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陕西省安康地区孕妇乙型肝炎(乙肝)、梅毒、丙型肝炎(丙肝)、艾滋病4种传染病的感染状况。方法 2011∽2012年连续2年均在4∽8月份随机采集门诊孕期检查的孕妇血样3 200例,采血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文化、居住地等信息并进行分组,4项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梅毒抗体用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2种方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经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诊。结果该地区孕妇4种传染病标志物阳性率以乙肝表面抗原为主[6.00%(192/3 200)],梅毒抗体次之[1.12%(36/3 200)],检出丙肝抗体阳性4例[0.12%(4/3 200)],HIV抗体阳性2例[0.06%(2/3 200)]。农村孕妇乙肝感染状况高于城市,低学历孕妇高于高学历孕妇,17∽22、〉30岁孕妇高于大于22∽30岁孕妇。结论应重视孕产期4项传染病感染指标的检测,尤其是农村、低学历和外出打工等高危孕妇人群的产前检查和健康教育,对检测结果阳性的孕妇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母婴传播,通过产前传染病检测能够有效预防和保护分娩过程中医务人员感染。  相似文献   

2.
王佳维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515-1516
目的 探讨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的符合程度,并分析差异性的原因.方法 分别采用两种ELISA试剂(国产试剂A和进口试剂B)对HBsAg进行检测,同时采用PCR对血清HBV-D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试剂A检测HBsAg阳性率为0.734%(159/21661),试剂B检测HBsAg阳性率为0.946%(205/216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为77.56%,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检和假阳性.结论 进口试剂检测HBsAg灵敏度较高,国产试剂特异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和乙型肝炎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为掌握新兵的体质状况,提高兵员质量,有效防止艾滋病和乙型肝炎流入部队,我们对1997~2000年800名新兵的抗-HIV和HBsAg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贯彻落实,公民对无偿献血知识的了解和血站严格按相关标准对血液进行检测,使血液质量不断提高。为确保血液安全,现将本市1999—2002年参加无偿献血HBsAg,抗-HCV.抗HIV1 2、梅毒(TRUST及IP)4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成进 《河北医药》2011,33(2):283-284
丙型肝炎是因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以前它属非甲非乙型肝炎范畴,称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年9月东京会议将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正式命名为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丙型肝炎病人和丙肝病毒携带者。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经血传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从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于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96例患者,包括单纯HBV感染患者,单纯HCV感染患者,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每组32例患者。观察3组患者主要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γ-干扰素(IFN-γ)、IFN-γ诱导蛋白10(IL-10)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IFN-γ、IL-10及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不甚明显,但是肝脏储备功能下降,可能与加重肝脏的炎症反应有关,对预防重症肝炎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清平 《淮海医药》2003,21(6):479-479
梅毒是由梅毒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 ,其病程可分为梅毒早期、梅毒疹期、梅毒晚期。可侵犯人体任何器官和组织 ,严重危及人们身心健康 ,甚至危及生命。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传播 ,其次是母婴垂直传播 ,但输注了未能检出的含有梅毒密螺旋体的新鲜血液也是十分危险的有效传播途径之一[1] 。清楚地了解献血者中梅毒的发病情况、高发人群及流行趋势 ,加强献血者的宣传工作 ,及献血后的梅毒检测工作 ,可有效地预防输血后梅毒的发生。为此 ,笔者对蚌埠地区 74 5 5 8名献血者做了梅毒检测调查 ,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和乙型肝炎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为掌握新兵的体质状况,提高兵员质量,有效防止艾滋病和乙型肝炎流入部队,我们对1997~2000年800名新兵的抗-HIV和HBsAg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00名新兵均为男性,年龄17~  相似文献   

9.
张宁  王霞  刘炜 《医药世界》2010,(11):1467-1467
目的对沈阳地区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用速率法对252339名无偿献血者进行ALT检测。结果 ALT的不合格率有一定的季节性,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结论采血前的ALT快速筛查,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10.
2560例术前和输血前4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双美  邱万臣 《河北医药》2010,32(10):1314-1315
输血是抢救与治疗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目前的医学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控制血传播性疾病的感染,输血治疗的风险仍然存在^[1]。输血后患者出现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抗体阳性,为了区分患者所患疾病是输血传播或院内感染,还是患者人院前就已感染,  相似文献   

11.
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现状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临床在职职工625名利用年度体检的机会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调查,同时对同时间段的出国体检、部分教师体检、其他单位体检1232名作为非医务人员健康人群对照作同样检测。并对结果加以分析。结果:医务人员乙肝感染率14.08%,其中外系感染率16.6%,内系感染率12.4%,后勤感染率9.0%,医务人员从业10年内感染率14.5%,10~20年内15.1%,20年以上15.7%。丙肝感染率0.16%,梅毒感染率0.32%,HIV感染率为0。非医务人员健康人群对照乙肝感染率8.85%,丙肝感染率0.73%,梅毒感染率0.97%,HIV感染率0。医务人员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38.7%,普通人群43.6%。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健康人群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率除HIV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医务人员的乙肝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尤以外科性质工作人员感染率几乎是普通人群的2倍。有随着从业年限增长而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张伟军  李满秀  胡少媚 《中国当代医药》2012,(22):102+104-102,104
目的了解输血患者的健康水平,特别为筛查输血异常人群提供参考指标。方法2008年1月~2012年2月从本院抽取1000例输血患者进行血脂检测资料分析,检测五项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小板(PIJT)、乙型肝炎抗体与梅毒抗体。结果经过检测,本组1000例患者肝炎抗体检测阳性58例,梅毒抗体检测阳性33例,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44例。TG与TC含量分别为(1.3±0.8)mol/L和(4.3±0.7)mol/L,血脂异常68例,异常率为6.8%。结论输血在临床急救和治疗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做好手术前或输血前五项检测,既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对阳性患者进行相关的治疗,有利于患者术后或本身疾病的康复,同时还可以明确医疗责任,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评价乙肝预防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两阶段抽样法,在马鞍山市三区一县抽取8个行政村1-59岁常住人口2038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乙肝疫苗调查接种率为50.54%,城市高于农村,低年龄组(98.14%)到高年龄组(0.95%)逐渐降低,男性高于女性.散居和托幼儿童接种率最高(96.58%和98.77%),学生次之(87.17%),农民最低(4.26%).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从低年龄组到高年龄组逐渐增高(O%-10.48%),抗-HBs阳性率为14.58%-50.18%,15-岁组最低(14.58%).1990-2007年间乙肝报告发病率以1999年最高,为67.0660/10万,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2007年平均乙肝报告发病率在≤14岁的人群中低于4.6731/10万,在≥15岁的人群中高于32.0789/10万.乙肝血源疫苗接种后HBsAg和抗-HBs阳性率分别为0.98%和39.54%,与基因工程疫苗接种后阳性率(0.49%和43.2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7,P=0.744;x2=1.004,P=0.316).结论 应继续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推广成年人接种,并将预防乙肝资源向农村倾斜.  相似文献   

14.
刘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16-3717
目的:分析输血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的检测结果.方法:对我院640例受血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ASA)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r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75例(11.7%(,抗-HCV阳性10例(占1.56%);抗-HIV1+2型阳性1例(0.15%);抗-TP阳性3例(占0.47%);输血前四项总阳性89例(13.9%).结论:对输血前进行感染疾病的检测,可以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发现潜伏期无症状感染,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8282例患者输血前及术前传染病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输血前及术前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HIV)以及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以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前的状况,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8282例输血前患者进行HBsAg、HCV和HIV检测,同时应用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TRUST)方法查滴度,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方法确证。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6.70%(555例)、梅毒抗体阳性率1.36%(113例)、丙肝抗体阳性率1.64%(136例)、HIV抗体阳性率0.48%(40例)。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检查,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探讨流动采血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原因及t临床表现,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中山市2007年1-12月流动采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者的影响因素作了调查并记录。结果本次调查显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4%(248/26276),分析其原因主要为精神紧张及受他人影响,其次为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空腹及环境因素等。结论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献血知识,做好心理护理及改善献血环境等可有效地预防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惠州市孕产妇乙型肝炎、梅毒及艾滋病的感染状况,为预防乙型肝炎、梅毒及艾滋病的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惠州市范围内到医院产检及分娩的孕产妇进行HIV抗体、HBsAg及梅毒血清学进行检测;HBsAg采用ELISA法;HIV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梅毒筛查(RPR)和特异抗体(TPPA)两项阳性为感染梅毒;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惠州市孕产妇检测梅毒75315人,阳性81例,阳性率0.11%;HIV抗体检测73331人,阳性4例,阳性率为0.05%。;HBsAg检测78605人,阳性6103例,阳性率7.76%;结论惠州市孕产妇三种传染病的感染率依次为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三种传染病的感染状况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阻断母婴传播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小鼠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S1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  以合成的HBV前S1(21-47位氨基酸)多肽包被酶标板,利用方阵滴定法确定间接ELISA方法的最适工作条件,对该法的精密度、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验证,并与商品化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  确定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1.0 mg/L,血清稀释度为1︰10。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精密度均符合检测要求。本法与商品化前S1抗体检测试剂盒测定结果的符合率为98.0%。结论  成功建立了HBV前S1抗体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小鼠血清中前S1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刘萍  沈旭 《哈尔滨医药》2011,31(2):110-111
目的 探讨患者术前感染性指标的现患率.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法检测2893例术前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抗-HIV1/2)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所有检测项目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同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2...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梅州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标志物的流行状况,进一步做好血液质量监控,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提高供输血管理工作质量。方法对梅州市2002~2011年无偿献血者血液ALT、HB-sAg、抗-HCV、梅毒和抗-HI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LT异常为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不同性别献血者ALT、梅毒、抗-HIV阳性率,不同年龄段献血者ALT、HBsAg、抗-HCV、梅毒、抗-HIV阳性率,不同职业献血者ALT、HBsAg、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不断加大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咨询,尽量采集低危人群相对安全的血液,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