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对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影响。方法:将80袋软包装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袋,对密封瓶粉剂进行溶药加药技术操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应用双向防污染可滤式加药器溶药加药,对照组用20ml注射器进行溶药加药,通过采取微粒检测比较两组微粒及污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加药后检测药液中能截留≥5μm不溶微粒,截留率达95%,符合标准要求,对照组≥5μm不溶微粒截留率为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输液患者采用双向针头防污染可滤式加药装置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对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影响.方法:将80袋软包装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袋,时密封瓶粉剂进行溶药加药技术操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应用双向防污染可滤式加药器溶药加药,对照组用20ml注射器进行溶药加药.通过采取微粒检测比较两组微粒及污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加药后检测药泣中能截留≥5μm不溶微粒,截留率达95%,符合标准要求.对照组≥5μm不溶微粒截留率为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输液患者采用双向针头防污染可滤式加药装置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江波  陆瑾  徐俊  戴建静 《护理研究》2013,27(4):331-333
[目的]探讨不同加药方法对中药注射剂配伍后溶液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加药法与改良加药法将丹红、生脉、痰热清3种中药注射液常规剂量20mL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mL或5%葡萄糖250mL溶媒中,用微粒分析仪检测其配制后溶液的微粒数含量。[结果]生理盐水250mL+丹红注射液20mL或生理盐水250mL+痰热清注射液20mL配制后,两种加药法比较直径≥5μm、≥10μm、≥25μm的不溶性微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5);5%葡萄糖250mL+丹红注射液20mL或5%葡萄糖250mL+痰热清注射液20mL配制后,两种加药法比较,直径≥5μm、≥10μm、≥25μm的不溶性微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加药法有减少微粒的趋势;生理盐水250mL+生脉注射液20mL或5%葡萄糖250mL+生脉注射液20mL配制后,两种加药方法比较,直径≥5μm、≥10μm的不溶性微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25μm的不溶性微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加药法能有效减少中药注射剂配伍后溶液的不溶性微粒的数量。  相似文献   

4.
杨梅 《当代护士》2018,(6):140-141
目的探讨安全药物配置的最优方法,提高配药工作效率。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配药,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配药,观察两组配药后产生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实验组产生≥10μm(个/ml)和≥25μm(个/ml)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法药物配置能减少输液微粒污染,医院建立静脉输液配置中心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套管过滤型注射器预防输液微粒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套管过滤型注射器在减少穿刺瓶塞次数及过滤3μm以上微粒的作用。[方法]实验分3组。用普通注射器配制的溶液供对照1组使用,对照1组溶液经10wn终端滤器过滤后,供对照2组使用,用套管过滤型注射器配制的溶液供实验组使用。将3组溶液进行微粒检测。[结果]对照1组≥3μm微粒、对照2组≥3μm微粒及≥10μm微粒均多于实验组(P〈0.01);对照1组≥25μm微粒多于实验组(P〈0.05)。[结论]用套管过滤型注射器配制溶液,可避免加药时针头反复穿刺瓶塞的次数,减少微粒的产生,并能过滤3μm以上对人体有危害的微粒。  相似文献   

6.
目的减少粉针剂瓶药物的溶解环节,避免或减少微粒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方法分别用注射器和溶药器等量、等次稀释同批号对氨基水杨酸钠(2 g×6瓶)粉针剂瓶药物各30份。分别抽取样本检测稀释后药液微粒直径数,比较两种稀释方法所需的操作时间。结果溶药器与注射器稀释粉针剂瓶药物所检测的微粒直径总数量、操作所需的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溶药器稀释粉针剂瓶药物优于注射器稀释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一种密闭式静脉配药装置,减少输液微粒对人体的潜在损害。方法在静脉配置中心和呼吸内科治疗室,分别采用2种方法配置同一种西林瓶类抗菌药物40份,实验组采用自主研发的一种密闭式静脉配药装置配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注射器配药法配药,观察2个配药场所2组标本产生的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无论是静脉配置中心还是呼吸科治疗室的观察组标本产生的微粒≥10μm(个/mL)和≥25μm(个/mL)的数量,均符合我国2010版《药典》中静脉注射液的微粒值规定,且其产生的微粒数均明显少于在静配中心和呼吸科治疗室的对照组(P<0.01)。结论自研密闭式静脉配药装置在对配置西林瓶类药物方面能够有效减少输液微粒,增加患者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组采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溶药、加药,对照组用20mL注射器溶药、加药,进行微粒检测及细菌内毒素检测,比较两组液体微粒及污染情况。[结果]试验组能截留≥5μm不溶微粒,符合标准要求;对照组只能截留≥10μm微粒。[结论]采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可有效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套管过滤型注射器预防输液微粒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玉珠  景子霞  于秋辉 《护理研究》2006,20(32):2979-2980
目的探讨套管过滤型注射器在减少穿刺瓶塞次数及过滤3μm以上微粒的作用。方法实验分3组。用普通注射器配制的溶液供对照1组使用,对照1组溶液经10μm终端滤器过滤后,供对照2组使用,用套管过滤型注射器配制的溶液供实验组使用。将3组溶液进行微粒检测。结果对照1组≥3μm微粒、对照2组≥3μm微粒及≥10μm微粒均多于实验组(P<0.01);对照1组≥25μm微粒多于实验组(P<0.05)。结论用套管过滤型注射器配制溶液,可避免加药时针头反复穿刺瓶塞的次数,减少微粒的产生,并能过滤3μm以上对人体有危害的微粒。  相似文献   

10.
赵志勇  吴清美  王惠琴  叶丽  徐筱   《护理与康复》2017,16(7):750-752
目的观察新型双套叠式溶药针头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同一批号、相同剂量粉针剂200支和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非PVC软袋200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支和100袋。实验组选用新型双套叠式溶药针头溶药,对照组选用带针一次性注射器溶药,每次抽吸及注入液量相等。观察两组药液微粒检出情况及药物溶解时间。结果实验组检出微粒数少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实验组微粒直径小于对照组,药物溶解时间短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结论新型双套叠式溶药针头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瓶塞脱屑引起的微粒污染,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温度与放置时间对8种常用中药注射液微粒数的影响,为护理人员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微粒分析仪测定8种中药注射剂与溶媒配伍后,在三种不同温度环境和五个不同放置时间下测定不同粒径的微粒数并观察其变化。结果通过对实验所记录数据的重复测量分析统计显示:除了血栓通注射液与5%葡萄糖混合液,其余7种中药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中≥10μm和≥25μm微粒数均不符合药典的规定,且小于10μm的微粒占到90%以上。8种中药注射液与溶媒配伍后,血栓通、苦碟子在常温下不同粒径的微粒数目较少,其中血栓通在t=120 min、苦碟子在t=180 min时与即刻相比较溶液中≥2μm微粒数目较少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6种中药注射液与溶媒配伍后在高温下微粒数目较少,其中刺五加、艾迪、康艾、参麦注射液在t=180 min、银杏达莫在t=30 min时与即刻相比较,溶液中≥2μm微粒数目较少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香菇多糖在t=120 min微粒较少,但与即刻相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建议不同药物在各自相对较佳的温度、放置时间下进行配置与静脉给药,或者使用更好的终端过滤器,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输液器多功能终端滤器截流微粒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改进临床使用的普通一次性输液器,使其终端过滤器一管多用,减少静脉用药不溶性微粒污染。方法 在过滤器侧上方,设计一倾斜带帽状开关的侧管,管径的大小与注射器乳头或输液三通管相衔接,既能过滤静脉输液药液微粒,又能过滤静脉推注药液的微粒。结果 经过滤过的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的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显著减少,直径≥10 μm微粒数分别为2.786±1.805、1.267±0.249,与经普通输液器滤过的药液微粒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一次性多功能过滤器可有效截留静脉滴注联合静脉推注药液不溶性微粒,提高静脉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组采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溶药、加药,对照组用20 mL注射器溶药、加药,进行微粒检测及细菌内毒素检测,比较两组液体微粒及污染情况.[结果]试验组能截留≥5 ìm不溶微粒,符合标准要求;对照组只能截留≥10 ìm微粒.[结论]采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可有效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随机抽取一次性注射器及灭菌玻璃注射器各30副,对其不溶性微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0~25μm不溶性微粒的含量前者高于后者(P<0.01),25~50μm不溶性微粒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安全配药的最优方法,提高配药工作效率.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 配药,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 配药,观察两组配药后产生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 实验组产生≥10 μm(个/ml)和≥25μm(个/ml)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均未达到中国药典标准.结论 改良法配药能减少输液微粒污染,但建立静脉输液配药中心或安装超净工作台配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输液过程中微粒的来源及相关因素,探索减少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的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了一次性侧孔针注射器、一次性斜面针注射器在治疗室环境及净化操作台上,在加药与不加药条件下逐瓶检验计数微粒数,每组各30例比较产生的微粒数,观察何种情况可减少微粒的产生. 结果在治疗室环境下穿刺瓶塞可明显增加液体中微粒数(P<0.01),同时加药可导致微粒数激增(P<0.01).而在净化操作台操作产生的微粒数明显低于治疗室环境(P<0.05).在相同情况下,侧孔针注射器穿刺瓶塞可减少橡胶塞微粒的产生(P<0.01). 结论采用侧孔针注射器溶药、加药产生的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少于斜面针注射器,同时穿刺本身、粉针剂药物及空气中所含微粒数也对液体中微粒数产生重要影响,在日常操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静脉注射微粒对家兔血浆TXA2、PGI2及肺动脉压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输液微粒对家兔血浆TXA2和6-酮基-PGF1a及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取24只家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将三种含不同微粒数的溶液,即临床常用的静脉推注药液、同种药液经10 μm孔径滤过和经3μm孔径滤过的药液,分别注入三组家兔体内,并在推注前、推注后即刻、30 min、60 min、300 min五个时间点检测血浆TXA2和PGI2的代谢物TXB2和6-酮基-PGF1a的浓度,并进行肺动脉压监测,观察注射微粒对其影响.结果 TXB2的浓度随着5个不同的时间点时间推移均呈逐渐升高.其中A组在推注后60 min时的浓度与未推注前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推注后300 min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B组在推注后60 min和300 min的浓度与未推注前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血浆6-酮基-PGF1a的浓度变化显示A组中第2、3两个时间点的浓度与未注时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肺动脉压力变化呈现先高后低现象.结论为病人推注高浓度药物时,应用有效的终端过滤器进行截拦后推注较安全,对肺动脉高压与肺功能低下病人应慎用静脉推注给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双侧孔针头与斜面针头穿刺药物密封瓶胶塞时微粒及碎屑的形成情况,探讨减少输液微粒污染的方法。方法取头孢呋辛钠密封瓶90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双侧孔针头与普通斜面针头配制药液,观察配制药液中的胶塞微粒量及碎屑。结果两种针头配药,液体中的胶塞微粒数均随着针头穿刺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双侧孔针形成≥25μm的微粒量少于斜面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6,3.32;P〈0.01);而≥10μm的微粒量多于斜面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65,5.38,6.58;P〈0.01)。双侧孔针穿刺胶塞无碎屑形成,斜面针穿刺有碎屑形成。结论采用双侧孔针溶药可有效地减少较大胶塞微粒及碎屑的形成,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临床上比较实用和理想的配药针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包装安瓿产品对手术室输液溶药环节与封管环节液体污染的控制操作效果。方法:设置三组实验,其中A组实验将两种不同环境进行抽取药液对微粒数目的影响,分别为A1常规操作台与A2净化操作台;B组实验采用两种不同药液抽取方式,B1组常规变化角度抽取,B2垂直瓶底抽取;C组实验采用两种不同的开启方式,C1组常规垫无菌纱布掰断,C2组在掰断前采用75%乙醇消毒。比较三组实验对溶液微粒的影响。结果:A1、B1、C1组≥10μm与≥25μm微粒含量均高于A2、B2、C2组(P0.05)。结论:采用小包装安瓿产品进行输液溶药与封管环节易导致液体污染,增加液体微粒含量,严格操作过程、在净化操作台进行操作、垂直抽取药液、避免各种角度变化、掰断安瓿瓶抽取药液时先用75%乙醇消毒后再掰断,可减少药液微粒含量,防止溶液污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液过程中微粒的来源及相关因素和减少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一次性侧孔针注射器、斜面针注射器,在治疗室及净化操作台上,加药与不加药条件下逐瓶检验微粒数,比较不同情况下微粒数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室环境下穿刺瓶塞可明显增加液体中微粒数(P<0.001),同时加药可导致微粒数剧增。在相同情况下,侧孔针注射器穿刺瓶塞可减少橡胶塞微粒的产生(P<0.05)。结论采用侧孔针注射器溶药、加药产生的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少于斜面针注射器,粉针剂药物本身所含微粒及空气中所含微粒也对液体中微粒数产生重要影响,在日常操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