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和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效的替代方法之一 ,但血透患者又是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 ,尤其是传染性病毒性肝炎 ,血透患者感染肝炎后不仅影响生活质量 ,也是增加并发症、病死率和移植肾失去功能的重要原因[1 ] 。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透患者血清中抗 HCVIgM、IgG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HCVRNA ,固相放射免疫法 (EIA)及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并同时检测肝功能和血浆蛋白电泳 ,以评价血透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对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V和HCV的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按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时间先后,将435例患者分为4组:第一组16例,透析时间≥10年;第二组47例,5年≤透析10年;第三组184例,1年≤透析5年;第四组188例,透析1年。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HbsAg和抗-HCV。结果在435例患者中,HBV感染80例(18.4%),HCV感染33例(7.6%);第一组HCV感染14例(87.5%),明显高于第二、第三和第四组(14.9%,2.7%和3.7%,P0.01);第四组HBV感染44例(23.4%),显著高于第一、第二和第三组(0.0%,17.0%和15.2%,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是HBV和HCV感染的高危人群,透析时间、输血和透析器复用等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维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病人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 (东城、宣武、朝阳区 )接受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 ,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1998年 3~ 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朝阳医院等 4家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 2 2 5例 ,血透中心工作人员及健康献血者 5 0例为对照组。分别用PCR法和高敏PCR法检测HBVDNA、HCVRNA ,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及丙肝抗体 ,并分析其与透析时间、输血、肝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2 2 5例血液透析病人中 ,HCVRNA阳性 37例 (16 4 %) ;HBVDNA阳性 3例(1 3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输血和透析时间是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因素。共有 3 0 %(3/ 99)的病人同时感染乙肝和丙肝 ,均有肝功能的损害和临床症状 ,8 1%(8/ 99)HBcAb阳性患者同时合并HCV感染。结论 血液透析病人乙肝和丙肝感染远高于对照组 ,透析时间和输血次数是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 ,HBV和HCV同时感染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1992年1月-2001年10月我院收治符合2000年9月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673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BV、HCV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67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阳性率为18.72%,其中重型肝炎阳性率最高(46.34%),慢性肝炎和肝硬变次之(22.52%、16.75%)。各临床类型抗-HCV阳性率有显 相似文献
5.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人的肝移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乙型肝炎病人的肝移植问题由于存在肝外HBV复制 (例如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骨髓 ) ,再加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乙型肝炎病人接受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的发生率高达 80 %。肝移植后 3年内HBV的再感染率与术前病毒复制水平有关 :术前HBeAg阳性、HBVDNA阳性 (杂交法 )的患者再感染率最高为 83 % ,术前HBeAg阴性、HBVDNA阴性 (杂交法 )肝硬化者为 5 8% ,术前同时合并HDV感染者为 32 % (HDV可干扰HBV的复制 )。但是 ,暴发性乙型肝炎病人虽然术前病毒复制活跃且肝损害严重 ,但其复发率最低 (16 % )。肝移植… 相似文献
6.
乙型和丙型肝炎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近十年对乙型和丙型肝炎的药物研究,取得了相当多的进展,干扰素治疗已日渐成熟,其适应症,剂量,疗程和疗效,基本上取得共识。抗乙肝病毒的新药开发,如雨后春笋,已有多种进入临床试验。但是这些药物治疗距理想还有很大的差距,估计未来的10~20年内可能有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治疗乙型和丙型肝炎的合理应用EddlestoneALWFα-干扰素(简称:IFN-α)疗法对乙型和丙型肝炎都有好处,其作用机制复杂,须了解其特点和作用,仔细选择治疗对象,以发挥最大的疗效。IFN-α有几种亚型,均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和激活细... 相似文献
8.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李士军王晶褚亮子赵萍范存琳我们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86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HCVRNA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检测对象186例慢性肝炎患者为1993... 相似文献
9.
10.
蒋雄万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2,19(8):347-350
目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A)要求对捐献的全血、血浆和其他所有可输注成分,都要经血清学检验方法检测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同时,FDA 建议对捐献的血液及其可输注成分检测人嗜 T 淋巴细胞Ⅰ型病毒抗体(抗-HTLV-Ⅰ)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并考虑建议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美国的血库已于1986年和1987年分别开始对捐 相似文献
11.
1985年,河北省固安县单采浆还输血球(下称献浆)的血员中发生肝炎流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与献浆有明确关系。1989年用ChironC-100酶联试剂检测抗-HCV,证实为丙型肝炎(HC)流行。对县医院肝炎门诊诊断的抗-HCV阳性23例患者随访2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40例慢性乙型活动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患者与40例单纯慢性乙型活动型肝炎患者作临床对比研究,发现慢性乙型活动型肝炎重叠丙型肝炎者52.50%有输血、血浆史,其GPT、γ—球蛋白均较单纯乙型CAH患者明显升高,而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降低,并有GPT持续反复异常、残留黄疸不易消退,极易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等特点。本文对其防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在乙型和丙型肝炎治疗上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干扰素在乙型和丙型肝炎治疗上的合理应用邬祥惠作者单位:200040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干扰素(IFN)有α-IFN、β-IFN和γ-IFN三种,分别由人体白细胞、纤维母细胞及致敏淋巴细胞产生,以α-干扰素作用最强。其作用机制在于阻断病毒繁殖和复制,但... 相似文献
14.
炎症性肠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当进行治疗时肝炎病毒侵入机体的机会增加;乙型或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炎症性肠病也时有发生。这一现象引起国内外临床和基础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治疗乙型及丙型肝炎中抗干扰素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IFN)治疗乙型及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30%~40%)。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很多,抗干扰素抗体(抗-IFN)的产生是其原因之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996年3月至1997年2月我院收治乙型及丙型肝炎患者36例,其中乙型肝炎22例,丙型肝炎14例...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透患者六种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六种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探讨其与输血、透析时间、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6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采用第二代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AV、HBV、HEV、HG,用套式PCR法检测经输血传播的肝炎病毒(TTV)DNA,并按血透时间、输血次数等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AV、HBV、HCV、HHEV、HGV、TTV感染率分别为0%、20.4%、55.7%、0%、 相似文献
17.
HCV与HBV重叠感染者与乙型或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丙型/乙型肝炎病毒(HCV/HBV)重叠感染者与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血生化、病毒学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差异。方法在32例HCV/HBV重叠感染患者、40例丙型肝炎和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常规检测生化、肝纤维化和病毒学指标。结果 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与乙型或丙型肝炎比,TBIL明显升高,ALB和CHE明显下降,PT明显延长,HA、PCⅢ、CIV、LN明显升高,HBV DNA水平较乙型肝炎高,HCV RNA水平与丙型肝炎无明显差异。结论 HBV/HCV重叠感染比单纯感染者肝损害严重,有重症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自1989年建立了检测抗HCV的方法以来,国内外对丙型肝炎的研究发展迅速。我国属乙肝多发地区,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相互关系及对病情、预后的影响,我们对收集的223例各型HBV感染者的血清抗HCV、HCVRNA和血清乙肝病毒标志检测结果和部份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223例HBV感染者均系1996年4月~1998年10月住院病人,其中男175例,女48例,年龄16~37岁,平均37.5岁。患者的诊断按1995年5月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患者于入院后抽… 相似文献
19.
乙型及丙型肝炎DNA疫苗联合重复接种小鼠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由编码 HBs Ag与 HCV- CE2 抗原的两种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制备的 DNA疫苗重复联合接种 BAL B/c小鼠后 ,其诱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方法 :应用上述两种 NDA疫苗重复联合免疫小鼠 ,动态观察血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特异性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 (CTL )体外杀伤活性 ,并进行 CTL杀伤活性活体诱生实验。结果 :两种 DNA疫苗联合重复免疫小鼠 ,能够诱生机体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完全应答。其小鼠荷瘤表达目的抗原的靶细胞后 ,生存率明显高于未免疫鼠 (P <0 .0 5 )。结论 :乙型及丙型肝炎联合 DNA疫苗的重复接种 ,可有效地诱生小鼠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 DNA疫苗诱生的 CTL应答可与体液免疫应答分离存在 ,可能是 DNA疫苗免疫保护的更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1991年5月~1993年3月,对125例丙型肝炎进行了HBV M的检测,结果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 125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83例,女性42例,年龄14~78岁,平均39.1岁。二、诊断标准 125例均为抗-HCV阳性、ALT异常者。慢性丙肝以1990年上海全国肝炎会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