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活性药物是心血管患者经常应用的药物,如多巴胺、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硝普钠等.由于血管活性药物的特殊性,即小剂量的改变都会使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发生明显变化.因此,血管活性药物要求做到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输人体内.同时因血管活性药物起效非常快(5 ~ 10 min),需做到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等变化.笔者通过2006年1月~2011年1月本病区应用血管活性药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进行归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鹏兰  张智霞 《护理研究》2023,(6):1107-110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老年病人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心血管科、重症监护室(ICU)及急诊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老年病人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43例老年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43例老年病人设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施护理,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得分为(0.39±0.23)分,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3%,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得分为(0.65±0.36)分];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3.02%,高于对照组(69.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病人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管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病人血管活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时不同部位的推药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分成2组,分别采用改良法和常规法进行,对比分析2种不同部位推入药物的方法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出汗、头晕、心悸等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法减少了患者晕厥,恶心、呕吐,黑朦,面色苍白等不适的症状,血压、心率改变减小,血液动力学稳定.结论 改良法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风险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玉梅 《上海护理》2007,7(3):67-68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给药问题是常见的临床护理风险。血管活性药物包括收缩血管药物和扩张血管药物,是内科常用药物,目前常以微量泵持续给药。为了保证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使用,现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0月应用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引起的风险事件种类、发生原因和管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我院122例循环系统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循环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监测报告系统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全程监测的122例循环系统药物引起的ADR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数据.结果 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发生ADR居同期我院ADR第二位,其中中成药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硝酸酯类居前三位,临床表现以皮疹居首位.结论 临床医生应加强中药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硝酸酯类药物的合理运用,并注意观察ADR,以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和干预措施在经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在本科室进行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9年1月—6月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7月—12月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目标心率和血压达标时间、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目标心率和血压达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在经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心脏瓣膜疾病患者使用微量泵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的效果和护理质量.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263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应用微量泵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心脏瓣膜病患者使用微量泵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护理要点.结果 用药后出现头晕等轻微用药反应者5例,更换药物时出现血压、心率波动者4例,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者15例,无菌性静脉炎发生5例,液体外渗者4例.实施瓣膜置换手术治愈出院者240例,无手术指征出院16例,死亡7例,无一例严重血管并发症.结论 应用微量泵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是积极调整、维护心功能的重要手段,加强用药期间的护理,减少用药的不良反应及血管并发症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中抗血管生成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类(代表药物贝伐单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代表药物索拉菲尼、舒尼替尼)以及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剂等.不同类别的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其不良反应各不相同,掌握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对接受该类药物治疗患者的耐受性会得到提高,同时也使患者预后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的微量泵续泵方式对于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12月ICU患者中使用微量泵注射各类血管活性药物患者92例,共计使用微量泵435泵次,按照续泵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观察(1组98泵次,2组153泵次,3组184泵次)。结果3组续泵方式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性(均p〈0.05)。结论以泵换泵的续泵方式不良事件发生率最低,建议在持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泵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使用以泵换泵的方式进行续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在门诊输液室中对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的表现,并分析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到门诊输液室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2组患者在门诊输液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进行对比观察,分析门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与哪些药品具有相关性.结果 通过对来门诊输液室治疗的2组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后,发生药物输液不良反应的患者有5例,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6例,发生率为53.3%,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导致输液不良反应主要药物品种为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β一内酰胺类以及其他.结论 对门诊输液室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门诊输液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引发纠纷的因素,建立预防机制,降低纠纷发生率.方法 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本中心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59例中引发纠纷的11例进行整理分析.2009年1月起针对引发纠纷的不良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纠纷发生率.结果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药物不良反应69例,无纠纷发生.干预前后门诊药物不良反应纠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58,p<0.05).结论 转变服务理念,加强环节管理,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引发的纠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总结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门诊68例静脉输液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输液不良反应患者11例作为研究组,未发生输液不良反应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输液药物种类进行总结,归纳比较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药物种类及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68例门诊输液患者中有11例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基础性疾病、输液速度为影响门诊输液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基础疾病、输液速度快以及输注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药物为影响门诊输液不良反应的独立性因素;分析不良反应药物分布发现,头孢菌素类45. 45%、喹诺酮类27. 28%为主要药物。结论老人以及合并其他疾病患者门诊输液时,应加强巡视,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和职业素养,以防输液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头孢哌酮钠出现双硫仑样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以及应对措施.方法 本组病例病史明确,诊断清楚后分别给予吸氧、抗过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对症治疗.结果 经对症处理后,其所出现的双硫仑样不良反应均在2~8 h内得到缓解.结论 临床上使用此类抗生素时,应注意此不良反应,同时,注意嘱咐患者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终结后,至少10 d内禁用含乙醇的药物、饮品及食品,以避免发生双硫仑样不良反应,一旦出现此不良反应主要是给予吸氧、抗过敏及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重症患者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致静脉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120例患者,将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常规护理;将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研究组在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在严重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使用血管活性药治疗的78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和指标,比较用药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使用血管性活性药后,显效39例,有效30例,有效率88.4%。结论小剂量血管活性药可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临床上用于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心肌收缩力下降时引起的心力衰竭,也用于治疗心脏外科术后所致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洋地黄中毒及利尿药无效的心功能不全[1].由于使用时维持时间长,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血管局部反应大,甚至发生皮肤坏死等缺血缺氧性改变.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们收治的2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注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时出现不良反应,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进行饮食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入院女患者48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42例和对照组243例,干预组进行定量牛奶干预,对照组仅行常规饮食护理.入院后1月内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除锥体外系反应外,其他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定量牛奶干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地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注射器上巧用彩色标签标注血管活性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内直视术后的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压变动大,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由于血管活性药物效应强,其不良反应也强,护理工作中一旦出现差错,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死亡。笔者所在科室对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如多巴胺、硝普钠等)时,采用彩色贴纸进行醒目标注,方便了护士工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静脉点滴输液广泛应用于临床,这主要是因为药物直接持续进入血液循环,可以得到较高和较为恒久的血药浓度,使药物作用迅速,切实,可靠,从而获取较高的疗效。另一方面,许多药物只有通过静脉持续滴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某些血管活性药物,但是静脉输液也可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其中点滴速度如果不与患者的临床情况相适应,便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在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晚期一线治疗失败的60例食管癌患者,依据二线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和单独治疗组(阿帕替尼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质量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