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的比较,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心理及行为特点,为科学、合理、系统地对"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的"新型毒品"滥用者和"传统毒品"滥用者分别进行以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史、精神症状特征、防御机制、个人评价及艾森克个性测验等为主要内容的问卷评定,并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在人口学特征方面,除文化程度外,两组在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构成上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药物滥用史方面,两组在吸毒时间和戒毒次数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个人评价总分,EPQ 4个因子,防御机制问卷中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因子以及16PF测评中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紧张性等因子上,"新型毒品"滥用者与"传统毒品"滥用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相比,"新型毒品"滥用者呈现出年轻化特点,以未婚者、个体从业者和有稳定经济收入工作者为主,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呈现出易激惹、焦虑、空虚无聊、敏感、烦躁、幻想性等显著性特点,提示:一方面,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对"新型毒品"滥用者心理和行为障碍的矫治工作应根据该人群上述心理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另一方面应把具有上述特征的人群作为"新型毒品"滥用高危人群,并作为开展"新型毒品"禁毒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甲基苯丙胺类滥用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比较他们对新型毒品的认知、态度以及应对新型毒品的技能。方法:根据数字表随机抽取50名进入试验组,50名进入对照组。试验组研究对象接受由研究者及强制戒毒所的心理医生进行的为期3个月的认知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干预后3个月进行两组间认知、态度以及应对新型毒品的技能的比较。结果: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滥用者对待新型毒品的认知相比,除了"新型毒品对身体的危害远远小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以及"服用新型毒品后可出现幻觉妄想"外,其余各条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滥用者与对照组滥用者对待新型毒品的态度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滥用者与对照组滥用者应对新型毒品的技能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甲基苯丙胺类滥用者进行认知行为的治疗以及家庭治疗,可以提升滥用者对待新型毒品的认知,改善他们对待新型毒品的态度,并使其应对新型毒品的技能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武汉市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特征及毒品危害认知状况。方法:采用自制合成毒品滥用调查表,对武汉市7所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的486名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相关特征。结果:(1)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男性比例占89.71%,21-30岁年龄段占43.83%,无业人员占70.16%,未婚占48.77%;(2)仅有36.62%的患者对于合成毒品有正确认知;(3)患者第一次使用毒品前三位原因为:"好奇"、"朋友影响或刺激"、"空虚无聊"。结论:(1)21-30岁青年、无业、未婚者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高危人群,合成毒品预防工作应予以重点关注;(2)苯丙胺类兴奋剂与氯胺酮滥用患者对于毒品危害的认知存在不足。今后应加强毒品预防教育,提高毒品危害认知,减少毒品好奇,提高毒品抵御技能,有效预防合成毒品滥用。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三种新型毒品流行滥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发生流行性滥用的主要"新型毒品"的滥用现状、滥用特征和对个体身心及社会的危害。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2007年8月-2008年3月收治的主要吸食"冰毒"(MA)、"摇头丸"(MDMA)、氯胺酮(ketamine)的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新型毒品"滥用人员268名,其中滥用毒品种类以MA为主139例(51.9%),以MDMA为主62例(23.1%),以氯胺酮为主67例(25.0%);被调查对象的年龄29.2±s6.3 a(最小年龄19 a,最大年龄50 a)。滥用者的职业涉及多种行业,以私营/个体劳动者(37.5%)和无业者(32.2%)为主。三种"新型毒品"滥用方式和滥用场所的特征是:"冰毒"滥用场所以家中(59.7%)为主,主要滥用方式为烫吸(98.6%);"摇头丸"滥用场所主要集中在歌舞厅(66.1%),滥用方式以口服为主(96.8%);氯胺酮滥用场所以歌舞厅为主(55.2%),滥用方式以鼻吸为主(91.0%)。滥用毒品的种类除以上述三种"新型毒品"为主外,该群体中的部分人还有"麻谷"、可卡因、大麻和海洛因滥用行为/经历。该群体95.5%在停止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戒断症状/体征,59.0%出现过主动或强迫性寻找和服用"新型毒品"的行为。268例"新型毒品"滥用者滥用"新型毒品"后均出现了涉及重要生命器官和精神系统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体征,使用"新型毒品"后体重平均减轻12.57 kg±s9.25 kg,有4.5%的滥用者发生急性中毒。有27.3%发生与使用"新型毒品"有关的冲动行为、易激惹及打架、吵架等行为,63.6%发生过使用"新型毒品"有关的性冲动,4.9%发生性暴力行为。结论:北京地区"新型毒品"滥用及其产生的健康和社会后果严重,滥用后可产生中度至次重度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精神依赖性强度强于躯体依赖性。由于其特殊的药理/毒理学作用,滥用后不仅损害了个体健康,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隐患。目前北京地区正面临着继海洛因之后多种"新型毒品"流行滥用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毒品较泛滥的民族地区处于高危年龄阶段的医学生对毒品(主要是海洛因)、吸毒、戒毒及全民禁毒等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相关教育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形式,对凉山卫校学生进行毒品相关知识调查。结果:在300份问卷中,共回收有效问卷286份,回收率95.3%。其中,近98.0%的汉族学生知道"白粉"即海洛因是本地最流行的毒品,91.1%的少数民族学生知晓该问题。对毒品成瘾特性的进一步认识,汉族学生为58.7%、少数民族学生为32.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毒品成瘾的危害性了解较完整的汉族学生为76.0%,少数民族学生为56.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学生对禁毒戒毒的关注程度仅为62.0%。结论:毒品较泛滥民族地区卫校学生对常见毒品的知晓率较高,但对毒品的深入认识不够,有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还应加强多方位的科学教育,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学生。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4种新型毒品滥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冰毒"、"摇头丸"、"K粉"、"麻谷"4种毒品滥用情况,为采取有效遏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编制的"冰毒"、"摇头丸"、"K粉"和"麻谷"使用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2007年8月-2008年3月收治的戒毒人员进行新型毒品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共调查344例新型毒品滥用者,其中139例(40.4%)主要滥用"冰毒",62例(18.0%)滥用"摇头丸",67例(19.5%)滥用"K粉",76例(22.1%)滥用"麻谷"。139例"冰毒"滥用者中有41.0%的人合用过"麻谷",62例"摇头丸"滥用者中有80.6%的人合用过"K粉"。滥用者性别分布男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208,P>0.05);年龄分布以21-40a为主,占90.4%(311/344)。文化程度分布以高中以下为主,占79.6%(273/343);民族结构以汉族为主,占93.3%(318/341);从业情况以私营或个体、无业(下岗)为主,占68.5%(235/343);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占64.1%(220/343)。4种新型毒品开始滥用原因均以好奇心驱使为主要目的(47.3%);目前滥用原因以寻求快感和解除烦恼为主要目的(58.1%)。滥用方式:"冰毒"(98.6%)和"麻谷"(88.2%)以烫吸为主;"摇头丸"以口服为主(96.8%);"K粉"以鼻吸为主(91.0%)。滥用场所:"冰毒"和"麻谷"以家里和旅店或饭店为主(59.7%,27.3%;59.2%,25.0%);"摇头丸"和"K粉"以歌舞厅和夜总会为主(66.1%,35.5%;55.2%,43.3%)。毒品来源以亲朋(同伴)赠与(57.1%,196/343)及黑市购买(39.4%,135/343)为主。毒品危害以兴奋、失眠、体重减轻和全身无力以及性冲动、性暴力和情绪失控(打架)为主要表现。结论:北京地区新型毒品滥用情况不容忽视;新型毒品滥用者男女比例相当;中青年、无配偶及无业和个体私营者,特别是这一群体中女性是新型毒品滥用的高危人群;应加大新型毒品知识和危害的教育和普及,加大对旅馆、歌厅及夜总会等场所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合成毒品滥用者自然康复的心理过程,重点探讨"为什么戒毒"和"如何戒毒"两个问题.方法:对11名合成毒品滥用自然康复者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合成毒品滥用者戒毒的原因包括吸毒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重大事件的发生、来自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压力以及害怕强戒心理等;(2)他们戒毒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近年来,在传统的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得到一定程度遏制背景下,以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代表的合成毒品滥用急剧增加。目前缺乏合成毒品滥用者中同时合并海洛因滥用的数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3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对来自于北京、上海、广东、云南和湖南等五地区的强制隔离机构新入所的主要滥用毒品为合成毒品滥用者共计2773例进行调查。分析是否有海洛因滥用两组的特征及导致的后果差异。结果:在2773例调查对象中,主要使用毒品依次为:冰毒(65.24%)、麻黄素(27.41%)、麻古(3.82%)、K粉(2.49%)、摇头丸(0.61%)等,近一半(48.78%)的调查对象滥用过2种以上违禁毒品或成瘾性药物,937例(33.79%)曾经滥用过海洛因。不同地区的合成毒品滥用者中具有海洛因滥用史者所占比例不同,最高者为云南省(44.58%),随之依次为湖南省(36.55%)、上海市(35.14%)、广东省(24.67%)和北京市(8.93%)。随着年龄的增加,海洛因滥用的比例逐渐增高,≤25岁组为19.82%,26-40岁组为33.67%,≥40岁组为50%,有海洛因滥用史的平均年龄(35.84 a±9.02 a)高于单独合成毒品滥用者(31.35 a±8.59 a),汉族、无业及离婚等合成毒品滥用者滥用海洛因的比例分别高于少数民族、有工作及未婚和已婚者。在有海洛因滥用的调查对象中,60.11%为使用海洛因之后才开始使用冰毒等合成毒品,21.39%为几乎同时开始使用海洛因及合成毒品,18.50%滥用者为先使用合成毒品后再开始使用海洛因。使用毒品原因方面,具有海洛因滥用者因为"心瘾、代替其他毒品、增加毒品功效"等原因而滥用合成毒品的比例高于单纯的合成毒品使用者,而前者为"试图减肥"而吸毒的比例低于后者。与没有海洛因滥用史的调查对象比较,有海洛因滥用史组有较高的合成毒品使用剂量、滥用频率、注射吸毒的比例、同时使用其他毒品的比例、合成毒品成瘾的比例和具有更高的渴求VAS评分,且有海洛因滥用者从不使用安全套、商业性性行为和性伴吸毒等不安全性行为的比例也较高,HIV和HCV感染率也较高,且有更高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比例。结论:合成毒品滥用者中多药滥用现象普遍,近1/3的合成毒品滥用者有海洛因滥用史,随着年龄的增加,海洛因滥用的比例也增加。有一部分海洛因滥用者为了"代替其他毒品、增加毒品功效"而开始使用合成毒品,且具有海洛因滥用史者合成毒品滥用频率和程度增加、成瘾比例及渴求程度较高,性传播疾病及精神障碍等疾病风险也增加。研究提示要加强和尽早进行毒品滥用的干预和治疗,减少毒品滥用者中多药滥用现象的发生。该研究为我国制定禁毒政策和药物滥用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毒品,被世人称为"幽灵"、"瘟疫"、"魔鬼",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宁,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害。当今世界,阿片类毒品的问题尚未解决,化学合成类毒品又以惊人的速度向世界各地蔓延,且滥用状况日趋严重。由于滥用化学合成类毒品易使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科学、可行的评估吸毒人群规模的方法。方法:应用改进的Delphi法,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3月期间,请北京市禁吸戒毒领域的专业人员对本市滥用海洛因和新型毒品(冰毒、摇头丸、"K"粉)的人群规模分别做出估计。结果:估计2005年12月北京市滥用海洛因人数的中位数是50000(40000-60000),是同期登记在册人数的2.67(2.14-3.21)倍;估计滥用"新型毒品"人数的中位数是50000(30000-95000)。结论:应用改进的Delphi方法在禁吸戒毒领域专业人员中进行毒品滥用情况调查,方法比较科学、易行;虽然存在一些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但随着研究设计的完善,该方法可应用于毒品滥用流行程度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吸食新型毒品问题的相关态度,并就相关管理和矫治提出对策。方法:采用自制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基本情况》、《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应不应该戒毒》、《戒毒信心》问卷,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20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吸食新型毒品人员占53%。吸食新型毒品人员中认识到毒品对躯体有害者占18%,对精神有害者占8%,认为必须戒断者占8%;在自信心方面,认为能够戒断和一定能够戒断者占73%。新型毒品和传统毒品吸食者在人口学特征、吸毒史、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和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吸食新型毒品人数比例很高;与吸食传统毒品者比,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年龄较低,对毒品危害认识不足。建议对吸食新型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集中管理,矫治教育方式应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2.
120例药物依赖者对毒品和艾滋病的认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药物依赖者对毒品和艾滋病的认知情况。方法··:对郴州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收治的120例戒毒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1)大多数人对毒品概念、吸毒行为及危害均有正确认识 ;(2)57.5 %的人对毒品的易成瘾性缺乏深刻认识 ;(3)药物依赖者对艾滋病的危害普遍认识不足。结论·· :药物依赖者大多数对毒品有正确认识 ,而对艾滋病认识不足。应大力加强有关艾滋病的危害、毒品具有成瘾性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3.
健康教育对高中学生毒品预防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高中学生毒品预防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方法:以396名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于健康教育前后,对学生进行有关毒品预防的知识和态度方面的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后学生毒品预防的基本知识平均得分由教育前的10·1分提高到14·5分(满分16分),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吸烟、饮酒的危害性的认识水平也显著提高,正确回答率由教育前的9·0%-80·3%上升到教育后的82·1%-100·0%。教育后对毒品预防及其相关问题的正向态度率均明显高于教育前。结论:在高中学生中开展的有关毒品预防的健康教育,对增加学生毒品预防的基本知识,树立与毒品预防有关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并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85例海洛因依赖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病变组和非病变组;用t检验及χ2检验筛选出与周围神经病变有关的影响因素;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各种吸毒行为因素对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影响。结果:毒品使用方式(P<0.001)、毒品使用种类(P<0.001)、注射器使用消毒情况(P<0.001)、共用注射器情况(P<0.001)、HIV感染情况(P<0.001)、毒品使用年限(P<0.01)、静脉注射毒品年限(P<0.01)、日毒品使用量(P<0.05)等因素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毒品使用方式(P<0.05)、毒品使用种类(P<0.01)、毒品使用年限(P<0.05)、日毒品使用量(P=0.01)、注射器使用消毒情况(P<0.05)、HIV感染情况(P<0.01)与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结论:海洛因依赖并周围神经病变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毒品使用方式、毒品使用种类、注射器使用消毒情况、HIV感染情况、毒品使用年限、日毒品使用量是危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我国毒品滥用现状,受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委托,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应用Delphi方法,于2013年3、4季度组织在禁吸戒毒一线工作的专家和毒品滥用的知情人对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七大行政区的14个城市进行了以海洛因为代表的阿片类毒品和以冰毒、摇头丸、"K粉"(氯胺酮)为代表的合成毒品药物滥用现状与吸毒人群规模的调查评估。此次调查评估采取现场问卷调查方式,分专家组和知情人组(即吸毒人员组)两种形式进行三轮调查。结果:对14个城市专家调查结果显示,以海洛因为代表的阿片类毒品滥用呈不同程度遏制态势,除部分城市外,近年新发生的阿片类毒品滥用人数在所调查的多数地区"无明显增加"或"有所下降",评估14个城市滥用阿片类毒品人数与登记在册人数的倍数集中于1.4倍与2.8倍之间,中位数为2.0倍。对14个城市专家调查结果显示,以"冰毒"、"摇头丸"和"K粉"为代表的合成毒品滥用呈快速流行蔓延之势,近年来合成毒品滥用问题在所有调查城市均为"严重"或"非常严重",新发生合成毒品滥用人数"迅速增加"或"缓慢增加",评估14个城市滥用合成毒品人数与登记在册人数的倍数集中于2.3倍与6.5倍之间,中位数为4.1倍。结论:(1)14个城市近年新发生阿片类毒品吸毒人员"无明显增加"或"有所下降",阿片类毒品滥用在所调查地区呈不同程度遏制,评估阿片类毒品吸毒人数与登记在册人数的倍数关系为2.0倍(专家评估)。(2)14个城市近年新发生合成毒品滥用人数"迅速增加"或"缓慢增加",合成毒品滥用在所调查地区呈快速流行之势,评估合成毒品吸毒人数与登记在册人数的倍数关系为4.1倍(专家评估)。合成毒品滥用流行处于加速蔓延期。  相似文献   

16.
女性吸毒者脱毒后防复吸素质训练和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促进女性吸毒者戒毒后的身心康复,提高她们的情绪控制能力、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以及拒绝毒品的技能。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 (前批为试验组 ) ,对试验组实施一个月的干预措施 ,主要包括 :讲授、讨论与自学成功要素、毒品的有关知识、拒绝毒品的技巧并进行自我心理暗示。试验前后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稽延性戒断症状、心理健康状况、毒品有关科普知识的调查。结果··:试验组的毒品危害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1),稽延性戒断症状、心理症状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该干预方案可提高病人对毒品危害的认知程度,加速脱毒病人的身心康复 ,对预防脱毒后复吸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省吸毒人员滥用合成毒品的情况及变化趋势,为禁毒工作提供方向性参考。方法:调查对象为獉獉獉獉2010-2014年度药物滥用监测机构收治/收戒的药物滥用者,回顾性地收集并分析调查对象所填写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近五年合成毒品滥用形势、特征等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近五年来,滥用合成毒品群体的平均年龄獉獉均比当年的药物滥用总群体小约3-4岁,滥用人员以男性为主,但滥用合成毒品的人群中女性所占的构成比高于总人群中女性的构成比,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但合成毒品滥用群体高中以上者高于药物滥用的总群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2011年外,近五年来曾滥用合成毒品的人数逐年成倍上升。其中,"冰毒"的滥用频率最高,其次为"K粉",而"麻谷丸"和"摇头丸"保持较低的频率。调查对象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历年构成比均在70%左右。结论:广东省合成毒品滥用形势严峻,呈迅速上升趋势,且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严重。其中,"冰獉獉毒"是滥用频率最高的合成毒品。合成毒品的滥用人群具有年轻化、以男性为主的特点,但女性滥用的构成比较我省女性总体药物滥用情况严峻。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严惩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和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等犯罪活动,严禁吸食、注射毒品,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特作如下决定: 一、本决定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吸毒结核病患者吸毒现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吸毒人群结核病状况。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在云南与四川两劳教所了解吸毒结核病患者人口学特征、首次吸毒年龄、年限、次数以及毒品花费等吸毒情况。结果:155名被调查者以无业和农民为主,受教育程度低,离婚率高。被调查者首次滥用毒品的平均年龄为22.1±6.3岁,毒品滥用年限平均为9.9±4.1年,每天滥用毒品平均次数为3.53±1.29次,每天滥用毒品平均数量为0.87±1.32g,每人每年用于购买毒品的平均费用为43952.6±48500.5元;平均脱毒次数为6.61±6.47次,其中有51.5%的被调查者脱毒次数5次及以上;有71.0%认为吸毒已严重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结论:需进一步研究吸毒人群结核病患者由于吸毒原因对其结核病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长沙市芙蓉区社区普通居民和吸毒解教人员对吸毒和艾滋病的认知和态度,评估“无毒社区”创建工作成效。方法:自拟调查问卷,调查470例芙蓉区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和1185例社区普通居民对吸毒和艾滋病的认知和态度。结果:92.7%的普通居民知道“毒品对个人和家庭危害很大”,4.0%认为“毒品虽可成瘾,但使用一两次没有问题”,3.3%的从未听说过毒品;吸毒解教人员首次吸毒前对毒品的认知分别为“毒品对个人和家庭危害很大”者18.7%、“毒品虽可成瘾,但使用一两次没有问题”者34.5%和从未听说过毒品者46.8%;普通居民艾滋病知晓率为98.8%,正确知晓率为94.4%;吸毒人员艾滋病知晓率为86.5%,正确知晓率为75.5%;电视、广播或报纸是毒品和艾滋病知识的第一来源,其它来源有学校或社区、书本等。结论:芙蓉区社区普通居民对毒品和艾滋病相关知识认识基本清楚,抵制毒品意识较强,好于吸毒解教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