,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ATB半自动细菌鉴定仪,药敏选用KB纸片法与药敏上机板条相结合,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PCR检验方法检测耐药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通过与基因库的比对可以发现,所选的6株鲍曼不动杆菌大多数是多重耐药菌株,在三维试验中,此类菌株均产生了ESBLs,有4株菌株产生了AmpC酶.在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型检测中发现有4株AmpC酶阳性,6株均为TEM阳性,4株为PER阳性,4株为OXA-24、VIM、IMP和VEB型等均为阴性,6株OXA-23型均阳性.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有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主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中的地位,以及该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鲍曼不动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系统进行检测。结果28株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在呼吸道感染标本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敏感性较好的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等其敏感率分别为92.9%(26/28)、92.9%(26/28)、57.1%(16/28)、53.6%(15/28)、50%(14/28)、46.4%(13/28)。结论本地区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抗感染治疗中,亚胺培南、关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等仍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李先平  王敏  王妹妹  曹虹  郑荣  曹伟 《广东医学》2012,33(20):3114-3116
目的 研究Ⅰ类整合子在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31株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Ⅰ类整合子基因.采用K-B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临床常见14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1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有22株(70.97%)检出Ⅰ类整合子,主要来源于ICU和神经外科.与Ⅰ类整合子阴性菌株相比,阳性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类整合子不是导致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杜超 《现代医学》2013,(10):758-760
目的:分析患者近3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为预防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至2012年临床分离的326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菌株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为45株,2011年为106株,2012年175株。标本来源以痰为主(73.6%)。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主要集中在ICU(38.6%),其次是呼吸内科(23.3%)。多药耐药和泛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对亚胺培南、关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彬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高,对多黏菌素B无耐药。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性发展,控制多耐药及泛耐药株的流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