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留置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的经验,探讨如何防治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方法分析1996年3月~2001年3月我院对20例患者留置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25例次.其中,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8例次、左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2例次、右侧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12例次、左侧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3例次.结果主要并发症导管位置不当4例次;感染的发生率为32%(8/25),平均1.3例次/1000天,治疗有效率为25%(2/8);血栓的发生率为24%(6/25),导管内血栓治疗的有效率为75%(3/4).总的带管时间为201个月,从2~27个月,平均带管时间为8个月.结论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对于长期血液透析治疗而无血管通路或不能承受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是必不可少的,其并发症是可以防治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透析患者临时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血栓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例,患者自动静脉内瘘成熟后改用动静脉内瘘穿刺行血液透析2次,拔管时观察临时颈内静脉导管管内血栓的情况。结果 8例患者的临时静脉留置导管的动、静脉管中均有血栓,4例无血栓。结论透析患者在初次使用成熟内瘘前,要做充分的评估,确定其可行性,在穿刺成功后,建议放弃对临时静脉留置导管的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3.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过程中发生由静脉导管引起的血栓时,如何处理并没有详细的论述。作者就1例通过右锁骨下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过程中发生颈内静脉血栓,仅撤去导管的对症处理经验报道如下。患者65岁,男性,1996年6月14日行左下颌肿瘤(SCC)切除术,虽然实施了左颈部扩清术,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作用,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84例HSCT患者在进入层流仓后第1天予以颈内静脉置管,进行每Et局部换药、保持管腔通畅、预防感染等护理。结果84例HSCT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最短20d,最长142d,平均留置时间54d。无一例发生血气胸、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颈内静脉插管留置双腔导管可以作为恶性血液病患者HSCT过程中首选的中心静脉插管,而正确的导管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并发症,保证了HSCT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浓度肝素盐水封管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留置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A组颈内静脉置管采用5mg/ml肝素盐水封管。B组股静脉置管采用5mg/ml肝素盐水封管。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内血栓、留置处渗血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A组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30.0±5.6d,B组平均为29.0±3.8d,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置管处渗血、导管相关性感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4%,B组2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诱导透析多采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既降低血栓发生率,减少置管部位出血,又降低医疗费用,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治疗并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300例,分析其病历及临床资料,对可能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PICC留置时间、单次置管穿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55例透析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观察置管相关并发症及防治措施.结果 穿刺成功150例中出现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5例,留置导管血栓形成5例,局部血肿渗血7例,导管脱出1例;置管留置时间为1~1.5个月,经对症处理后应用良好.结论 只要适时观察,护理得当,可有效的控制并发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很大的帮助,同时减少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右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6年7月-2007年7月在我院行右颈内静脉置管的113例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13例患者中有4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例出现穿刺口渗血,2例发生导管堵塞,经及时处理后,导管能正常使用.结论 重视对右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洁悠神预防颈内静脉置管穿刺部位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术后留置颈内静脉导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换药方法,即在对照组相同消毒步骤的基础上,应用洁悠神均匀喷洒于静脉置管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记录2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比25%,P<0.01).结论 洁悠神用于颈内静脉留置管穿刺部位,可降低颈内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迷你中线导管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20年8月—2021年8月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中心的132例肿瘤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置入迷你中线导管,在导管留置期间定期维护观察。结果 本研究共置管132例患者,置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为2~44(16.83±9.12)d;操作时间为6~40(14.78±6.14)min;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6.8%,未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完成治疗后拔管116例,因并发症导致非计划拔管7例,夜间非计划拔管1例,患者放弃治疗、死亡拔管8例。结论 超声引导下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足够、并发症发生率低、成本低,有效解决了部分肿瘤患者中短期静脉输液治疗的需求,为其在整个住院期间提供一条安全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连接无针密闭接头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76例血液肿瘤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连接无针密闭接头进行静脉化疗.置管前后精心护理,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76例颈内静脉置管连接无针密闭接头患者中,留置时间为6~14d,导管感染2例,堵管1例,均完成化疗方案后拔管.结论 血液肿瘤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连接无针密闭接头进行静脉化疗,可减少感染、堵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保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静脉血栓的解剖分布及其形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防狭窄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有右颈内静脉置管史的127患者的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血管成像、置管时间、置管次数、血脂、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等相关影像学资料、置管相关数据和实验室指标,根据影像学资料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统计血栓组患者血栓的解剖位置分布并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根据CTA结果分为血栓组66例,非血栓组61例。血栓组中颈内静脉血栓形成者43例,右无名静脉狭窄者15例,锁骨下静脉狭窄者4例,上腔静脉狭窄者4例;血栓组的导管留置时间、血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血胆固醇水平高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7.5±290d比131.6±83.7d,t=5.489,P=0.01;2.49±0.81mmol/L比2.11±1.03mmol/L,t=2.210,P=0.040;4.05±1.26mmol/L比3.89±0.69mmol/L,t=2.350,P=0.040);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在性别、年龄、血白蛋白、血红蛋白、置管次数及高密度脂蛋白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右侧颈内静脉置管相关血栓依次最常见于颈内静脉、无名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对于无内瘘使用禁忌证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右颈内静脉导管的长期留置;降低导管留置时间、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血浆胆固醇水平可能有助于减少或延缓中心静脉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缝线固定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法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8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CVC)后的32例患儿行缝线固定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4月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行无缝线固定的28例患儿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固定效果。[结果]试验组导管穿刺口渗血率、更换敷料频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皮肤炎症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平均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脱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线固定可减少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延长导管安全留置时间,同时减少因缝线牵拉皮肤引起患儿的疼痛和不适感。  相似文献   

14.
颈内静脉置管输液快捷、高效、留置时间久,同时还能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有文献[1]报道,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s)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因此妥善固定导管、维持导管通畅、预防感染是保护中心静脉导管的要素。我科患者术后多采用右侧颈内静脉置管,为寻求更好的固定方法,2011年5月—2012年  相似文献   

15.
2003年3月~2006年8月,开展血液净化治疗,我们对161例患者采用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穿刺留置单针双腔导管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胃癌术后颈内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深静脉置管后导管脱落、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局部渗血及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导管脱落、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局部渗血及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降低胃癌术后颈内静脉置管的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患者术后病情的恢复,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作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和Swan—Ganz导管的合并症——血栓症,在临床诊断是相当困难的。笔者对导管留置后形成的静脉血栓,利用超声波检查,研究了血栓发生频率以及血栓同预后的关系等问题。 以1987年进入重点护理病房的52例施行人工呼吸管理的成人患者为对象。检查血管;颈内静脉45条,大隐静脉14条、肘静脉  相似文献   

18.
肿瘤患者深静脉置管相关性院内感染分析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深静脉置管相关性院内感染的原因,以期预防和减少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院内感染的回顾性分析,分析2002~2006年深静脉留置导管493例,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相关性感染39例(7.9%).结果 锁骨下静脉插管345例,发生感染22例;颈内静脉插管89例,发生感染8例;股静脉插管60例,发生感染9例.其中发生于夏季共28例,占整个感染病例的72.0%(28/39).结论 深静脉置管感染多发生在夏季,应加强护理措施,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减少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提高高危血透病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减少穿刺并发症,追踪监测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转归。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2010年4月期间需要紧急血透的尿毒症高危病例57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部位的筛选、定位,以及置管术后并发症的超声监测。结果:57例中55例一次性进针穿刺置管成功,1例二次进针置管成功,1例因病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改行股静脉穿刺,术后即时超声显示导管位置准确,未见有误入动脉、周围组织血肿等情况发生;17例彩超检查发现导管周围血栓形成;11例拔管后颈内静脉见附壁血栓,无一例出现血栓栓塞现象。结论:尿毒症患者在彩超引导下颈静脉穿刺定位、导管留置,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效规避穿刺并发症;术后超声监测,可了解导管位置是否保持准确及有无血栓形成;拔管后颈静脉内附壁血栓的追踪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期间常见问题,分析发生原因及探究处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肿瘤放化疗科210例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肿瘤患者并发症情况及处理措施进行记录观察,并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8例出现了与置管相关的异常情况。导管完全脱出20例,不完全脱出6例,位居不良反应第一位,经过严格消毒处理后回送不完全脱出导管用至患者治疗结束拔出;导管堵塞12例,位居不良反应第二位,经尿激酶溶栓后有10例再通;出血及皮下血肿5例,位居不良反应第三位。经间歇性冰敷减少了出血,48h后热敷促进血肿吸收。穿刺局部感染3例,茵血症1例,肝素帽内液感染1例,均拔管及应用抗生素治疗痊愈。【结论】肿瘤患者以颈内静脉置管方式给药在给医患带来便利的同时与置管及导管留置相关的并发症问题不可小视,因此导管维护技术的改进与提高永远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