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与HBV、HCV共感染对外周血病毒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影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PCR法对115例HIV单独感染者、HIV/HBV、HIV/HCV及HIV/HBV/HCV合并感染者外周血的CD4+T细胞、CD8+T细胞表达水平、CD4+T/CD8+T细胞比值、HIV RNA、HBV DNA及HCV RNA病毒载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IV与HBV、HCV共感染者的肝功能异常、肝衰竭及死亡发生率均随着CD4+T细胞表达水平下降而增加,其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组、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 4组间CD4+T细胞计数与CD8+T细胞计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单独感染者的CD8+T细胞数与不同类型的HIV/HBV、HIV/HCV、HIV/HBV/HCV共感染组间比较,除HIV/HBV共感染组与HIV/HCV共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每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组、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共感染组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与各自组的HIV RNA载量比较呈负相关系(P<0.05)。结论:HIV合并HBV、HCV感染会影响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及生物学功能,降低对病毒的清除作用,促进HIV-RNA复制,加速HIV/AIDS的免疫损伤,从而加速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疆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与合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患者间病毒载量水平和体内T淋巴细胞数量的相关性变化。方法:依据患者感染程度分为HIV/AIDS单纯感染组(68例)与HIV/HCV合并感染组(80例),分别对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HIV RNA、HCV RNA进行检测,分析2组患者指标的相关性。结果:HIV/AIDS单纯感染组CD4+与CD8+ 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HIV/HCV合并感染组[(352.691±216.324)个/?滋L vs. (164.488±101.447)个/?滋L,t=6.585,P=0.000;(1 102.088±578.909)个/?滋L vs.(760.65±491.962)个/?滋L,t=3.879,P=0.000];2组间HIV RNA载量无统计学差异(9.871±3.487 vs. 10.737±3.095,t=-1.600,P=0.112)。单纯HIV/AIDS组CD4+ T淋巴细胞数量与HIV RNA载量[(9.871±3.487)log10 copies/mL]呈负相关(r=-0.433,P=0.000),CD8+ T淋巴细胞数量与HIV RNA载量无相关性(P=0.696);HIV/HCV合并组中CD4+、CD8+ T淋巴细胞数量与HIV RNA载量[(10.737±3.095)log10 copies/mL]均无相关性(P=0.148,P=0.114)。HIV/ HCV合并感染组中CD4+ T淋巴细胞数量与HCV RNA载量[(15.046±2.654)log10 copies/mL]呈正相关(r=0.242,P=0.031),CD8+ T淋巴细胞数量与HCV RNA载量无相关性(P=0.154),HIV RNA载量与HCV RNA载量水平呈负相关(r=-0.533,P=0.000)。结论:当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HCV后,患者CD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但HIV RNA与HCV R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且两者间为负相关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病毒载量水平变化及对机体T淋巴细胞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 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HIV/HCV合并感染组3组的 HIV RNA、HBV DNA、HCV RNA、CD4+ T淋巴细胞频数、CD8+ T淋巴细胞频数、CD4/CD8比值,并分析各组T淋巴细胞与HIV RNA的关系,HBV DNA/HCV RNA与HIV RNA、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及 HIV/HCV合并感染组的CD4+ T 淋巴细胞与各自组的HIV RNA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的CD8+ T淋巴细胞与各自组的HIV RNA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及 HIV/HCV合并感染组的CD4/CD8与各自组的HIV RNA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感染 HBV后,HIV/AIDS患者T细胞的数量下降更明显,致HIV RNA、HBV DNA高载量,加速了 HIV病情进展;感染 HBV后CD4+ T细胞的数量下降比感染HCV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HIV/AIDS患者并发贫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HIV/AIDS)并发贫血的情况,探讨贫血程度对判定HIV/AIDS患者病情进展的意义.方法对未经治疗的HIV/AIDS患者检测免疫功能指标(CD4+T细胞)和全血细胞计数.遵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993年诊断标准,对86例HIV/AIDS患者按照CD4+计数分为A、B、C组.对血红蛋白浓度(HGB)与CD4+T细胞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6例HIV/AIDS患者中有32例并发贫血,在A、B、C组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1.5%、21.8%、6.7%,贫血发生率在3组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32例贫血患者的HGB均值在3组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CD4+分组中贫血形态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IDS患者贫血的发生率较高,贫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发展.HGB随着免疫功能的衰减而下降.贫血的程度对AIDS患者的病情评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HCV/HIV合并感染者的肝功能变化、机体免疫等情况,探讨其合并感染及单独感染的机制。方法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流式细胞术测定CD4~+和CD8~+T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ELISA检测HCV抗体。结果 HCV/HIV合并感染者的ALT、AST与HCV感染患者相比明显更高;HCV/HIV合并感染患者的CD4~+、CD8~+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HCV感染者的比例;HCV/HIV合并感染患者的HCV-RNA载量比单独感染者的高;36.7%的HCV/HIV合并感染者出现抗HCV阴性,13.3%单独感染HCV者出现阴性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ALB、TBIL及血清球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HIV合并感染的病毒载量增多,抗体阴性率升高,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免疫抑制加重,免疫功能更加低下,肝脏的损伤严重,肝病的发展进程也更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贫血患者外周血细胞特点,探讨影响贫血分类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9月河南省3个地区AIDS高发村服用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后出现贫血的患者121例,收集其外周血细胞、CD+4T细胞计数及临床资料信息,分析患者外周血细胞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21例患者中,52例(43.0%)为单纯贫血者;53例(43.8%)合并单纯白细胞计数减少;9例(7.4%)合并血小板计数减少;7例(5.8%)合并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减少.大细胞性贫血66例(54.6%),正细胞性贫血46例(38.0%),小细胞性贫血9例(7.4%).不同贫血程度患者细胞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较中度组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性别、CD+4T细胞计数、体质指数、婚姻状况对患者贫血程度和细胞形态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合并贫血患者外周血在Hb减少的同时常合并多系血细胞减少,3种细胞形态的贫血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表面CD25分子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3,在丙肝病毒(HCV)单一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单一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离HCV感染组(n=21),HIV感染组(n=14),HCV/HIV感染组(n=28)及正常对照组(n=30)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计数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百分含量和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XCR3的表达水平.结果CD4+T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在HCV感染组轻度升高,而在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25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1).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降低(P<0.001),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升高(P<0.001);HCV感染组CD4+及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轻度升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结果提示中国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25和CXCR3分子表达水平和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受到HIV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中HCV及HSV-2合并感染的情况及CD4+T细胞免疫特征。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291例HIV感染者的抗HCV及HSV-2抗体,对HIV感染者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其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分析。结果 HIV合并HCV感染43例,合并HSV-2感染99例,合并HCV和HSV-2感染31例。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合并感染HCV组最高(78.4%),合并感染HSV-2组和无合并感染次之,合并感染HCV和HSV-2组最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以合并感染HCV和HSV-2组最低,合并感染HCV组、合并感染HSV-2组居中,无合并感染组最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感染者合并HCV、HSV-2感染率较高,HIV合并HCV和HSV-2感染时,CD4+T细胞绝对数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加重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独HIV感染及HIV合并HCV感染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及肝纤维化结果变化。方法:采集2017年1-6月门诊单纯性HIV感染患者(40例),HIV,HCV共感染患者(15例)的标本,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并采用SPSS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V/HCV共感染组ALT,ASTGGT,CG水平高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而CD4+计数及CD4+/CD8+低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HIV/HCV共感染组HA高于HIV单独感染组(P0.05)而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PCⅢ)虽均增高但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CV合并HIV感染加重HIV病程,加重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视网膜炎发生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后反应.方法 收集2015-2017年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住院的193例HIV/AIDS合并视网膜炎的患者,男性156例,女性37例,年龄(43.9±11.9)岁;分为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 R)组和HIV微血管病(HIV microangiopathy,HIV M)组,对其临床资料、检测指标、眼科检查结果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IV/AIDS合并有视网膜炎的患者,CD4+T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非视网膜患者,而HIV RNA显著高于非视网膜患者(t=5.6、-2.3,P<0.05).HIV M和CMV R无眼科症状的患者分别占44.4%、41.7%;CMV R以双眼病变为主,占77.4%;视网膜炎的总发生率为45.7%,并随着CD4+T细胞的降低逐渐增高,CD4+T细胞<200个/μL时视网膜炎的发生率为30%,CD4+T细胞< 50个/μL时视网膜炎发生率最高,达58.6%.人巨细胞病毒DNA(human cytomegalovirus DNA,HCMV DNA)阳性的视网膜炎患者给予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后HCMV DNA转阴率在70%以上;CMV R视力恢复及病灶吸收率明显高于HIV M患者(x2=9.526、24.206,P<0.05).结论 HIV/AIDS患者发生视网膜炎的风险与CD4+T细胞水平密切相关,呈负相关性;对于CD4+T细胞<200个/μL的患者推荐行眼科相关检查,对于CD4+T细胞<50个/μL的患者建议常规开展眼科相关检查;全身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毒,改善眼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HIV/HCV共感染患者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activ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HAART)前不同CD4水平时的肝功能有无差别.方法 对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抗病毒治疗门诊进行HAART治疗的325例HIV/HCV共感染患者,于抗病毒治疗前进行肝功能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根据CD4水平的不同,分为CD4>200和CD4<200 2个组进行肝功能结果 的比较.结果 HIV/HCV共感染者在CD4>200和CD4<200 2个组间比较,肝功能ALT水平、AST水平、TBIL水平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不同CD4水平时,HIV/HCV共感染患者的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县HIV感染者HIV、HCV复合感染状况以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CD4+细胞计数和HCV RNA的变化。方法测定HIV感染者HCV—IgG、CD4+细胞计数、血浆HIV和HCV病毒栽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应用HAART后CIM+细胞计数和HCV RNA的变化。结果228名HIV感染者中,HCV—IgG阳性率88、6%(202/228)。在HAART超过6个月且HCV—IgG阳性的病人中,HIV RNA阴性(B组)的CD4+细胞计数显著高于HIV RNA阳性的患者(A组)(P=0.020);而两组的HCV RNA病毒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结论河南地区HIV、HCV复合感染在血液传播的HIV感染者中普遍存在。经HAART治疗的患者随着血浆HIV RNA转阴,CD4+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但血浆中HCV RNA的含量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卢祥婵 《广西医学》2012,34(1):20-23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其与CD4+T细胞计数关系.方法 对449例HIV/AIDS病人进行间接检眼镜检查,并对其中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7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眼底改变及CD4+T细胞计数进行分析.结果 449例HIV/AIDS病人中检出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73例,检出率为16.26%,其中单眼受累28例,双眼受累45例;有视力改变61例,占83.56%.眼底表现为沿血管分布的黄白色病理改变,伴有片状出血,很少累及玻璃体.449例患者中CD4+T细胞计数≤50个/μl的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检出率为19.74%(45/228),明显高于CD4+T细胞计数>50个/μl患者的12.67%(28/221)(P<0.05).结论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多发生于AIDS晚期患者,多数患者视力未发生改变时,其眼底早就发生病变,对CD4+T细胞低下而眼部无症状的AIDS患者应常规行眼底镜检查,对于改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HCV感染者肝损伤的差异。方法对抗病毒治疗前的HIV合并HCV感染患者、HIV感染者和单纯慢性HCV感染者进行病毒载量、肝功能[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325例HIV合并HCV感染患者、97例单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582例单纯HIV感染者均存在肝功能异常,以单纯慢性HCV感染患者肝功能异常最为明显;合并感染者按HCV病毒载量分为HCVRNA〉1×10^3 IU/ml、〉1×10^4 IU/ml和〉1×10^5 IU/ml等三组,发现组间肝损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感染患者按CD4+T淋巴细胞数水平分为〉200个/ul和〈200个/ul两个组,组间肝损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病毒治疗前单纯慢性HCV感染者的肝损伤程度较HIV/HCV合并感染者严重,合并感染者其HCV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对肝损伤程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1(HIV-1)型艾滋病(AIDS)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艾滋病病毒载量及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Real-time PCR OBASAmpliPrep/COBAS TaqMan全自动病毒载量仪(Roche公司)和流式细胞仪(FACSCOUNT)绝对计数法对95例HIV-1型AIDS患者定量检测血浆中HIV-1 RNA和CD4+T淋巴细胞数。结果  低文化程度的35~50岁已婚男性农民是HIV-1型AIDS患者的多见人群,主要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机会感染最常见部位是呼吸系统感染90例次(51.5%);机会感染发病率最多的是细菌性肺炎48例次(27.4%);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层水平分为5组,细菌性肺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结核、口腔念珠菌感染、隐球菌脑膜炎、感染性腹泻及单纯疱疹各自在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机会感染各自在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机会感染发生例次率为97.7%;病毒量<103拷贝/ml的AIDS中,以CD4+T细胞数在200~399个/μl的个体较多(75%),病毒量≥105拷贝/ml的AIDS中,CD4+T细胞数在<200个/μl的个体45例(73.8%);CD4+T淋巴细胞值与病毒载量对数值呈负相关(r =-0.34,P <0.01)。结论  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高,随病毒载量上升CD4+T淋巴细胞数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CD4+T细胞计数是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患者CD4+T细胞计数观察是预测机会性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上海市39例血友病A合并艾滋病(血友病/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6年后予以临床回顾.评价在血友病/艾滋病患者当中,HAART治疗对其出血状况、关节功能和体能状况的影响;同时观察HAART治疗对患者HIV病毒复制的控制及促进CD4+T细胞恢复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2-2008年间39例血友病/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HAART治疗6年前后的平均门诊次数(次/年)、平均出血次数(次/年)、平均Ⅷ因子输注次数(次/年)、平均Ⅷ因子使用总量(IU/年)以及Ⅷ:C活性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观察患者外周血血常规、CD4+T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的改变;采用计量表的方式进一步对患者体能状况和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和比对.结果 39例患者HAART治疗前后平均门诊次数、平均出血次数、平均Ⅷ因子输注次数和平均使用Ⅷ因子总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9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Ⅷ:C活性由1%~5%以降至<1%,1例患者体能和关节功能有所减弱,其余未发生改变;HAART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HIV RNA为(4.8±1.0)log拷贝/ml,治疗6年后为(2.4±1.0)log拷贝/ml(P<0.05);CD4+T细胞计数:治疗前平均为(183 ±97)个/mm3,治疗6年后平均为(456±157)个/mm3(P<0.05).结论 HAART治疗对血友病/艾滋病患者出血状况、关节功能和体能无明显影响;HAART治疗对于在血友病/艾滋病患者中控制HIV复制及CD4+T细胞恢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