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796例ICU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6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01例(25.3%)。医院感染发生在不同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D.05),而在不同年龄、病情危重程度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01例感染者中以老年患者居多;感染部位占前三位的是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基础疾病以损伤性疾病、脑血管疾病及消化道疾病的感染率最高。结论:ICU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年龄、病情危重程度相关。尽早控制病情、加强ICU病室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是防止耐药菌产生、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重症监护病房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山东省重症监护病房(ICU)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全省二级以上医院ICU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了139家医院、196个ICU.①三级医院ICU中开放式管理占2.3%,半开放式管理占34.5%,封闭式管理占63.2%;二级医院ICU中开放式管理占13.7%,半开放式管理占41.3%,封闭式管理占45.0%.②床位使用率≥80%的ICU比例较高,约为49%~69%.③医师、护士与床位比例合理并达标的ICU仅占少部分,其中专职医师:床位≥1的约为13%~26%;护士:床位≥2.5的约为5%~20%.④二、三级医院的各个ICU均能良好开展基本生命支持技术,但具备调查表中16项技术的ICU则较少.结论 山东省ICU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但仍有一定的欠缺,在技术项目上有较大发展空间,专业技术人员尚需进一步的规范化培训.建议重视重症医学科(综合ICU)建设,加强ICU建设管理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的落实,加强人才培养,确定准入制度,进一步发挥ICU在重症医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现状。方法:采用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KASRP)(2008)中文版问卷,对内蒙古自治区8家三级医院的155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对KASRP(2008)中文版问卷的平均答对率为40.21%;在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初始学历、职称及医院重视情况方面,ICU护士对问卷的平均答对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护士缺乏疼痛管理知识,迫切需要对其加强疼痛管理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常用的分型方法为噬菌体分型,但部分菌株不能被分型。作者采用随机引物多态性扩增(RAPD)调查ICU病房中MRSA的流行。MRSA流行的发现;1995年1月至6月,相继从伦敦圣托马斯医院10名ICU病房患者和另6名其他病房患者(其中5名均是ICU病房转移的病人)以及1名ICU病房护士手中分离出MRSA。其耐药模式均相同,从而确认为MRSA引起的医院感染。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噬菌体分型按相关方法进行。MRSA用50μl溶葡萄球菌素(50μg/ml)及100μl港菌酶(2mg/ml)37℃处理1h,按常规法抽提D…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6年5月-2007年12月ICU医院感染患者4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的医院感染率为29.9%,显著高于同期的医院平均感染率(4.35%)。医院感染中以老年患者居多;感染部位占前3位的是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基础疾病以糖尿病、恶性肿瘤及消化道疾病的感染率最高。结论加强ICU病房管理,合理的布局及必要设施,是减少发生医院感染的基础;遵守无菌原则,减少侵入性诊治手段带来的感染机会,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院感管理查房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旨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在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基础上,开展院感管理联合查房,比较2018年与2019年实施前后医院感染控制评价指标的变化及管理成效。结果 干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与正确率、微生物标本采集合格率、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医院感染发生率、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CU的CRBSI与CAUTI感染发生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以院感科主导的MDT院感管理查房模式,能达到部门协同、专业互补之目的,院感评价指标改善明显,管理成效显。  相似文献   

7.
ICU的医院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院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s)是影响住院病人的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促使一些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其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所重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总的发生率约在5~10%之间犤1犦。在同一医院的不同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也相差较大,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s,ICU)病人的发生率是其它住院病人的5~10倍,如同地震的“震中”一样。ICU高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主要由三个原因造成的:(1)ICU病人有其内在的易感因素,如:病人同…  相似文献   

8.
秦霞  李萍  吴海峰  秦君玫 《护理研究》2010,24(9):2285-2287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三级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专科建设的现状。[方法]依据中华医学会2006年下发的《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和我国卫生部2009年下发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及《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标准和要求,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普查法对乌鲁木齐市10所三级医院的17个ICU进行了普查。[结果]乌鲁木齐市三级医院ICU专科建设在必备设施达标方面较好(68.84%),在选配设施方面较差,达标率为24.13%。[结论]乌鲁木齐市三级医院的ICU专科建设和卫生部要求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亟待加强ICU专科建设。  相似文献   

9.
自美国麻醉科医生Peter Safar于1958年建立了第一个具有现代规模的专业性监护单元,并正式命名为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以来,各发达国家ICU迅速发展;我国于1982年在协和医院建立了第一个ICUE21,此后,许多大、中型医院也都相继建立了各类ICU。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外科大手术不断革新,术后立即实行精心而系统的监护尤其必要,建立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urgeryintensivecareunit,SICU),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掌握围术期病情变化,予以相应的救治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目前国内三级以上大型医院多已建有完善的SICU,但在为数可观的二级医院中SICU尚有待发展。笔者主要探讨中型综合性医院SICU的发展及管理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控制模型在危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lO月~2015年9月该院ICU收治的128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ICU常规性护理管理;另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ICU收治的125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前瞻性医院感染预警模型实施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医源性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风险事件漏报率及患者预后情况,并应用自拟的ICU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ICU护士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医源性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风险事件漏报率低于对照组,抗生素应用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沟通能力、护理技能、责任心、服务态度、应急能力、文书书写等方面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院感染控制模式能有效降低ICU患者医源性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eCASH理念ICU机械通气患者管理方案应用的效果评价。方法 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2019年5月1日-2019年9月30日入住的42组患者及其家庭设为对照组,使用目前监护室现行的医疗护理模式。将2019年10月1日-2020年2月28日入住的35组患者及其家庭设为干预组,实施基于eCASH理念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管理方案。结果 对照组患者舒适量表得分(拔管后、转出ICU时)均低于干预组舒适量表得分(P<0.05),对照组轻度疼痛及达到理想镇静状态的频率均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患者和干预组患者意识模糊评分(CAM-ICU)、医学研究委员会评分(MRC-score)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通过方案的临床实施,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度,为eCASH理念应用于临床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集束化清洁消毒模式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率的作用。通过卫生学监测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法,对集束化清洁消毒模式降低某医院ICU医院感染率的效果作出评价。结果 采用集束化清洁消毒模式的观察组病房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医疗仪器表面卫生质量平均合格率为73.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66%。在研究期间,对照组收治患者92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8.22%;观察组收治患者1 07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47%,两组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集束化清洁消毒模式能明显改善ICU病区环境卫生,对防控医院感染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病人身体约束评估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组建研究团队并进行文献检索,运用专家会议法和小组讨论法对肿瘤医院ICU病人身体约束评估量表进行修订,并构建肿瘤医院ICU病人身体约束评估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5月-2021年12月某省三级甲等肿瘤医院ICU收治的484例病人,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250例和试验组2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身体约束评估方法,试验组采用肿瘤医院ICU病人身体约束评估方案,比较两组病人身体约束率、约束时长、非计划性拔管率、约束部位皮肤不良情况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身体约束率(38.46%)、约束部位皮肤不良情况发生率(2.22%)均低于对照组(56.80%、10.56%),未约束病人和约束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率(2.08%、3.33%)均低于对照组(9.26%、1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约束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身体约束评估方案可明显降低肿瘤医院ICU病人身体约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和约束部位皮肤不良情况发生率,为肿瘤医院ICU病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CU护士疼痛管理感知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疼痛管理感知障碍问卷对广东省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57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疼痛管理感知障碍问卷总均分为(3.00±0.38)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护士自身、政府和医院政策、患者及家属。工作年限和医院重视情况是影响ICU护士疼痛管理感知障碍主要因素。结论ICU护士疼痛管理感知障碍水平为中等,加强ICU护士疼痛管理培训,争取医院的重视,有利于提高ICU护士疼痛管理知识,降低ICU护士疼痛管理感知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我院各科医院感染现患率,分析不同科室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各科室经过培训的监测医生对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492例,其中31例发生医院感染(6.30%);现患率较高的科室有:ICU(57.14%)、泌尿科(12.12%)、普外科(11.76%)、中医康复科(10.34%);感染部位以泌尿道最常见;抗菌素使用率为18%;细菌培养率67.74%。结论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便于及时发现和调整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ICU(重症监护病房)是集高素质的医护人员和先进仪器、设备于一体的工作场所,我院自1995年成立ICU病房以来,不断适应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换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护理管理也与时俱进,从ICU环境、护理人员、病人、物品等实施人性化管理。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了解品管圈在国内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方法,对国内ICU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现状与效果评价进行调查。结果 国内各大医院ICU的品管圈活动主要应用于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导管相关性感染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及及仪器设备消毒管理等方面,活动的开展在ICU感染管理与控制的持续质量改进中具有可行性,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论 品管圈管理方法在医院ICU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广泛,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集中疑难危重病例进行病情监测和积极治疗的特殊病房,属医院感染重点监控部位。由于ICU病种繁多、病情危重、各种侵入性诊疗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因而易感人群和感染因素比较集中,其感染发生概率比其他科室均高,且许多感染的发生与高危因素的感染管理密切相关。为了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多学科协作模式(MDT)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 取我院在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接纳的 120 例 ICU 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 MDT 实施时间进行分组,将 MDT 实 施前住院治疗的 6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 MDT 实施后住院治疗的 6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 MDROs 医院感染预防 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及 MDROs 的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 MDROs 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 措施落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学监护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ICU 治疗、住院治疗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日用药及治疗的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合理用药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 度、使用金额比、药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模式应用于预防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能 改善感染预防效果,改善 MDROs 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提高药学监护质量和合理用药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ICU护士的死亡态度现状,为开展ICU护士的死亡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1月选取广东省8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331名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331名ICU护士死亡态度5个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自然接受(3.86±0.64)分、死亡恐惧(3.05±0.78)分、死亡逃避(3.03±0.80)分、趋近接受(2.75±0.74)分和逃离接受(2.63±0.8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历及是否希望医院开展死亡教育课程的ICU护士,其死亡恐惧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院级别、婚姻状况、学历、是否经常讨论死亡及是否希望医院开展死亡教育课程的ICU护士,其死亡逃避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护龄、学历、是否有丧亲经历、所在医院是否开展死亡教育、是否经常讨论死亡及是否希望医院开展死亡教育课程的ICU护士,其自然接受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医院级别、是否有宗教信仰及是否有丧亲经历的ICU护士,其趋近接受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护龄、ICU护龄、医院级别及是否有丧亲经历的ICU护士,其逃离接受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31名ICU护士的死亡态度趋于正向,又存在矛盾心理。不同特征的ICU护士,其死亡态度不尽相同。建议开设死亡教育培训或讲座,针对不同特征护士的死亡态度采用针对性的对策,使其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及积极的死亡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