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利宾胺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西利宾胺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 242例初治菌阳肺结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应用“2HRZS(E)/4HR”方案抗结核化疗,观察组加用西利宾胺,对照组加肝泰乐。结果 观察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6.6%;中断抗结核化疗为41%;调整化疗方案为16%;与对照组的19.2%、14.2%、9.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西利宾胺可显著降低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发生率,减少因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而造成的不规则化疗。  相似文献   

2.
张进保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401-1402
目的探讨西利宾胺对初治肺结核患者板式抗痨药物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256例初治肺结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应用“2H3R323E3/4H3R3”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加用西利宾胺,对照组加用肝泰乐。结果观察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4.6%;中断抗结核化疗为0.8%;与对照组的17.5%、15.9%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西利宾胺可显著降低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发生率,提高肺结核病人规则化疗率。  相似文献   

3.
药物性肝损害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具有药物性肝损害高危因素患者采取提前干预措施(适当调整强化期化疗方案),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及强化期痰菌转阴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99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治菌阳且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肺结核患者243例。对比观察采取与未采取提前干预措施2组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痰菌转阴率。结果采取干预措施126例,其中出现肝损害11例(11/126,8.7%),非干预117例,其中出现肝损害42例(42/117,35.9%),对比2组肝损害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1)。2个月痰涂片抗酸杆菌转阴率分别为62.7%(79/126)和64.1%(75/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如老年患者、病毒性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营养不良、脂肪肝、嗜酒者等,应用抗结核药物时应提前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调整强化期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可予宁与其他保肝药在预防抗结核药物中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进行比较分析。方法2004年龙岩市部分县(市、区)用可予宁保肝药对303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将303例分3组,1组为观察组,2组为对照组。均用项目治疗方案2HREZ/4HR,观察组95例全疗程用可予宁,对照(Ⅰ)组102例强化期用可予宁,继续期用护肝片,对照(Ⅱ)组106例全疗程用联苯双脂。结果服用抗结核药物同时加服可予宁和其他保肝药,服用可予宁组,发生肝损伤明显少于用其他保肝药。结论用可予宁保肝药明显降低因服用抗结核病药物引起的转氨酶升高,大大提高病人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复方甘草酸苷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抗结核化疗而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87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应用“2H3R323E3(S3)/4H3R3”方案抗结核化疗,观察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对照组加用肝泰乐。结果观察组在肝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89.4%、67.5%、(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显著降低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减少因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而造成的不规则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宁片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伴HB sA g阳性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初治涂阳肺结核260例,其中治疗组132例,全程加服肝宁片;对照组128例,全程加服葡醛内酯片。结果治疗组132例中出现肝损害11例,其中HB sA g阳性34例中出现肝损害7例(2.06%);对照组128例中出现肝损害29例,其中HB sA g阳性30例中出现肝损害18例(60%)。两组差异显著(P<0.01);HB sA g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更容易受损害。结论肝宁片在防治HB sA g阳性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具有药物性肝损害高危因素患者采取提前干预措施(适当调整强化期化疗方案),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及强化期痰菌转阴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996年1月日~2006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治菌阳且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肺结核患者243例。对比观察采取与未采取提前干预措施2组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痰菌转阴率。结果采取干预措施126例,其中出现肝损害11例(11/126,8.7%),非干预117例,其中出现肝损害42例(42/117,35.9%),对比2组肝损害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1)。2个月痰涂片抗酸杆菌转阴率分别为62.7%(79/126)和64.1%(75/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丹0.05)。结论对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如老年患者、病毒性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营养不良、脂肪肝、嗜酒者等,应用抗结核药物时应提前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调整强化期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中,药物肝损害是较常见的一种副作用,而在抗结核短程化疗方案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更多,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治疗,也是结核病患者中断治疗的常见原因.为了找到迅速恢复肝功能,保证肺结核病人顺利完成疗程的有效药物,我们对102例正在治疗初治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应用可予宁和护肝片来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水飞蓟宾防治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核病治疗周期长,在初治肺结核化疗中,多选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这3种抗结核药物可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HBsAg( )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更高,直接影响抗结核治疗的效果。我院在2001-2002年间应用水飞蓟宾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害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以左氧氟沙星替代一线标准化疗方案中的吡嗪酰胺)在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方面的影响。方法分析我科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治菌阳,且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肺结核患者257例,对比观察采取预防措施组与常规治疗组(未采取预防措施组)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结果采取预防措施组129例,其中出现肝损害13例(13/129,10.08%),未采取预防措施组128例,其中出现肝损害32例(32/128,25%),对比2组肝损害的发生率,采取预防措施组明显低于未采取预防措施组(P〈0.01)。结论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高危人群,将一线标准化疗方案中的吡嗪酰胺用左氧氟沙星替代,可以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