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resentic glomerulonephritis,CRGN)通常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是肾小球肾炎中最严重的类型,其特征是肾活检中有50%以上的肾小球新月体形成,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在3个月内至少下降50%。它包括抗肾小球基底膜型(Ⅰ型)、免疫复合物介导型(Ⅱ型)、寡免疫复合物型(Ⅲ型)和抗肾小球基底膜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是指一类原因不明的急性肾小球疾病,其临床特征为血尿、蛋白尿、少尿或无尿,血压升高或正常,在短期内(数周或数月)进行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其肾小球的形态学特征为广泛的球囊新月体形成,血管丛的细胞增生则不明显。该病还被不同作者称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暴发性肾炎、恶性肾炎、急性少尿性肾炎或急性无尿性肾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认识是,新月体是由肾小球的上皮细胞增生所形成,这可能是对包曼氏囊内纤维蛋白沉积的反应。但本文作者在以往的研究中便发现,取自急进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或取自建立了实验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动物的肾小球作组织培养时,除了正常肾小球作培养时就可在细胞长出物(Outgrowth)中见到的Ⅰ型(上皮性)细胞和Ⅱ型  相似文献   

4.
急进性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简称RPG)临床特点,是进展迅速的肾功能衰竭。主要表现少尿或无尿。如果不作透析或肾移植,死于发病后数周或数月。根据临床和病理表现的不同,有以下名词,如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出血性肾小球肾炎,弥慢性毛细血管外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少尿性肾小球肾炎,恶性肾小球肾炎等。病因 1968年:Bacani等将本病分为链球菌感染后和非链球菌感染后两大类。1971年Pollak等指出本病系一综合征,列举了15种可能并发本病的疾病。 (1)Goodpasture's综合征; (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3)特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一种小鼠的新月体肾小球肾炎模型。首先给小鼠尾静脉注射0.5ml兔抗小鼠GBM的抗肾血清,24小时后再注射0.02mg的脂多糖。之后,小鼠的抗基膜性肾小球肾炎的第一和第二时相病变相继出现,第二周肾小球内微血栓形成,第五周有50%以上的肾小球出现了新月体,即典型的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形成。这种小鼠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模型的制作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可应用于肾小球血栓和新月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儿童急进性肾炎4例肾活检病理分析青海省儿童医院肾科刘广才,刘连华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杨蜀琴儿童急进性肾炎(RapidlgProgressiveglomerulonephritis,RPGN)是一种少见,但预后很差的肾小球疾病病理改变多数有大量新月...  相似文献   

7.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进性肾炎,为一组病情发展急骤、由蛋白尿、血尿迅速发展为无尿或少尿、急性肾衰竭、预后恶劣的肾小球肾炎.本病的病理改变特征为肾小球囊内细胞增生、纤维蛋白沉着,故又称新月体型肾炎.  相似文献   

8.
新月体肾小球肾炎的尿沉渣谱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JZ  Chen YQ  Wang SX  Pang W  Jie E  Liu Y  Qin XQ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8):1978-1981
目的 探讨尿沉渣谱检查对于新月体肾小球肾炎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尿"特殊细胞"作为早期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35例经肾活检病理诊断新月体肾小球肾炎的患者,采用相位差显微镜检测肾活检日晨尿,归纳尿沉渣谱特点,与肾脏病理进行相关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以podocalyxin抗体检测肾组织和尿足细胞.结果 新月体肾炎尿沉渣谱呈明显血尿,部分白细胞尿,多管型尿,半数以上病例有"特殊细胞"尿,提示肾脏急性增殖性病变.新月体早、中、晚各期,尿"特殊细胞"检出率分别为75%、41.2%和0,提示该3期间"特殊细胞"存在差异趋势.任选部分9/35病例证实其中8例尿中有足细胞.结论 新月体肾炎时,尿沉渣谱和病理损伤的程度、时期有关;尿中发现"特殊细胞"或足细胞有助于新月体肾炎的早期诊断和对疾病活动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少尿性肾炎(Oliguria Glomerulonephritis)是指在起病或病程中有持续少尿或无尿的急性肾炎。这种肾炎由多种病因所致。在小儿较多见的是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但有些病例则无链球菌感染的证据。本病也可继发于像结节性多动脉炎和过敏性紫癜等。少尿性肾炎病理改变,轻的表现为肾小球细胞弥漫性增殖,严重的有大量新月体形成,肾小球坏死或纤维化。当大量肾小球(超过50%)有新月体形成时,可诊断为急进性肾炎。本病病因与病理虽不同,但临床表现却有共同之处,即少尿或无尿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故在处理上也有相同之处。我科自1970~1981年共收治19例少尿性肾炎,采用各种治疗措施,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0.
肾小球疾病1353例病理类型及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及流行病学特点 ,对经肾活检确诊的肾小球疾病1 3 5 3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 77.2 %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占 2 2 .6% ,遗传性肾病占 0 .1 %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男 /女 =1 .93 / 1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男 /女 =1 .0 7/ 1 ,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 P<0 .0 1 )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所占比例依次是 Ig A肾病 ( Ig AN) 3 7.1 %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3 7.0 % ,Ig M肾病 9.9%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5 .0 %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3 .5 % ,膜性肾病 2 .1 % ,肾小球微小病变 1 .7%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1 .5 %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 .1 %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1 .0 % ;4种最常见的继发性小球肾炎所占比例依次是 :紫癜性肾炎 3 4.0 % ,狼疮性肾炎 3 0 .1 % ,糖尿病肾病 6.5 % ,肝病性肾病 6.5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高发年龄段均为1 5~ 2 4岁。提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 ,男性多发 ,Ig AN为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紫癜性肾炎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青年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肾实质性高血压在IgA肾病中的作用。方法经皮肾穿刺活检获取IgA肾病的病理结果,并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分类分型,获取IgA肾病的病理资料,并将IgA肾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临床表现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肾功能不全较对照组多见,同时存在有急进性肾炎。对照组临床表现以无症状血尿/尿检异常为主,未见急进性肾炎。两组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中观察组的病理类型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炎及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肾小球节段硬化、肾小球硬化≥20%,肾缺血改变、新月体形成、血管洋葱皮样改变及肾间质小管慢性化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存在影响肾功能的同时对IgA肾病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参与急进性肾炎的发病,肾实质性高血压存在的IgA肾病的病理类型慢性化的情况严重,提示预后不好,应早期行肾活检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2.
60岁及以上老年人肾活检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肾活检的安全性、并发症及肾小球及小管、间质疾病的病理与临床特点.方法:采用B超定位下经皮肾活检,观察其并发症并对确诊的34例老年(60岁以上)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疾病进行分析.结果:34例老年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9例(55.8%),继发性肾小球肾炎10例(29.4%),小管间质性肾炎3例(8.8%),药物性肾损害1例(2.9%),其他1例(2.9%).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膜性肾病8例(42.1%),其他依次为:新月体肾炎3例(15.8%),系膜增生性肾炎2例(10.5%),IgA肾病2例(10.5%),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例(10.5%)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10.5%);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淀粉样变性4例(36.4%),糖尿病肾病2例(18.2%),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1例(9.1%),紫癜性肾炎1例(9.1%),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例(9.1%),肿瘤相关性肾病1例(9.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类型肾病综合征17例(89.5%),其中单纯性肾病12例,肾炎性肾病5例;其他为单纯性血尿或蛋白尿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2例;34例老年人肾穿临床与病理诊断相符率,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94.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为80.0%,其他为80.0%;34例患者肾活检1例(2.9%)发生肉眼血尿,2例(5.9%)有肾周围血肿,与非老年人相比发生率也未见明显增加.结论:老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膜性肾病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主要为淀粉样变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类型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老年肾脏疾病经皮肾活检是安全的,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肾实质性高血压在IgA肾病中的作用。方法经皮肾穿刺活检获取IgA肾病的病理结果,并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分类分型,获取IgA肾病的病理资料,并将IgA肾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临床表现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肾功能不全较对照组多见,同时存在有急进性肾炎。对照组临床表现以无症状血尿/尿检异常为主,未见急进性肾炎。两组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中观察组的病理类型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炎及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肾小球节段硬化、肾小球硬化≥20%,肾缺血改变、新月体形成、血管洋葱皮样改变及肾间质小管慢性化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存在影响肾功能的同时对IgA肾病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参与急进性肾炎的发病,肾实质性高血压存在的IgA肾病的病理类型慢性化的情况严重,提示预后不好,应早期行肾活检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正> 急进性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简称RpG),又名亚急性肾炎、急性尿少无尿性肾炎、新月体肾炎或快速进行性肾炎,或恶性肾炎等,属增殖性肾炎。1942年Ellis 氏描述过,1966年Heptinstall 氏明确定义,1968年Bacani 氏阐述其临床与组织学的特征。急进性肾炎为一综合征,通常指暴发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或进行性肾功不全,在发病数周或数月内,进展到不可逆性肾功衰竭,而多死于尿毒症。我科1974.10—1978.1共收治4例,因其病例少见,乃提出报告,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102例老年肾脏病的病理类型分布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总结我院102例住院老年患者(≥60岁)的肾活检资料,按WHO1982年制定的肾小球疾病病理分类及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修订方案,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诊断.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78例,占76.4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5例,占14.71%,小管间质性疾病9例,占8.82%.其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2例(31.37%),IgA肾病20例(19.61%),膜性肾病18例(17.65%),新月体性肾炎2例(1.96%),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2例(1.96%),IgM肾病1例(0.98%),轻微病变1例(0.98%),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0.98%),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1例(0.98%),淀粉样变6例(5.88%),狼疮性肾炎3例(2.94%),紫癜性肾炎3例(2.94%)(其中1例表现为新月体性肾炎),显微镜下血管炎2例(1.96%),高血压肾损1例(0.98%),急性肾小管坏死5例(4.90%),慢性间质性肾炎3例(2.94%),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0.98%).结论:本组资料显示老年阶段的肾小球疾病仍以原发性多见,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等为主;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淀粉样变占绝大多数,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次之,显微镜下血管炎不少见.另外在老年阶段亦不应忽视间质-小管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伴有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分析89例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肾活检时的临床资料,以412例无新月体IgA肾病患者为对照.对其中276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了解患者人、肾存活情况,用非参数乘积限估计法(Kaplan-Meier法)分析肾存活率.结果 新月体形成在IgA肾病中的发生率为17.8%,39例(43.9%)表现为急进性肾炎,明显高于不伴有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其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均较无新月体组重,并随着其形成范围及纤维性新月体增加而加重.新月体组平均随访(40.3±29.6)月,其1、3、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5.24%、80.95%和61.9%;无新月体组平均随访(45.1±26.9)月,其1、3、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1.67%和79.17%.结论 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急进性肾炎(RPGN)分为继发性及原发性两大类,本文着重介绍后者。一、病理变化本病在光镜下的主要特征是广泛的肾小球囊内新月体形成。多少肾小球带新月体才能诊断本病?国外标准从30%至70%各异,我国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II.gressive gromerulonephritis,简称急进性肾炎)的病理变化为新月体肾炎,临床表现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急剧恶化,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目的 讨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休息卧床休息的时间较急性肾炎长,嘱病人注意心身休息,一般要待病情得到初步缓解时才开始下床活动,不宜进行较重的体力活动.观察药物及血浆置换疗法的副反应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9.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实为一组综合征。临床上出现肾功能急剧性恶化 ,三个月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50 %以上 ,未经治疗者常于数周至数月内发展成终末期功能衰竭 ;病理上表现为广泛新月体形成 ,故又名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1 .临床资料患者 ,男性 ,67岁 ,退休工人。因“反复发热 ,咳嗽 ,咯痰 2月”于 1 998年 5月 1 7日由呼吸内科以“肺部感染”收住。患者 2月前无明显诱因始觉发热 ,体温波动在37.5℃左右 ,午后更甚 ,伴恶寒、乏力 ,纳差 ,2周前咳嗽加重 ,咯大量白色粘痰 ,每日量约 1 50ml,易咯出 ,体温升高至 38~ 39℃ ,拍胸片示“双下肺炎”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讨CD1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随机从该院2016年4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肾疾病患者116例进行讨论,根据患者疾病分组,对照组中共35例肾小球微小病变,研究组(81例)中包含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21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5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2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免疫组化双染色法肾活检,标记CD10和CD34,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肾小球系膜基质和细胞CD10、CD34表现为(-),颜色为无色;肾小囊上皮细胞,壁层CD10表现为(+++),颜色为红色,脏层CD10(+++),颜色为红色;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CD34(+++),颜色为棕色。肾小球系膜基质和细胞呈显著增生状,毛细血管基膜中存在系膜基质,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增生突出,挤压血管管腔。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D10、CD34检测结果均与病理结果相符。结论肾活检病理光镜检查包含马松染色、六胺银染色、过碘酸雪夫反应染色、苏木精-伊红等染色,联合CD10、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有利于提升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的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