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低氧时钙激活氯通道(ClCa)在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将PASMCs分别置于常氧及慢性低氧下,采用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ClCa阻滞剂尼氟灭酸(NFA)和indaryloxyacetic acid(IAA-94)对PASMCs增殖的影响。结果慢性低氧:①PASMCs呈合成表型,而常氧为收缩表型,NFA和IAA-94干预后呈合成表型的PASMCs向收缩型转变;②S+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增高,NFA和IAA-94干预后减低,且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P〈0.01);③PCNA表达阳性率增高,NFA和IAA-94干预后降低(P〈0.01);④c-fos和c-jun蛋白阳性染色A增高,NFA和IAA-94干预后降低(P〈0.01)。结论慢性低氧引起细胞表型改变,可促进细胞增殖,而抑制ClCa的活性可抑制细胞的增殖,提示ClCa参与了低氧PASMCs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氯通道阻滞剂尼氟灭酸(niflumic acid,NFA)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氯离子通道蛋白 (chloride channel calcium activated protein,mouse;mCLCA) mRNA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 )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低氧+用药组,每组8只.建立常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低氧组及低氧+用药组均在低氧箱中缺氧8 h/d,共21 d.于缺氧前3 d开始,低氧+用药组每天腹腔内注射NFA 3 mg/kg体重,低氧组注射同等剂量对照剂.缺氧21 d后测量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分离并培养原代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mCLCA mRNA表达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MAPK表达的变化.结果 低氧+用药组RVHI、mCLCA mRNA表达、MAPK表达均较低氧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氯通道阻滞剂NFA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mCLCA mRNA及MAPK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从而推测NFA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右心室尾加压素Ⅱ受体的变化(UⅡ)受体的变化,方法: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的大鼠模型上,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法,测定不同低氧时间(1w,2w,4w)右心室肌浆膜上UⅡ受体的结合率。结果: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碳大鼠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右心室(RV)与左心室加室间隔(LV+S)重量比(RV/LV+S)明显增高(P<0.01),1w组较正常对照组分别高26.2%和21.6%(P<0.01),2w组又比1w组分别高22.5%和14.1%(P<0.01),2w组与4w组差异有显性,右心室肌浆膜UⅡ受体数目(Bmax),1w组比正常对照组高24.4%(P<0.01),4w组又比2w高19.85(P<0.01),UⅡ受体亲和力(Kd值)各组间无差别(P>0.05)。结论:慢性氧高二氧化碳使大鼠右心室肌浆膜上UⅡ受体增加,且有随低氧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其变化可能是右室肥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氧对肺细小动脉平滑肌细胞Kv1.5通道表达的影响及其与p38 MAPK通路的关系,明确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发病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超净工作台内分离3~4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采用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和激活剂茴香霉素干预低氧过程.细胞传至3~6代后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低氧组(H),低氧+ DMSO组(HD),低氧+SB203580组(HS),低氧+茴香霉素组(HA),其中N组继续5% CO2培养箱培养.其他组于低氧培养箱培养(5% CO2,2%O2,PO2:25 ~ 35mmHg),均培养60h.采用RT-PCR法测定PASMCs Kv1.5 mRN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ASMCs Kv1.5蛋白含量.结果 与N组相比,H组、HD组、HA组Kv1.5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较之H组和HD组,HS组Kv1.5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组和H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S组相比,HA组Kv1.5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低氧通过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降低Kv1.5通道表达,这可能是(HPH)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膜钙激活氯通道(ClCa)与细胞质钙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大鼠PASMCs获取采用急性酶分离法。荧光光度法检测细胞质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PASMCs钙激活氯电流(ICl(Ca));等长张力测定法观察ClCa阻滞剂尼氟灭酸(NFA)和Indaryloxyacetic acid(IAA-94)对大鼠肺动脉张力的影响。结果环匹阿尼酸(CPA)和苯福林(PE)均可引起[Ca^2+]i升高;升高的[Ca^2+]i可以引出ICl(Ca);NFA和IAA-94可以舒张CPA、PE引起的肺动脉环收缩。结论生理条件下大鼠PASMCs的ClCa是钙依赖性的;细胞外Ca^2+内流及细胞质内Ca^2+释放均可激活该通道,其参与了血管活性药诱导的肺动脉收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尼氟灭酸(NFA)对氯化钴(CoCl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血管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100μmol/L CoCl2损伤组和20、40μmol/L NFA保护组,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细胞内相关凋亡蛋白Bcl-2、Bax及Casp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检测,与对照组比较,100μmol/L CoCl2组在24 h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CoCl2损伤组相比,20、40μmol/L NFA保护组在24 h细胞增殖活性升高(P<0.05,P<0.01),40μmol/L NFA保护组更加明显。 ELISA法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00μmol/L CoCl2组在24 h细胞Caspse-3、Bax的表达增多,Bcl-2表达减少( P<0.05,P<0.01)。与损伤组相比,NFA处理缺氧后血管内皮细胞Caspse-3、Bax的表达减少,Bcl-2表达增多(P<0.05,P<0.01)。结论 CoCl2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引起细胞的凋亡;NFA可以保护CoCl 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的缺氧损伤,这可能与上调Bcl-2、下调Bax和Caspse-3抑制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味檀香散水提液(ESWTX)对离体大鼠肺动脉血管环的舒张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离体肺动脉血管环张力记录法,观察ESWTX对去甲肾上腺素(NE)、氯化钾(KCL)引起的肺动脉血管环收缩作用的影响。结果ESWTX能使NE和KCL引起的收缩血管平滑肌的最大收缩反应量效曲线分别下降(P〈0.05),ESWTX对NE和KCL引起的收缩达峰值的离体肺动脉环有舒张作用(P〈0.05)。结论EswTx的作用类似于维拉帕米,具有舒张肺动脉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拮抗钙离子有关。  相似文献   

8.
探讨二十味沉香丸预防慢性低氧造成的肺动脉高压时对蛋白激酶C的影响及意义。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①正常对照组;②高原低氧组;③药物干预组,接受不同的干预,共30天。测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小动脉平滑肌细胞核密度,肺组织PKC活性检测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药物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动脉压高(P<0.05),但与高原低氧组相比较,肺动脉显著降低(P<0.05)。药物干预组、高原低氧组小动脉平滑肌细胞核密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原低氧组、药物干预组鼠肺组织中的PKC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增高(P<0.05)。高原低氧组、药物干预组较正常对照组PKC的表达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二十味沉香丸可能通过增强蛋白激酶c通路的表达缓解慢性低氧造成的肺动脉高压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测量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室瓣环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与测量反映收缩的时间指标作对比性研究,探讨其评价右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常规测量右室游离壁厚度、舒张末期面积、右室射血分数(RVEF),应用脉冲TD1测量三尖瓣环(前叶瓣环、后叶瓣环、隔瓣瓣环)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a)及前瓣瓣环收缩期射血时间(ET)、局部射血前时间(PEP)。结果肺动脉高压组前瓣瓣环的中、重度组Sa较对照组相比减低(P〈0.05);后瓣瓣环重度组Sa较对照组相比减低(P〈0.05)。时间指标:中度组及重度组的PEP延长、ET缩短、PEP/ETI-b值升高(P〈0.05)。结论脉冲TD1测得的Sa、ET及其PTP均能反映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0.
刘国茹  郝峥  马云伶 《河北医学》2014,(7):1142-1145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并随机分成三组: HD组20例,HP+HD组23例, HDF+HD17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6个月前后血色素变化;并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β2-MG、iPTH、CRP、ALB 、KT/V、 EPO用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血色素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 HP+HD、HD+HDF组治疗后血素色提高更明显,与HD组相比较差异显著( P<0.05), HP+HD与HD+HDF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P+HD与HD+HDF两组患者β2-MG、iPTH、CRP治疗后明显降低,较治疗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纯HD组患者β2-MG、iPTH、CRP 治疗前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KT/V、ALB无明显差异( P>0.05);三组患者在观察结束时EPO用量均有所减少,但三组间以及与入组时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HP+HD及HD+HDF能更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状态,其机制可能与二者有效的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的大、中分子毒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5-HETE)致大鼠肺动脉收缩的信号转导途径,阐明15-HETE引起慢性缺氧性肺动脉收缩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组织浴槽血管环方法观察15-HETE对缺氧和正常组大鼠血管收缩的作用,同时观察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对肺动脉环收缩强度的改变,明确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在15-HETE收缩肺动脉中的作用。结果:15-HETE对正常组和缺氧模型组大鼠血管环均有收缩作用,加入AKT抑制剂LY294002可明显阻断15-HETE对缺氧大鼠肺动脉的收缩作用(P〈0.05)。结论:15-HETE通过AKT信号转导途径收缩慢性缺氧性大鼠肺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慢性低O2高CO2情况下,葛根素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慢性低O2高CO2周组(H2w组)、慢性低O2高CO2 4周组(H4w组)、慢性低O2高CO2 4周+葛根素组(H4w+G组),每组10只。TUNEL法检测PASMCs凋亡;免疫组化测定PASMCs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c)释放量及胞浆Bcl-2、Bax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肺组织匀浆caspase 9酶活性。结果:①H2w组、H4w组和H4w+G组mPAP、RV/(LV+S)、PAMT、PASMCs胞浆Bcl-2含量均显著高于N组(P〈0.01),Cyt—c释放量、Bax含量及肺组织匀浆caspase 9酶活性均显著低于N组(P〈0.01);H2w组、H4w组各级PASMCs和H4w+G组肺弹力型动脉和肺微细动脉PASMCs凋亡指数显著低于N组(P〈0.01)。②H4w+G组mPAP、RV/(LV+S)、PAMT、肺弹力型动脉和肺微细动脉PASMCs中Bcl-2含量均显著低于H4w组(P〈0.01);弹力型动脉和肌型动脉PASMCs凋亡指数、Cyt—c释放量,肺组织匀浆caspase 9酶活性均显著高于H4w组(P〈0.01);Bax含量在H4w+G组与H4w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葛根素有抑制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建的作用,促进PASMCs通过线粒体途径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静  李丽  马克涛  司军强 《农垦医学》2010,32(4):289-291
目的:应用大鼠福尔马林致痛模型,通过观察大鼠的痛反应行为,探讨尼氟灭酸(niflumic acid,NFA)在痛觉传入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NS)组、福尔马林(F)组和NFA组,分别观察各组缩腿次数、舔爪时间。结果:NFA组第一相0-5min缩腿次数及舔爪时间较F组显著增高(P〈0.05)。NFA组与F组相比第二相缩腿次数20-25min、30-35min、35-40min、40-45min明显减少,舔爪时间20-25min、25-30min、30-35min、35-40min短于F组。结论:NFA对福尔马林大鼠致痛模型的行为学第一相急性痛反应有致痛作用,对第二相持续痛反应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抑制剂(5-羟基癸酸盐,简称5-HD)对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血管重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低氧+PBS组、低氧+5-HD组(5mg·kg^-1·d^-1)(n=8)。采用常压间断低氧法建立大鼠低氧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在慢性低氧1周后,每天皮下注射5-HD一次,共3周,对照组置于同一实验室内。4周后右心导管法检测肺动脉平均压(mPAP),颈总动脉插管测颈动脉平均压(mCAP),称取右室(RV)和左室+室间隔(LV+S)的重量,以RV/(LV+S)比值比来反映右心室重量的变化。光镜下结合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肺小动脉相对中膜厚度(PAMT),透射电镜观察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小动脉平滑肌骨架蛋白α-actin表达,反映肺血管重建情况。酶标仪法检测肺组织匀浆Caspase9、Caspase3酶活性,反映肺血管凋亡情况。结果:①低氧+PBS组mPAP、RV/(LV+S)、PAMT、α-actin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低氧+5-HD组mPAP、RV/(LV+S)、PAMT、α-actin含量显著低于低氧+PBS组,但高于正常组(P〈0.05),mCAP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透射电镜显示低氧+PBS组肺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竖状突起,凸向管腔,与基底膜相连处有大量空泡,内弹力板高度扭曲,粗细不均匀,部分区域结构不清甚至断裂,胶原纤维增多,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肿胀。低氧+5-HD组内皮细胞形态规则,中膜平滑肌层变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弹力板基本正常;③低氧+5-HD组大鼠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胞浆线粒体Caspase9酶活性、Caspase3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但显著高于低氧+PBS组(P〈0.05)。结论: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在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肺动平滑肌层重构中起重要作用。②5-HD可能有逆转慢性低氧引起的肺血管重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模型血浆和肺匀浆中尾加压素(U-Ⅱ水平的变化,以探讨氧疗在HPH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对照组,低氧(14d)组,氧疗(7d)组,每组10只,测定各组体循环平均压(mS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即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重量之比率[RV/(LV+S)],血浆及肺匀浆U-Ⅱ水平,光镜观察肺动脉结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大鼠的mPAP、RV/(LV+S)数值,血浆及肺匀浆U-Ⅱ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光镜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多,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与低氧组相比,氧疗组大鼠的mPAP值,血浆及肺匀浆U-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RV/(LV+S)无显著差异性(P〉0.05);光镜下,管腔狭窄有所缓解。结论:U-Ⅱ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氧疗可以降低血浆及肺匀浆U-Ⅱ水平并缓解缺氧引起的肺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内p53基因的表达及探讨肺血管重建(PVR)的分子机制。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每组10只。采用常压间断低氧8h/d,连续21d的方法来建立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模型。用右心导管法检测肺动脉平均压(mPAP)。测量右心室肥厚指数[R.(L+S)-1]。测量肺血管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MA%)、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MT%)及管腔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VA%)等肺血管形态学指标。用免疫组化方法来检测p53基因在HPH大鼠肺组织表达。结果21d后,低氧组mPAP、R.(L+S)-1、MT%、MA%及p53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而V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HPH大鼠肺内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而可能相对抑制野生型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导致细胞增殖被促进、细胞凋亡被抑制,从而导致PVR进展,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以致发生HPH。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3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磷及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晋城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透析液钙离子浓度1.5 mmol/L的基础上,血磷值大于1.78 mmol/L、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值大于300 pg/ml,随机分为3组:血液透析组(HD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HD+HP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组(HD+HDF组),每组20例,均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钙、血磷、血i PTH水平的变化。结果:1 3组患者治疗后血磷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HD+HDF组与HD+HP组对血磷的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两组的清除率与H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D组治疗前后血i PTH水平无显著下降(P>0.05),HD+HP组与HD+HDF组治疗后血i PTH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HD+HP组清除率与HD+H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3组患者治疗后血钙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均可有效清除血磷,且HD+HDF及HD+HP清除血磷的效果明显优于HD;HD不能清除血PTH,HD+HDF及HD+HP均能有效清除血PTH,尤以HP+HD清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黄芪甲甙对大鼠离体肠系膜动脉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甲甙对大鼠离体肠系膜动脉舒缩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肠系膜动脉1—2级分支制备离体肠系膜血管环固定于微血管张力测定仪,观察黄芪甲武对血管环舒缩功能的影响。结果:①不同浓度的黄芪甲甙(30mg/L和100mg/L)孵育后,苯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缩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尸〈0.05或P〈0.01)。②累积浓度的黄芪甲甙对苯肾上腺素(2×10^-6mol/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或去内皮肠系膜动脉血管环均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中高浓度的黄芪甲甙(10mg/L、30mg/L和100mg/L)对内皮完整组的舒张作用明显强于去内皮组(P〈0.05或P〈0.01)。③累积浓度的黄芪甲甙对KCl预收缩的肠系膜动脉血管环张力无明显影响(P〉0.05)。④L-NAME(10^-4mol/L)预处理能显著减弱黄芪甲甙的舒血管作用(P〈0.05或P〈0.01)。结论:黄芪甲甙具有一定的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作用,且主要通过NO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