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明确颈上神经节(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SCG)与第2颈神经及椎动脉的解剖关系,为临床诊治上颈性眩晕提供形态学基础。 方法 解剖15具(30侧)成人尸体标本,观察颈上神经节与C2的交通支及至椎动脉的分支。 结果 5侧未见SCG与C2之间存在神经连接;25侧存在神经连接,其中18侧存在迷走神经参与,7侧可见SCG分支支配椎动脉。SCG分支与C2前支汇合后,交感神经纤维分别至C2前、后支及椎动脉。 结论 SCG与C2的交通支及其对椎动脉的支配关系,可为阐明上颈性眩晕发病机理及建立有效治疗方案提供重要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下颈椎侧方入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 :为下颈椎侧方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 ,沿胸锁乳突肌后缘 ,对应C5~ 7椎体作纵切口 ,由浅入深分别经臂丛前、后方逐层解剖观测至椎骨的解剖结构。结果 :①臂丛前方有前斜角肌、膈神经和甲状颈干 ;椎体前方有颈长肌 ,颈交感干位于颈长肌的外侧缘 ,椎动脉贴颈长肌外缘上行入横突孔 ;②臂丛后方有中、后斜角肌及肩胛提肌 ,椎弓两侧有项部肌 ;颈深动、静脉走在半棘肌和多裂肌之间 ;③臂丛颈 5~ 8四个根的长度分别是 3 3± 8.6、2 7.2± 7.4、3 8.8± 8.6和 2 0 .4±6 .0mm ;根角度 (神经根于椎间孔处与椎体垂线的夹角 )分别是 43°± 9°、5 2°± 10°、6 2°± 10°和 74°± 7° ,相邻神经根间隙距离为 :C5~ 6 :5 .3± 1.7mm ;C6~ 7:5 .6± 1.6mm ;C7~ 8:6 .0± 1.6mm ;④胸膜顶在第 7颈椎末端下方平第 1肋颈高度。结论 :下颈椎侧方入路可一次切除半侧颈椎骨的病灶。在臂丛前方径路中要保护好膈神经、椎动脉、交感干 ;臂丛后方径路中保护好胸长神经和肩胛背神经 ;处理横突时要注意对臂丛根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下颈椎侧方臂丛后解剖间隙进行椎间孔镜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40侧成人尸体标本,沿胸锁乳突肌后缘对应C3~7椎体作纵切口,由浅入深经臂丛前、后方按临床手术显露椎间孔途径逐层解剖观测至椎体及附件结构,并模拟手术,牵拉相应组织,测量其牵拉角度、范围。 结果 ①臂丛C5~8根长度、根角度及根间距测量结果表明臂丛前、后入路均可直视神经根对椎间孔周围病变进行操作;② C4~6横突与膈神经的距离测量结果表明与臂丛前入路相比,臂丛后入路不易伤及膈神经;③C3~7横突与颈交感干的距离测量结果表明与臂丛前入路相比,臂丛后入路不易伤及颈交感干;④胸导管70%在C7~T1水平汇入静脉角,C7水平臂丛前入路要注意保护胸导管,臂丛后入路不易损伤胸导管;⑤在C7横突水平处将椎动脉向外牵拉的距离为(2.5±0.4)cm,臂丛前、后入路均应注意保护椎动脉;⑥C7横突末端下方至胸膜顶的距离为(1.9±0.4)cm,C7水平臂丛前、后入路均可能伤及胸膜顶。 结论 下颈椎侧方臂丛后解剖间隙可为颈椎间孔镜手术提供安全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椎动脉、颈交感干和颈长肌的相互关系,为颈椎前入路手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12具正常尸体标本,测量椎动脉起始部至第6颈椎(C6)横突孔间距及其与前斜角肌内侧缘的夹角,并测量C6水平椎动脉至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两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颈交感干至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颈交感干至颈正中线的距离。结果椎动脉起始部至第6颈椎横突孔的间距为(47.76±17.28)mm。在C6水平椎动脉至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为(8.25±2.03)mm,与前斜角肌内侧缘的夹角为24.28°±2.13,°两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为(13.78±1.49)mm,颈交感干至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为(14.57±1.62)mm,至颈正中线的距离为(20.64±2.42)mm。结论颈椎前入路手术中对椎动脉及颈交感干的定位应参照颈长肌、前斜角肌等重要标志,并应注意椎动脉可能的变异。在C6水平,颈交感干与颈长肌的距离最近,为手术中容易误伤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左侧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同时伴头臂干分支异常则较为少见,笔者在解剖1例成年女性标本时遇此种变异,现报道如下. 该标本主动脉弓凸侧从右向左依次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4支分支.各分支起始端外径依次为13.70、8.60、3.64、7.86 mm,相邻两支动脉起点间距分别为1.54、1.28、2.66 mm.其中,左椎动脉从主动脉弓凸侧缘发出后,先走行于左颈总动脉的外侧,然后转入其后方在气管食管左侧面上行58.66 mm穿经颈交感干后继续上行17.66 mm入第4颈椎横突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胸段交感干及其与肋间神经或胸神经前支之间的神经联系,为经胸腔行上肢交感神经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50侧成人尸体标本的上胸段交感干(神经节及节间支)、上5对肋间神经(或胸神经)及其它们之间的神经联系进行显微解剖.结果:星状神经节出现率为80%,胸2、胸3、胸4神经节多位于相应肋间,出现率分别为92%、68%、50%.第1、2肋间支出现率分别为40%、6%,星状神经节的降支出现率为46%,胸2、胸3、胸4神经节的升支或降支出现率分别为54%、24%、14%.额外交通支与第1胸神经前支的连接点均位于后者发支至臂丛的近侧,与第2~4肋间神经连接点到胸交感干的最远水平距离是29.1mm.只有16%的个体双侧胸2~胸4神经节的交通支配布有类似的解剖学特征,而且胸2神经节的变异较胸3、胸4神经节大.结论:上胸部交感干与肋间神经或胸神经前支间神经联系的变异很大,这些变异可能是手术失败或复发的原因.经胸腔行上肢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多汗症、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雷诺现象等难治性疾病时,应注意这些解剖变异,以改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中神经外侧根起于臂丛外侧束,含第5、6、7颈神经腹侧支纤维;正中神经内侧根起于臂丛内侧束,含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腹侧支纤维,两神经根夹腋动脉第3段,并在腋动脉前外侧汇合形成正中神经[1]。笔者在进行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即尸体标本解剖中发现1例左臂部正中神经变异1例,即臂丛外侧束发出交通支参与正中神经内侧根形成,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外侧根共干距离较长,正中神经外侧根与内侧根汇合形成正中神经处校正常低,三种变异同时存在较为少见,为丰富国人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33具(66侧)男成尸进行了避免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产生并发症的解剖学研究。观测了臂丛上干中点至膈神经、迷走神经、颈部交感干、第六颈椎椎间孔外缘、喉返神经的距离,为临床提供掌握穿刺方向和穿刺深度以及穿刺至臂丛上干时需避免其邻近神经麻痹的解剖学数据。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对1具男性尸体进行解剖时,发现左侧椎动脉变异。见左椎动脉有2支,其中1支发出部位走行均正常;变异支直接发自主动脉弓,进第5颈椎横突孔。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据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变异的左椎动脉起自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先走行于左颈总动脉外侧,然后转人其后方沿气管与食管左侧上行,至第5颈椎处进入横突孔。变异的椎动脉从主动脉弓发出  相似文献   

10.
椎动脉椎前部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影响椎动脉椎前部供血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5 1例成人尸体标本 ,解剖观察椎动脉椎前部的主要毗邻结构 ,测量椎动脉椎前部两端管腔外径、长度及其与锁骨下动脉形成的角度。结果 :①椎动脉椎前部可分为正常型和先天异常型 ,其中正常型左侧椎动脉外径大于右侧 ,左侧椎动脉与同侧锁骨下动脉形成角度小于右侧 ,两者均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左右两侧椎动脉椎前部长度无显著性差异。②椎动脉椎前部前方有胸锁乳突肌 ;后方有第 7颈椎横突、颈交感干等结构 ,其中颈中、下神经节发出分支形成椎动脉丛并支配该动脉 ,后内侧邻接胸膜顶、颈长肌、头长肌、外侧为前斜角肌。结论 :正常成人左侧椎动脉椎前部较右侧为优势供血动脉 ,但是血管本身或毗邻结构改变有时可致椎动脉管腔狭窄 ,发生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