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冠心病心绞痛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病之范畴,临床表现多以胸前区闷、窒、痛为其特点。本文仅就中医药对该病诊疗思路与方法略陈管见如下。1 察虚实、识标本 从流行病学来看,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患者,尤以50~60岁常见,故也有老年病之谓。“人过四十,阴气自半”。“男子五八肾气衰”。“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虚也”。由上可知,本虚构成了促成心绞痛  相似文献   

2.
辨病辨证论治古今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中医多元性的临床疹疗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浅谈辨病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医论治之现状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两个基本特点之一。它不仅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则是…  相似文献   

5.
6.
<正> 近年来,“辨证论治”成为讨论的一个亮点。有人认为无证可辨,如何辨证论治?有一位老中医居然怀疑辨证论治之价值!有人认为辨证论治应改为辨病论治。本人对此问题有如骨梗在喉,不吐不快。辨证论治之精神,来源古远,但加以提倡宣扬,是在解放之后、中医学院成立之初,第二版中医学院教材编写之时。郭子化副部长在庐山教材会议上提出把辨证施治之精神写入教材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全球约有患者1.3亿,在我国也约有3千万,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成为全球性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疾病。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决定将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由此可见,糖尿病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越来越严重。而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辈对糖尿病就有所认识,称之为“消渴”,见于《内经》,《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1 糖尿病的中医定义,证侯及发生机制1.1 糖尿病的中医定义 糖尿病是西医病名,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9.
《医药导报》2009,28(12):1529-1529
由黄志杰主编,胡永峰、张带荣副主编的《中医抗癌古今验方精选》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中医古今抗肿瘤验方精华,共入选古今抗癌验方1000余首,以病名为纲,根据验方特点,将所选验方分为辨证论治、辨病论治、中西结合和药膳食疗4个部分,每一处方按方剂组成、加减应用、功能主治、应用方法4项编写,适合肿瘤临床医师参考,亦适合肿瘤患者阅读。  相似文献   

10.
《医药导报》2009,28(11):1407-1407
由黄志杰主编,胡永峰、张带荣副主编的《中医抗癌古今验方精选》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中医古今抗肿瘤验方精华,共入选古今抗癌验方1000余首,以病名为纲,根据验方特点,将所选验方分为辨证论治、辨病论治、中西结合和药膳食疗4个部分,每一处方按方剂组成、加减应用、功能主治、应用方法4项编写,适合肿瘤临床医师参考,亦适合肿瘤患者阅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张鸣鹤、范永升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张鸣鹤教授门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52例, 其中男9例、女143例, 年龄25~76岁;选取同时间就诊于范永升教授门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5例, 其中男15例、女110例, 年龄23~89岁。每名患者收集3次以上信息, 从中选取疗效较好诊次1~3次, 获得张鸣鹤教授有效诊次217次, 范教授有效诊次201次。以"古今医案云平台(V2.1)"为工具, 分别对两位教授验案进行数据整理, 对比验案异同点, 总结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规律和特色。结果张鸣鹤教授验案217诊次中证素分布频率前2位分别为痰湿[56.68%(123/217)]、寒[50.69%(110/217)], 证型分布频率前2位分别为寒湿痹阻证[43.78%(95/217)]、湿热痹阻证[21.20%(46/217)];常用中药类别为祛风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等;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知, 常用中药功效与其高关联度证素、证型无相关性;通过复杂网络分析获得核心处方为金银花、大血藤、雷公藤、虎杖、板蓝根、羌活、独活、...  相似文献   

12.
体质和证的关系密切,体质是证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体质决定证的传变与转归。因此,辨证论治与辨质论治同样密切相关。在临床诊治疾病与处方用药的过程中,准确而合理地分析辨别机体体质状况并同辨证论治有机结合,对中医学防病治病和治疗效果的提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龚坚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242-243
在我们一些中医医务人员中,有不少人说:"我们中医是辨证论治."当我们讲中医学的特征时,也每每只言"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而对"辨病论治",不愿提及,不去研究,有的甚至把辩病论治与辩证论治对立起来. 其实,中医单纯的辩证论治是不能真实地反应中医学的本质.那么当我们去说中医学的特征时,首先要明确是相对谁而言.凡说特征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其共性的东西.很明显,我们讲中医学的特征,是相对西医学而言,辨证论治是我们的特色,但前提是辨病论治是二者的共有.但现在我们只讲异,不求同,甚至于扬言中西医无法结合,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辨病论治不是西医的专利,也是中医学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叶辉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00-10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6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医辨证+西药组各30例。西药组采用对症治疗、抗Hp等疗法,中医辨证+西药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型用药。两组均以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西药组经治疗后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8例;中医辨证+西药组经治疗后痊愈15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2例。中医辨证+西药组总有效率高达93.3%,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是临床治疗CAG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中医学认为,本病属"消渴"范畴。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现将糖尿病中医治疗中几个问题作一分析,运用中医优势: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对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中医学的特点应是整体观念与辨病辩证论治,即是在辨病基础上的辨论论治。其理由有7:1、辨病辩证论治是《伤寒杂病论》的本意;2辨病辩证论治源于《内经》;3、辨病与辩证是《诸病源侯论》探索病源和归纳证侯的方法;4、温病学运用和发展了辨病辩证论治;5、辨病辩证论治是临床实践的需要;6、辨病辩证论治能促进中医对病的认识;7、辨病辩证论治有助于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7.
学科融合与交叉是当今科学发展的大趋势。状态医学是系统科学与中西医学的结合,系统科学是现代科学发展的结果。根据系统科学的观点,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超巨系统,是各种低级系统优化的结果,涵盖了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和过程,具有多元组成、多级构成、多通道联系、多途径反馈的特点,是自组织、自修复、自学习、自调控的自稳系统,是不断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耗散结构,具有与外界进行被动适应和主动适应动态协调能力。辨态论治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机体偏离状态的认识和处理,由辨病论治、辨证论治走向辨态论治,将使医学诊疗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中医儿科临床应用现代诊断手段,拓展传统中医四诊,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有助于理解中医证候,全面了解疾病和判断预后,具有优化治疗方案的优势,还可开拓中医科研思维,同时指出对诊断不明确、疗效不确切的疾病适宜中医辨证论治。旨在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如何取长补短,让患儿获得更好的疗效,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在我国南方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均占恶性肿瘤的首位,故有“广东瘤”之称。故此,对本病进行及时的诊断、采用合理的治疗原则,从而进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进一步提高诊治率是当今恶性肿瘤防治的一个大问题。笔者查阅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中医治疗鼻咽癌的各种资料,根据该病的病因病机,并结合自己多年来在肿瘤临床工作中的反复实践与体会,就鼻咽癌的诊治原则及经动物实验和临床试用后确有明显疗效的药物选用,分别作如下论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20.
邵义泽 《福建医药杂志》2002,24(3):120-121,144
中风病自古以来被称为四大症之首。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 ,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在老年致死、致残率中已占第一位。现将近年来研究情况概述如下。1 病因病机邓铁涛认为脑血管意外的病因病机以内因为主 ,内虚为本 ,加上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 ,以致肝风、肝火内动 ,或痰湿、瘀血内阻 ,或因虚阳浮越而发病 [1 ]。陈可冀认为中风急症与“气血逆乱 ,血随气上”有极大关系。气血失和 ,则百病由生 ,多种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均可贯穿气血失调的病理变化 ,从而出现“血瘀”的共同征象 ,一般都伴有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性异常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