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β3-微管蛋白表达与紫杉类药物化疗耐药发生的关系。方法对4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2~6个周期的含紫杉类药物方案化疗,并在化疗前及化疗的第2、4、6周期末检测β3-微管蛋白的表达,分析化疗疗效与β3-微管蛋白表达的相关关系以及化疗过程中β3-微管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化疗前β3-微管蛋白的平均表达率为0.456±0.320,化疗总体有效率为57.1%,tubb3表达与紫杉类药物化疗有效率呈负相关。在化疗过程中,β3-微管蛋白表达呈上升趋势,并在第4疗程达到了统计学的差异。结论β3-微管蛋白是良好的紫杉类化疗敏感性预测因子,并且可能是紫杉类继发耐药的重要原因,在化疗前及化疗过程中检测其表达情况有助于化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杨俊泉  高献书  刘宏侠  韩春 《医学争鸣》2008,29(10):930-932
目的: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βⅢ-tubulin表达与紫杉类化疗耐药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接受以紫杉类化疗的Ⅳ期NSCLC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标本βⅢ-tubulin蛋白表达,并对化疗疗效及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βⅢ-tubulin阳性表达率(≥50%阳性染色细胞)为58.7%(44/75),与性别、年龄及组织类型无关.化疗有效率(CR PR)为34.7%,βⅢ-tubulin高表达患者紫杉类化疗有效率低(25.0%),进展率高(25.0%),而βⅢ-tubulin低表达患者化疗有效率高(48.9%),进展率低(6.4%),P值分别为0.036和0.037.βⅢ-tubulin高表达者有较短的中位OS(12 mo)和PFS(8 mo),而βⅢ-tubulin低表达患者有较长的中位总生存期(OS)(15 mo)和无进展生存期(PFS)(11 mo),P=0.018.结论:βⅢ-tubulin高表达NSCLC患者对紫杉类药物耐药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沈红  蔡健康  沈立  崔进  王虹 《循证医学》2011,11(2):102-106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卜微管蛋白m表达与抗微管化疗药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β-微管蛋白Ⅲ表达与抗微管类化疗药有效性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 入选5篇英文和3篇中文文献,共457例.在紫杉类治疗患者中,β-微管蛋白Ⅲ低表达和高表达分别为112例和101例,有效率分别为50.9...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能否成为观察微管蛋白结合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10例NSCLC患者癌组织标本进行β-tubulinⅢ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紫杉类或非紫杉类联合方案的疗效、肿瘤进展时间(time tumor progression,TTP)、总生存期(overall sunival,OS)等之间是否有关.结果:β-tubulinⅢ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PS评分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紫杉醇/铂类化疗组,β-tubulin Ⅲ低表达组有效率(response rate,RR)、TTP、OS均显著高于β-tubulinⅢ高表达组(P<0.05);在吉西他滨/铂类化疗组,则没有这种变化(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β-tubulinⅢ表达是影响TTP和OS的独立因素.结论:β-tubulinⅢ表达水平可以作为NSCLC患者紫杉类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张继朋  胡晓璐  李高峰  陈瑞彬 《医学综述》2012,18(16):2637-2638
目的探讨β微管蛋白-Ⅲ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与紫杉醇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接受紫杉醇化疗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NSCLC、肺大泡、肺隔离症等组织的β微管蛋白-Ⅲ表达情况,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β微管蛋白-Ⅲ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为65.08%(41/63),高于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27.27%(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微管蛋白-Ⅲ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高表达者阳性率为42.10%(8/19),中-低表达者阳性率为84.09%(3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微管蛋白-Ⅲ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是否吸烟、病理类型均无明显关系。化疗有效率为68.25%(43/63),β微管蛋白-Ⅲ低表达组有效率为89.43%,其高表达组为3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微管蛋白-Ⅲ表达高低与紫杉醇的疗效有一定关系,低表达组患者更有利于使用紫杉醇类药物,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和β-微管蛋白Ⅲ与接受不同辅助化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行辅助化疗的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CC1、 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特征、分子特征与生存规律的关系.结果 ERCC1、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6.4%、43.7%和38.4%,三者表达程度无相关性,ERCC1(P=0.008)和RRM1(P=0.028)在腺癌中的高表达率显著低于非腺癌,而β-微管蛋白Ⅲ在腺癌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腺癌(P=0.001).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5.8个月,80例出现复发或转移,40例死亡,中位生存期未达到,中位无疾病生存期(DFS)为24.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36)、临床分期早(P=0.001)及非腺癌(P=0.004)患者较女性、临床分期晚及腺癌患者中位DFS显著延长,而年龄、吸烟与否、化疗方案的类型及ERCC1、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程度对DFS无影响.分层分析显示,RRM1高表达时,含吉西他滨方案组较其他方案组DFS有缩短的趋势(P=0.054);β-微管蛋白Ⅲ高表达时,紫杉类方案组较长春瑞滨和吉西他滨组DFS有缩短的趋势(P=0.076).而在RRM1或β-微管蛋白Ⅲ低表达以及ERCC1不同表达程度层中,各化疗方案组对DFS的影响无差异.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与否和临床分期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RRM1高表达者对吉西他滨耐药,而β-微管蛋白Ⅲ高表达者对紫杉类耐药,在耐药人群中使用其他方案似乎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CC1、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有助于筛选辅助化疗药物及预测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中Ⅲ型β-微管蛋白(Class Ⅲ β-tubulin)?微管相关蛋白tau(MAPT)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水平对化疗药物紫杉醇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54例胃癌原代细胞对紫杉醇的体外药物敏感性,RT-PCR法检测胃癌细胞内Class Ⅲ β-tubulin?MAPT和survivin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胃癌细胞对紫杉醇的体外敏感性与上述生物学指标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Class Ⅲ β-tubulin的mRNA表达水平为1.04 ± 0.22,与分化程度有关(P = 0.029);MAPT的mRNA表达水平为0.80 ± 0.17;survivin的mRNA表达水平为1.00 ± 0.19,与分化程度有关(P = 0.009)?药敏指数与Class Ⅲ β-tubuli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 = -0.372,P = 0.006),与MAPT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 = -0.292,P = 0.032),与survivi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 = -0.340,P = 0.012);Class Ⅲ β-tubulin与MAPT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 = 0.284,P = 0.037),与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 = 0.559,P = 0.000)?结论:胃癌细胞中Class Ⅲ β-tubulin?MAPT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可能对紫杉类药物的化疗敏感性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并表征tau及突变tau蛋白细胞和动物模型,检测模型tau蛋白及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情况及微管的形态,为tau蛋白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疾病模型。方法 将不同的质粒分别转染到HEK293细胞中,构建过表达野生型tau以及P301L/P301S突变tau的细胞模型。引进并繁育rTg4510小鼠(P301L突变tau转基因小鼠)以及PS19小鼠(P301S突变tau转基因小鼠)。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总tau及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转基因小鼠脑内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HEK293细胞微管形态的变化。结果 本研究成功构建过表达tau蛋白的细胞模型,繁育了两种tau转基因小鼠,在这些模型中tau蛋白表达及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不同突变类型的细胞和动物模型中,tau蛋白不同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变化以及微管形态变化略有差异。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301L/P301S突变tau蛋白的细胞和动物模型,这些模型均表现了显著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病变,并引起了细胞微管形态或tau蛋白病理的变化,进而为包括AD在内的tau蛋白病变提供了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TUBB3)的表达与多西紫杉醇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62例接受含多西紫杉醇一线化疗方案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肿瘤组织中TUBB3蛋白的表达,并对TUBB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62例晚期胃癌患者总的化疗有效率(CR+PR)为51.56%,TUBB3(+)者的有效率及控制率均低于TUBB3(-)者,进展率高于TUBB3(-)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TUBB3(-)表达的患者接受含多西紫杉醇化疗疗效优于TUBB3(+)表达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耐受性良好,TUBB3(+)组和TUBB3(-)组患者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本研究提示TUBB3蛋白的表达或许可以作为含多西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预测指标之一.尚需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au蛋白表达与ER阳性乳腺癌紫杉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vison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组织Tau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乳腺癌组织Tau蛋白与ER的相关性,及其与含紫杉类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Tau蛋白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率为44%(88/200),与ER表达呈正相关(r=0.32,P〈0.0001)。Tau蛋白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紫杉类新辅助化疗疗效、病理化疗反应分级和病理完全缓解率均高于Tau蛋白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0 1、P〈0.000 1),且这种差异在ER阳性分层分析中也存在(P=0.008、P〈0.000 1、P〈0.000 1),但在E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不存在(P=1.000、0.623、0.119)。结论乳腺癌组织Tau蛋白表达与ER正相关,检测Tau蛋白表达可作为ER阳性乳腺癌患者选择紫杉类化疗药物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化疗药物体外干预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耐药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体外评价蒽环类及紫杉类化疗药物与乳腺癌耐药相关基因MDR1(多药耐药基因)和BCRP(乳腺癌相关耐药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利用RT-PCR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体外化疗药物干预后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耐药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蒽环类药物与MDR1基因表达量间有密切关系,随蒽环类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MDR1基因表达量也随之增加.而蒽环类药物与BCRP基因间及紫杉类药物与MDR1、BCRP间都无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蒽环类药物是MDR1基因编码的p-gp蛋白的特异性底物之一.临床可能通过检测MDR1的表达量较准确的预测蒽环类药物的疗效,并为个体化的选择敏感性药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β-微管蛋白在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8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30例正常体检者的β-微管蛋白情况。结果 -微管蛋白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提示高表达,与脑梗死患者的梗死范围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β-微管蛋白在脑梗死患者中高表达,可能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型β微管蛋白(3 beta tubulin,TUBB3)和拓扑异构酶2(topoisomerase 2,TOP2A)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TUBB3和TOP2A表达与患者接受紫杉类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收治的60例确诊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液相芯片法检测患者乳腺组织中TUBB3和TOP2A mRNA的表达,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的TUBB3和TOP2A mRNA表达差异;两组患者均采用(多西他赛+吡柔比星+异环磷酰胺)/(紫杉醇+表柔比星+环磷酰胺)(PAC/PEC)进行化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并分析临床效果与TUBB3和TOP2A 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TUBB3 mRNA表达在不同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患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2A mRNA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是否绝经、组织学分级、是否淋巴结转移、ER表达、PR表达、HER-2表达关系不显著(P>0.05);TUBB3 mRNA低表达患者的缓解率高于高表达患者(57.14% vs 14.71%,x2=5.299,P<0.05);TUBB3 mRNA低表达、中表达患者的总有效率均高于高表达组(92.86%、83.33% vs 52.94%,x2=10.533、4.190,P<0.05);TOP2AmRNA高表达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低表达组(93.55% vs 69.23%,x2=3.967,P<0.05).结论 TUBB3 mRNA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TUBB3低表达、TOP2A高表达患者应用PAC/PEC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β-微管蛋白Ⅰ编码基因TUBB基因的突变与多烯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耐药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核苷酸测序技术检测90例晚期NSCLC患者TUBB基因是否存在突变。结果:36例患者在TUBB第4号外显子的第147号氨基酸编码序列处出现点突变,但这一突变与患者化疗疗效无明显相关。结论:β-微管蛋白Ⅰ的编码基因TUBB第4号外显子的第147号氨基酸编码序列的改变与多烯紫杉醇治疗NSCLC耐药无明显相关,但在患者中观察到了TUBB基因新的突变形式,该突变是否会对微管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尚不确定,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 TopoⅡα)、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的表达对紫杉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TopoⅡα,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因素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TopoⅡα,Her-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5%,30.0%,在Her-2阳性表达者中有75.0%的TopoⅡα同时表达阳性,两者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06);TopoⅡα的过表达与化疗疗效明显相关(P=0.001),而Her-2的过表达与化疗疗效无关(P>0.05)。 TopoⅡα,Her-2共表达时患者从紫杉类化疗中获益更多( P=0.024)。结论 TopoⅡα过表达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对紫杉类化疗更敏感,TopoⅡα有可能成为预测紫杉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6.
β-谷甾醇对子宫颈癌细胞微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L  Yang YJ  Chen SH  Ge XR  Xu CJ  Gui S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9):2771-2775
目的 探讨β-谷甾醇对子宫颈癌细胞SiHa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内微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β-谷甾醇对SiH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β-谷甾醇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β-谷甾醇处理的SiHa细胞内微管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分布,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微管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及聚合和未聚合微管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20μmol/L的β-谷甾醇能明显抑制SiHa细胞的增殖,并显著促进S期细胞的集聚。激光共聚焦分析表明,β-谷甾醇作用5d的SiHa细胞微管网络异常,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显著下调,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进一步证实β-谷甾醇能抑制微管蛋白α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同时β-谷甾醇能抑制SiHa细胞内微管蛋白的聚合,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结论 β-谷甾醇能降低SiHa细胞微管蛋白α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并抑制SiHa细胞内微管的聚合,提示β-谷甾醇具有一定的抗微管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造成SiHa细胞生长抑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心体α、β、γ-微管蛋白在人鳞状上皮宫颈永生化细胞(H8细胞株)和癌细胞(Caski细胞株)的表达差异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中心体α、β-微管蛋白在人宫颈永生化细胞和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提取两株细胞的骨架蛋白并用Western blotting对α、β、γ-微管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Caski细胞中α、β-微管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8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定量分析α、β、γ-微管蛋白,Caski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H8细胞。结论:中心体异常可能是宫颈癌细胞恶性表型的特征之一,以中心体微管蛋白为治疗靶点的研究有着可期待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JWA 蛋白与α-微管蛋白结合和对微管稳定性的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了JWA蛋白与α-微管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和相互关系,特别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与微管蛋白的关系。方法:用荧光显微镜技术研究低温处理、处理后恢复的NIH3T3细胞JWA蛋白和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NIH3T3细胞的JWA蛋白与α-微管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JWA蛋白在细胞内与α-微管蛋白的分布基本平行。结论:JWA蛋白,作为一种新的微管相关蛋白,在微管动力学变化过程和有丝分裂过程中与α-微管蛋白有交互作用,与α-微管蛋白结合,可能对微管稳定性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心体α-微管蛋白和γ-微管蛋白在人乳腺癌前病变和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各40例中中心体α-微管蛋白和γ-微管蛋白表达水平,30例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组,并用Western印迹进行验证。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并结合随访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不同样本组α-微管蛋白、γ-微管蛋白表达水平不同(P=0.000),随正常上皮组织到出现不典型增生至进展为原位癌和浸润性癌的发展变化,α-微管蛋白、γ-微管蛋白表达量呈增高趋势,以浸润性癌为最高(40例中分别有14例、11例表达为+++),各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同例和同组α、γ-微管蛋白的表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前病变、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α、γ-微管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预后具有相关性。结论 中心体异常为乳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明显特征之一,并可能为乳腺癌形成过程中的早期事件。α、γ-微管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为乳腺癌发生机制探讨、高危病例筛选及估测预后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即使采用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其平均生存期也只有2~3年。化疗药物的多重耐药性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新一代微管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伊沙匹隆对蒽环类、紫杉烷类和卡培他滨耐药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作用显著,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现从伊沙匹隆的药理机制、疗效评价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