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护理工作安全防护的盲区——化疗防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肿瘤药物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对操作者及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长期以来,各级医疗单位存在着对抗肿瘤药物缺乏规范的管理、配制化疗药的防护设备较少、操作人员缺少必要的防护用具以及对抗肿瘤药物废弃物管理不善等一系列化疗防护的盲区,这些盲区正在对医院环境及护士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护理人员在抗肿瘤药物配制过程中,应该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遵守防护措施,避免抗肿瘤药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国外研究证实,抗肿瘤药物可能通过皮肤直接接触、吸入,使操作人员受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导致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的危险[1]。目前我国对抗肿瘤化疗药物缺乏规范的管理,配制化疗药的防护设备较少,操作人员缺少必要的防护用具以及存在抗肿瘤药物废弃物管理不善等一系列问题,对医院环境及护士的健康构成威胁。下面就护理工作者在接触化疗药时的防护谈谈体会。1化疗药配制的环境要求1.1抗肿瘤药物的配制工作只能由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进行。1.2有条件的医院,抗肿瘤药物的配备应在专门的配药室、层流操作台上进行,没…  相似文献   

3.
抗肿瘤药物暴露是一种潜在的健康威胁, 若处置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医疗安全问题。为提高接触抗肿瘤药物人员(医务人员、药物运输人员、患者及其照护人员等)的暴露防护意识, 规范暴露防护操作, 减少暴露风险和损伤, 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护理分会、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制订了《抗肿瘤药物暴露防护管理指南》, 并发表在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杂志2023年第1期。该指南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等国际方法学规范进行制订, 围绕抗肿瘤药物在医疗机构的全流程管理, 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临床问题并形成了14条推荐意见。本文就14条推荐意见进行解读, 希望有助于推进该指南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PIVAS工作人员的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危害,我院PIVAS应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识别、评估抗肿瘤药物的危害及可能导致危害的风险环节,实施防护措施并进行风险监控与系统管理。在集中调配抗肿瘤药物后,未发生一起与抗肿瘤药物相关的职业伤害事件及环境污染事件,职业暴露危害的风险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操作人员对于风险的认知及防护操作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有效保证了PIVAS的工作环境安全及人员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对抗肿瘤化疗药物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具以及存在对抗肿瘤药物废弃物管理不善等一系列问题,正对医院环境及护士的健康构成威胁。本文将我院在执行化疗的情况,浅谈护士对化疗的自我防护,旨在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增强劳动保护观念,避免职业性危害。  相似文献   

6.
随着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的不断应用,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健康和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Angela等报道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使护士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突变,姊妹染色体交换频率增大,DNA断裂增多。为进一步探讨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科护士健康的影响,对在肿瘤科工作连续5a以上,每天从事抗肿瘤药物治疗操作的护士外周血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凋亡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揭示抗肿瘤药物的职业危害,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安全管理流程及职业防护状况。方法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的化疗药物进行集中配置,介绍化疗药物配置中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应急事件的处理、配置完成后污物处理、自我防护措施。结果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并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化疗药物进行集中配置提高了肿瘤化疗药物的配置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加强了配置人员的职业防护。结论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中心的洁净环境及规范的操作流程可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职业安全,保障配置人员身体健康,减少化疗药物对医护人员的伤害,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提高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8.
护理人员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研究综合性医院中护理人员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的现状,为医院加强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人员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三家大型综合医院的全体一线临床护理人员,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方式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人员抗肿瘤药物接触面广,对职业防护有很高的学习兴趣,而医院防护设施短缺,防护制度不健全,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学习培训开展缺位严重,曾怀孕或生育的护理人员习惯性流产率较高,有较高比例的护理人员在没有防护措施或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怀孕期间仍然接触抗肿瘤药物。结论抗肿瘤药物使用中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仍然很不到位,医院应尽快安装防护设备,健全相关制度和抗肿瘤药物实用操作规程,切实开展职业防护的培训教育,护理人员要加强职业防护意识,以保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抗肿瘤相关的中药注射液的调配进行合理分类,为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人员的安全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数据库和国家医保目录查找抗肿瘤相关的中药注射液品种,对药物活性成分、不良反应、药动学、特殊人群用药和毒理学研究等数据进行分析,作为分类调配的依据。结果:将通关藤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等13种抗肿瘤相关的中药注射液纳入本次研究。除黄芪多糖注射液外,多数抗肿瘤相关的中药注射液存在不同程度毒性,具有剂量和时间相关性。结合国内调配现状建议通关藤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等7个品种按照抗肿瘤药物调配,其余6个品种按照普通危险药物和中药注射液调配,并根据药物的毒性和极性合理安排药物调配顺序。结论:目前国内尚无药品调配安全性分类及防护指南,PIVAS应进一步提高现有防护要求,以减少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与完善细胞毒性药物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的调配方法与防护措施,为避免细胞毒性药物集中调配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卫生部颁布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中的工作流程,参照药品说明书等各种标准,探究细胞毒性药物调配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操作及其改进措施。结果:根据细胞毒性药物集中调配中对人员的伤害,制定医院《细胞毒性药物调配技术标准》《细胞毒性药物操作规程》《细胞毒性药物防护操作规程》等操作规范,确保了细胞毒性药物的配制并避免了对人员的伤害。结论:细胞毒性药物集中调配应实现标准化与规范化,实施科学、标准化管理,降低了职业暴露,确保了药剂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人员的自我防护。方法:通过阐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防护设备和配置人员在配置药物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应急事件的处理方法,探讨加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自我防护的方法。结果与结论:规范的操作流程及洁净的操作环境对配置人员的职业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化学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护士在实施化疗过程中接触的抗肿瘤药物也逐渐增多。化学药物属于细胞毒类药物 ,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 ,对正常细胞、组织也具有一定的损伤 ,如不注意防护 ,则随着药物在体内的不断积蓄 ,可引起鼻炎、鼻黏膜溃烂、口腔黏膜溃疡、脱发、头痛、眩晕、甚至有致癌的危险。因此 ,经常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 ,在护理操作中加强自身防护非常必要。1 防护原则操作中精力集中 ,克服麻痹大意 ,提高对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认识 ,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的安全使用方法 ,严格执行化疗操作常规和防护措施。2 操作前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剂人员的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方法总结2011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剂人员工作中出现危险因素事件的原因,加强对操作中注意事项的管理,分析处理应急事件的方法,讨论职业防护方法,在2012年进行调整和严格管理,比较危险事件发生率变化。结果2012年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与201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操作流程规范化,操作环境洁净化,是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剂人员的职业防护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调配的药品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护理人员在病区调配药品的过程中,可能接触到抗肿瘤药物,处于急性刺激、过敏反应、遗传毒性、致癌与致畸等职业暴露危害中.PIVAS对抗肿瘤药物进行集中调配,可减少其对护理人员的暴露危害及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对从事药品调剂的药剂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是PIVAS必须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作者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PIVAS的相关工作经验做一总结,报道如下.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防护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838(2013)05-0388-03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定防护措施,减少危险药物的暴露风险。方法通过文献,查找危险药物暴露对职业接触的医务人员健康危害的依据,呼吁政府部门和医院领导,加强对危险药物暴露的管理,科学设置配药场所,建立教育和培训制度,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确保职业性接触危险药物的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结果国内许多医院建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抗肿瘤等危险药物的配置,减少了危险药物暴露的机会。结论我国的医务人员化疗防护培训严重不足,防范意识薄弱,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制定并落实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6.
刘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3,(30):593-594
化疗药物已广泛应用于抗肿瘤的治疗中,但其选择性低,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细胞有较大的杀伤作用。产生的毒性反应同样对其配制的护士等医务人员造成损害,只有通过对化疗药物的配制、静脉输注等的规范操作,才能减轻细胞毒性药物对人体的危害。因此,应对职业性接触抗肿瘤药物的医务工作人员进行化疗药物潜在危害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以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性危害。  相似文献   

17.
抗肿瘤药物防护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业人员在接触化疗药物过程中具有潜在危险性,而抗肿瘤药可经过直接接触、呼吸道吸入或消化道摄入而致医护人员职业损伤。因此,加强对接触抗癌药护士的工作科学规范化管理,加强接触抗癌药护士的自我防护知识的教育,进行专职培训,实行常规性防护知识考核,制定护士接触抗癌药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面对肿瘤的高发病率,细胞毒性药物作为肿瘤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随着政策扶持、新药研发能力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临床试验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细胞毒性药物临床试验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患者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Ⅰ期临床试验过程中的样本采集,需要在短时间内多次反复采集受试者的血液标本,采血时间窗小,样本采集要求质量高,在采血过程中,要求操作难度加大,频繁大量的样本采集,如血液采集、尿液采集等,使操作人员短时间内集中暴露在被样本污染的环境中,服用或注射细胞毒性药物后在血液和体液当中含有大量的细胞毒性药物代谢产物,操作人员频繁接触含细胞毒性药物代谢产物,其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操作者带来严重危害,同时也给操作者造成很大的心里压力,进一步增加了Ⅰ期临床试验过程中的样本采集难度,为了保证试验质量和操作者的安全,这就要求在临床试验样本采集过程中,操作人员充分做好防护。本文就细胞毒性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过程中的样本采集方法及职业防护进行阐述,通过建立可行的SOP,样本采集时使用密封袋立即处理粘有血液和体液的注废弃物,加强操作者的防护意识培训,特别是协助操作的研究助理等,防护意识淡薄,要提供防护用具,保证按时采集样本,加强操作人员的防护,减少对操作人员的身心伤害,从而提高细胞毒性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我国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调配人员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状况。方法:以环磷酰胺(CP)与阿糖胞苷(CAR)为标志物,纳入我国十家医院的PIVAS,对其进行环境监测与生物效应监测。结果:(1)环境监测,十家PIVAS工作环境中环磷酰胺(CP)与阿糖胞苷(CAR)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且不局限于药物调配区域;随着PIVAS运行年限的增长,抗肿瘤药物污染向普通控制区扩散的趋势;现有防护装备下,十家医院PIVAS工作人员的手套与口罩内侧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肿瘤药物残留。(2)生物学监测,PIVAS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人员的尿液浓缩致突变率较控制组要高(P<0.05),淋巴细胞总凋亡率也有增高的趋势(P=0.195),然而,这些指标的改变是否意味着遗传毒性反应的发生还需进一步探讨。结论:本课题初步探讨我国PIVAS抗肿瘤药物调配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旨在为政府部门以及行业内制定统一的抗肿瘤药物调配指南与职业防护规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职业防护教育干预对接触抗肿瘤药物护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素兰  王敏  于作芳  张桂荣  桓秀杰 《河北医药》2011,33(15):2373-2374
抗肿瘤药物大多数是细胞毒制剂,具有致突变、致癌、致畸性,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的正常组织细胞也具有杀伤或抑制作用。如果防护不当,会对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的健康产生危害。调查显示综合医院护士对接触抗肿瘤药物相关知识的认知和职业防护行为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