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研究凝血因子Ⅻ(FⅫ)基因第46位核苷酸位点(C46T)的多态性和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之间的关系以及FⅫC46T多态性与FⅫ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笔者医院收治的210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择105例无不良妊娠史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突变分离聚合酶链反应技术(MSPCR)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FⅫC46T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Ⅻ、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纤溶酶原活性和抗凝血酶活性等指标,比较两组女性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其与凝血因子Ⅻ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女性凝血因子Ⅻ基因C46T基因型分别为CC型、CT型和TT型的概率为2.38%、41.90%、55.71%,对照组女性凝血因子Ⅻ基因C46T基因型分别为CC型、CT型和TT型的概率为1.90%、28.57%、69.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P=0.03)。研究组女性等位基因为C和T的概率分别为23.33%、76.67%,对照组女性等位基因为C和T的概率分别为16.19%、83.81%,组间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4)。两组女性基因型构成和等位基因频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女性的CT基因型明显高于对照组,TT基因型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854,OR=1.832,95%CI:1.205~2.943,P<0.05)。研究组女性凝血因子Ⅻ基因C46T中T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310,OR=1.455,95%CI:1.054~2.213,P<0.05)。研究组女性FⅫ:C在不同基因型(CC、CT、TT)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趋势为TT型最低,其次为CT型,CC型最高。结论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凝血因子Ⅻ基因C46T多态性为T等位基因时其凝血因子Ⅻ活性更低,凝血因子Ⅻ基因C46T的基因型为CT型时可能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3.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包括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Ⅷ(血友病A)、凝血因子Ⅸ(血友病B)、血管性血友病(vWD)、凝血因子Ⅹ、凝血因子Ⅺ、凝血因子ⅩⅢ等缺陷症,它们引起遗传性出血病;遗传性抗凝血因子缺陷症,主要包括抗凝血酶(AT)、蛋白C(PC)和蛋白S(PS)等缺陷症,它们引起遗传性血栓病。罹患这些疾病的患者,不仅自幼发病、持续终生,而且还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的宫腔情况,以及宫腔镜在IVF-ET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IVF-ET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ET)失败后接受宫腔镜检查96例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正常宫腔65例(67.7%),异常宫腔31例(32.3%),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4例,内膜薄6例,子宫内膜炎3例,宫腔粘连5例,宫颈管粘连1例,子宫纵隔2例.结论:IVF-ET失败患者宫腔镜检查阳性率高,宫腔镜寻找IVF-ET失败原因直观、简便、准确,并可及时完成简单的镜下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的宫腔情况,以及宫腔镜在IVF-ET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IVF-ET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ET)失败后接受宫腔镜检查96例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正常宫腔65例(67.7%),异常宫腔31例(32.3%),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4例,内膜薄6例,子宫内膜炎3例,宫腔粘连5例,宫颈管粘连1例,子宫纵隔2例.结论:IVF-ET失败患者宫腔镜检查阳性率高,宫腔镜寻找IVF-ET失败原因直观、简便、准确,并可及时完成简单的镜下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 886例病人的病史资料,将1次助孕成功的1 420例作为A组,2次及以上助孕成功病人的324个成功周期作为B组,与之对应的365个失败周期作为C组,对可能引起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组年龄明显小于B组且不孕年限较B组短(P<0.01).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相关因素分析显示:A组较B组促排卵时更多采用长方案,B组较C组更多采用微刺激或者拮抗剂等方案,且B组采用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的比例也高于A组和C组(P<0.01).体外受精结果分析显示:相较于A组,B组移植胚胎数要更多,但取卵总数、受精率、优胚率、可用胚胎数、冷冻胚胎数、种植率均较低(P<0.01);而相较于C组,B组取卵总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移植胚胎数、可用胚胎数、冷冻胚胎数均较高(P<0.05~P<0.01).结论:年龄大、不孕时间长、获卵数少、可用胚胎数少、胚胎质量差的病人易发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失败,对于前一周期治疗失败的病人采用个性化治疗,改变促排方案或者受精方式等可能有助于提高其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ET)失败患者的宫腔情况,探讨宫腔镜对分析IVF-ET失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例接受常规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ET失败患者再次助孕前行宫腔镜检查,对异常宫腔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再次助孕.结果:正常宫腔115例(56.9%),异常宫腔87例(43.1%).异常宫腔中以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薄、子宫内膜炎多见,共占76.9%.年龄≥35岁与子宫内膜厚度<8 mm者异常宫腔发生率高(P<0.05).异常宫腔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再次助孕临床妊娠率与正常宫腔者相似(P>0.05).结论:IVF/ICSI失败患者宫腔异常发生率较高,特别是≥35岁者.IVF/ICSI失败后宫腔镜检查对提高再次助孕妊娠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孕症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有生育要求的高龄女性群体相应增加,卵巢早衰、遗传性疾病等特殊疾病,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供卵IVF-ET需求逐步上升.本文报导2例供卵IVF-ET成功妊娠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1个表型诊断为FⅫ缺乏的家系进行基因诊断。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其父母的血浆FⅫ:C,以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F1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E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结果 先证者及其父、母FⅫ:C分别是52.5%、78.6%、89%,直接测序结果提示先证者F12基因的第1外显子46位碱基即启动子上游-4位为T/T基因型,其父、母在该位点均为C/T基因型。该基因的其它编码序列和侧翼部位未发现有碱基改变。结论 F12基因的46T/T多态性可能是导致先证者FⅫ缺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凝血因子Ⅻ(FⅫ)又称Hageman因子,是一条80ku的丝氨酸蛋白酶,该酶被激活后产生的FⅫa,参与凝血过程的起始、纤维蛋白溶解、补体的激活、缓激肽及血管紧张素的产生,尤其是其纤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FⅫ基因多态性与其血浆水平及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近年来已有较多报道,但其结论尚存在争议。本文就这一方面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治疗后流产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RT治疗后获得尿妊娠试验阳性的563例患者进行分析,按妊娠结局分为流产组和分娩组,分析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ICSI)、冻胚复苏移植(FET)妊娠后的流产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35岁组流产率明显高于年龄≤35岁组(P<0.01);随移植胚胎数增多多胎率及流产率均增加;流产组血清泌乳素(PRL)水平高于分娩组。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流产的发生与年龄、移植胚胎数、血PRL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与患者职业、学历及围孕期居住地的关系。方法回顾南方医院生殖中心
2010年1月~2014年6月首次IVF-ET助孕患者(n=3998)以及同期所有围产儿临床资料(n=3064)。了解不同IVF-ET结局与患
者职业、学历及居住地的关系。结果与本中心总体水平相比,女方务农患者早期流产风险升高(OR=4.319, P=0.047)。男女双
方职业与学历与IVF-ET异位妊娠存在相关性。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1%。深圳市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5.5%),但与广
东省其他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职业及学历对IVF-ET助孕结局有一定影响。积极开展卫生宣教和产前
检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10年1月~2014年6月首次IVF-ET助孕患者(n=3998)以及同期所有围产儿临床资料(n=3064)。了解不同IVF-ET结局与患
者职业、学历及居住地的关系。结果与本中心总体水平相比,女方务农患者早期流产风险升高(OR=4.319, P=0.047)。男女双
方职业与学历与IVF-ET异位妊娠存在相关性。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1%。深圳市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5.5%),但与广
东省其他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职业及学历对IVF-ET助孕结局有一定影响。积极开展卫生宣教和产前
检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本身是否会增加子代不良妊
娠结局(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APOs)的风险。方法:选择诊断为不孕症通过IVF-ET受孕的妇女为暴露组,诊断为
不孕症但通过非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如促排卵或简单药物治疗)后自然怀孕的妇女作为非暴露组,建立前瞻性队列。
通过单因素分析找出两组除IVF-ET操作因素外存在差异的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这些因素,分析
IVF-ET技术对APOs的独立作用。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后,IVF-ET受孕孕妇较诊断为
不孕症但自然受孕孕妇显著增加早产(OR=1.28,95% CI:1.05~1.56)、低出生体重(OR=1.69,95% CI:1.27~2.31)、围
生期死亡(OR=5.33,95% CI:2.44~11.81)和先天畸形(OR=1.83,95% CI:1.12~2.94)的风险。结论:IVF-ET操作因素本
身可能会增加APOs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后经阴道超声(TVS)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7月,在该院生殖中心经IVF-ET助孕后,由TVS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98例异住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患者中TVS共诊断96例,经手术证实均未破裂,其中单纯异位妊娠占82.65%(81/98),官内外复合妊娠(HP)占15.31%(15/98),漏诊和误诊各1例,共占2.04%(2/98).TVS诊断早期异住妊娠的敏感性为97.96%(96/98).96例患者的妊娠部位包括宫角妊娠3例,输卵管妊娠93例,其中单侧输卵管双胎妊娠5例,榆卵管间质部妊娠13例.输卵管妊娠呈环状征、典型孕囊型及混合包决型3种类型,分别占11.83%(11/93)、56.99%(53/93)、31.18%(29/93).3种类型异位妊娠患者移植后14d血β-hCG的均值(除去HP)为(174.50±124.95)mIU/mL,其差异均无显著性(P=0.582),但以典型孕囊型14 d血β-hCG值最高.异住妊娠患者移植后14d血β-hCG值显著低于官内妊娠者(P=0.000).TVS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时间最早为移植后18 d,最晚54d,平均(25.83±6.05)d;89.58%的病例至移植后32 d均可由TVS诊断.HP的平均诊断时间为移植后(27.73±6.30)d.结论 IVF-ET后,89.58%的异住妊娠患者能在移植后32d内由TVS诊断出,结合血β-hCG并动态追踪复查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因此,TVS对IVF-ET后早期异位妊娠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的治疗结局。方法87例接受IVF—ET治疗的PCOS患者,根据BMI分4组:A组BMI〈20kg/m^2,B组20~22.9kg/m^2,C组23~24.9kg/m^2,D组≥25kg/m^2。比较各组超排卵周期的基本资料、胚胎实验室数据及妊娠结局。结果D组促性腺激素用量与A组和B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1和P=0.037)。D组有效胚胎数与A、B、C三组相比均显著减少(分别为P=0.006,P=0.020和P=0.033)。各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PCOS患者BMI的增大,促性腺激素用量增加;当BMI≥25kg/m^2时,有效胚胎数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女方病因中各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因女方原因行IVF-ET的原发不孕患者,根据不孕的主要因素分为4组。输卵管因素组、排卵障碍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及不明原因组。比较4组间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结果:输卵管因素组胚胎种植率较高,但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因素组与排卵障碍组临床妊娠率较高,输卵管因素组临床妊娠率较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因素组的异位妊娠率较高,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预测IVF-ET结局中应注意输卵管因素特别是输卵管积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新鲜周期,拮抗剂方案对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进行体外受精、新鲜胚胎移植的149周期,分析拮抗剂方案中的排卵延迟对IVF-ET的妊娠结局的影响.按照是否用拮抗剂分为2组,其中拮抗剂方案组共83个周期,非拮抗剂方案组共66个周期.结果 非拮抗剂方案组分娩孕周及单胎新生儿体重显著低于拮抗剂方案组(P值分别为0.022、0.010),而2组中双胎低体重儿体重、双胎高体重儿体重、双胎新生儿平均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27、0.754、0.839).非拮抗剂方案组孕早期B超胎囊数、胎心数、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剖宫产率、早产率、胎停育率均显著高于拮抗剂组(P值分别为0.000、0.002、0.000、0.019、0.039、0.009、0.024).结论 IVF-ET中拮抗剂方案引起的排卵延迟并未增加早产、胎停育、新生儿低体重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探讨长方案超促排卵(COH)过程中黄体生成素(LH)的变化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IVF-ET)的影响.②方法 将患者分3组:第1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的LH>启动日LH,在COH中添加促性腺激素(HMG);第2组:HCG日的LH≤启动日LH,在COH中添加了HMG;第3组:HCG日的LH≤启动日LH,在COH中未添加HMG.比较3组患者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胚率、种植率、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③结果 降调天数及剂量,启动日的E2、FSH,HCG日的E2、P,子宫内膜厚度,Gn总量没有统计学差异.组1、2间Gn天数无差异,均显著高于组3(P<0.01);组1启动日LH显著低于组2、3(P<0.01),组2、3间无显著差异.组1 HCG日LH显著高于组2(P<0.01),组3 HCG日LH高于组2(P<0.05).组1的获卵数低于组2(P<0.05),组1与组3、组2与组3间无统计学差异.移植胚胎数、可用胚胎率、种植率、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组1、2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无差异,受精率低于组3(P<0.01),卵裂率、优胚率高于组3(P<0.01).④结论 在卵巢达到降调标准后,启动日LH低于0.5IU/L,可能影响早期卵泡的募集和受精,适当添加HMG,有利于卵泡募集,获得较多的卵子,并有利于其成熟受精,即使血清LH未上升.在卵泡发育晚期,垂体逐渐恢复LH分泌,有利于IVF-ET结局.此外,添加HMG后血清LH水平并未同步上升,故不能根据血清LH水平决定HMG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男性因素不孕超促排卵低获卵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和卵子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授精方式对受精效果、胚胎发育潜能及助孕结局的影响,为明确ICSI指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220个非男性因素不孕患者超促排卵低获卵周期,将其分为IVF组(151例)和ICSI组(69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促排卵过程中卵巢反应性指标、受精、胚胎质量和妊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完全受精失败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完全受精失败率无显著性差异,但IVF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呈增高趋势;完全受精失败率呈降低趋势。结论 ICSI即无法改善非男性因素不孕超促排卵低获卵患者的受精情况,对提高其胚胎发育潜能及改善最终妊娠结局也无益处,不建议对该部分患者常规行ICSI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109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行部分ICSI受精情况的分析,探讨对于潜在受精障碍患者合适的受精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行部分ICSI的成熟卵母细胞共1850个,按可能存在受精障碍的原因分为5组:A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共17个周期;B组少弱精患者,受精前前向运动精子密度(3~5)×106/ml,共28个周期;C组畸精症患者,畸形精子百分率大于95%,共8个周期;D组无明确病因原发不孕患者,共31个周期;E组无明确病因继发不孕患者,共25个周期.比较各组中IVF与ICSI受精方式受精率的差异.结果 A组与D组ICSI受精率分别为(72.2±34.1)%和(82.7±21.4)%,均高于相应的IVF受精率[分别为(53.1±38.8)%,(58.8±31.6)%](P<0.05);B组、C组与E组ICSI与IVF受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D组与E组ICSI正常受精率均高于IVF(P<0.05),C组ICSI与IVF正常受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与无明确病因原发不孕患者行部分ICSI可改善IVF受精率,而少弱精、畸精症及无明确病因继发不孕患者行部分ICSI未能改善IVF受精率,提示对于以上患者行ICSI受精是否必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