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携带和传播的乙类急性传染病,是本市重点传染病之一。为了解本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掌握其流行特征,切实控制疫情,笔者针对本市2000—2007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的不同型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以啮齿类动物(主要是鼠类)作为传染源,通过多种宿主携带、多种途径传播给人。为探索县域内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趋势和发病规律,研究在目前条件下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有效措施,遏制该病流行态势,现将农安县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997年8月~2003年5月六安市21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规律,为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个案调查表中的发病季节、年龄、性别、传播途径和职业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区流行性出血热在春夏间和秋冬间均有发病,分别占发病人数的61.9%和38.1%。年龄以30~49岁所占比例最大,为85.7%。涉及的人群主要是男性青壮年农民,也有极少数为经商和机关工作人员。结论家鼠型和野鼠型出血热在本地区均有病例发生,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接触传播为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危害性大等特点,针对不同流行性传染病的致病特点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达到有效控制疫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在实验动物中的传播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认识和重视流行性出血热在实验动物中的感染和传播,制定预防措施、保护实验人员健康。方法:对我省两起由实验室大白鼠感染、传播流行性出血热致使饲育人员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抽查大白鼠130只,血清抗体阳性61只,阳性率47.2%,饲育人员15人,8人血清抗体阳性,阳性率53.3%,褐家鼠58只,血清抗体阳性3只,阳性率5.2%,饲育人员2人发病住院医治。结论:大白鼠对汉坦病毒敏感,一旦获得感染极易在大白鼠中传播,可成为实验工作人员感染本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及免疫预防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f,EHF)是由鼠类携带和传播的一类急性传染病。该病在欧亚大陆许多国家流行,而中国流行最为严重,每年发病5—10万,占世界总发病率的90%以上。推广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流行性出血热较为有效的手段。1981年起,我国先后进行了灭活菌苗、减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现已成功研制出了3种疫苗(地鼠肾细胞疫苗、沙鼠肾细胞疫苗及纯化乳鼠脑疫苗)。但EHF疫苗刚刚大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病 ,由病毒感染所致 ,传染性强 ,多因游泳以及其它接触途径而传播 ,流行于夏秋季节 ,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病毒唑全身及局部治疗 ,在此方法上采用中医耳针放血治疗 ,缩短疗程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  1996~ 1998年湖北省直机关门诊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78例 (15 6眼 ) ,男 46例 ,女 32例 ,年龄最大6 5岁 ,最小 7岁 ,平均年龄 2 4岁 ,按随机分配原则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39例。1.1.2 诊断依据 自觉症状临床上有 :畏光、流泪、烧灼感、刺痛感等表现 ,…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乙型脑炎,即日本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经蚊媒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主要分布于亚洲和东南亚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学诊断主要依据血清学试验,在发病后4~7d,几乎在所有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液中都可检出特异性IgM抗体。近年来,广泛的疫苗接种以及防治措施的进步,使发病率、病残率和病死率均有所下降。但在农村及条件相对差的地区,仍有发病。重症病例的病死率可高达38.5%~60%,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研究的主要成就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hemorrhagicfever ,EHF)是由鼠类携带和传播的一类急性传染病 ,包括流行性出血热 (主要在亚洲 )及流行性肾病(nephropathiaepidemica,NE) (在欧洲 )。在我国每年发病 5~ 10万 ,占世界总发病数的 90 %以上。本病 1931年首次发现于驻扎在我国东北北部的侵华日军本文为我刊庆祝建国 5 0周年特邀系列综述第 35篇作者单位 :10 0 0 5 2北京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出血热虫媒研究室中。 195 5年起 ,在我国许多其他地区陆续被发现。 1981年证实我国存在家鼠型…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研究进展吴光华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面广,发病多,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长时期内,由于病原体未定,对传播途径的认识,主要来自人体试验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78年以来,随着本病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和病毒分离成功 ̄[1],...  相似文献   

11.
《医药与保健》2007,15(6):29-29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通过蚊虫传播,其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90%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患者中以儿童居多,发病急骤,有高热、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乙脑病毒引起的、由蚊媒传播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危险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为了解和掌握宁波市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本文对乙脑流行季节前后分别开展了乙脑抗体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13.
宿迁市2001年~2004年乙型脑炎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媒介昆虫传播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由于乙脑疫苗的应用,乙脑的发病率已经大幅度下降。为了解和掌握近年来宿迁市乙脑的发病趋势,将宿迁市2001年~2004年乙脑发病情况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阜阳市曾是乙脑高流行区,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为了解阜阳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问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 ,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主要两型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2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病症是什么 ?感染了汉坦病毒后 ,病人初期症状为发热 ,体温急剧上升 ,出现“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 ,“三红”(面红、颈红、上胸红 )等症状 ,出现病毒血症 ,在身体某些部位出现出血点 ,发生毛细血管出血 ,病毒侵入肾脏引起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发病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 ,临床上很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 ,由于没有特效药 ,极易导致死亡。3.流行性出血热的危害是什么 ?流行性出血热由于…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经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损害等为主要症状和体征,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是我国较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流行有一定的地区性,多呈散发。同一实验室全体人员因实验动物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例非常少见,现对我院收治的9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职业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正值乙脑高发季节,为有效控制乙脑的暴发和流行,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和病残率,卫生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乙脑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m)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近些年来,随着C群菌群成为肥东地区的优势流行血清群后,流脑又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对肥东流脑疫情资料的分析,掌握发生规律,在总结和借鉴已往防治经验的基础上,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科学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体表传染病     
由寄生于皮肤及体表粘膜的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因其通过接触而传播,又是称接触传染病,包括钩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狂犬病、炭疽病、破伤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衣原体性结膜炎(沙眼)、癣、疥疮和血吸虫病等。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主要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很容易引起暴发流行。为掌握会宁县流脑疫情的流行趋势,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现将会宁县2004-2008年流脑疫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