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唐冰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7):854-855,858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服用替米沙坦40 mg每天1次进行治疗;对照组34例服用氨氯地平2.5 mg每天1次,观察2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包括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血管内皮功能[血浆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FINS、IRI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ET-1、NO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张宇静 《中国医药导报》2007,4(6Z):43-43,94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在肥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降压效果。方法:肥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12周后,观察两组血压、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替米沙坦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5);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肥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人群,替米沙坦比氨氯地平降压效果更好,在降压同时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使血糖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退(IGT)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高血压合并IGT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厄贝沙坦3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0周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变化.结果:替米沙坦组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下降(P<0.05),和氯沙坦、厄贝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除具有降压作用外,还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对改善糖代谢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养阴汤联合耳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自拟益气养阴汤加耳针埋穴)和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各32例。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9%,高于对照组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FINS、HbA1c、TG、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自拟益气养阴汤联合耳针可能通过调节糖脂代谢而起到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且优于单纯应用二甲双胍片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70-30混合人胰岛素(诺和灵30R)联用阿卡波糖(拜糖平)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治疗组用诺和灵30R加用拜糖平,对照组单用诺和灵30R,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治疗组FPG、2hPG、HbA1c比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诺和灵30R联用拜糖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良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5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马来酸罗格列酮4 mg/d,测定治疗前后血脂、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TNF-α及hs-CRP等指标的变化,采用自我平衡模型分析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血脂、FPG、FINS、HbA1c、IRI、TNF-α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下降(P〈0.01或P〈0.05),且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组治疗后TNF-α及hs-CRP下降与IRI下降呈正相关(r=0.387、0.426,均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罗格列酮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其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还可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可能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前期空腹糖调节受损及糖耐量异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内科门诊就诊新发现的8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饮食加运动干预的基础上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艾汀),对照组在饮食加运动干预的基础上服用同等剂量和规格的安慰剂,检测2组患者空腹血糖( FPG)、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FPG、2hPG、HbA1c分别为6.19±0.41mmol/L,8.94±1.21 mmol/L,6.18±0.32%,对照组FPG、2hPG、HbA1c分别为6.20±0.40mmol/L,8.90±1.31 mmol/L,6.16±0.41%,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治疗组 FPG、2hPG、HbA1c 分别为5.75±1.30mmol/L,8.13±1.00mmol/L,6.06±0.30%,对照组FPG、2hPG、HbA1c分别为6.18±1.47mmol/L,8.85±1.19 mmol/L,6.10±0.36%,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转为糖尿病者4例(10%),治疗组转为糖尿病者1例(2.5%)。结论:吡格列酮能够使糖耐量异常得到明显改善,降低糖耐量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C2肽(C2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2β)。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PG、2 h PG、HbA1c、FINS、C2P、HOMA2IR、HOMA2β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PFG、2 h PG、HOMA2IR下降指数较对照组明显,FINS、C2P、HOMA2β升高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控制血糖和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肥胖合并混合糖调节受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将肥胖合并混合糖调节受损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以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治疗为主,研究组在运动及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缓释片(0.5g,每日1次)治疗,随访3年,定期(半年)测定两组间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瘦素(Leptin)、游离脂肪酸(FFA),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糖尿病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BMI、瘦素、游离脂肪酸的比较显示:治疗后各项指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h血糖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二甲双胍通过降低血糖,减轻体重而改善了胰岛素抵抗状态,从而阻止糖调节受损向2型糖尿病发展,可作为肥胖合并混合糖调节受损人群糖尿病预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蒋媛姣 《现代医学》2004,32(1):38-39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将 95例 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及非高血压组。常规测空腹血糖 (FPG)、2h餐后血糖 (2h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胰岛素 (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 (IR)、胰岛素敏感指数 (IS)、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及 2 4h尿白蛋白排出率 (UAE)。结果 两组间FPG、2hPG、FINS、HbA1c、TG、TC、IR及IS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UA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尿白蛋白排出率增高与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IGR)人群不同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4例1GR患者分为三组,生活方式干预组给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分别每日加用吡格列酮片38mg和二甲双胍缓释片38mg。分别检测i组干预前及干预两年结束时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餐后二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二小时胰岛素(2hlNS)水平。结果干预后三组IG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GT发生率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显著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发生率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在BMI、2hPG、FINS和2HINS与十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2hPG、FINS和2HINS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人群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使用吡格列酮或二甲双胍强化治疗比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能更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空腹血糖受损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6例经过2~3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3个月,血压仍然未被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的单纯性空腹血糖受损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每日加口服罗格列酮4mg,共6周。所有对象均于加用药前和加用药6周末检测血压、空腹血浆葡萄糖(FPG)、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2hPG)、血清胰岛素(FINS)和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活性(FMD),并作比较分析。结果:连用罗格列酮6周后,26例IFG并EH患者的SBP、DBP、FPG、2hPG、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而FMD明显提高(P〈0.01)。结论:罗格列酮对空腹血糖受损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不仅可使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明显下降,而且还具有降低患者血压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改善其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孔庆黎  何琴  李晋  程帆 《中外医疗》2013,(24):6-7,1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的影响。方法将80例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伴早期肾损害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40例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40例,均服药12周。观察两组用药前后血压、血肌酐、血钾、空腹血糖、血清胱抑素C(CysC)、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的变化。结果两组经12周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治疗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胱抑素C(CysC)、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替米沙坦组优于硝苯地平控释片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CysC及微量白蛋白尿水平,减轻肾脏损害,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津利达颗粒对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为津利达颗粒治疗组30例,采用津利达颗粒治疗;二甲双胍治疗组30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3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等.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等指标的变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 津利达组及二甲双胍组治疗后FINS、2hINS、HOMA-β均明显上升(P〈0.05),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津利达颗粒可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对治疗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5.
金爱萍  许谌  张岁龙 《医学争鸣》2009,(24):3123-3125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50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实验组)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GL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2hPG、收缩压、FINS、HOMA-IR、hs-CRP、IL-6和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GLP-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GLP-1水平与hs-CRP(r=0.556,P=0.002)和HOMA-IR(r=0.445,P=0.007)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生发展是GLP-1、炎性因子、胰岛素抵抗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替米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晶晶  谢小菲  王勇  陈红敏  刘西凤 《安徽医学》2013,34(12):1795-1797
目的 评价替米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6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氨氯地平),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 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其试验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贝那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7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A组)44例,贝那普利治疗组(B组)43例。A组给予缬沙坦80mg/d,B组给予贝那普利5~10mg/d,服药前和服药4周后分别检测24h动态血压(ABPM)、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标(HOMA-IS)。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INS下降,HOMA-IR下降,HOMA-IS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间FINS、HOMA-IR、HOMA-I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缬沙坦与贝那普利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两者均可改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分泌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测40例GDM患者(GDM组)和40例正常孕妇(NGT组)的空腹胰岛素(FINS)和空腹血糖(FPG),计算胰岛分泌功能指数(IFI)和HOMA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比较两组孕妇胰岛素分泌能力和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差异,并分析IFI与IRI之间的关系。结果:反映胰岛素分泌功能的IFI和FINS,GDM组明显高于NGT组(P〈0.01);反映胰岛素抵抗程度的IRI,GDM组亦明显高于NGT组(P〈0.01);GDM组和NGT组的IFI与IRI均呈显著正相关(r=0.564,P〈0.01和r=0.881,P〈0.01)。结论:与糖代谢正常的孕妇比较,GDM的孕妇存在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和更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短期利拉鲁肽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初发的肥胖T2DM患者给予利拉鲁肽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C肽、血压、血脂及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空腹C肽、2hC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利拉鲁肽联合地特胰岛素可有效控制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体质量,进一步控制血压、纠正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产后糖调节功能受损者(IGR)行生活方式干预前后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及胰岛抵抗作用的变化情况。方法:对在本院分娩的285例GDM患者于产后6~8周行糖耐量试验测试,将筛选出的65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或糖耐量测试阳性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以及对照组3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为期2年的生活干预,对照组患者发放糖尿病宣传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状及胰岛抵抗作用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FPG)、糖化血糖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蛋白(LDL—C)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蛋白(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 Fins)及B细胞功能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GDM产后1GR异常患者行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状态及胰岛抵抗作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