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开式潜水钟(又称湿式潜水钟)可以增加潜水员的安全感,提高潜水员的水下作业效率,减轻潜水员的劳动强度,是潜水行业最常使用的潜水设备之一^[1]。笔者研制了开式潜水钟上配置水下摄像及通信系统,实现了作业潜水员与水面潜水监督之间面对面交流,有利于作业任务的完成和作业安全性的提高,减少了潜水员潜水减压病的发生怛^[2]。  相似文献   

2.
空气潜水作业受氧中毒、氮麻醉等因素影响,水下作业深度受到限制,通常有效作业深度控制在60m左右。超过60 m的大量潜水任务,如援潜救生、水下勘察、水下工程、海洋开发、打捞沉船以及科学研究等,通常使用氦氧潜水来完成。氦氧潜水作为现代潜水的一种重要手段,因为受下潜深度大、减压时间长、水下条件复杂等因素影响,对医学保障要求较高,因此对医务保障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以往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氦氧潜水医学保障经验。本文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部队进行的几次大深度氦氧潜水训练的医学保障工作,提出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4名海军潜水员在DDC内1.0MPa氦氧饱和条件下暴露72h,此间他们分批经SDC到海底巡潜,最大深度到达112m。饱和潜水期间,DDC内氧分压控制在40kPa,氮分压低于136kPa,氦分压为925kPa,二氧化碳分压小于10kPa。SDC内氧分压为45kPa,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lkPa以内。巡潜时,潜水员呼吸氧分压为110kPa的氦氧混合气。减压采用适当修正后的英国饱和潜水减压表中有关方案完成。在潜水现场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未发生高压神经综合征、减压病、氧中毒及其他潜水疾病;除晕船外,潜水员生理状况和主观感觉良好,顺利完成了各项水下操作任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海洋开发和海军的不断发展,对海上潜水作业能力及援潜救生保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提高我海军大深度氦氧常规潜水作业能力,海军某部组织了海上氦氧常规潜水训练,笔者为此次训练提供了医学保障,保证了潜水员的安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2.0MPa氦氧暴露对潜水员前臂桡侧腕短伸肌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方法,使用无线多导生理记录仪对潜水员在加压前、2.0MPa氦氧暴露、减压至1.0MPa以及减压后4个压力条件下检测肌肉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下肌电的变化。结果:2.0MPa氦氧暴露条件下,潜水员前臂表面肌电信号特征值变化显著(F=1.238,P<0.01;F=0.677,P<0.05),加压前的肌电特征值均显著低于2.0MPa压力、减压至1.0MPa以及减压至0.0MPa时的肌电特征值。结论:在静止状态时,饱和潜水压力条件的改变对潜水员前臂肌电信号没有显著影响。但当肌肉处于收缩状态时,随着潜水压力条件的改变,潜水员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值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 1989年1月,我国首次进行了亚最洲大深度的350m模拟氦氧饱和潜水实验,我们对4名潜水员的免疫功能进行检测,为氦氧饱和深潜水的医学保障提供了免疫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猪模型验证新型氦氧潜水减压表的安全性,初步探索用动物实验结果评估潜水减压方案安全性的方法。方法 模拟潜水在专门建造的大动物加压舱内进行,按系统分层抽样法对常规作业深度每隔6 m、训练深度和例外暴露深度每隔9 m从新型氦氧潜水减压表中选取潜水方案进行验证,每个方案验证4~6次,观察模拟潜水期间动物的表现及减压后减压病症状、流经心脏的气泡,通过检测血液相关指标评估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全部14个验证方案无氧中毒和减压病症状,出舱后未见循环气泡。比较模拟潜水前和减压后即刻、6 h、24 h的炎症反应指标(IL-1β、TNF-α)、内皮损伤指标[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VCAM-1)]和氧化应激指标(H2O2),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就猪潜水模型而言,新型氦氧潜水减压表具有优良的安全性,初步建立的实验评估潜水减压方案安全性方法需要更多的数据验证。  相似文献   

8.
1987年,海军在东海公海,使用DDC-SDC饱和潜水设备系统,成功地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氦氧饱和-巡回潜水实潜作业。结合任务完成了一系列饱和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8名海军潜水员分成两批,任DDC中80m深度下,呼吸氦氧混合气,分别连续生活工作72及30h。每天又借SDC下潜到100m海底,出钟进行巡回潜水作业,共9钟次18人次,有效地进行了多种特定劳动作业。最后经89h饱和减压,潜水员全部平安返回常压,未发生任何潜水疾病。在饱和潜水各阶段,分别监测了一系列生物医学指标;在国内首次全程监测了动态心电图,获得了宝贵的资料。现场实潜验证了事先制定的饱和潜水医学保障方案,证明切实可行。这一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结束了多年来氦氧饱和潜水技术停留在模拟实验阶段的历史,海军在海上实潜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积累的经验将为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向深海进军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动态心电图观察了8名潜水员在80m氦氮饱和—100m巡回潜水过程中心电的变化,发现24h平均心率有明显改变,心率降低在饱和停留及减压阶段分别为15.5%及19.7%,减压结束后心率立刻回升,并发现心率的降低与氧分压增加密切相关,故强调高压氧为引起心动过缓的主要原因。8名潜水员出现室上性心律紊乱,5名潜水员出现室性心律紊乱。心律紊乱的出现率较潜水前略为增高,且均为偶发性或孤立性早搏。6名潜水员在潜水作业全过程,反复出现短暂的缺血型ST-T改变,潜水后第二天的12导联常规心电图全部正常。讨论认为此ST-T改变可能系高气压、高分压氧、噪音及狭窄的密闭环境等应激因子综合影响所造成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潜水员是从事水下和高气压作业的特殊行业从业人员。潜水作业的环境因素对潜水员心理功能的影响已有较多的报道。对潜水员心理功能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寒冷、高分压氮、高分压氧、高静水压和高分压氦,从事高原潜水时低氧也可能对潜水员的心理功能产生影响。通常采用的心理功能测试方法有视反应时、握力、手指双边感觉敏感性、滚珠投递、扑克花样分类时间、二位数表、工作负荷量表、心境量表、脑电图等。根据影响潜水员心理功能的不同环境因素,选择有意义的测试指标。虽然潜水员的技能水平与实验心理学测试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尚无定论,但在选拔适宜从事潜水职业的潜水学员时采用实验心理学测试方法已得到公认和普遍使用。分析诸环境因素对潜水员心理功能的影响,可能有助于保障潜水作业的安全和保护潜水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80m氦氧饱和—100m巡潜作业是我国饱和潜水技术由实验室模拟试验进入海上作业的首次实践。本文通过对潜水员氦氧饱和潜水前后诸项内分泌指标测定,发现GH、LH/FSH、F、17-OHCS、17-KS均较潜水前显著增高。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机体对水下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特别是静水压、高气压下各种气体分压及环境低温等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应激性反应,进而说明潜水员进入高压环境后出现的心率减慢、心律紊乱和ST-T段的可逆性改变亦是上述应激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法国Comex公司4名潜水员,于1992年11月20日,从675m的饱和深度藉一个独立的舱加压到701m,从而创造了氢氦氧潜水的世界纪录。这次潜水是Comex公司在马赛的Comex模拟舱内进行的,3名潜水员到达650~675m停留了3天,其中1名潜水员到达701m。  相似文献   

13.
潜水钟潜水用气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水钟潜水和巡潜用气量估算是潜水医学保障的重要内容。用气量估算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潜水的安全和效率,用气量估算不足会直接威胁潜水安全;而估算过多,除了浪费外,还会额外增加潜水船上气体储存和装载负担,特别是氦氧潜水作业。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即建立了潜水钟潜水用气量估算方法,已多次用于潜水实践,能够比较准确地估算潜水用气量,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估算方法进行了优化。1计算公式潜水钟潜水用气包括潜水钟用气和巡潜用气两部分,通过理论推算和潜水实践用气量的检验,形成如下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氦氧饱和潜水是高压暴露长时间作业中工作效率最高的一种水下作业技术[1]。在现代隧道工程、盾构机维护以及其他的隧道施工、深海石油钻探以及海军的特种作业中广泛应用。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饱和潜水中,潜水员长时间居住在密闭的高压舱室环境内,高压舱室环境参数的精确控制对保障饱和潜水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1984年11月我们对23名潜水员在近海现场氦氧潜水训练进行了60m 和80m 两个深度潜水前后心阻抗血流图(ICG)和心收缩间期(STI)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常规空气潜水减压表现状分析与设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着重介绍了国内常用的几种常规空气潜水减压表的特点与不足。我国海军已颁布的空气潜水减压表 ,是由前苏海军三个不同年代的减压表中分别选取其中一部分组合而成 ,因而在深度与水下工作时间分档、氮过饱和安全系数的确定以及水面减压时吸氧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 ,更重要的是相当大一部分方案的安全性差 ,与我国海军潜水医学保障水平的实际情况极不相称。关于如何完善和发展我国常规空气潜水减压表 ,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以往我们进行过20~36.5、50m氮氧饱和潜水实验。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了解40m氮氧饱和深度条件下潜水员的呼吸阻力、氮麻醉程度、适应性和工作能力的变化,并研究相应的安全减压问题,以进一步完善我国氮氧饱和潜水深度的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在“勘察一号”潜水母船上,进行了一次深度200m的氦氧模拟饱和潜水训练中,潜水员某些免疫功能指标的测试。本实验环境条件,实施过程及潜水员的健康状况等已有报道。实验方法潜水员4名,分别编为1~4号。在加压前第13日、第1日及减至常压后第1日,分别抽取起床后空腹静脉血,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模拟65 m氦氧饱和潜水巡潜时,深度自动增加对过渡舱内O2和CO2浓度、分压的影响,提出控制压力增加的方法和调节气体分压的手段.方法潜水员到达饱和深度居住停留27 h后,经过渡舱进入水舱进行巡潜作业,记录潜水员在过渡舱内和水下作业期间过渡舱内压力升高数值(巡潜深度增加值),测定过渡舱和饱和舱内O2和CO2浓度,计算2种气体分压,进行结果比对.结果在过渡舱和水舱不减压的情况下,巡潜深度随着巡潜时间延长而自动增加,2次实验中分别增加了8.5 m和8.0 m.期间,过渡舱内O2浓度和CO2浓度均出现明显上升,最高值分别达到6.55%和0.0667%,比巡潜前最高值分别上升了1.43%和0.0312%,气体分压相应改变.结论巡潜期间应适时进行过渡舱减压操作,同时,根据舱内气体监测数据及时开启应急CO2吸收系统,快速吸收CO2、补充He等,以保持安全的分压值,确保潜水员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为今后在海上实施大深度饱和潜水实潜打好基础,由海司航保部牵头,南海舰司航保处主持,海军医学研究所负责组织实施的94海军饱和潜水预训班训练,于1994年lO月30日至11月25日,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的饱和潜水综合实验室内进行。参训的12名潜水员在完成为期9天的饱和潜水技术基础理论和有关生理医学知识的学习,饱和潜水设备系统和国产 HS-801新装具的操作使用,以及进行了管供式潜水和潜水钟帮司潜水(bounce diving)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