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补肾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祖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体外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方法,观察补肾中药复方对65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的作用,探讨补肾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理。结果表明,补肾阴肾阳三个中药复方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P<0.001),从而证实了补肾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作用于造血干细胞,并提示可能对造血干细胞增殖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化瘀中药对再障大鼠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鼠模型,观察补肾调肝化瘀中药对其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的影响.结果:补肾调肝化瘀中药能够明显提高模型大鼠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且优于再障生血片对照组.结论:补肾调肝化瘀中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化瘀中药对再障大鼠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鼠模型,观察补肾调肝化瘀中药对其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的影响.结果:补肾调肝化瘀中药能够明显提高模型大鼠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且优于再障生血片对照组.结论:补肾调肝化瘀中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肾中药方剂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中医症状积分上,中药组症状改善的时间较对照组快;中药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补肾中药方剂联合西医疗法可以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骨髓增生的程度,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化瘀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方法88例C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用补肾化瘀汤治疗)和对照组(用西药治疗),对两组不良反应和疗效进行l艋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CAA)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细胞因子IFN-γ、TNF-α水平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γ-IFN、TNF-α水平,观察补肾化瘀中药治疗前后两者水平的变化。结果:CAA患者造血负调控因子IFN-γ、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P<0.05,P<0.01),补肾化瘀中药治疗后IFN-γ、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CsA对照组作用基本相似(P>0.05)。提示:补肾化瘀中药能降低造血负调控因子IFN-γ、TNF-α水平,从而减轻造血负调控因子对骨髓的造血抑制,促进造血功能改善和恢复。  相似文献   

7.
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补肾化瘀方药治疗前后的骨髓有核细胞进行DNA含量测试分析,并与30例健康人的测试结果比较,结果表明:AA患者治疗前骨髓有核细胞DNA平均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治疗后与健康人趋一同水平。补肾化言药影响DNA含量的机理可能与改善骨髓微循环或刺激造血细胞从而促进DNA合成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补肾益髓方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分泌造血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 ,探讨补肾益髓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 0例 ,对照组 2 0例 ,于治疗前后进行骨髓细胞培养 ,用ELISA法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 :治疗前正向调节因子 (IL 3)降低 ,负向调节因子 (IFN γ、TNF α)升高 ;治疗后正向调节因子上升 ,负向调节因子下降 ,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紊乱 ,补肾益髓方对骨髓分泌造血细胞因子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玮 《中医研究》2007,20(4):61-62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致的一种综合症,临床以贫血、出血、发热、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是难治性疾病。1998—2006年,我们采用中药健脾补肾方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慢性再障2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6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AA)经补肾化瘀汤治疗前后,与61例健康人骨髓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的嗜银蛋白(AgNORs)进行每个核含量和颗粒总数的测试分析。结果:CAA患者治疗前骨髓细胞平均每核AgNORs含量和颗粒总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治疗后与健康人趋于同一水平。补肾化瘀汤影响骨髓细胞Ag-NORs的机理可能与改善骨髓微循环或刺激造血细胞从而促进rDNA或rRNA的合成代谢有关。本研究为临床应用补肾化瘀治疗CAA提供了部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临床上将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对于SAA的治疗采用骨髓移植和ATG/ALG治疗,其疗效较佳,但二者费用较高,难以推广。笔者在基层医院治疗SAA采用环孢素A、康力龙加中药治疗SAA20例,与单纯应用环孢素A、康力龙治疗SAA20例,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程漫长,病久不复,迁延难愈。血气之形,成始于精,肾精不足,骨髓空虚,造血乏源。血虚无力推动,久病入络,久病致瘀。文章从“瘀血不去,肾气难扶”的理论出发,总结笔者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重在补肾固本,贵在化瘀和血,妙在调和脾胃),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益肾生血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环孢菌素A联合安雄、司坦唑醇口服,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生血方"中药,治疗6个月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中药可明显提高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生血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1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对照组67例,观察组应用补髓生血冲剂治疗,对照组应用再造生血片治疗,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对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及血常规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总有效率分别为78.21%和59.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骨髓象、血常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生血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林  刘洪峰 《河北中医》1999,21(3):170-17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例采用单盲对照观察,对照组 35 例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改善微循环,刺激骨髓造血机能及调节免疫机制;治疗组 53 例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加服健脾补肾、清热凉血的中药制剂。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86% ,治疗组有效率887%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结论:采用健脾补肾、养血止血的方法在改善症状、提高骨髓造血机能上取得一定疗效,并辅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达到祛瘀生新的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主要分为重型(severe AA,SAA)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on-severe AA,NSAA)两类。AA属于中医“髓劳”范畴,SAA和NSAA分别归属于“急髓劳”和“慢髓劳”。SAA和输血依赖性NSAA(TD-NSAA)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结合近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进展和治疗体会,提出SAA多处于以“细胞因子风暴”为典型特征的“异常免疫”阶段,此阶段以异常免疫为主要矛盾,以骨髓衰竭为次要矛盾,应以免疫抑制剂+中药补肾活血解毒为主治疗,TD-NSAA所处阶段多以骨髓衰竭为主要矛盾,治疗应以补肾健脾中药+雄激素为主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连续治疗6个月无效的TD-NSAA应根据SAA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多种原因、不同机理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或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或一系、二系减少的一组综合征。其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均不够满意。我们自1989年以来在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的基础上,采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慢性再障,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有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文121例再障均经临床、血像、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而确诊。诊断标准按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和英国皇家进修学院Gordon-Smith于1983年提出的再障诊断标准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生血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及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Rho家族成员A(Rho-A)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药司坦唑醇、环孢素A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生血中药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指标、非造血细胞百分率、骨髓增生程度、bFGF及Rho-A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心悸头晕、周身乏力、面色口唇指甲苍白、盗汗出血、形寒肢冷及腰膝酸软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bFGF及Rho-A均显著提高(P均<0.05),非造血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骨髓增生程度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生血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改善外周血指标,促进骨髓增生复常,并有助于提高bFGF和Rho-A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同阶段的证型分布情况,着重从证候演变角度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演变规律。方法:选取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给予环孢素软胶囊口服,观察组患者辨证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6、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型演变规律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阴虚型最多,阳虚型最少;随着病情发展和治疗的影响,阴虚型逐渐减少,阳虚型、阴阳两虚型增多,这一趋势在观察组中更为明显。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中存在中医证型演变,并且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证型演变也有影响。应根据患者证型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初期以补肾泻肝为主,后期以温阳补肾为主。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六十年代以来,即以补肾中药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至今已20余年。为了研究补肾中药治疗再障的水平,并对其远期疗效进行判断,现将215例病人的生存率及远期疗效分析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